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信息网上的权力场域:以女性网站之呈现为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09:26:16
投稿: 元智大学信息社会学研究所 林明璇
2005-01-19
九0年代科技进展之迅速,冲击着人们的生活,因而有人谓之:「信息社会」俨然到来。「信息」的拥有与否似乎成为下世纪掌握权力的重要关键点之一,我们若将新兴的网络空间视为各个权力竞逐的场域,因而对于弱势族群而言,如何利用网络改变原有的权力关系,就格外有着不同的意义。
本研究由女性的议题切入,原本在科技领域中弱势的女性,如何经由网络发声,论述女性为主体的观点?我们依着女性主义理论对于寻求两性平等的解决策略,进一步评估网络情境,因而发展出几项理念型(ideal type)指针,作为分析网络上宣称以女性当作主体的网站,展现何种文化形貌。
从「资源性」、「宣扬意识型态」、「职业机会」、「自我(表述)定义」、「动员性」这些理念型面向来看,目前的女性网站,多以提供被动性的资源占绝大多数,在经济与政治面向的实践可能性却显的不足,这除了网络本身的限制,也与女性在网络上的参与和这些网站对于经营网站之想法有关。
当我们在谈论弱势族群的网络近用权(access)议题时,也需同时思考网络空间(cyberspace)里,到底提供了怎么样的资源或文化内涵给予不同的族群,更进一步如何利用新兴的科技达至松动原有权力关系的可能性,毕竟要改变庞大的父权体制,必须从体制内外多管齐下,才能达致妇运所追求。
一、前言
九O年代科技的跃进和发展相较于以往成倍数的成长,因特网(internet)兴起所带动的各项互动、多媒体服务型态出现,更使得科技运用快速朝社会扩展。
可见的是,科技的运用和拥有,将从少数菁英之手,普及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脉络中。并且随着科技所展现的各种不同于以往之新兴型态,连带地冲击着原有的社会结构、人际关系等。面对着这样的社会趋向,有人称:「信息社会」俨然到来,不论我们同不同意这样的概念,随着科技进展而存于社会中的许许多多论述,似乎都宣示着这样的发展将带来社会美好的愿景,正向乐观的认为其是走向「现代性」的重要社会指标之一,然而,亦有一些人持悲观的主张,认为新的科技出现,只会更加深原有社会的不平等。
不论我们对科技的发展实行乐观或悲观之想法,无可否认地,掌握信息,进一步加以运用,都将成为未来社会衡量个人资本多寡的重要指标之一,甚至可能因拥有与否而转换个人在社会结构里的位置和关系。面对这样的趋势,「信息科技的发展」因而对于原本存于继存社会里的弱势族群而言,就格外的具有重要的意义,此亦是本研究发展之要旨。
更细致地说,自国家开始推行NII计划之后,各政府单位、民间团体等,无不以设置网站(Website)之方式加入此股热潮,依据资策会推广服务处的统计资料,从民国八十三年到民国八十六年六月间,台湾地区网络网络的计算机主机数量,就增加了两倍多,更别说网站的设立了。然而在商业性网站不断成长的网络空间(cyberspace)里,弱势团体在其中又占据了什么样的位置?若说新兴的科技形式使得网络空间产生了一处新的权力竞技处,那么在这个权力竞逐的场域里,弱势团体是否可利用这股契机,转变或松动原有的边缘性地位?
本研究由「性别」的角度出发,分析在科技领域中处于弱势状态的女性族群,在网络世界里,经由自我主体的发声,呈现何种样貌,在各个信息充斥的同时,她提供了什么样的资源,是否可藉由传递信息,而进一步达到集体动员与文化建构之效果,改善女性的弱势地位?
