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费正清变成007说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4 05:32:32
清华大学历史系一教授,在其一本在中央编译局出版的史著中,将Chiang Kai-shek误成常凯申。可怜蒋介石出口转内销后,坐改姓行改名,面目全非。这事成了网络上和“门修斯”(孟子误译)齐名的一大雷人事件。书中,费正清(John King Fairbank)变成了费尔邦德,让人想起007(Bond, James Bond)。夏晋麟(Hsia Ching-lin)被译成了“林海青”,最早发现此问题的高山杉说,你还不如把Hsia Ching-lin还原成“林青霞”呢。
此事本来就是一失误,恐怕谁都难免,也望大家不要多去责难,警钟也为你我而鸣,唯记取教训,以助自律耳。作为一个现象,它之所以成为公共话题,大家意见更大的可能不是翻译问题,而是对待学术的严谨问题。考证严谨,也是治史的一个游戏规则。看杰克逊传,印象很深的一点,是发现400多页的书,居然有100页的注解,资料如此翔实,考据如此严谨,很值得学习。
“一名之立,旬月踟蹰”。对于翻译来说,译名也同样是个大问题。如昨日我的文章所述,为了一个词( “清江浦”)我、作者还有编辑三人来来回回沟通多次。其间书稿的校样从上海邮寄到作者住的西弗吉尼亚,然后又寄到我这里的俄克拉荷马,然后我再寄回上海。我们还用邮件,讨论这个韦氏拼音造成的“泉州”、“镇江”之争,从上下文、今日拼音和韦氏拼音对比等角度来回沟通。若非这样,小小讹误就会跑到书里。日后人们,若以此书为凭,会以为赛珍珠长在镇江,全然忘记她在今淮安的成长。这个错误以讹传讹下去,史实就会悄然改变,或许谁都不会注意。或许被人看到,像“常凯申”这样闹得沸沸扬扬。但这回还好,出版社(上海外教)的编辑许高老师特别认真,看得很仔细,提出了疑问,自己来回核实后才免掉了这个讹误。这件小事,让我看到了作者、译者、编者三方良性互动的好处。
但另外的例子也有一些,翻译Annie Proulx一书时, 李安的那部电影还没有出来,Annie Proulx在中国几乎没人知道,我上网都搜索不到她的多少资料,所以关于作者名字我不知如何读音。故而特意去作者网站核实,发现这个Proulx中间的“Lx”是不发音的。Proulx读音为“普鲁”,这也是我译稿上的用法,可惜书拿到手里,发觉Proulx变成了“普鲁克斯”,出版社把我对的译法给改错了。可能是编辑见马虎作者见多了,误以为是个错误,给“改正”过来了。
如果说翻译一般文字看的是语言功底,专有名词翻译,倒能看出 “研究”所费功夫来。上文所说的“John Fairbank”不知是费正清,可能是作者或是其委托的学生对欧美学界知识面不广。但这个缺陷也未必要和水平挂钩,其实是可以通过调查来弥补的。
遇到译名不能肯定的时候,如有可能,应该去查有关数据库,或人名地名字典。我这里没有字典,一般是但也可咨询行家核实有关细节。西游记里的师徒,到了一个新地界还得问问“土地”,不要说我们这些坐井观天的凡夫俗子了。以前译《万灵节》,我曾跟住在柏林读书的星星问到柏林一些街道的名称。星星一开始都很不解,觉得我可能太过拘泥,但是他仍然帮我热情查找柏林一些地方的译名,如Kurfuerstendamm,意思是“选帝侯”大街,国人却称它为“裤裆”大街。星星后来发现了地名翻译的妙处,乘胜追击,将他家附近的Tiergarten翻译成禽兽花园,从而名垂青史。此乃后话,暂且按下不表,有兴趣的读者请看禽兽花园一文。
