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官员生活优渥 闯劲渐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4 22:58:34
浦东官员生活优渥 闯劲渐失   文章提供 于 2009-6-8 5:53:5 (北京时间: 2009-6-8 17:53:5) 阅读时出现乱码? 解决办法
  一位熟悉浦东改革开放的学者说:“二十年前,在全国范围来看,除了一些特区,浦东的政策优越性十分明显,面对广东的发展,浦东的很多官员都‘不服气’,怀着‘白手起家’的‘闯劲’造就了辉煌的浦东奇迹。而如今浦东的官员收入颇丰,生活优渥,当初的‘闯劲’自然渐渐少了。”

  《中国经济周刊》报道,今年5月8日,国务院批复了上海市《关于撤消南汇区建制将原南汇区行政区域划入浦东新区的请示》,同意撤销上海市南汇区,将其行政区域并入上海市浦东新区。

  今日的浦东已经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范例。不过坊间“八十年代看深圳、九十年代看浦东、新世纪看滨海”的提法似乎既是对浦东在改革开放历史中的肯定,也隐含着对浦东后继乏力的担忧。

  今年上海两会期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直言不讳地表示:“上海(目前发展)有个弱点,就是冲劲、闯劲不如浦东开发开放初期。”在外界看来,这是针对上海而言的,更是针对浦东而说的。

  一些敏感的观察人士发现,面对深圳特区在“试水改革”上的“义无反顾”,面对滨海新区在“先行先试”上的奋起直追,上海浦东在中国改革中的地位面临“前有古人,后有来者”的尴尬。

  今年4月,国务院公布了《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的意见》全文。5月,国务院又批复上海浦东新区合并南汇区,这些重大举措背后有何寓意?《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在上海进行了调查采访,试图去寻找和厘清“新浦东”战略的出台背景和未来发展脉络。

  上海成立6人“冷班子”研究“新浦东”未来方向

  5月11日,在上海“两个中心”建设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表示:“今年上海市委组织了一个不急于研究现实问题的‘冷班子’调研组,专门对浦东新区新一轮改革进行调研,主要针对税收、监管、信用、服务等方面怎么样才能形成与国际比较相近的环境。”

  据了解,这个“冷班子”调研组未来将成为“新浦东”发展决策核心智囊团,这个“冷班子”由六人组成。包括了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朱晓明、上海市政协副主席王新奎、原上海市发改委主任蒋应时、原浦东新区区委副书记张耀伦,上海市委研究室主任王战,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周振华。

  从这个“冷班子”的组成来看,既有在浦东地区曾经长期工作过的官员,也有参与上海和浦东长期发展规划的官员。例如朱晓明曾担任过浦东金桥出口加工区开发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上海市浦东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张耀伦也曾长期在浦东工作担任领导职务,而蒋应时曾主持了上海市“十一五”规划的起草编制工作。

  在谈及为何要组建“冷班子”的时候,俞正声表示:“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这个‘冷班子’的组建符合中央“两个中心”建设《意见》的精神。”

  知情人士说,俞正声此番表态并非空穴来风,而是看到了浦东发展和改革中的诸多弊病。自浦东新区成立以来,依靠改革精神、政策优惠等,浦东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进入21世纪,特别是近几年,浦东曾有的比较优势条件已逐步弱化,浦东的发展与研究甚至有些“固步自封”。

  一位熟悉浦东改革开放的学者说:“二十年前,在全国范围来看,除了一些特区,浦东的政策优越性十分明显,面对广东的发展,浦东的很多官员都‘不服气’,怀着‘白手起家’的‘闯劲’造就了辉煌的浦东奇迹。而如今浦东的官员收入颇丰,生活优渥,当初的‘闯劲’自然渐渐少了。”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时候,不仅仅浦东在研究浦东,而是上海全市在研究浦东。现在谁还在研究浦东?不少人对研究浦东的热情在减弱,浦东也没有从上海的视角研究自身的发展,”周振华说,“这几年,浦东综合配套改革的研究有点封闭,主要是从浦东自身的角度想问题,也不知道研究到什么程度,研究了什么。”

  据了解,“冷班子”组建的目的就是破除浦东在探索“先行先试”方面的“固步自封”,破除地区利益和部门利益,集合上海全市的研究力量对“新浦东”的发展进行探索,重新唤回“新浦东”改革初期的闯劲和激情,再次激活“新浦东”曾经拥有的动力和冲劲。

  实际上,早在3月份,国务院审议上海“两个中心”建设《意见》的时候,这个“冷班子”就已经成立,其面对的最大的问题是浦东将在“两个中心”建设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俞正声对此的回答是“核心功能区”和“主战场”。

