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友隔离日志:我就这样被带到了三星级宾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17:06:44
[海外]网友隔离日志:我就这样被带到了三星级宾馆- 点:675   好工作上智联招聘 
 楼主:我叫飞飞    2009-05-14 17:03   引用 回复 编辑 投诉
很好很强大,国家很重视人权嘛!相信中国会更好。
转自 凤凰网
 
网友隔离日志:我就这样被带到了三星级宾馆
 
5月11日
Day 1
  2009年5月11日,世界各国依然在新闻头条报道猪流感的病例数量,电视上满是带着口罩和橡皮手套的各国人民;中国终于在爆发半个月之际,向世界宣布确认首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蔓延到中国大陆。
  这天,也是我被隔离的第一天。
  早上5点20,仍在家中熟睡,电话响了:“我是派出所,核实一下您的身份证信息。是110102***吗?”我以为是例行检查,没多想,说:“对”。
  过了一会儿,电话又打过来,还是那个人,问:“您现在在哪儿?”我警觉起来,问有什么事。
  那人态度挺好,继续问:“您是5月9日乘坐了飞机去成都吗?航班号是3U8882?”
  我想,用身份证登机,人家是派出所的,肯定知道得门儿清,承认道:“是的。”
  他于是解释说:“您乘坐的那班航班上有一名乘客被确认为甲型H1N1疑似病例。”他故意强调了“疑似”。(估计那时候还没确诊,只是确认疑似)
  我一下子反应过来,问:“是要隔离吗?”
  他说:是不是要隔离,要先让卫生部门的人看过我的情况再说;过一会儿公安部的人和卫生部的人就会联系我。
  挂了电话,坐在沙发上发呆。本能的反应是:关掉手机,就当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一样,正常去上班,革命工作需要我……
  后来手机不断响起来,都是陌生的号码。看着不断闪现的屏幕,我想,在逃多年的罪犯都能被抓获,更不用说一个小小的我了……
  接起来,电话那头说:我们是西城疾病控制中心的,“西城疾控”,您的位置在哪里?
  我报了住址。还心存一线侥幸心理地问:我能不被集中隔离吗?自我隔离行吗——就是自己把自己关屋里、保证不到处乱跑?我身体可好了SARS我都没隔离过……结果人家语气委婉但态度坚决地说:要让我们先看到你的情况。
  20分钟后,一辆白色的救护车停在我家楼下。这宝贵的20分钟里,我迅速上网,核实刚才给我打电话的那些号码分别属于:派出所、西城疾控和公安部,证明这不是一场新的骗局。二是看到雅虎头条新闻,一男子在成都被确诊,航班号是3U8882,那个颠沛不断的川航小飞机……
  纵然如此,我还是冷静下来,按照每天上班的程序,洗漱、换衣服、准备电脑……期望他们看到精神矍铄的我,会认为我足够健康、不用隔离,毕竟我距离那个疑似病例包某某下飞机已经将近两天、已然飞回北京了……
  后来证明,我不得不禁佩服“疾控”的人,他们不温不火地让本来非常有抵触心理的我,终于放松下来。
  “疾控”三人两女一男,都很年轻,每个人都带了口罩,立体的,他们介绍说这种口罩比普通的口罩更有密闭性,带上它就不用担心和我对话了。之后他们就把我从登上那次航班之后的所有情况,从座位排、接触的人、住的地方、到过的场所,密密问了一个遍。听起来像温柔的审问。
  学法律的我偷偷地想,也许“疾控”问问题的角度和警察是不一样的,警察探寻事件的真实合理性,而“疾控”关心的只是直接接触还是间接接触、是否需要隔离。
  “审问”之后,“疾控”向我宣布,我是144名乘客中的一员,任何“非分之想”都是不可能的,把我拉到隔离地点的120急救车已在路上。他们简单地说:“您收拾一下东西。7天。”
  我还不甘休,问:“都能‘抓’到吗?要是‘抓’不到的怎么办呢?”
  “疾控”:“最终都能‘抓’到。”
  我:“那老外呢?”
  “疾控”:“老外去宾馆‘抓’。”
  我:“那多耽误人家老外的行程呀!”
  “疾控”:“老外一般很配合。”
  我是一个病毒载体,无论是否活蹦乱跳。
  后来又和他们聊,他们说是前一天晚上23点接到的通知,所有“疾控”中心的人都不能回家(回了家的也给叫回来),通过警方和其他渠道连夜找到这144名乘客的位置,找到一个,就出发三人,把此人隔离;再定位一个,就再出发三名……把我找到之后,还有下一个目标……
  120急救车的人等在我家胡同口,一个司机和一名医生全副武装,从头到脚都是白色的防护服,和当年SARS时候的装备一模一样。
  路上堵车,司机开了警报,滴——嘟滴——嘟,让我想起来侯宝林先生说的相声,说车的声音和人的声音是类似的,救护车开起来就是“唉——哟唉——哟”。

