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杨国利 : 毛泽东刻舟求剑的“愚蠢”信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12:26:35
  杨国利 : 毛泽东刻舟求剑的“愚蠢”信念  

           ——信念决定一切  

    科学是盲人摸象的拼图游戏。决定游戏好坏、成败的是信念。这是本人粗浅学习科学哲学之后形成的一种认识。而这个标题属于对科学这种认知之后的应用。 ( http://www.tecn.cn )
    
    在毛泽东关于医疗卫生工作的626指示中,毛泽东提出了知识有愚蠢和不愚蠢的差别。并提出了“知识”越多越愚蠢的命题。根据毛泽东亲身经历的经验事实,可以证明:“知识越多越愚蠢”,这句话是有真理性的。造成知识愚蠢的原因,大致包括:1、没有信念;2、错误的信念;3、错误的知识。在具体的实践中,这三个方面交叉形成不同的组合。 ( http://www.tecn.cn )
    
    事实上,根据这三个标准,在不知不觉中,毛泽东后半生也是在知识越多越愚蠢中渡过的。这种愚蠢令他孤独、寂寞和无可奈何,当然也造成了不可挽救的愚蠢。 ( http://www.tecn.cn )
    
    一、 毛泽东的信念
    毛泽东的基本信念是什么?这是判断毛泽东一生是否愚蠢的一个基本标准。笔者认为,毛泽东有信念,而且这个信念“一以贯之”,那就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和自信。毛泽东的每个毛孔都流淌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灵、跳跃着中国文明的灵魂。 ( http://www.tecn.cn )
    这方面的证据:1、年轻时,毛泽东曾为其他人筹措资金助其出国学习“先进”的西方文化,而自己没有出国学习。2、毛泽东终其一生都喜欢中国的古典诗词,曾言:新诗给我一百块大洋都不读,却鼓励年轻人学习新诗。3、《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为人民服务》和《愚公移山》体现的就是儒家“仁”的思想灵魂。特别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与刘邦的《约法三章》神形似不同、异曲同工。4、毛泽东一生都对榜样的力量钟情不已,张思德、雷锋等等英雄人物、大寨、大庆等典型事例都在发挥着:“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的作用。5、大公无私的精神这些都是毛泽东思想的灵魂。6、关注弱势群体,这是孔子大同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其忠孝的理念的应有内涵。毛泽东的626指示本身就是关注弱势群体的典范。 ( http://www.tecn.cn )
    是选择语言,还是行为作为评判一个人的一生、一个人的一生行为真相时,以及听其言而信其行、信其心?还是观其行而定其心,这是一个取舍问题。 ( http://www.tecn.cn )
    
    二、 变化的环境、变化的信念
    毛泽东“一以贯之”的信念:仁、大公无私、选贤与能。这些都是儒学的基本价值观,也是维系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价值观和价值思想体系。在战争环境中,毛泽东的这些信念无疑是非常正确的。在战争环境中,因为毛泽东选择了正确的信念、正确的知识因此他可以颖脱而出,战胜了蒋介石:这个口头上的传统中国文化的卫道士,而骨子里违背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精神和价值观。原因在于“天下为公”在蒋介石那里只是一个金字招牌和幌子,但是在毛泽东那里则是行动指南。 ( http://www.tecn.cn )
    但是,当环境变化之后,当革命取得了全国胜利之后,毛泽东的信念就已经和必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否则也将变成不合时宜的东西。毛泽东的团队已经不再是从零到一的开拓型的组织,而是一个追求从一到无穷大的的领导集团。他战争环境下,游刃有余的信念,天下为公的信念必需要进行调整,并进行适应性改造,而孔子对此已经进行过尝试并提出了自己的忧虑。但是毛泽东始终没有进行信念的调整,对仁、天下为公的信念始终没有变化。这种墨守成规的结局是他与他的战友们之间心理距离越来越远。离他越远,他的信念越成为一种“纸老虎”和“黔之驴”。裂痕导致冲突。冲突导致内耗。但是这种冲突和内耗是跨越时空、跨越历史的,是不可调和的。 ( http://www.tecn.cn )
    面对新的环境,仁和“天下为公”的信念必需要进行适应性调整,然而毛泽东没有进行调整,结果他就从孔子的儒学思想滑向了墨子的思想:将仁绝对化,而“攻其一端”,结果是“斯害矣”。他周边的朋友越来越少、信奉“扬子”绝对利己思想学派的人越来越多,周边的战友越来越少,他成了坚守仁这一价值观的孤独战士,独自一人“决战风车”的斗士。 ( http://www.tecn.cn )
    不是“扬子”学派、理性人越来越多,而是因为毛泽东的信念、天下为公的信念培养了越来越多的“扬子”学派的人、激活了人性中的理性人的欲望,才使得他的对手越来越多,他越来越孤独、越来越寂寞。 ( http://www.tecn.cn )
    
    
    三、 毛泽东的问题
    孔子儒学的“仁”不是绝对利他性的仁,而是在利他和利己之间可权衡的中庸的“仁”。战争的特定条件环境、毛泽东的白手起家的性质,注定了在战争环境下,仁和大公无私的信念很容易被接受和推行。但是和平环境下,舟已行而剑不动,故要通过刻舟以求剑的路径追求彼岸是要被耻笑的。很遗憾,因为思维惯性,毛泽东就掉进了刻舟求剑的陷阱之中。战争环境下,助其成功的信念,在和平环境下,变成了其掣肘,而需要中庸性的调整。毛泽东可能并没有意识到需要对自己的信念进行这种调整。 ( http://www.tecn.cn )
    毛泽东的信念是否有真理性?肯定有。但是环境变了,信念需要进行调整。不调整信念则信念将变成愚蠢的信条。不调整信念那就必须调整制度、进行制度重建。 ( http://www.tecn.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