  新浦东摆脱了浦东南汇“两张皮”

  调整之后的新浦东将成为上海人口、经济等综合规模最大的行政区域。 以“综合实验区的特殊身份”走了5年路的浦东,在即将迎来开发开放19周年的时刻,阵容变大了一倍:总面积将达到1210.41平方公里,户籍人口达到268.6万人 。

  在一些人看来,浦东合并南汇,只是浦东综合配套改革区域政策的拓展,然而在专家眼中,新浦东的诞生将服务于上海“两个中心”建设,服务于全国大局,这个是其新的使命。

  那么,国务院为什么要在今年5月批复“浦东合并南汇”呢?这个答案似乎是不言而喻的。今年3月25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批准了上海“两个中心”建设《意见》。众所周知,国际金融中心主要载体的陆家嘴金融城在浦东新区辖区,国际航运中心主要载体的洋山深水港在南汇区辖区。因此,只有浦东与南汇合并形成统一行政区划,“两个中心”建设任务才能够实现统一部署和协调。而浦东原有的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也能扩展到南汇的广大地区。新浦东的扩容也意味着让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区域扩充了一倍。

  5月13日,在上海市委、市政府举行有关原南汇区行政区域划入浦东新区工作会议上,俞正声明确表示,未来新浦东将作为上海加快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核心功能区”和“主战场”。

  而在此番表态的几天之前的5月8日,俞正声刚刚在上海市委常委会上听取了《关于“撤销南汇区建制将原南汇区行政区域划入浦东新区”工作的总体实施方案》(下称《总体实施方案》)的汇报。

  周振华说:“这份《总体实施方案》主要论证了南汇区并入浦东新区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这项研究论证工作从今年年初刚开始,由于该工作是处于保密状态,因此研究的范围很小,参与研究的人很少。”

  据了解,该《总体实施方案》对于浦东新区合并南汇区提出了“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两区要素资源整合,可以进行通盘考虑、整体建设,实现战略载体联动;有利于拓展产业发展空间,突破资源环境承载力制约,形成上海未来发展新的发动机和增长极;有利于发挥浦东综合配套改革先行先试作用,放大政策效应,为深化改革试点提供更大实践平台。

  周振华说,由于此次合并方案与此前的一系列方案都不相同,所以是重新进行论证的一个方案,此前关于浦东南汇联动方案、浦东南汇一体化等诸多方案基本上是弃之不用了。

  之所以选择“重头再来”进行规划,与浦东南汇多年来的“联动不顺”有关。2006年,浦东改革与发展研究院的专家就着手《浦东南汇联动发展研究》课题,在课题中虽然没有提议要让两区在行政上合并,但提出让浦东综合配套改革各项先行先试政策覆盖南汇、浦东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制造业,通过两区政策、规划、产业联动,促进新浦东金三角地区在经济发展上实现“一体化”。

  但是随后的实践证明,无论是“浦东南汇联动”方案还是“浦东南汇一体化”构想在没有在根本上解决浦东、南汇两大区域发展“两张皮”的问题。恰恰相反,浦东与南汇在涉及保税港区、迪斯尼项目、大飞机项目上的“明争暗斗”更是成为“公开的秘密”。

  由于浦东与南汇的行政区划分割,使得上海建设“两个中心”、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落实载体一直处于分离状态,比如,浦东新区拥有外高桥港,南汇拥有洋山港,中国商用飞机设计研发中心落户浦东新区的张江高科技园区,而大飞机发动机项目则位于南汇区内的临港新城。

  毫无疑问,国务院公布上海“两个中心”建设《意见》无疑成为了浦东、南汇两区合并的催化剂。浦东新区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坦言:“‘两个中心’建设这一国家战略性布局让我们反思如何才能破除原有区域利益、部门利益之争。”

  据了解,正当上海有关部门“秘密”地针对浦东与南汇合并进行理论论证之时,国家发改委代拟起草的上海“两个中心”建设的《意见》已经进入了最后的征求意见阶段,并于今年2月16日向国务院秘书二局提交了《意见》。这就要求浦东南汇的两区合并方案“必须”符合上海“两个中心”建设赋予“新浦东”发展的责任。

  不过,周振华说:“毫无疑问,每一次的改革都是对原有利益的触动,这是改革的必然。”

  新班子7月底组建完成

  5月13日,上海市委、市政府举行有关原南汇区行政区域划入浦东新区工作会议,上海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沈红光宣读市委关于建立“联合工作党委”的决定。

