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正道是沧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12:13:36
 《人间正道是沧桑》 该剧通过1925年至1949年间杨氏兄弟姐妹不同的人生脉络,融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于一体,将重大主题与生动的人物、丰富的故事巧妙相融,集中展现了从黄埔时期的国共合作到共产党战胜国民党、国民党退逃台湾这一历史时期波澜壮阔的政治历史画卷,生动再现了共产党顺应时代潮流,取代国民党,建立新中国的必然历史命运。

  1925年,湖南醴陵。杨氏家族有三个子女,长子杨立仁是个教书先生,沉稳多谋,绵里藏针;在广州读书的女儿杨立华独立而有主见;小儿子杨立青生性顽劣但勇敢正直。杨廷鹤作为一家之长,坚持中国传统的“家国”观念,不求子女大富大贵,但求他们能团聚在自己身边,并成长为对国家的有用之人。

  立仁与立青虽是亲兄弟,但关系并不融洽。立仁受革命思潮感染,准备暗中行刺在湖南巡视的北洋政府要员。立青偷拿立仁的枪支玩耍走火,误伤了少年林娥,更使得刺杀计划提前夭折。立青察觉到立仁的意图,主动独揽罪名,却对立仁只顾自己的念想而不管全家的安危愤恨不已。官方的深入调查几乎让行刺计划曝光,杨廷鹤多方斡旋才免去了立青的罪名,将大事化小,可是立仁和立青均已无法在老家安身立命。无奈之下,兄弟俩先后离乡背井前往广州,各自发展找寻前途。

  立仁通过杨家世交楚材介绍成为黄埔军校的参谋教官,而立华早已是广州国民政府的机要人员。立青对前途一片迷茫,在立华的介绍下,他先后认识了国民革命元老级人物董建昌和共产党籍黄埔政治教官瞿恩一家。在他们的帮助下,立青凭借超强的绘图技艺顺利地考入黄埔军校。学习期间,渐渐成熟的立青将瞿恩视为人生导师,并对瞿恩的妹妹瞿霞产生了爱慕之情,还与范希亮、穆震方等三期六班的同学结下深厚的情谊。经过“东征”的战火洗礼,立青已显示出优秀军人的潜质,然而国民党在黄埔发动的“清党”行动让他痛苦地举枪对准了自己的人生导师——瞿恩,瞿恩对立青表示理解的同时给予了他重大的人生启迪。事件平息后,立青第一次因“主义之争”而慎重思考对自己未来道路的选择。此时,立仁已步步为营踏入国民党政治核心圈。瞿恩与立华在广州本是互相倾慕的对象,但因政治理念不同而未能携手同行,立华暂别是非之地前往莫斯科学习。杨氏三兄妹姐弟因政治见解产生分歧开始貌合神离。远在家乡的杨廷鹤续弦已故发妻之妹梅姨,再度生下女儿立秋,并举家迁住上海准备安享晚年。

  在瞿恩等共产党人的领导下,上海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艰难取得成功,而国民党指挥北伐军乘虚而入窃取了胜利果实,立仁接受秘密任务筹谋针对共产党人的更大阴谋,不久“四一二”事变爆发,瞿恩、瞿霞等人遭到追捕。随军驻守上海的立青,因看不惯残忍迫害共产党人的行为,脱下北伐军服,与瞿恩一齐秘密离开上海。瞿恩再一次对迷惘中的立青进行了共产主义思想的启蒙,并为他指引了人生的方向,介绍立青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立青由一名优秀的职业军人向一个信仰坚定的革命军人转变,先后参与了南昌起义、整编农民武装,反围剿等重大军事事件,逐渐成熟成长为一名我军的高级军事人才。

  立仁是中统驻上海的情报长官,而他的对手恰恰是瞿恩、瞿霞等转入地下的共产党人,还有调来保护我党地下组织安全的特科人员立青。立华结束莫斯科的学习回到上海后,作为国民党内的民主派人士继续为国民政府服务。立青与立仁之间经历了数次险象环生的正面交锋,立华不愿看到自家兄弟同室操戈,安排特殊渠道护送我党核心领导前往中央苏区,以此作为交换,要求瞿恩让立青离开上海到中共的后方工作,瞿恩被迫答应,同时深深地感觉自己与立华已渐行渐远。

