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上要处理好大与小、长与短、软与硬的关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4 18:45:03

外交上要处理好大与小、长与短、软与硬的关系

 

吴建民

 

  我认为在向国外宣传中国的时候有几对关系要处理好。

  一是大与小。中国人习惯抓大放小,似乎认为小的可以忽略不计这点一般来讲也是对的。然而,如同判断一个人,往往细节更能够说明问题。有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有一个医药界的跨国公司老板来中国找合作伙伴,到国内一家很有实力的药厂参观。厂里非常欢迎,厂长亲自接待并陪同参观。但就在参观过程中,厂长随地吐了一口痰,就是这一口痰毁掉了一个大的合作项目。

  有本书叫《细节决定成败》,我认为是很有道理的。法国政界红人法比尤斯,有一次与希拉克总统进行电视辩论。希拉克是政坛元老,而法比尤斯才40岁左右就当了总理,可以说是少年得志。法比尤斯在辩论后对希拉克做了一个很不礼貌的手势,就是这一个似乎不太引人注意的举动,使得他在其后的民意测验中威望大跌。刚才我们也说了一些中国人在走出国门后的一些不文明的言谈举止,看上去也都是小事,但却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整体素质。我还碰到过这样一件事:在国外出席一个非常正式的晚宴,男士正装应该是深色西服,偏偏有一位中方官员穿着浅色西服和白袜子进去了,让大家大跌眼镜。

  二是长与短。中国人通常喜欢讲长话,当然,如果是非常有内容的长话也会吸引人,但我们通常讲的长话里面有许多是套话。

  (龙永图插话我们有些套话翻成英语时非常难翻,如我们的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宽领域、多渠道、多层次的,这些话我们在座的懂英文的能试着翻一下吗?这是什么意思呢?能不能用最简短、最通俗的话表达出你的思想,这反映了中国人的水平和形象。)

  就像我们平时读报纸一样,大块头的文章很多人就看个题目,相反,豆腐块文章标题很吸引人,就看下去了。

  三是硬与软。现在中国有些青年人血气方刚,很厉害,讲话嗓门也大。如果中国人在世界上讲话都是声色俱厉,那会是一个什么样子?当然,人是有感情的,在讲到核心问题时,带些感情是正常的,也是允许的。但一般来讲,讲话应该娓娓道来,把道理讲得很清楚,这样才更容易争取到别人的理解和支持。而不是像吵架那样,总是情绪非常激昂,那样是很难赢得人心的。中国人应该在国际上树立一种讲道理的形象。像去年春天,我们一些激进的年轻人去砸日本驻华使馆,这是不行的,因为这违反了国际法。我在一所大学里专门问学生,这究竟是爱国还是误国呢?外国人会怎样看待我们?我们都以为这样做韩国人会高兴,因为韩国人的反日情绪一向都很高涨。但后来我与韩国人聊起这个问题时,韩国人说,中国人真可怕呀。他们说,韩国人游行是事先报批的,韩国人情绪激烈时可能会自残,例如切掉自己的手指,但不会砸对方的使馆。

  四是要了解对方的文化,了解什么话对方能够听得进去。中国人说话时应该这种词很多,你们要如何如何,翻成英文就是youshould……,懂英语的朋友知道,在英语里这是非常强硬的词。我在国外当大使回国后,钱其琛副总理曾问我,在国外交涉时是不是就用外交部发过去的那些口径。我说:恕我直言,外交部的口径有些是必须要照说的,但有些口径还要根据对象的不同而转换方式。交涉是为了打动对方,以达到我们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交涉而交涉,用老子训儿子的口气怎么行呢?我们的有些口气就像是老子训儿子,你必须如何如何务必如何如何。国与国之间的交往,这样是不行的,我们必须要考虑到文化的不同。比如在中国说谢谢,对方会表示客气不谢,不谢;但在西方这是很奇怪的事情,别人说Thankyou,你应该回答you're welcome,如果说No就非常不礼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