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政系”瞄向金融大控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08:22:48
“邮政系”瞄向金融大控股
 
 
逐鹿巨田证券只是邮政系介入金融领域的其中一个动作。邮政系公司目前已经在银行、保险、证券、基金领域“四证齐全”,金融控股的雏形已经形成。
“现在我不打算走了!”电话中,深圳巨田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巨田证券”)的一位中层显得有些兴奋。半年前,因为经营状况糟糕,他原本计划离开这家呆了近6年的公司。
“目前情况不同了,国家邮政储汇局以及中国诚通集团都准备来重组我们。公司有了强大的央企做靠山,我觉得应该留下来。”
同样对未来重新充满期待的还有陕西的耿先生。他在西安华弘证券经纪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华弘证券”)工作。
4月中旬,随着国家邮政总局、北京邮政局和中国集邮总公司分别出资2.24亿元、1.68亿元、1.15亿元人民币现金的到位,华弘证券增资扩股计划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这家原本注册资本仅0.53亿元的名不见经传的小券商,一举成为西安业内声名显赫的证券公司。
种种动向表明,承载经营性资产的“邮政系”公司正在主动酝酿一场“华丽”的转身:今年以来,除大举进军证券业外,“邮政系”公司已陆续挺进了包括基金、保险在内的诸多金融领域。
加上此前已获国务院批准组建的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简称邮储银行),“邮政系”公司事实上已经有了金融领域的四张牌照,未来大有构造金融控股公司的架势。
逐鹿巨田证券
本报记者获得的信息表明,地处深圳的老牌券商巨田证券目前已到了重组的关键时刻,两家潜在重组方———中国诚通集团和国家邮政储汇局———正在做最后的角力。
6月11日,有消息称,巨田证券已与中国诚通集团达成意向,正在进行实质性推进工作。其重组方案是:中国诚通集团出资3亿对其增资扩股,但前提是原有股东将70%的股权无偿转让给诚通。
“公司内部目前还没有这样一个明确说法。”6月12日,针对上述消息,巨田证券的人士告诉本报记者,上个月公司另一潜在重组方国家邮政储汇局的代表还刚刚来过公司考察。“当时的说法是,邮政储汇局可能重组公司。”
到底谁将是巨田证券的最后重组方?虽然现在还难以判断,但上述巨田证券人士认为,已决定进军证券业的“邮政系”公司对于重组巨田证券并不是一时心血来潮。
据了解,今年早些时候,负责牵头巨田证券重组的深圳证监局,曾带队前往北京与有意向的央企逐一进行接触,其中就包括国家邮政储汇局。
当时的情况是,“邮政系”公司刚刚完成对西安华弘证券的增资扩股工作,急切希望能够找到一个更广阔的证券发展平台。
而巨田证券显然符合“邮政系”的要求。作为老牌的综合类券商,截止到2002年底,巨田证券总资产规模为32亿元人民币,净资产规模为8.7亿元人民币,在投行及经纪业务建设上具备了很好的基础。
巨田证券副总裁董荣生在《致巨田证券全体员工的一封信》中更是表明巨田证券及中国邮政储汇局是心有灵犀。董荣生的信中明确表示,如果与诚通集团重组失败,国家邮政储汇局将成为巨田证券的第一选择。
董的信中表示,股东会已有明确态度,要求积极引入投资者,以全面彻底改善公司的资产和资本状况。还说,正在与中国邮政储汇局和中国诚通集团洽谈重组事宜。4月29日,已与中国诚通集团达成意向,正在进行实质性推进工作。中国邮政储汇局也将在5月底前有明确意向。
“预计本月月底前,将会公布最后的重组结果。”上述巨田证券的人士说,剩下的日子对于中国诚通集团和国家邮政储汇局来说,将是最后的机会。
“邮政系”的金融控股雏形
除了巨田证券,“邮政系”公司今年上半年在其他金融领域也不时闪现身影。
