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刀马:有多少蓝海能淹不死人 - 3g中国—非官方论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4 23:22:49
小刀马:有多少蓝海能淹不死人
作者: wuhuza1
2006-04-24
2006/04/24 11:06 赛迪网
作者:小刀马
【赛迪网评论】蓦然间,我们突然发现蓝海战略似汪洋大海般地被人们宣扬,有好多公司都开始了自己的蓝海战略,最近的一个公司是中移动。中移动总裁王建宙表示,2006年中移动将实施蓝海战略。LG、、IBM、趋势科技、盛大等等都开始推行自己的蓝海战略,蓝海战略究竟是何方神圣,让这么多公司为之倾倒?大家都在说蓝海,难道蓝海就能成为一个培育利润的沃土?事实上,在蓝海内翻腾的浪花同样具有杀伤力,蓝海中的压力其实并不比红海小。
所谓蓝海战略里最为重要的原则,就是放弃有限市场内的竞争角逐,改变战略思维,从而开创一个没有竞争的市场空间,为获得持续的赢利性增长而服务的战略。蓝海战略的根本是,要赢得明天,企业不能靠与对手竞争,而是要开创蓝海,即蕴含庞大需求的新市场空间,以走上增长之路。这种被称为"价值创新"的战略行动能够为企业和买方都创造价值的飞跃,使企业彻底甩脱竞争对手,并将新的需求释放出来。
中移动的蓝海战略也叫三新战略。也叫做中国移动增长的三大驱动力。王建宙说,所谓"三新",第一个"新"是新客户;第二个"新"是新业务,移动增值业务的比重超过了20%,这在世界上移动通信的企业也是比较少的;第三个"新"是新话务,人均使用移动通信的量每年都在增长。但是我们也看到,中移动的蓝海,因为有中联通的存在,很快也就成为了红海,毕竟双方的竞争是胶着的。红海战略象征着企业在传统市场空间采取传统的竞争行为,但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去瓜分和拼抢有限的市场份额和利润,因此在红海区域的竞争也是血腥的。
众所周知,蓝海战略强调价值创新,但创新本身的风险并不比不创新小。按照施特劳斯定律,一个企业的成就依赖于整个价值链的成熟度,它会受制于价值链中最薄弱的环节。由此看来,一个企业难以取得大幅超越社会水平的发展,也就是说,它迈向蓝海的速度,不可能超出同伴太多。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们知道,创新太大,往往难以被人接受,得不到市场的认可,企业需要承担培育市场的任务,这就需要极大的成本。而且,市场的培育具有极大的外部性,培育市场的企业未必能够享受到市场成熟的成果。创新太小,市场接受程度高,但又达不到摆脱红海竞争的目的。对大多数企业来说,蓝海战略有着很高的门槛。很多企业在现有的红海竞争中就已经难以招架,也就很难分出精力来进行价值创新,激烈的血战会逐渐让企业丧失实施蓝海战略的能力。
况且,既然在血腥竞争中不能胜出,蓝海战略也救不了你,对一个缺乏红海竞争的企业来说,谈蓝海战略,无异于痴人说梦。事实上,蓝海战略只是给整个行业的企业指明了方向,但对于某个具体的企业来说,是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没有任何一家企业真正摆脱了血腥竞争。企业不能对蓝海战略抱有太高的期望,血腥竞争是市场的细胞,没有什么能够救得了企业,除非在血腥竞争中获胜,才可以谈创新和再发展,试想,如果中移动在对抗中无法领先于中联通,其蓝海战略还敢提出吗?其实,无论企业采取红海或蓝海战略,客观存在的市场永远是以竞争为其基本特性的,并不以企业和专家的意志为转移。红海、蓝海战略的重大区别只在于以不同的方式、角度来看待、处理竞争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蓝海市场迟早要变成红海市场,蓝海战略迟早要过渡到红海战略。市场永远是竞争的市场,企业永远是竞争的企业,企业不可能通过某种战略创造一个没有竞争的市场,独占是暂时和短暂的,而竞争才是永恒的。
除非是在垄断行业,否则,血腥竞争将永远是市场的主题,竞争是硬道理。提到蓝海战略的时候,实际上有一个假设前提,就是别人不会跟进或跟不上。但实际的情况并不是这样的,蓝海不是某个人的蓝海,企业想尽千方百计减轻竞争的压力,但竞争却会如影随形伴着企业,哪怕是在通向蓝海的路上。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昔日甲骨文公司推出进军企业搜索市场的软件,其首席执行官拉里.埃利森说:甲骨文公司的这款软件旨在填充由Google公司留下的市场空白。埃利森表示,Google公司不擅长的是搜索专有数据,它擅长搜索公共数据,甲骨文公司正好相反。Google公司在公共搜索领域的成功为人们对尚未开垦的企业搜索市场留下美好遐想。但这个尚未开始成熟的蓝海很快就挤进了太多的竞争者。如IBM、微软等等。很显然,如今的市场,蓝海变成红海实在太容易了。在推行蓝海战略方面,要充分估计竞争对手的智慧和能力。蓝海并不是你的蓝海,红海会紧随蓝海而至。寄过大的希望到蓝海身上,也就成为一种盲目和自大,蓝海里同样可以淹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