img01.jpg (21.83 KB)
2009-5-14 13:00
警报声响起,所有路上行驶的其他车辆都使劲看我们,尤其是看到前面两名身着“太空服”的人员,觉得一定是什么重大事件,纷纷减速往车窗里探看。因为是空气传染的缘故吧,医生不让关窗,我就大敞着窗户,任路人检阅。笑容灿烂。:)
  在车上以及后来的短短2个小时内,我分别接到了几个电话,分别来自北京市卫生局、北京市疾控中心、住所的派出所(他们已经动用了周围的邻居给我打电话)、订机票的公司、以及四川省公安厅。他们无一例外,上来先问:“您在哪儿呢?”闻讯我已经成功被120“抓获”,正在前往隔离地点,才都笑逐颜开,祝我“早日解除隔离”。
  第一次深刻体会到:“防”网恢恢,疏而不漏。
  到达宾馆。有带着口罩的保安站岗,车开进去,一共三道关卡。
  好不容易到达门口,先不让下车,要在车上测体温。


img02.jpg (42.31 KB)
2009-5-14 13:04
上来一个护士,把电子体温计放在我额头上,37.2度。护士拿给身后的男医生看,两人犹豫了一下。护士转而说:“用普通体温表测一下。”
  我夹上体温表,忙问:“是不能高过37度吗?”
  男医生说:37度以上算发热。
  我问:发热会怎么样呢
  男医生:会带到别的地方去。
  我恐惧了,想起来路上爸妈叮嘱的话,问:“不会给我用什么药吧?”
  男医生回答很准确:“不发热就不会。”
  终于让我进了宾馆,进入房间。双人标准间。三星级宾馆的标准吧。所有的服务员都带着防护的帽子和口罩,穿着防护服,只有眼睛露在外面。

  
img03.jpg (25.92 KB)
2009-5-14 13:04
  我旁边房间住的小T,和我同一班机,他是今天早上飞回北京之后自动和12320联系的。我说他觉悟真高。他通报说,飞机上还有两个女生,飞往了九寨沟旅游。打电话给她们的时候她们说还未被隔离。我们纷纷唏嘘:原来还是能跑掉的。
  对面屋出来一对男女朋友,小L和小Z。小L也是美国留学生,和包某某同乘从美国回国的飞机。她今天早上本来已经又登上了回武汉老家的飞机,舱门马上要关的时候,一些穿着“太空服”的疾控中心的人,直接把他们从飞机上拽了下来。小Z身为“男友”,“亲密接触”过,只好也被牵连进来……
  我们又唏嘘:小L常年在美国生活,偶尔回国都是没有电话的,也能通过飞机登机记录找到她啊!在北京找到她,就又救了那一飞机的去武汉的人……
  我回房看书,看着看着倦了。从早上5点多开始折腾,后来几乎一直在打电话,要先补个小觉了……

  

img04.jpg (25.99 KB)
2009-5-14 13:04

img05.jpg (35.91 KB)
2009-5-14 13:04

img06.jpg (24.8 KB)
2009-5-14 13:06
早上又有医生来调查。胖胖的,像电影演员马德华哈哈~
  他戴着白色帽子绿色口罩在屋里显得呼吸困难,脸憋得通红;说话慢条斯理,可爱至极。
  他温柔腼腆地把我又从头到尾审了一个遍,复述从上飞机开始的48个小时。
  我问:“和我在四川成都接触的人也要被隔离吗?”
  他慢悠悠地说:“那不用。”
  我继续:“这是个流感吧,死亡率很低吧,为什么要定为‘乙类’呢?”
  他微笑着答:“是。这您不用担心。这病主要是传播速度快。咱国家,要把有危险的人立刻聚集在一起,防止扩散!”
  说着把胖胖的戴着胶皮手套的手挥了挥,表示都“抓”起来了。
  我仍在关心是否所有人都已落网,他说:“嗯!基本上都‘进来了’。”
  我问,这酒店都快住满了吧?
  他答:是啊,就快住满了。咱北京,目前为止,就这一个点儿。
  我再次确认:要隔离多久?
  他答:7天。
  临走,他诚恳地说:“您有什么要求,尽~管~提!都尽量满足!”
  想吃肯德基。
  当然,没敢说。我是多么给政府省心的人。
  这是平时查体温的医生。每天查两次。他手里拿的是电子体温计,往喉部照1秒就能立即出数。

  

