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书。道不同不相为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04:47:45
周末翻开报纸,文化版整版都是一件事情:“中行远行”。张中行去世了,享年97岁。还来不及往下看就扔下报纸,我开始翻箱倒柜,找得我满手黑满头汗,妈进屋看到满地狼藉,大惊,问你这是干吗呢?我站在凳子上正拼命翻着柜子顶层,头也不低地问她:"我那本《流年碎影》看到过吗?张中行写的."“没听说过,不知道。”我很不满意,数落我妈:“和你们这些没文化的人在一起啊,真是郁闷!”妈从地上拣起我扔下去的东东,回我:“跟你这有‘文化’的在一起,我们也挺郁闷的!吃饭!”结果几乎整个周末我都在找几年前买的这本书,没错我是已经看过了,但是但是,对我这样的普通人来说,缅怀大师、表达敬意的最佳方式是啥?当然就是再读一读他的书!
 
我只能怀疑,我把这本书借给谁了,是谁呢?朋友们都不怎么向我借书的。大家各买各的,各看各的。寻书启示:谁拿走了我的书?快还给我!
 
其实我知道张中行是因为杨沫,而知道杨沫是因为老鬼。我上小学的时候是个小愤青(中学时可能也还是,好在后来上海这个城市多少改变了我,让我变成了现在这个人见人爱的样子哈,愤青谁喜欢啊!尤其是老愤青),专找苦大仇深和看不明白的书看。大约五、六年级的时候,我买了老鬼写的《血色黄昏》回家抱着看,那是个长篇,写知识青年在北大荒的故事。还记得我妈当时挺不屑的,觉得看那有啥可看的啊,不就是北大荒吗?谁不知道些故事啊,但是我告诉她,这可是杨沫的儿子写的啊!(也搞不清是谁告诉我的了)我妈就不说话了,她一定认为凭着《青春之歌》作者的遗传,她儿子写的书可能也是要被这个时代所有青年阅读的,但是其实好像这么多年了老鬼也没能象他妈杨沫当初那么红,虽然我觉得那本书写得很好。对于一个小学还没毕业的小愤青来说,那本书带来的震撼是前所未有的,那段时间我绝对魔障了,《血色黄昏》勾勒出的那种战天斗地大碗喝酒的生活让我热血沸腾,我拼命想采访身边的人来求证知青的生活,所以我对于我妈这个没去过北大荒的老三届非常不满,老跟她说:你怎么能不响应号召去北大荒呢?在山沟里教书多没劲啊!弄得我妈不知说啥好。不过后来我觉得我妈还是没去的好,书中所写太为残酷,让我无法不庆幸自己晚生30年。
 
好像跑远了,回来。张中行,当年风流倜傥的北大才子,23岁与杨沫相识相恋并有了两个孩子,但满心革命理想的杨沫终究不是他的佳人,热情奔放的她在见到共产党人马建民后由对敬佩到爱恋并最终结合用了三个月的时间------那时她还怀着和张中行的第二个孩子。我绝对艳羡这些旧时的人们,甭看现在有人把自己床上那点儿事抖落得哪儿哪儿都是,再在网上贴个人体照片啥的,这些下三路的事儿哪儿能和当年那些敢爱敢恨敢做敢当的青年们比啊。就算我不喜欢杨沫和她那本整整影响了一代人的《青春之歌》,我也不得不佩服她的勇气和她坚持追求理想的信念。抛开她不顾怀有身孕去追求新生活这点,要知道共产党人马建民虽然也算英俊,但他在报社每月20元的收入比起大学教授张中行来说少了可不是一点儿半点儿啊!而且那一年,杨沫也只在20出头的年纪。所以我一直认为现代人不是早熟而是晚熟,听听当年金嗓子周璇唱的:“春季里来百花香,大姑娘窗前绣鸳鸯。”就这么简简单单的一句,一春心萌动的小女子情怀就唱出来了,比“我爱你就像爱吃水煮鱼”高明多了,爱吃水煮鱼这主比当年的周璇能大上十几岁呢。但不能怪现代人啊,现代人可怜啊,同事家上初中的小孩子都得在班会上用ppt来展示自己的优缺点了,你说谁家的大姑娘还有功夫在窗前思春绣鸳鸯?
 
又远了,回来。当年的《青春之歌》不论是小说还是电影都深入人心,大家还都认为里面那个背叛革命的余永泽是杨沫照着张中行的影子写出来的,而且杨沫也不止一次在后来的一些文章中表达对张中行的指责,但即使在文革杨沫被打倒的时候有调查组去让张中行写揭发材料他也没有乘机说她的坏话。反而说杨沫直爽热情有济世救民的理想。在后来的采访中张中行说他没有看过那部小说,电影也没看过,多是听别人说给他听的。他坚持认为小说的人物是虚构的,对于虚构的人物,他没有什么可说的。虽然不可比,我还是想起来钟振涛和章小蕙在分手后,男方不断地怒斥女方如何败家如何祸水,女方呢,却没有在公开场合说过男方一个不字,只是自顾自地拍电影,上各种娱乐节目过自己的日子。在分开来的两个人中,把两个人之间的事情向外说得多的那个,是输家。很多事情,其实不足为外人道也。
 
在《流年碎影》中有一段记叙给我留下极深的印象。张中行写他为什么没有去见杨沫遗体告别仪式的最后一面。他说这最后一面之所以要见,无外乎两种原因,或情牵,或敬重,也可兼而有之,但对于她,我两者都没有,何必要去见这最后一面?仪式后,他接到他们共同的女儿的来信,就是杨沫离开张中行时怀着的那个孩子。信里说生时恩怨纠缠,死者已矣,就都过去吧。张中行复信说,人在时我沉默,人已去,我更不会再说什么。虽然是不说,是沉默,但我想这是我见过的最狠的表达,是始终的不原谅。现代人容易爱,容易恨,容易原谅也容易相忘。旧式学者这种决绝的不原谅是是一种坚持一种立场。我想很多时候原谅容易坚持难,这始终的不原谅的背后会是怎样的心碎和故事?这“不说”远比“说”更有力量。所谓无声胜有声,所谓沉默是金。
 
后来有记者采访,问及他们分手的原因,并提出杨沫曾暗指分手是因为张负心,而且张思想落后。张中行回答:认定负心,是人各有见,认定落后,是人各有道。并把两人的分手归结为两人思想上无法一致,一个走“信”的路,一个走“疑”的路,正是道不同不相为谋。可是可是,一句道不同不相为谋就把一切抹掉了?相爱的时候他们的道是相同的吗?是爱先变了还是道后来插了进来呢?
 
道不同不相为谋。这话冷得让人脊背发凉。
 
张中行,行者无疆。祝福你且怀念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