二、研究动机与问题意识
当网络这种新兴媒体出现之时,社会大众或许企望着其能提供一个更为平等的机会,然而却很少思考到网络究竟真正是谁在使用?以性别来看,往往男性就比女性在计算机的接近与使用上来的优势;而即便在男女进用权的普及达到之后,检视这些网络上所提供的信息内容,我们要问的是:网络上提供了足够的网络资源,来满足这些现实社会里的弱势了吗?网络资源分配的不公,将会削减了网络近用权(access)的意义。
另外,网络世界流通的又是什么形式的信息内容?当这些资源限定在某些类属范畴之时,背后承载的其实是某种权力机制的展现。即使女性作为一名网络使用者,然网络上还是有一些结构性的限制,使得女性无法对上网与取得网络资源有更进一步的兴趣,也更加深女性在这个社会及网络世界里的角色。
若说网络网络是一项有利的资源,那么弱势族群如何透过网络发声,建构自身的论述,就变得有意义。网络这项新媒体使用,在某些时候,可达到赋予力量(empower)的效果,更甚而引发动员的成效。在因特网世界里所架设的各个网站,本身就是一种权力的展现与象征,特别是对一些弱势群体而言,如何藉由在因特网上占有一席之地,提供族群内所需的特殊资源和连结,或许是在我们脱离不了信息影响的未来社会里,又显得特别的重要的原因。
我们试图用女性主义的理论观点,对女性在网络上发声的样貌作分析。因女性主义之发展,即在找出女性于社会中受压迫之因,进一步提出解决的策略,因而本研究藉由这些理论成果,从中发展出一些理念型(ideal type)指标,作为一种概念上的工具,用以理解网络上呈现的女性资源如何展现,以及身为现实社会里的弱势族群,是否能在网络世界里产生一些能动之可能性,也就是运用科技的发展型态,达至平权之可行性。
三、文献回顾
由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发展脉络来看,许多研究证实了这项巨大的变革过程中,往往将女性与其它弱势族群排除在外。有学者针对「新信息与传播科技」(new infro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NICTs)的分析指出,这些新信息与传播科技的发展,是集中在专业菁英及业余玩家之手,而女性在这些社群中总是缺席的,并且这些技术常常因着军事与经济上的需求而来(Zoonen,1992)。也有学者进一步指出,在这个以男性为主的专业科技领域,女性会因组织内的文化或惯用的词汇,而有进入上的障碍(Frissen,1992)。
男性上网的比例在调查中多过女性。有人解释那是因为男人比女人愿意上网的缘故。然而有学者提醒我们,女性在网络上的展现,受到一些社会力与外在因素的影响。女性的薪资水平上不如男性,没有较多的技术训练,加上社会中对于女性角色作为「照顾者」的刻板印象,使得女性进入网站有着有形与无形的障碍(Wolf,1998)。有关女性在近用计算机网络上的弱势,在许多的研究面向上都普遍被证实。加上社会化过程,常使得女性远离了计算机资源。
然而,即便是男女两性,在接近使用计算机网络资源上的量上接近平等,然而,在网络世界里,不论是电子布告栏,全球信息网等等,或许都延续者许多传统社会文化里的互动特质与文化。在线使用者和程序设计者的观点,往往决定了在线的环境,而这些常受到白人男性所掌控。另外像是在国内大学校园里普行的BBS,女性使用者常必需用中性或男性的昵称,以避免不必要的骚扰或呼叫,即使是有着类似「匿名性」的特性,还是不可能像一些学者所宣称,完全的去除了使用者的社会线索,而能更平等的互动。
早期对于因特网这样的空间,总存有较为乌托邦式的想法,一些学者研究计算机中介传播这种新型传播方式,认为其能促进平等与民主。而后期的研究却发现,不论从技术的接近性、论述的强势性或是语言的运用、讯息内容等等面向上,都可察觉到性别偏误(gender bias)确实存在某种情境下(Gurak,1999)。
这种新兴科技对于原本在社会中的弱势族群,是一种机会还是限制?