  在联合工作党委5位成员中,原浦东新区区委书记徐麟任上海市委常委、浦东新区联合工作党委书记;上海市委副秘书长姜樑调任浦东新区联合工作党委副书记;原南汇区区委书记戴海波调任浦东新区联合工作党委副书记;原浦东新区区委副书记张国洪任浦东新区联合工作党委副书记;原南汇区区委副书记张才莲任浦东新区联合工作党委副书记。

  而在5月18日,浦东新区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上,根据浦东新区区长李逸平的提请,经表决,任命姜樑为浦东新区副区长,通过了关于接受李逸平同志辞去浦东新区区长职务请求的决定、关于姜樑同志为浦东新区代理区长的决定。自此,新浦东的“联合工作党委”初步调整完毕。

  浦东新区内部人士透露,在南汇并入浦东获批之前,新区大院主楼里就已经开始腾挪办公室,各委(办、局)年底将组合到位。

  周振华说:“所谓的联合工作党委是一个过渡性的领导班子,主要解决浦东、南汇两区合并中所可能产生的矛盾和问题,其目的是力保区划调整过程中的稳定。”

  5月19日,在“联合工作党委”成立之后,浦东新区新闻办的工作人员苏光霞说:“联合工作党委是市政府在解决浦东南汇两区合并的问题的派出机构,而浦东南汇两区合并的所有工作都将在今年7月底之前完成。”

  据了解,在联合工作党委的5位成员中,徐麒、张国洪来自原来浦东新区,戴海波、张才莲来自南汇区,而姜樑从市政府层面空降新浦东是最让外界感到意外的,而其实这是在“情理之中”的。在姜樑从市委副秘书长的职务上调任浦东之前,俞正声的一次谈话点出了姜樑的工作重点。

  5月11日,俞正声在一次工作会议上坦言,“在一些问题上,我们遇到‘落实难’的问题,究竟是什么原因呢?究竟是我们的部署与具体工作脱节还是其他什么原因,我们一定要弄清楚,我看是不是要专门找一个市委副秘书长“狠抓落实”,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由此可见,姜樑从市委副秘书长的位置上调任新浦东的代区长,其用意就是要在“新浦东”进入新一轮改革期后“狠抓落实”。

  据了解,在新浦东过渡性行政机构组建之后,还有一系列事情需要处理,包括原有两区人员的安排、新的机构设立和组建、新区划的重新调整和布局等等工作,而浦东新区联合工作党委组建当前的目的就是“稳定人心”。

  在一次会议上,俞正声特别强调,各级党组织要有针对性地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各级领导干部要讲党性、讲大局、讲政治,以党的事业为重,正确对待个人进退流转,坚决服从组织安排;要按照原有工作格局、计划和步骤有序开展工作,坚决防止工作脱节现象;要严守各项工作纪律,严格落实责任。各监察、审计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强监督检查。

  一位浦东新区的官员说:“前一阵子,浦东新区组织了局以上干部专门去看了话剧《商鞅》,用意似乎是让大家更好地面对改革中所出现的问题,深刻领会在改革过程中个人得失、区域得失、部门得失的问题。”

  据了解,目前关于浦东新区在官员层面调整仅仅是一系列工作的开始,而有关区域规划调整的工作可能会触及更多人的利益、需要更广范围的协调。

  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应该注意到,上海市委冷班子调研成员中包括了原上海市发改委主任蒋应时,而他此前曾主持了上海市“十一五”规划的起草编制工作,把他请入“冷班子”意味着上海市长期规划涉及浦东、南汇部门极有可能会重新调整。

  不过,由于考虑浦东合并南汇方案始于今年年初,未来“新浦东”功能规划究竟如何尚处于研究阶段,还没有时间表。

  新浦东的未来三大探索

  5月11日,上海市市长韩正在“贯彻国务院文件精神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工作会议”上明确表示,上海“两个中心”建设必须抓住关键、聚焦突破,其中一个突破就是把“先行先试”聚焦在新一轮的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

  韩正指出,浦东是上海和全国改革开放先行先试地区,也是上海“四个中心”建设的核心功能区,中央批准了南汇并入浦东新区,要充分用好浦东综合配套改革先行先试的优势和新浦东的综合优势。依托浦东探索金融和航运改革和创新,争取国家有关部门支持产品服务市场等方面的政策扶持和监管创新。全市各部门各区县,都必须从大局出发,共同支持浦东探索先行先试。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浦东的改革与开发已经历时19年,而自从2006年上海浦东正式成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来,也已经走过了3年,如何在原有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成为了摆在上海市委市政府面前的一道不小的难题,通过怎么样的办法发展“新浦东”,这既关系到浦东的未来,也关系上海的发展和国家“两个中心”战略使命的完成。

