教育究竟是什么?皇甫军伟语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7 01:19:38
教育究竟是什么?皇甫军伟语录(2007-08-27 14:46:45)   “教育究竟是什么?如果我还一时回答不上来,那么我还需要去探索。”  “学生的学习问题的根源在家庭教育,要把根刨出来”    “真正能改变他们学习态度和成绩的,不仅仅是老师的知识和方法,而是对心智的关爱……情感是知识的载体,这能唤醒他们的精神,激发他们的潜能,彰显他们的个性,感召他们的灵魂。 ”

 

    “基础教育要带给学生的是:完整的精神生活(个人与世界的丰富的关系);终身学习的愿望、兴趣和能力;独立、有尊严地面对世界的品质与能力(质疑与独立思考);有效的自我表达、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服膺真理与崇尚智慧的品质;宽容与尊重个人价值的品质;快乐生活的品质。”

 

  “几乎每个学生我都要面试。”皇甫说,“但其实不是面试孩子,是面试家长。”

    “为什么?”

    “因为我们只是课外培训的学校,一周只有一次。如果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没有正确的观点,或者不能说服他们接受我们的方法,无论我们怎样努力都没有用。”

    “怎么面试呢?”

    “就是看,观察。”皇甫自信地说,“我是学心理学的。从一进门开始,从孩子的反应,家长的反应,眼神,说话的态度,基本上就可以判断出来,父母是怎样的父母,孩子的问题在什么地方。”
    “老师应该是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而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

  皇甫说,他要求基地的老师都要尽自己最大努力使课堂生动,有趣,创新,有意义。  

  “老师应该是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而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皇甫强调说,“讲知识,哪个人都能讲。一上课就是一二三个知识点,再做例题,再留作业,这很容易。但我们要让学生自己主动找书看,找题做,提出问题再解决问题,能教出这样的学生才是成功的老师。”

  “如果你知道很多他不了解的事,对他了解的事也有让他惊喜的看法,他就会喜欢你”

  “这是没办法的事,谁让家长都有这种功利心理呢?”皇甫说。他话锋一转:“可是,考试得高分的人就是低能吗?能上北大清华的学生能力都不行吗?”

  皇甫对中学生学习上存在的问题总结了几条:不会听课,不会看书,不会记笔记,不会安排时间,不会融会贯通。“僵化的知识遇上综合能力考试,傻了。”

    “我们这里怎么办?”他举例说,一本教材拿出来,让学生自己用一句话总结每节课最本质的内容,字数越少越好,然后是每一章,然后是整本书。

    “总结出来后,往那里一摆,整本书的内容一目了然:为什么把这些内容放在一些,它们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解决这章的问题需要哪些其他章节知识的支撑,这些知识又对以后的知识有什么作用……”他激动地一拍桌子,“书不就是这样越读越薄吗?如果每一门课,学生最后都能依赖自己完成这种工作,他会很容易发现一道题是什么意思,考的是什么,那学习不就是很容易的事吗?”


  “不,绝对不会。”皇甫坚定地说,“所有教学内容背后都隐含着思想、能力的训练,如果一个孩子化合价不好,证明他的计算能力有问题,我们也许要从他的数学方面着手;而如果一个孩子函数———培养掌握规律的能力———掌握得不好,可能是分析和判断能力不好,我们甚至要从他读题、语文方面的训练着手。”

    皇甫创造了一个词,叫“立体化学习”,就是让学生们在每个学科的知识点以及各个学科之间,自己搭建出一个互有联系的“结构”,甚至学习的过程都“立体”起来。“一旦这种习惯建立起来,无须告诉他们需要学什么,他们自己就知道该学什么,该练什么。”

    面对我的“分数标准”的质疑,基地的老师几乎都认为“这并不矛盾”:高分未必高能,但高能一定会有高分。从这个角度说,他们都有信心应对“考试成绩”这个衡量工具。


   “我不要求师范毕业的专业老师。”皇甫说,“我甚至希望他是从事其他职业、在社会上闯荡过一段时间,有自己独立见解的人。这样的人能到这里来搞教育,更说明他热爱这个职业,也更能有创新精神。”

    “立体的教育当然必须有立体的老师。”他补充道。

    “即使最终仍有人上不了大学,但至少不会是社会败类”

  “其实我们什么也改变不了。”皇甫说,“但我们可以首先做到尊重孩子,对他们宽容,让他们感受到爱和关注。老师,首先应该是有丰富情感的人,情感才是知识的载体。”

  皇甫感叹,“基地本身就是很好的例子,有理想,有信心,努力奋斗,就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