网络或可作为一项正向、有用的工具,学者Wilcox就认为,网络得以连结人们,并且使得女性的自我意识提升,其提供一种论述,能揭开权力与政治的不平等面向。Kira Hall曾(1996)提出「自由派网络女性主义」(liberal cyberfeminism)的概念,其强调网络形式带来一种解放效应,虽性别角色的扮演模式还是存于网络上,但经由多重身份的实践和异性互动场域的相互渗透,可以提供我们一个机会反省到性别的社会建构过程(李礼君,1998)。
网络上的主体自我发声或论述,对于弱势族群而言,若有其重要的意涵,那么观察目前的女性资源网站,就具有某些意义存在。本研究在评析女性做主体的网站时,我们由女性主义的角度切入观察。女性主义之理论,依着不同的时空,地域,文化情境等,而发展出不同的流派。早期的女性主义脉络十分清楚,近数十年来,各流派之间相互激荡,也产生了一些混杂变貌。学者对于各派别有不同的命名和归类方式,这里以国内外惯例所划归的女性主义流派为主,选择几个派别,作为发展观察女性网站的指标。
自由主义女性主义,为最早发展的女性主义流派。主张人性不分性别,女人也具有思辨能力,在接受教育后,应具有同等的理性。男女之所以不平等是因为习俗和两性的差别教育所造成的。因而消除不平等的方式,在于给予女性同质的教育。因为兴趣、才能方面的差异大于个人差异,所以女性应该有充分和平等的机会作选择,才能为自己做最好的决定。
社会主义女性主义,将人类社会视如一有机体,互相依存,认为应以合作的集体主义取代自私的个人主义。对她们而言,资本主义的阶级社会,影响个人意识和日常生活,只要阶级社会存在,就没有机会平等此事。因而主张先废除资本主义经济,让妇女从个别的家庭中解放出来,直接参与社会生产活动,经济上摆脱对男性的依赖,才能解放所有女性。社会主义女性主义者,追求的是经济,社会与心里机制的改造,亦即不只是全新平等的社会制度改造,更是意识型态,本能需求的根本改变。
存在主义女性主义,女性的特质不是天生的,作为一个自由的主体,她可以定义自己的内涵,而非被动的接受者。女性应该拒绝传统女性角色,自由独立生活,而非在男性的定义下。此派的发展者西蒙波娃认为,女性想要逃脱掉「女性的内在性」(woman‘s immanence),也就是社会、风俗礼仪与男性加诸于女性身上的种种定义和局限,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若想逃离女性做为「他者」的处境,必须要克服环境的限制,必须要如同男性一般,有她自己的声音、有她自己的方式。
激进主义女性主义,主张女人受到压迫是一切压迫的最根本形式,这样的根源来自父权制度(或男性支配),使得女性受制于「永恒的阴柔」理念,放弃自主权,寻求他人的指引,无法像男人一样主动而敢为。对于女性受压迫的了解,有助于了解其它形式的压迫,对习以为常的文化常模提出质疑,并进而探究和实验新的可能性,让法律和政治等等制度能重新加以构想、建构,否则女性将永远依附于男性。
将这些女性主义派别发展成理念型指标分析女性网站时,我们先了解一下新传播科技的一些特性。依据Rogers对于新传播科技的观察,他提出了以下三大特色(Rogers,1986):
(一)互动性:新的传播科技系统都带有某种程度的互动性,如同两个人面对面交谈一样,它综合了大众传播和人际沟通的某些特质。
(二)小众化:新传播系统的控制权,从讯息制造者转移至讯息消费者,某些特别讯息可以在大团体的个人间互相流通。
(三)新科技的传播,可以让个人在较适宜的时间里收发讯息,参与者不需要同时的处于传播情境里。
因特网就是这种能达到上述三项特性的代表。依着这样的背景,我们由不同的女性主义派别中,抽取出各派对女性脱离受压迫策略之理论要旨,发展出一些分析女性网站的理念型指标,分别是:
(一)自由主义女性主义,宣称男女不平等在于教育等方面的不平等,其强调提供相同机会的重要性。因而从此派我们发展出「资源性」此项指标。
(二)社会主义女性主义,此派强调意识型态的改造以及女性直接投入社会生产活动之重要。因而从此派我们发展出「宣扬意识型态」、「职业机会」两项指标。