img07.jpg (19.6 KB)
2009-5-14 13:06

  送走他,我到院子里面转转。其实没啥可转的,只有酒店大堂门口的一小块空地。
  突然发现酒店有室内和室外游泳池,欣喜若狂。想起来“马德华”医生说的“尽~管~提!”倍受鼓舞、更加兴奋,疾步走到大堂。
  北京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有几位领导样子的人,一直在大堂值班,对于我们来说,就是“组织”。我欢蹦乱跳地问:“能游泳吗??”问完才想起来连泳衣都没带。
  “组织”一愣,斩钉截铁地说:“您还是别游了!这——您要是着凉了、体温升高了,怎么办?!”
  “哦。”我垂头丧气。“组织”说的也对啊,我可不想被带到旁边的地坛医院去。地坛医院就在我们这家酒店旁边,是国家一级传染病医院,当年SARS疑似的人都在此治疗。
  大堂里,碰见很多老外,他们也是NW029上的幸运儿。聊了会儿天,据说有40个美国人,3个日本人还有1个韩国人。他们是到北京来旅游和工作的。碰上此事,他们也觉得很“幸运”哈哈。虽然他们说可以relax,但毕竟缺少了喜欢的冰啤酒和摇滚乐。
  回到房间,刚准备看会儿书,楼道里热闹起来。
  我戴好口罩打开房门。
  原来是服务员在吵吵嚷嚷地发鲜花。每个房间一个花篮。那些服务员看来有些手忙脚乱,可能因为一下子来的“被隔离人员”太多吧。
  一波还未过去,一波又来侵袭。接过鲜花,还在欣赏,楼道里又热闹起来。
  我再次戴好口罩打开房门。
  原来是服务员在发水果。我接过来,有橙子和火龙果。看样子,只能看不能吃。
  之后的混乱持续了很久,挨个房间更换塑料垃圾桶、一次性纸杯、清理垃圾、矿泉水、可乐雪碧……每次分发都有人提出不同的需求:垃圾桶要粉色的不要蓝色的、要玻璃杯不要纸杯、要可乐不要雪碧……服务员主管大声而周到地尽量满足,同时嘱咐大家凑合着过吧。
  发到电扇的时候,我抗议了:发电扇?!我的房间都快冷死了。能发个暖风扇么?
  大声而周到的服务员主管冲过来,说:这个,是配的。您不用,以后还有人用呢!请您配合我们工作!
  “以后还有人用”……
  发的水果和鲜花

  

img08.jpg (43.05 KB)
2009-5-14 13:06
  渐渐的,房间里几乎所有的消耗品东西都换成了新配的。一开始和酒店服务员聊天时候,她说从5月2日起他们就开始接待“被隔离人员”了。也许那时候也有些疑似的吧。
  “后来那些人都没什么事,住满7天,就都回家了。”服务员轻松地说。
  傍晚时候又去散步。看见有人踢毽子,有人自带高尔夫球杆练球,还有人跑步。挺好挺好~
  大堂里有人哗啦啦地洗扑克牌。想起来,昨天下午有人在楼道里扯着脖子喊:斗地主喽!

img09.jpg (32.81 KB)
2009-5-14 13:08
  晚饭过后,有人来“采样”。三个穿“太空服”的人。敲门说:我们是北京市疾控中心的,请您配合“采样”。
  他们三人拿了很多东西,表格、采样的工具箱、试管、貌似旅行冰箱一样的盒子、特殊垃圾袋,三个人几乎拿不了,加之穿上从头到脚无一处透气的“太空服”,他们显得行动不便。
  我盯着伸过来的一根长长的棉签,问这是什么?
  他们回答:这是采样棍。请您把嘴张开。抬头~。说“啊——”
  我说:“啊——”
  棉签伸进我喉部,轻轻刮了一下。凉凉的。
  然后他们出奇利落地把棉签放入试管,还掰掉了棉签的上半部。听见硬塑料断裂的声音。
  感叹科学的发达。哈哈:)
  我问:“是每天都测吗?”因为刚才听见楼道里其他人被测的时候,传来类似被卡住了的咳嗽声。
  他们问:“您昨天进来的时候被‘采’了么?”
  我说:“没有。今天是第一次。”
  他们说:“那行。就‘采’一次。明天我们就不‘采’您了。”
  说完他也笑了。
  我好奇他们的“太空服”,使劲看。太空服其实是一件衣服,从头到脚,白色,加上密闭的眼镜、手套和鞋套。所有接口的地方都封得严严实实。
  我问:“这个热不热啊?”
  他们像找到了知音,立即大声说:“热呀!您看这汗!”
  果然,橡胶手套里隐隐的都是汗水。
  我好奇心上来,问:我能摸一下么?
  他们犹豫了一下,最终说:不能。这要是能让您摸,我们就不穿成这样了。
  哈哈~
  这一天又很快就要过去了。
  发布《隔离日记》以来,很多网友都热情留言,祝福我。真是感动!我一定继续努力报道~
  朋友们也都纷纷打电话慰问,问问情况,羡慕我的立体口罩。
  公司同事让我SOHO呵呵。
  PS:昨天小T说的两个女生去了九寨沟,后来她们打电话给小T说,已经在九寨沟当地的宾馆被隔离。再次唏嘘:疏而不漏。再次唏嘘:早知道我就去西藏了。:P
  还有几张照片:
  活动区域被围起来,警戒线之外都是警察。


img10.jpg (36.27 KB)
2009-5-14 13:08
  第二天,有报纸看了。可惜只有《China Daily》。头条是《发现首例》

img11.jpg (24.04 KB)
2009-5-14 13:08

img12.jpg (27.25 KB)
2009-5-14 13:08 自:Club.ChinaRen.com
------------------------------
[复制本贴地址]  http://club.chinaren.com/14702789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