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在心中】中国古代佛像艺术精品展图集(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8 16:54:03

  中国古代佛像艺术精品展图集(下) 2009年05月18日10:45编辑整理 来源:360经验口袋   铜镀金二臂大黑天像 明(1368-1644) 西藏
  大黑天是梵语“玛哈嘎拉”的音译,是藏传佛教著名的护法神。历史上在西藏和蒙古地区有着广泛的影响,元代和清代时曾先后得到元世祖忽必烈和清代诸帝王信奉。有二臂、四臂和六臂等不同形象,这些形象分别为藏传佛教不同教派崇奉
   铜泥金上乐金刚像牌  清 乾隆(1782) 北京
  这件铜牌中央主尊为上乐金刚,主尊上方为三位上师:中为三世章嘉国师,左为米拉日巴,右为那诺巴;主尊左右及下方左右为四位空行母;主尊下方中央为四面护法。据记载,清朝三世章嘉国师曾传上乐金刚密法给乾隆皇帝,乾隆专门在承德普乐寺修建了一座巨大的上乐金刚坛城。这件铜牌上的雕刻内容反映了三世章嘉国师与上乐金刚密法的传承关系。  
铜镀金罗睺(音侯)星像 明(1368-1644) 西藏 
  罗睺星原为西藏苯教信奉的矅(音要)神之一,后被莲花生大师降伏成为佛教护法神,为宁玛派三大不共护法之一,藏语称
“喇呼拉”,这尊像有九头,其中七头戴花冠,一头为乌鸦头,居第三层正中,一头为佛头,居顶部。有四手,分别执弓、箭、杖和绳索。胸前饰项圈,璎珞,四肢有钏镯装饰。下为蛇身。缠绕三周。  
铜镀金释迦牟尼佛像 明宣德 (1426-1435) 北京宫廷   
铜镀金金刚萨埵(音朵)像  明 永乐(1403-1424) 北京宫廷 
  明代宫廷造像制成后,都要在莲花座部位装进一些佛教圣物,称为“装藏”。因各种原因,现在留存下来的宫廷造像大多没有装藏。这尊造像保留了完好的装藏,在莲花座底部有盖封护,封盖用剁口法固定,上面刻有羯磨杵图案,并残留有用于封护的朱砂。反映了明代宫廷造像封藏的工艺特点。  
铜镀金四臂文殊菩萨像 明 永乐(1403-1424) 北京宫廷  
 镀金大成就者毗(音皮)瓦巴像 明 永乐(1403-1424) 北京宫廷 
  毗瓦巴是印度八十四位大成就者之一,藏传佛教萨迦派尊奉的重要上师。这尊像头戴花冠,面型丰圆,双目圆鼓。面颊及下颏有螺卷胡须,两耳垂大圆环。上身戴项圈,胸前饰璎珞,下身围兽皮,手足有钏镯装饰。游戏坐姿,身体运转自然,躯体、四肢粗壮有力。右手捧骷髅碗,左手食指指天,表现毗瓦巴曾与卖酒女打赌时以手定住太阳的故事情景。是明代宫廷制造像中罕见的佳作。  
铜镀金松赞干布像  明(1368-1644) 西藏 
  松赞干布(569-650),吐蕃王朝第一代赞普。因引进佛教有功,藏族人民尊他为观音菩萨化身。这尊像头饰丝带缠绕的高冠,称朝霞冠,头顶现阿弥陀佛。面容英俊,气宇轩昂。身穿翻领式长袍,腰间系丝带,足蹬高靴。盘膝而坐,双手结印于脐下,手心托摩尼宝珠。反映了吐蕃王朝时期吐蕃赞普的衣貌特征。  
铜镀金松赞干布像  明(1368-1644) 西藏 
  松赞干布(569-650),吐蕃王朝第一代赞普。因引进佛教有功,藏族人民尊他为观音菩萨化身。这尊像头饰丝带缠绕的高冠,称朝霞冠,头顶现阿弥陀佛。面容英俊,气宇轩昂。身穿翻领式长袍,腰间系丝带,足蹬高靴。盘膝而坐,双手结印于脐下,手心托摩尼宝珠。反映了吐蕃王朝时期吐蕃赞普的衣貌特征。  
铜镀金释迦牟尼佛像  明(1368-1644) 西藏   
铜镀金释迦牟尼佛像  明(1368-1644) 西藏   
铜镀金释迦牟尼佛像  明(1368-1644)西藏
  这尊像表现的是释迦牟尼佛成道时形象。佛像两侧各有一站立弟子,为舍利弗和目犍(音健)连。身后有圆形背光,背光上雕十八罗汉。十八罗汉左右对称排列,其中下端左边大腹便便的布袋和尚、右边背负经箱的羯磨扎拉居士形象尤为突出。背光顶端雕本初佛金刚持,佛座下面浮雕四大天王。  