(三)存在主义女性主义,强调女性自我定义成为主体的重要性。因而从此派我们发展出「自我(表述)定义」此项指标。
(四)激进主义女性主义者,强调改造整体社会的重要性。因而从此派我们发展出「动员性」此项指标。
我们分别用这些女性主义理论背景发展出的概念型指标,以此作为评析女性资源网站的方式,其能找出透过因特网,如何使原来在科技领域里的弱势女性族群,能经由新科技产生一些权力改变之可能性。
四、研究对象与方法
网络虽作为一个跨国界的空间,但接近使用时,毕竟有其文字、语言上的限制门坎,且各国的妇女需求不尽相同,因而对于检视网络上的女性资源,本研究尚以调查国内华文网站为主。
研究进行之步骤,以一些入口网站为起始,用「女性」、「妇女」或「女性主义」两关键词搜寻,找出国内目前宣称以「女性」族群为主体,所架设的网站资源,并利用这些站内存有的网站连结(link),找出一些未列入搜寻引擎之相关女性站台。这其中剔除了一些妇女会性质的网站或非相关的网站(如商业化的女性用品站),将搜寻结果统计后,接续由女性主义理论中所抽取出的评量指标,进一步对于各网站做分析,呈现目前国内女性资源网站的样貌。
各网站之分析数据,初步只以网络上可取得之文件为主,也就是个人或团体在网络空间里架设自己的网站,我们直接透过对于这些网站的浏览,获取一些公开的数据。
依循着上述的研究步骤,本研究之研究对象包括:
(一)民间妇女团体
明确地以妇女为服务或关心对象的团体:
1.台北妇女展业中心
1984年,由一些基督徒成立之中心,并获得美国基督长老教会全国人民自我发展委员会的响应与支持,协助一般或家庭变故、原住民妇女等,做心理辅导和二度就业的职训等服务,为解决妇女二度就业困境,其后还开办「松年长春服务中心」结合妇女人力服务老人。
2.妇女新知
本身为一妇运团体,以争取妇女权益,改变妇女处境为宗旨。其前身为1982年由李元贞所创立的「妇女新知杂志社」,当时开启了以自发性妇女组织为主体的妇运时期。当时以「唤醒妇女、支持妇女、建立平等和谐的两性社会」为宗旨,「坚守女性立场,以唤醒女性自觉为职志」作为出版方针。1982至1987年间,妇女新知翻译引介一些西方女性主义著作,以女性主义观点讨论文学、电影、妇女相关法令的修改,介绍过往妇运领袖的事迹等等(顾燕翎,1987)。还以每年不同主体的方式,推动各种妇女议题的实践,协助其它妇运团体的成立。
3.彭婉如基金会
于1996年妇运女士彭婉如不幸遇难后,1997年中成立的基金会。
4.台北市女性权益促进会
标榜第一个强调本土定位和组织行动力量的妇女团体。
(二)学术单位
1.(中央大学)性/别研究工作室
性/别研究工作室隶属中央大学英文系,成立于1995年,为一学术性研究单位,也未校内师生提供有关性/别方面的信息服务(如:收集相关学术与通俗图书、论文等)。并每月邀请校外人士举办研讨活动或座谈会,刺激思考环境。
2.(清华大学)两性与社会研究室
为清华大学人文社会学院里一个跨科系的研究组织,针对妇女和性别议题发展专题研究,或开设相关课程,举办活动,出版平面或电子刊物等等。
(三)个人网页
1.旅舍依玛
为常参与社会运动团体或妇运团体之个人所设立之网页。强烈的女性自主权短语呈现在首页(女人绝不是弱者...),并有一些个人性的心情或诗文描述。
2.丸子株式会社总部
此为女性主义自己的房间BBS站站长之一所设的个人网站。
3.女王烘焙机
为台大建筑与城乡研究所博士班毕业生杨长苓的个人网页。网站大部份为提供许多与女性主义、虚空间、网络文化等相关的国外网站研究资源连结。还有小部份陈述个人对于女性与网络议题的想法。
4.周月英的私人角落
主要集结了作者个人所发表的短篇论文。包含有文学、广告文化观察、光盘评比,1/4小部份才是女性与科技的议题论述。
(四)性别议题杂志
烘焙姬、月经草。两者都以较为激进异类的手法表达性别议题。
女声电子报,为旅舍依玛站台之站长于今年六月创办之电子报。目前的内容为每期两至三则编者对女性议题之评论。
(五)其它女性资源
1. Lady‘s Web 女人新天堂
其内容包括了女人话题、美容医疗、女性杂志、在线购物、在线交友、就业情报、旅游休闲、财经信息、法务查询、妇女团体、装潢家具。
