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台湾“公职人员财产申报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19:32:23
解读台湾“公职人员财产申报法”
李海涛
【该文章阅读量:117次】【字号:大中小】
为端正政风,确保公职人员行为清廉,台湾地区于1993年7月2日发布了“公职人员财产申报法”(简称为“财产申报法”),该法于当年9月1日起正式生效,迄今已历经4次修订,目前共计20条。为保障“财产申报法”的顺利实施,台湾当局还出台了“公职人员财产申报法施行细则”(简称为“施行细则”)等配套法规。
“财产申报法”及其修订内容,对财产申报人员的范围、财产的范围、申报材料的公开程度等方面都作了较为细致的规定。
人员涵盖广泛
依据台湾“财产申报法”第2条的规定,上至所谓的“总统”下至一定级别的地方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甚至是特殊机关的一般工作人员,都应进行财产申报。
具体而言,除了高级官员以外,需要进行财产申报的还有:各级政府机关职务列简任第十职等(近似于大陆的正处级干部)之上的主管人员;代表政府出任公司董事和监事的;各级公立学校的校长、副校长;台军队上校以上各级军官;各级民意机关的民意代表;法官、检察官;司法警察、税务、海关、地政、会计、审计、建筑管理、工商登记、城市规划、金融监管、商品检验、商标专利、公路监理、环保稽查、政府采购等业务主管人员以及经核定有申报财产必要的其他人员。
受理财产申报的部门分为两类。简任第十二职等(近似于大陆的正厅局级)以上的高级官员的申报机关是“监察院”,其余人员向所在单位的“政风”部门(即人事核查部门)申报。
2008年10月修订后的“施行细则”正式生效,该细则对代表台湾地方政府出任公司董事和监事人员的财产申报作了具体规定。这使不少代表政府的董事和监事无意继续任职而纷纷提出辞呈。由此可见,台湾财产申报人员的范围是相当广泛的。
财产范围细政
公职人员应申报的财产包括台湾岛内外的不动产、船舶、汽车及航空器;100万元(新台币,下同)以上的现金、存款、有价证券;价值20万元以上的珠宝、古董、字画及其他具有相当价值的财产,如专利权、商标权、着作权、采矿权、渔业权,甚至名贵的盆栽、高尔夫球证、高级会所的会员证等以及100万元以上的债权、债务及各种投资等。
除了对财产进行申报外,有些财产还应一并申报财产取得的时间、原因以及取得的价格等内容。
另外,申报并不限于申报者本人财产,公职人员的配偶及其未成年子女的上述所有财产,也应一并申报。
为实现重大财产变动的透明化,“财产申报法”还规定了财产变动申报和强制信托制度。
财产变动申报,是指申报人在定期申报时,要将申报人本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的不动产和上市公司股票等财产的变动情况,如变动时间、原因及变动时的价格,填入公职人员变动财产申报表,提交给受理申报机构。
强制信托是专门针对高级官员而设立的,是指除了自用不动产以外,申报人本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的其他不动产和上市公司股票等财产应当在申报之日三个月内委托给信托业。
财产变动申报和强制信托制度使公职人员的财产变动状况得以公开,便于接受监督。
材料公开透明
财产申报的真正意义在于公开透明。
受理申报机构在接受申报资料后,应当予以审核,并汇编成册,向社会大众开放,供人查阅。
除了这种公开方式以外,根据“施行细则”的规定,受理申报机构还应当在完成审核的三个月内,将申报资料刊登于政府公报并上网公告。
为了便于申报资料的公示与查阅,台湾当局所谓“行政院”会同其他机构于1993年8月还共同制订了“公职人员财产申报资料审核及查阅办法”(简称为“办法”)。
正是因为公职人员财产申报资料公开,所以民众和媒体可以很容易地了解公职人员的财产状况,去年年底,“监察院”公开了马英九等74人的财产申报资料,其中,马英九的银行存款达6468万元。近日,“监察院”又公布了一批财产申报资料,其中包括“扁案”特侦组陈云南等人的财产状况,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但财产的过度公示会影响到申报人的隐私及人身财产安全,因此,3月12日“行政院”与“考试院”通过了对“办法”的修正,即未来民众查阅财产申报资料时,受理机关需遮盖申报人个人基本信息、建筑物门牌号码及汽车牌照等资料。
法律责任明确
为保证申报资料的真实,受理申报机构可以向财产所在地相关机构、团体或个人进行查询,受查询者必须如实说明,否则会被处以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
申报人如果违反强制信托规定的,会被处6万元以上120万元以下罚款。
申报人故意隐匿财产而逃避申报的,会被处20万元以上400万元以下罚款。
申报人无正当理由未按规定期限申报或故意不实申报的,受理申报机构可以通知其限期改正,并处6万元以上120万元以下罚款。申报人经通知仍未申报或改正的,将可能构成犯罪,申报人要承担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金的刑事责任。
处分机关作出上述处罚结果的,要将受处罚人的姓名及处罚事由予以公告,也就是说,不仅申报资料公开,违法申报行为的处罚结果也要向大众公开。
(作者系河南省委党校法学部副教授)
来源:法制日报      来源日期:2009-5-23       本站发布时间:2009-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