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 志愿军战俘张达(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13:55:28
7月5日 志愿军战俘张达下  观看视频   2005年07月06日 11:30 【文章字体:  

对在战俘营里受的那些苦,张达好像并不愿意太多讲,总是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无论是电刑还是刺字,在他说起来都像是不值得一提的小事一桩。有时侯他脸上会带着一种很特殊的笑,让一切沉重化解其中。张达说:“他就是个从不会绝望的人”。就好比在战场上逃亡的时候,追兵四处,可是他从来没有想到过‘死’这个字,他只知道要翻过眼前的那座山,他相信那就是重生之路;战俘营里也是一样,他依然相信要翻过眼前的这座山,要突破铁网的重围,他就可以回到祖国的怀抱,前途一片光明。但是,让年轻的张达没有想到的是他的人生道路上横亘着的实在并不止眼前的那高山一座,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仍要不断地突围,要不断地翻越,不断地与命运博弈。那人生仿佛就是一个战场。

一九五一年四月,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根据“战俘自由遣返”原则下达了对战俘进行甄别的命令,对去台湾或中国的战俘进行登记。四月七日晚,被反共势力控制的战俘营开始毒打、残杀仍然坚持回国的志愿军战俘,仅七二、八六联队,一夜就杀害九十九人,重伤三百四十多人。丁先文的战友,“共青团敌后斗争小组”成员林学逋被反共头目李大安连刺三十多刀,仍然高喊“共产党万岁”,最后心脏被李大安当众挑出。这个国民党的后代,牺牲时年仅二十岁。战俘营开始“甄别”后,在战俘医院拒绝返回七十一联队,装疯打了一名美军少尉,因此被关进战俘营监狱的张达由监狱直接押往“甄别”现场审查的棚子。

张达:除了宪兵站着以外,就两张桌子,后面开了两个门,一个在左边,一个在右边。我去时,两边都有人了,右边的口出去的很多人在唱反动歌。这边也有,这边的就唱着共产党的歌。走不同的道,有不同的命运。轮到我的时候,这个时候问“你是去自由中国呢?还是去共产大陆?你们做出自己的选择。”因为我是中国人,我说我含糊不得,如果我只说个中国,他把你送往自由中国。斩钉截铁的,我说“我回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下,看的兵就给我一腿。左边的门,我就往那边奔,出去以后,不管认识不认识拥抱起来了,热泪盈眶。

一九五三年四月八日至四月底,经过“甄别”的共有六千余名志愿军战俘坚决要求“遣返回国”,八月六日朝鲜战争交战双方开始遣返战俘。但张达和其他一百三十多名志愿军战俘骨干、地下党领导人被美军作为最后的“人质”扣留,转移到巨济岛海边的一个小战俘营关押。这时中国红十字会代表按照停战协定来到了巨济岛。

张达:晚上我值勤,我们内部还有保卫制度,一个韩国兵哇啦哇啦说了两句,我没听清楚。说完了摔一个东西进来,我就捡起来是一包中华牌烟,说明我们的慰问团到了,他们带了这些东西来。我马上回去就跟我们政委讲,赶紧开会开会,大家坐得规规矩矩的,看着这个就流泪了。“天安门、华表,金灿灿的中华牌香烟”,谁也舍不得抽,那个烟盒就这样两排对着传过去传过来,大家就这样看。看到最后打开吧,又把它打开,一支一支的,大家又看烟头上的华表,不知道巡回了多少次,谁也没抽。举行了一个仪式,好像真的我们见到了祖国一样的,真的我们马上就要回到祖国怀抱去了。

经过中朝双方的努力,美方被迫遣返被扣留为人质的人民军战俘和志愿军战俘。九月六日,张达和一百多名志愿军战俘骨干、地下党领导作为最后一批遣返战俘在美军严密的看押下,押送到板门店战俘交换区。那年,张达二十岁。

张达:美军给我换了新衣服,我全部拨,没要,就穿个裤衩,光着回去。我们是很赤诚的一片祖国的儿女,我们要丢弃这些耻辱的东西。我们脱衣服,押送我们的美国兵都是荷枪实弹的,在那儿就把枪都搁下了徒手送我们的。这里我很触动,终于放下武器了,我有很特别的感觉。过去没多远,很大一个花扎的一个牌坊,有四个很大的字,“祖国怀抱”。这下我们太激动,这真的回到祖国来了,不是做梦吧。

三年朝鲜战争中共有二万二千余名志愿军被俘最终遣返回国的六千六百七十三人,被裹挟到台湾的一万四千余人,另有两千人或病或被残杀致死。在返回祖国的志愿军战俘中有大约百分之六十是新中国初期的青年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