此网站从某一妇女团体连结而来,虽号称为女人新天堂,有些内涵却不是以女性为主体做思考。或者只是连结到网络上的女性杂志、百货公司、一些通用的法规等。
2. 妈妈私房话Mothers.com
为连震东基金会所创。主旨为提供妈妈们获得想要的信息。动画展示区内展现了一些对于传统妈妈的印象(煮饭、购物),而站上所含的专家咨询单元,以妈妈为主体,提供上网者询问保健、法律、单亲等相关议题,由专家定期回答。
3.女权上路
初期为纪念彭婉如而设的网页,后成立新闻网形式,提供女性相关新闻,定期发送给订阅之网友。
4.女性主义自己的房间
主要为介绍女性主义bbs站,及放置女性主义bbs站上的精华文章。
5.台湾妇女信息网
「台湾妇女信息网」是开拓文教基金会蕃薯藤工作小组「台湾生态文化教育信息网络」的一环,目的在建立台湾妇女相关问题之资源网,希望透过计算机网络,供社会大众搜寻使用。
蕃薯藤女性与小区工作小组有感于妇女长期处于弱势,希望为妇女建立一个多元的数据库,其中包括有健康的、生活的、法律的、家庭等方面的实用信息,同时也会有书籍介绍、专题文章及女性相关议题的论述与讨论。希望透过这个中文的妇女教育信息网的建立,能够鼓励并帮助妇女学习如何上网与使用网络资源,让妇女朋友们在这个跨世纪的新兴媒体上有公平的接近使用权(equal right to access and to provide),及公平的发言与学习成长的机会。
针对这些网站,本研究以女性主义理论发展出的架构为分析类型,得之研究之架构为下:
五、研究结果
研究结果之说明,在依女性主义理论发展出的五个分析类型,放置在主动性此光谱上,可以发展出这样的轴线:
主动性
信息提供 自我(表述)定义 宣扬意识型态 职业机会 动员性
(经济面向) (政治面向)
本研究假定这些要素对于提升女权具有一定之重要性,且从主动性的角度切入,有一循序等级的过程,而分别由这些向度加以说明分析结果。
(一) 信息提供:
「信息提供」这部份,包含1.由网站提供讯息,网友接受讯息;以及2.网友可以经由张贴(post)询问相关议题,与网站人员或专业人员互动,获得网友本身所需要的讯息。
在网站提供信息的部分,通常这些网站涵盖了:
(1) 技术资源:
在网络上提供使用技术说明的,在这些网站中比较少见,有的话也较为简要,像是「妈妈私房话」中,简单的陈述如何download屏幕保护程序;「丸式株式会社」提供的图片,说明如何抓图(但前提为先熟悉FTP等软件);「台湾妇女信息网」的「论坛」项目,说明讨论区如何阅读或张贴文章的使用说明。
(2) 学术资源和议题评论:
此部份包括两性新闻、议题、活动消息等等,在这些女性网站部份,此部份的信息占最多,又以「台湾妇女信息网」为最大宗,包含性别议题论文、妇女处境报告(法律、健康、参政教育)等等资料。这些提供讯息数据者,较特别的是「女性权益促进会」此站,专门针对女性在医疗方面的议题切入。
在这些网站中,也可以找到提供女性相关法规者,像是「妇女新知」、「台湾妇女信息网」两站。值得一提的是「妇女新知」内的「性别新闻室」项目,甚至用简单的查询接口,就可得知这两年来在政治、社会、国际等发生的两性新闻,算是对这一两年的新闻数据做的十分完整又方便使用者查询之网站。
(3) 相关网站连结:
各网站或多或少连结一些相关的妇女团体等,但显得零散而不完整;而「丸式株式会社」、「两性研究室」、「女王烘焙机」提供了一些国外相关女性主义网站。另外,较为明显的针对一些软性资源连结者,为「妈妈的私房话」,包括「育儿」、「医疗」、「餐饮」、「理财」等等。
在这些网站设立的连结中,我们发现「妇展中心」这个网站连结,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妇展中心为一个以服务弱势女性为宣称的网站,然而在它与其它站台的连结上,却只连结到一些与老年人口相关的银发族网站(老人生涯规划、疾病、赡养等),若该中心为以妇女的福利为最高宗旨,网络连结部分却不见与妇女相关的信息连结?最主要的思考点似乎只是在女性如何作为一个「好的照顾者」,而非关心女性本身?