  浦东新区的一位官员说:“现在浦东的发展在全国范围来说并没有‘先行先试’的特征,虽然还叫特区,但感觉是‘沉睡中’的特区。比如减少行政审批和行政事业性收费的问题上,全国很多地方都在做,又比如在破除二元结构,解决城乡一体化的问题上,浦东的综合配套改革与重庆、成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无论在力度和操作性方面都缺少比较优势。”

  “新浦东诞生之后,就要求我们重新思考浦东‘先行先试’,哪些是应该做,哪些是可以做的,”周振华说,“我们冷班子的主要工作是研究关系到浦东长远发展的问题,既包括了城乡一体化、行政体制改革、新浦东区域布局等问题,也包括浦东的税收、监管、信用、服务等方面如何与国外接轨。”

  周振华表示,在解决城乡一体化的问题上,原来浦东地区由于城市化程度已经很高了,所以在解决城乡一体化的问题上并不典型,而南汇并入之后,新浦东就要面临如何解决城乡一体化的问题。

  浦东新区的一位官员透露:“与解决城乡一体化问题相比,上海如何才能通过‘两个中心’建设获批、‘新浦东’调整这两大事件,在行政管理体制和功能区域布局上有所突破更令人关注。”

  自从2008年开始, 上海市市长韩正开始为上海未来的行政机构改革制定目标,“尽快把上海建设成为全国行政效率最高、行政透明度最高、行政收费最少的行政区之一”,这一提法屡屡在有关重要文件和《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中被提及。

  周振华坦言:“此次浦东新一轮行政职能转变的改革会与2005年浦东综合配套改革的起点、出发点有很大的区别。包括南汇并入浦东之后要解决如何能够实现扁平化行政管理,如何进一步提高政府行政效率的问题,这些都不是抽象的题目,而是一些十分现实的问题,我们希望通过新一轮的改革,在浦东最终真正形成‘小政府、大社会’的行政体制格局。”

  目前,浦东新区和全国各地的特区、工业区、开发区、新区都遇到一个很深层的行政管理体制上的障碍,即开发区管委会在开发初期目标明确,效率很高,但随着各项工作逐渐成熟,开发区管委会与相关行政机构的管理矛盾就凸显出来。

  周振华透露:“我们冷班子未来会在新浦东探索出一种新的经济开发区行政管理模式的‘先行先试’,这种模式需要既有利于开发管理效率,也有利于行政管理效率,为全国的特区、工业区、开发区、新区提供行政管理上的借鉴和示范。”

  据了解,与新浦东未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这一长远目标相比,一些浦东、南汇的官员说,目前,他们最为关心的是浦东南汇两区原本的产业规划和布局将有哪些调整。

  5月11日,在上海推进“两个中心”工作会议上,俞正声明确提出:“浦东和南汇合并可以优化配置。洋山保税港区和外高桥保税港区可以连成一片,还有一些重大项目是跨区的减少地域分割,充分发挥浦东开发的影响力和带动力。”

  俞正声还引用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的话说:“区划调整有时候也是生产力。”通过区划的调整产生新的增长点和生产力。

  据了解,原浦东新区目前下辖陆家嘴、三林世博、张江、金桥、外高桥、川沙六个功能区,南汇区此前也曾提出“一个核心六个功能区”的功能布局,即临港新城为核心的惠南科教经济区、周康综合经济区、祝桥临空经济区、航新商贸区、六灶旅游休闲区和都市农业区的这六个功能区。

  在南汇区的临港新城内部又分布着主城区、重装备产业区、物流园区、主产业区、综合区五大城市片区。此外,加之此次“两个中心”中明确了洋山深水港将建设成“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

  这一系列现存的功能区、经济区、产业集聚区、保税港区、试验区的整合工作将可能是一件十分费时费力的工作。但周振华说,无论多么复杂和困难,新浦东辖区内原有十多个功能区随着区划的调整必须获得重新的整合,这也包括了临港新城内的产业集聚区的调整。

  另外,随着浦东扩区工作推进,进一步打通洋山保税港区和外高桥保税港区,这一新的产业布局已经达成共识,而另外的产业布局调整的方案仍未明确。

  上海市委“冷班子”成员、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朱晓明表示:“关于新浦东主题功能区的重新规划目前正在调研中,我相信还要有很长时间才能够有定论,这样的规划截至目前还没有时间表。”
来源: 中国经济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