铜镀金无量寿佛像 明(1368-1644) 西藏   
铜佛镜 元(1271-1368) 汉藏风格   
铜镀金四臂观音菩萨像 元 至大三年(1310)汉藏风格 
  此像为菱形铜牌形式。铜牌下面浮雕四臂观音坐像,四边有连珠纹,顶端有穿孔,可系绳。四臂观音又称“六字观音”,是藏传佛教崇拜的重要神祗(音齐),穿深受藏地僧俗的崇信,有“雪域怙(音户)主”之称。铜牌背面有“至大三年”铭文。  
铜金刚亥母像 元(1271-1368) 藏西风格 
  这尊像头戴骷髅冠,顶竖象征忿怒的红发。面部三目圆睁,呲牙咧嘴,头的右侧有一猪头。全身上着衣,上身饰项圈、璎珞,项挂骷髅长链;下身束带,腰带四周垂挂“U”字形连珠装饰;手腕、臂和小腿处饰有钏镯。单腿站立,左脚踩仰卧外道,右腿弯曲悬空,右手持金刚杵,左手捧骷髅碗。姿态优美,形象狰狞。  
铜金刚亥母像 元(1271-1368) 藏西风格 
  这尊像头戴骷髅冠,顶竖象征忿怒的红发。面部三目圆睁,呲牙咧嘴,头的右侧有一猪头。全身上着衣,上身饰项圈、璎珞,项挂骷髅长链;下身束带,腰带四周垂挂“U”字形连珠装饰;手腕、臂和小腿处饰有钏镯。单腿站立,左脚踩仰卧外道,右腿弯曲悬空,右手持金刚杵,左手捧骷髅碗。姿态优美,形象狰狞。  
铜镀金不动佛像  元(1271-1368) 藏中风格   
铜镀金不动佛像  元(1271-1368) 藏中风格   
铜镀金金刚萨埵(音 朵)菩萨像  元(1271-1368) 藏中风格 
  这尊像微向左倾,戴花冠;面颊丰满,五官刻画生动。上身袒露,饰项圈和长链,下身着薄裙,手足戴有钏镯,装饰上皆嵌绿松石。帔帛在身后做成环状,形同头光和身光。跏跌(音加夫)端坐,右手执金刚杵左手执金刚铃。造型样式及装饰风格体现了元代造像的鲜明特点。  
铜镀金释迦牟尼佛像  叶蕃分治时期(9-13世纪) 尼泊尔—西藏风格 
  这尊像全跏跌(音加夫)坐于方形台座上,头饰螺发,面容俊美。身着袒右肩袈裟,衣质轻薄贴体。左右手分别结禅定印、触地印。台座正面中央刻金刚杵,左右各雕一神像:右地神,现半身为释迦佛成道作证;左女魔王,是诘难佛陀证道的外道。身后饰火焰纹头光、北光。比例合度,风格古雅,是一尊难得的藏传早期造像珍品。  
铜镀金六臂大黑天像  明 (1368-1644) 西藏
  大黑天是梵语“玛哈嘎拉”的音译,是藏传佛教著名的护法神。历史上在西藏和蒙古地区有着广泛的影响,元代和清代时曾先后得到元世祖忽必烈和清代诸帝王信奉。有二臂、四臂和六臂等不同形象,这些形象分别为藏传佛教不同教派崇奉。  
铜镀金六臂大黑天像  明 (1368-1644) 西藏 
  大黑天是梵语“玛哈嘎拉”的音译,是藏传佛教著名的护法神。历史上在西藏和蒙古地区有着广泛的影响,元代和清代时曾先后得到元世祖忽必烈和清代诸帝王信奉。有二臂、四臂和六臂等不同形象,这些形象分别为藏传佛教不同教派崇奉。  
铜镀金释迦牟尼佛像  叶蕃时期(7-9世纪) 尼泊尔风格 
  这尊像跏跌端坐,右手结触地印,右手结禅定印,为释迦牟尼佛成道像标准形象。头饰螺发,顶现球状大肉髻。高鼻深目,双目俯视,神态超然。面部轮廓清晰有力,刻画极其生动。身袒右肩袈裟,衣质薄透贴体,衣纹呈均匀的水波状分布,具有印度笈多艺术的明显特点。铸胎厚重,体量高大,是一尊难得的藏传早期造像珍品。  
铜镀金释迦牟尼佛像  叶蕃时期(7-9世纪) 尼泊尔风格
  这尊像跏跌端坐,右手结触地印,右手结禅定印,为释迦牟尼佛成道像标准形象。头饰螺发,顶现球状大肉髻。高鼻深目,双目俯视,神态超然。面部轮廓清晰有力,刻画极其生动。身袒右肩袈裟,衣质薄透贴体,衣纹呈均匀的水波状分布,具有印度笈多艺术的明显特点。铸胎厚重,体量高大,是一尊难得的藏传早期造像珍品。  点击进入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