除了上述网友被动性的接受网络上的讯息外,新兴网络的特色,也使得网友可以经由张贴讯息,取得询问自身关心议题的相关信息,提供此种功能的网站有「妇女新知」于今年十月间,将民法咨询专线电话版,延伸至网络版,让网友得以经由网络询问家庭中的法律问题(结婚、离婚、外遇、家庭暴力等),开版迄今,网友提出之问题皆能在一个星期以内得到该基金会的响应。还有像是「妈妈私房话」设立了「专家咨询」项目,由一些专业团体来回答女性提问之「婚姻」、「法律」、「妈妈保健」、「单亲生活」四大议题,设立以来提问之问题繁多,虽非每一个问题都可得到答复,但是提供一个网友得以主动询问之管道。
(二)自我(表述)定义:
网络这样的新兴空间,使得人们得以参与其中。而女性网友们是不是可以经由网络上自我定义、发声,进步一形成支持性的团体?我们以观察在网络上的论坛粗略来说,其实许多的留言版或论坛,似乎只是特定的少数人偶尔发声的管道,像是「妇展中心」、「Lady‘s Web 女人新天堂」所设的留言版,设立以来几乎无人问津;「女权上路」的「时事」、「活动」、与「聊天」讨论版,开版近一年来只张贴了数篇文章。
较能看出互动成效的为「台湾妇女信息网」之「网读网络读书会」项目,此为由几个团体互相轮替,每月提供一书阅读,网友们分别上网互相分享读书心得。另外「妇女论坛」其中,包含谈论「两性教育」、「亲子」、「安全」、「工作」、「休闲」、「婚姻」等讨论区,其互动情形也较之其它网站为佳(「女性权益促进会」也接连上蕃薯藤的妇女健康、两性教育两讨论群内)。
似乎有专门的人再加以关注、经营,似乎较能引发网友间的互动,像是「妇女新知」在六月中设立之「女人开讲」主题,让网友得以张贴文章,互相讨论议题,其张贴或响应之文章数,较之其它网站为多。
(三)宣扬意识型态:
这些网站有的开宗明义地说明女性的弱势地位,有的从其对议题的评论展现其意识型态。像是「台湾妇女信息网」开宗明义的宣示,此站有感于妇女长期的弱势而设;「妇女新知」、「彭婉如基金会」都点明了欲用行动唤醒女性自觉、争取女性权益;「妇展中心」说明了台湾的劳动参与率远不及美日等国,女性常因家庭和小孩的关系无法投入职场,在二度就业时,更遭到年龄、性别、时间等因素之影响,阻碍了求职。女性应培养一技之长,而能有经济上的独立,开创自己的一片天。另外,像是「丸式株式会社」以放置裸男图的方式,要网友思考目前充斥着异性恋男性标准而设置的窥视。
(四)就业机会:
在协助女性进入劳动市场这部分,主动性的工作媒合付之阙如,只有提供一些静态性的信息,像是鼓励妇女进入劳动市场的「妇展中心」,宣称该中心有提供计算机训练或居家照顾服务等等课程。「台湾妇女信息网」之「妇女与工作」项目,提供从找工作到就业的相关信息及求职的网上信息。
(五)动员性:
在这些网站中,无法单单的从其网站上看出动员性。然而「妇女新知」算是在网络上最具动员色彩者,因其网站会将最新的争议性两性议题或活动之联署书等,更新在首页明显的位置上。像是今年二月间「催生男女工作平等法网路联署书」或是近期的「抗议邮政总局招考性别歧视」妇女团体的抗议活动等等,虽未明显的争招网友做出实际行动,但其动员之色彩较之其它女性网站来的浓厚。
六、 讨论与代结语
倘若我们相信,「信息科技」是下一波社会里的重要利器之一,故而将上述的这些层面,摆放在弱势群体利用因特网上来看,以女性作为主体宣称的网站,为以被动性的「提供资源」此面向表现最佳,然而其所提供的资源又多以学术资源为多,生活等各面向资源的提供与整合性,却显得不足;有些网站开启了互动性的咨询过程,提供网友询问自身关心的相关信息,为善加利用了新科技的呈现特色。
女性利用科技得以参与互动,为自身做定义,这些都是进一步形成支持、情感性社群的可能,总体而言,提供女性上网者发言来定义自身的论坛尚未成形,这除了是原本社会结构上的限制(如:上网张贴文章要花费金钱与时间成本)使得女性参与少外,也跟一个网站是否有专门的人来管理响应,经营那样的氛围有很大的关系,「妇女新知」、「台湾妇女信息网」的「妇女论坛」这些网站,似乎可以作为这样的例证。
