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万个“空置”岗位尴尬的背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11:29:46
“2006年浙江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招聘大会”近日在杭州举行。此次招聘会是浙江省今年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招聘会,吸引了1500余家企事业单位参加,提供工作岗位2.2万余个。如此规模的招聘会对于想找一份工作的人来说应该是一个不错的机会。然而,招聘会的结果却并不乐观,最后达成初步意向的仅7590人,现场录用192人。也就是说,至少有1.4万多个岗位“空置”。
六月,一年一度的就业高峰如期而至。近几年,受高校扩招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面对这个棘手的问题,学生、家长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各级政府更是千方百计,绞尽脑汁地为毕业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就业岗位,并出台相关优惠政策,“苦口婆心”地号召和鼓励企事业单位吸纳和消化部分高校毕业生,以最大可能的缓解目前的就业压力。
按照就业市场运行的客观规律,人力资源供求应该大致保持一个平衡状态的。然而,此次杭州招聘会上出现如此明显的地区择业差别,让人有些始料未及,大跌眼镜。在参展招聘会上,与杭州展区前挤满了拿着简历的应聘者队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许多地方基层企事业单位虽不乏一些当地的支柱企业、规模企业和浙江知名企业,且大都为应聘者提供了较好的薪资待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但仍难搏众多应聘者一顾。
据有关业内人士分析,造成招聘会上许多招聘单位“门前冷落鞍马稀”,众多岗位“空置”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许多大学生一心想在大城市就业。也就是说,尽管工作岗位有限,但毕业生往往只侧重于去考虑那些地理条件优越、福利待遇好、发展潜力大的就业岗位,从而冷落了大多数求贤若渴的用人单位,形成了今天这种畸形的就业市场,致使少数用人单位是严重的“消化不良”,而大多数则是“饥肠辘辘”,望眼欲穿。
这种就业心理的存在决不是一个个例,在其他大城市高校毕业生中也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它突出反映了当前大学生就业意识中的盲目性和就业指导思想的不成熟。毕业了,能留在大城市里工作当然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但大城市人口多、就业压力大却又是不争的事实,工作岗位的有限性决定了大多数人最后只能是怏怏离去。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和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众多中小城市照样可以为人们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和创业环境,不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就业时盲目扎堆大城市并不可取。另外,随着现代社会人员流动性的增强,一个人不可能终身只从事一种职业。广大可塑性极强的高校毕业生就业上完全没有必要刻意追求“尽善尽美”和“一步到位”,不妨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毕竟,对于一名刚刚迈出大学校门的学生来说,干一行,爱一行,懂一行,专一行才是最重要的。
招聘会上尴尬的一幕和部分毕业生错误的就业指导思想是分不开的,但将板子全都打在他们身上,却又是有失偏颇的。对于为何不愿意去中小城市就业,毕业生的回答往往是大同小异,不外乎“大城市机会多”、“生活不习惯”、“基层太艰苦”等。目前,在我国中小城市,尤其是广大基层单位高素质专业人才的缺口还很大,但优秀人才“孔雀东南飞”的问题却又十分严重。前不久,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强调各地区应贯彻落实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各项政策措施。所以,进一步强化、凸显和完善鼓励大学生去基层服务、到基层创业的激励机制和人才合理流动的用人机制也是我们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