  瞿霞在执行任务时不慎被捕入狱,瞿恩忍受巨大的悲伤和痛苦,接受组织上新派来的助手林娥,继续开展地下工作。林娥的公开身份是中统驻上海情报部门的电报手,她出色的工作技能和特殊的身世吸引了立仁的注意。立仁向林娥表达爱慕之情,可林娥早已芳心暗许瞿恩,巧妙地拒绝立仁并和瞿恩秘密结成夫妻。林娥利用身份的便利和立仁对她的器重,为我党的地下工作做出了卓越贡献。由于叛徒出卖,我党在上海的地下工作遭致严重冲击,瞿恩和林娥身份暴露,不得不抛下刚出生的幼子辗转中央苏区。立华主动收养了他们留下的幼子取名费明,杨家上下包括立仁在内,都对费明的成长倾注了大量的爱护和心血,希望上一代的矛盾能在他们这一代消解。

  反围剿失败,瞿恩在掩护林娥和其他战友转移时不幸被捕,瞿恩宁死不屈,牺牲前他为从未谋面的儿子留下了一封带血的家书,家书在立华的协助下化名上报发表,既表达了对儿子的思念和期望,也彰显了他坚守信仰的革命立场。立仁奉命对瞿恩行刑,他与范希亮等黄埔军人在瞿恩的最后一刻为其安排了黄埔礼遇。

  1936年西安事变后,国共两党展开共同抗日的第二次全面合作,立青作为警卫人员随中共谈判代表团前往南京。瞿霞获释参与中共的谈判工作,气节未改但性情大变,她对立青不再如过去那般亲密,显露出些许疏远之意,令立青颇为神伤。杨家人10年之后难得团聚,立青和范希亮等黄埔三期六班的同学也终于能在战场以外再次把酒言欢,并重申班规:“钢刀归钢刀,同窗是同窗!”。

  抗日战争爆发,立华安排杨家举家迁往重庆。立青作为八路军团长在前线奋勇杀敌,因为卓越的军事领导才能又被调到抗大培养我党的军事干部;立仁则一直在谍报战线上辛勤奋战。在延安,瞿霞嫁给了立青的黄埔同窗穆震方,立青大受打击。瞿霞和穆震方极力撮合立青与林娥,两人虽互生好感,但因为瞿恩和瞿霞的影子,他们之间犹豫着始终捅不破这层窗户纸,直到林娥被派去重庆工作的那一刻主动向立青表白,立青的生命又开始融合了新的意义。立仁与林娥在重庆相遇,国共两党情报人员并再次配合侦听日军的电台,保护重庆人民避免日军疯狂的轰炸的同时也为打击日军航空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立青教导出的抗大“连长班”贯彻发动群众的政治主张,从无到有地发展起了数千人的抗日武装,并联合老班长范希亮立下了卓越的战功,但是范希亮在战斗中壮烈牺牲。

  “皖南事变”令国共关系再度陷入微妙、紧张的境地,立青受组织上委派前赴重庆保护情报工作的安全。立青与林娥在重庆完婚,也得以与家人再度团聚,但与立仁又一次在感情和事业上站在了对立面。立青合理、出色地完成了安保和护送电台等任务,在与立仁的暗自较量中更胜一筹。

  抗日胜利后,内战一触即发,立青接受组织安排前赴东北负责我军的军工生产保障工作,而立仁还有他的另两位黄埔旧同窗早已随装备先进的军队对东北发起了进攻,兄弟俩没有在正面战场相遇但依然继续着相互之间的较量,立华则把杨家接回了上海居住。解放战场上,国民党军队失道寡助,从盛气凌人转而兵败如山倒,立青也从军工生产保障转到了一线战场。立仁则在撤退中狼狈地回到上海,准备和国民党政权一起退逃台湾。初长成人的杨立秋对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深恶痛绝,一心向往共产主义革命,她瞒着家人成功前往苏区,用自己的文艺才干支援苏区的文化建设。

  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杨廷鹤病重去世,他一生所盼的家庭团聚最终未能实现,立仁带着立华和全家人远渡台湾。立青作为共和国功臣回到上海准备投入新中国的建设,他带着林娥、立秋等人到父亲杨廷鹤的墓前拜祭。杨氏兄弟姐妹随时代变革历尽分分合合,此刻虽隔海遥望,但依旧期待着血浓于水的民族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