在「宣扬意识型态」此面向上总体而言不是很强烈。主动性的提供职业机会或作职业媒合的网站,目前没有。如果鼓励妇女进入职业市场,能有经济上的独立,是提升妇女权力的重要一部份,目前却看不到这样的网站。而在「政治性动员」此面向上,目前网站呈现之动员性亦不明显,这当然和女性网友接近(access)使用计算机科技尚未普及也有所关系。
当我们关注弱势群体近用(access)网络时,似乎也有某项议题需要同步来关注:这些弱势族群上网时,网络上这种多元权力的地方,到底提供了什么样的资源给这些特定的族群,还是仅只是传统社会文化的复制?若这样的议题受到忽视,将会消减了网络近用权之意义。
网络上特别针对女性族群而建构的资源一向很少似乎是不争的事实,这些往往再一次阻碍了女性对于网络空间的吸引力,进一步检视这些以女性为主体发声的网站,似乎也看到了网站呈现的某些局限性,但这些同样也提醒了我们网络发展之可能性。如果网络上的每一个网站(site)都象征一个权力位置,那么对于现实社会里,女性主义的实践又产生了多大的影响性?
在妇女运动的发展过程中,有学者认为:「妇女权益」常常被视为"不是重大且必须立刻采取行动的问题",然而妇女整体在经济、法律、政治等方面的处境,仍然处处有着不平等现象。女性权益作为一种意识型态的论述,要产生影响力或许要含括到几个层面:
1. 认同女性这样的群体,明了女性共同面对的问题;
2. 女性角色的重新定位;
3. 明了性别歧视所造成的结构性因素,更进一步以政治动员的方式寻求改变。
我们或可说,情感的互动、支持,是更进一步形成动员的主因之一,若成员之间多有对话与互动,将成为未来动员的某些基础,然而目前似乎看不到这样的趋向。
即便目前的状况是如此,我们还是可以说,网络可以提供许多契机为弱势族群创造一些氛围,或许无法单凭借着它作政治动员的利器,也或许必须配合上现实社会里的某些条件,然而很重要的是,本研究所要提醒的是这样的议题为在迈向「信息社会」之际,对于寻求平等社会的弱势族群不得不思考面对的。
网络这样的新兴科技形式,提供另外一种思维方式或文化塑模,其或可作为女性重新思考其权益处境的机会,毕竟要改变庞大的父权体制,必须从体制内外多管齐下,才能达致妇运所追求的理想。
参考书目
(一)﹑中文部份
李礼君
1998 网络中的女性集结与动员:以女权上路新闻网与女性主义BBS站为例,台湾大学社会学研究所
顾燕翎 编
1996 女性主义理论与流派,台北市:女书文化.
台湾妇女运动发展史,http://taiwan.yam.org.tw/womenweb/action.htm.
罗思玛莉?佟恩着﹔刁筱华译
1996 女性主义思潮,台北市:时报文化.
戴嘉芬
1999.05.11女性-网络上最不可忽视的族群,
http://tech.is.net.tw/life/social/1999/05/011.html.
女人自在的讨论空间-谈女性主义BBS站
http://ad.nccu.edu.tw/wisconsin/gender/ bbs1.htm
(二)﹑外文部份
The American Internet User Survey-New Survey Highlights,1995
http://etrg.findsvp.com/features.newinet.html
Alecia Wolf
1998 Exposing the Great Equalizer:Demythologizing Internet Equity,
In Bosah Ebo(ed). Cyberghetto or Cybertopia? ,.London:Westport, Connecticut.
Dorothy Ellen Wilcox
1996 ,Computers and the internet: listening to girls‘ voices,Master Thesis,University of Alasaka Fairbanks.
Frissen, V.