6月5日,一位接近邮政储汇管理局的权威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筹划已久的邮储银行正在紧锣密鼓的操作当中。“方案的第二稿已上报国务院,邮储银行的成立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今年3月23日,在签订合资协议3年之后,国家邮政总局和法国国家人寿各占50%股份的中法人寿保险有限责任公司正式开业,担任董事长的刘立清曾任国家邮政局局长一职。
5月8日,国家邮政总局参股24%的中邮创业基金公司成立。合作者分别是首创证券、北京长安投资公司、中泰信用担保公司,出资比例为:首创证券出资2800万元,占28%;国家邮政局、北京长安、中泰各出资2400万元,各占比24%,并列第二大股东。
有评论认为,“虽然目前国家邮政局不具备作为发起设立基金公司主要股东的资格,但一年后基金公司股权可以转让,那时候没有什么可以阻碍邮政成为第一大股东。”
至此,“邮政系”公司已经在银行、保险、证券、基金领域,“四证齐全”。“邮政系”金融控股的雏形已经形成。
根据去年7月,国务院第99次常务会议原则通过的《邮政体制改革方案》,现在的国家邮政局,将分拆成国家邮政管理局和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简称中邮集团)。前者主要承担邮政事业原有的社会公用职能;后者则是在国家邮政局企业职能、经营性资产和人员分离出来后,组建而成,主要是肩负邮政系统对外开放,引进竞争的使命。目前定位为国务院授权投资机构,财务关系单列在财政部。
据了解,去年8月下旬以来,上述邮政体制改革方案已经陆续下发到了各级邮政系统。其中,指导邮政系统政企分开的“三定方案”也已于今年2月份下发到各地。
“按照金融控股公司的概念,未来即将挂牌的中邮集团一出生就将成为一个类金融控股公司。”北京一位投行人士对记者表示,新实施的《证券法》已经为未来金融行业的混业经营预留了口子,一旦混业经营放开,作为国字号的中邮集团打造金融控股的构想未尝不可。
偶然还是必然
一个刚刚实行政企分家的老国企为何会在不到半年时间里,大踏步进入相对陌生的金融领域?这是一种偶然还是必然?
在研究邮政体制改革的人士和学者看来,这个举动却并不奇怪。
“目前,邮政体制改革的压力很大。”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黄秀清教授告诉记者,邮储银行和中邮集团迟迟没有挂牌表明,要彻底厘清邮政系统内的竞争性资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黄秀清曾承担和参与完成多项国家邮政管理局委托的科研项目,其主要研究方向为通信产业经济理论及实践应用。
她认为,此次国家邮政总局进入金融领域的目的,并不是简单的获取投资收益,而是为邮政系统未来的自主运营寻求长期的资金出路。“邮政资产这两年由央行放开口子后,自主运营压力非常大。”
据公开信息,2003年8月,邮政储蓄存款实行新老划断,此后新增的储蓄存款资金由国家邮政局自主运营,原有的约8290亿元存款继续按4.131%的利率转存人民银行。截至去年年底,邮政储蓄期末余额达到13599亿元,比上年年末增长26.1%。
与此同时,2005年全年邮政业务总量完成625.5亿元,邮政业务总收入完成577.2亿元。
黄秀清认为,尽管现在邮政储蓄正在进行小额的信贷,但毕竟收益有限,也不是长久之计,怎样进一步拓宽资金运作的渠道,是摆在邮政系统面前的最棘手问题。“邮政系公司与金融机构之间如果有长期的合作,就能够为日后邮政资产业务开拓打下坚实的基础。”
但对于“邮政系”进军金融业,中国通信学会邮政委员会主任顾联瑜却认为,即便是有20年经验的邮政储蓄,在转变成银行后,其前途也将是坎坷的。对于新进入的证券、保险、基金领域,业界担忧“邮政系”恐怕也难有后发优势。
但黄秀清乐观地认为,制约邮政发展的始终还是机制问题。现在邮政系统确实在“动”,实行政企分开。机制灵活了,高级金融人才可以引进。“只要有发展方向,管理经验和人才问题是好解决的。”
“未来的中邮集团肯定不会缺钱,这也许是其在金融领域开展业务的唯一现实。”上述投行人士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