人名地名这些小细节重要吗?是不是太吹毛求疵了?你把它弄对了,它就不重要,你要是搞错了,那就很重要。翻译总是这个悖论,总要在错误的时候,才显出它的重要来。这事就像我看到的一电影里对水管工的比喻(水管工常修厕所):要是做好了,没人知道你存在过,做不好,大便会弄得到处都是。(If you do your job right, nobody notices it. If you mess up, there will be shit everywhere.) 这个也没有办法,是现状,我也不抱怨了,愿赌服输,这也是做这事的规则。
但是减少失误的办法总是有的。一般情况下,我翻译会用个名词对照表,随时添加新发现的词语和译名,按照字母顺序排列,姓在前,名在后,完成之后,随译稿一起上交。这样编辑如果发现某个译名错误,也可快速查找并替换。我自己虽对译名尽力核实,但错误防不胜防,放个译名对照表在那里,即便有错,也好让读者知道原文是什么。一些所谓“诚实的错误”,大家是可以理解的。如果蒙混过关,读者才会愤怒。
实在不行,网络搜索也能提供大部分答案。这要看会不会去搜索了。如果搜索一钱不值,Google就不会成为顶尖的IT公司了。知之为知之,不知去搜索。和穿墙一样,搜索应该是当今知识分子必备的是一项技能。以前一些资料你说查不到大家可以理解,现在有古狗帮你嗅,有百度帮你寻,有“必应”回答你的有求,这些都是免费的,蒙混过关的理由应该是越来越少了。一些与中国有关的外国人物,中国网站多半有介绍,使用最常用的译名。比如查John King Fairbank, 很多学人都知道他是费正清,若不知道,其实上百度一搜就能搜索到。我这里强调的是百度而非Google, 因为在搜索外国人姓名的时候,百度更容易找到中文中出现的外国人名以及原来的名称,而去Google查John King Fairbank, 会很快被海量的英文信息吞没,非常耗费时间,且未必能找到答案。相反,有些中国资料,我想知道英文世界如何表述,我会去Google查询。有时候我还动用图像、录像搜索,进一步了解我想要知道的东西。
搜索有很多巧妙办法,比如我搜索不到赛珍珠长大的地方,我就搜索她爹赛兆祥,因为我知道她是跟着父母一起去中国的,结果果然从赛兆祥的行踪中找到了赛珍珠在清江浦度过幼年的历史。
其实搜索只不过是译者必须具备的技能之一。学语言学的朋友可能告诉你,还有更多文本分析的方法。美国有一英文系学者,用自己发明的一文本搜索软件,发现了一莎士比亚的“新作”,后来他受雇分析绑匪的文本,成功帮警方破获了几起绑架案。后来又通过对情妇邮件的话语分析,成功地帮一些妻子找到了丈夫的二奶。十几年的翻译修炼后,我自己文本对照、资料搜索的能力大增,以后我一定会成为一个文字侦探。有朝一日我工作厌倦了,会去开业,成立一搜索公司,名字我都想好了,叫“千百度人肉搜索责任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是搜索,兼营企业管理咨询、企业营销策划、企业形象策划、信息咨询、市场调研、商务咨询、劳务服务、劳力派遣、家政服务、保洁服务、人力资源管理、人才信息咨询服务、职业发展咨询、财务顾问、财务咨询、经济贸易咨询、投资咨询、投资顾问、教育咨询、教育科技、室内装修、室内装饰设计、货运代理、快递服务、组织文化艺术交流活动、承办展览展示活动、会议服务、礼仪服务、婚庆服务、翻译、摄影服务、广告设计、广告制作、广告代理发布、技术推广、技术咨询、技术开发、技术转让、网页设计、美术设计、平面设计、动画设计、工艺礼品设计、服装设计、导弹维修,以及其它法律许可的业务。其实想想看,不要说历史和翻译,做哪一行不需要一点起码的调查研究呢?
相关日志
·引我向上
·笑死人的中国片英文翻名(爆笑)
·从王小波、王道乾到杜拉斯(转)
·葡萄酒进口操作流程
·价值5000元的歌曲
·Touch my heart之《贫民窟的百万富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