1992 Trapped in electronic ages? Gender and new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ublic and private domain: An overview of research.,Media, Culture and Society,14: 31-49.
Hall, K.
1996 Cyberfeminism,in Susan Herring(ed). Computer Mediated Communication : Linguistic, Social and Cross-Cultural Perspectives.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Husband, C.
1994 A Richer Vision:the Development of Ethnic Minority Media in Western Democracies,London:UNESCO & John Libbey.
Laural J. Gurak and Lisa Ebeltoft-Kraske
1999 Letter from Guest Editors: The Rhetorics of Gender in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The Informaiton Society,15 (3): 147-149.
Robinson, R. V. and Wendell, Bell
1978 Equality, Success, and Justice in England and the United States.,
American Sociology Review,43: 125-143.
Rogers, E.M.
1986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The New Media in Society,Free Press, New York.
Tumin, Melvin M.
1985 Social Stratification: The Forms and Function of Inequality.,Englewood Cliffs,NJ: Prentice-Hall, Inc.
Zoonen, V. L.
1992 Feminist theor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Media, Culture and Society,14: 9-29.
相关网站:
台北市妇女展业中心http://www.twdc.org.tw/
妇女新知网站http://www.awakening.org.tw/
彭婉如基金会http://pengwr.feminism.net/
女性权益促进会http://newcongress.yam.org.tw/women/tapwer.html
国立中央大学性/别研究室http://sex.pine.ncu.edu.tw/
两性与社会研究室http://r703a.chem.nthu.edu.tw/~rpgs/
旅舍依玛http://www.geocities.com/Wellesley/8759/
丸子株式会社总部http://r703a.chem.nthu.edu.tw/~wjkuo/  
女王烘焙机http://www.bp.ntu.edu.tw/~lindayan/lindarticle/linda4.htm  
周月英的私人角落http://www.mitac.com.tw/appren/personal/evany/index.html    
烘焙姬(G-Zine)http://r703a.chem.nthu.edu.tw/~rpgs/gzine/     月经草http://www.wtjc.edu.tw/user/graduate/g76303/yuejing/default.htm     女声电子报http://www.south.nsysu.edu.tw/imacat/wov.cgi
Lady‘s Web女人新天堂http://210.64.103.81/inde.htm
妈妈私房话http://139.175.211.138
女权上路Womenethttp://www.womenet.org.tw/
  女性主义BBS站自己的房间http://www.feminism.net/
台湾妇女信息网http://taiwan.yam.org.tw/womenweb/
台湾妇女论坛http://forum.yam.org.tw/women/
网氏/罔市电子报http://forum.yam.org.tw/bongchhi/
网读网络读书会http://taiwan.yam.org.tw/womenweb/bookclub.we.htm
http://140.109.196.10/pages/seminar/itst/seminar/seminar3/lin_ming_xuan.htm
网友评论
全球信息网上的权力场域:以女性网站之呈现为例 全球信息网上的权力场域:以女性网站之呈现为例 中小网站呈现的特征 信息架构的减法 - 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 信息的生产、获取、组织与呈现 唐小兵:公共舆论与权力网络——以1930年代前期《大公报》、《申报》为例的考察 - 思與文... 文山县纪检监察机构改革呈现“五大亮点”_七乡快讯_七乡信息_三七之乡网(文山县人民政府网站... 以网上支付平台的选择为例说明网站可信度的意义 - 小杰 - 新浪BLOG 全球男性认为最性感的女人为中国女性 震撼全球的人体之最 - 文汇信息 与权力共生的知识场域: 知识分子如何操守? 与权力共生的知识场域:知识分子如何操守? 精英们的大批判手法和信息筛选标准:以“七五八溃坝”和“淠史杭灌区”为例 网站的信息架构 信息的生产、获取、组织与呈现(上) 信息的生产、获取、组织与呈现(下) 信息的生产、获取、组织与呈现(下) 市场经营与权力再集中的张力——以草原环境政策为例-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王大山:信息权力的透明隧道 王大山e信息权力的透明隧道 以权力约束权力 一个以个人和主题为中心的知识、信息沟通管理空间 利用卡片分类进行信息架构 - 团队博客 - 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 一个以个人和主题为中心的知识、信息沟通管理空间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