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大众传媒与国家形象”国际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05:06:07
“大众传媒与国家形象”国际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作者: 李玉洁、马弋飞、薛巧珍┊ 单位: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来源:中华传媒网

关键词: 大众传媒与国家形象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阅读:678次┊

10月18-19日,由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和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大众传媒与国家形象”——第四届21世纪中俄大众传播研讨会暨2008新闻传播与社会发展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来自莫斯科大学和中国38所新闻与传播院校与科研机构的100余位新闻学、传播学和公共关系学领域的专家、学者欢聚一堂,围绕“大众传媒与国家形象”这一主题展开了深入研讨。


(牛维麟副校长在研讨会开幕式上致辞。左三起依次为郑保卫、曹璐、巴库林、扎伊采夫、扎苏尔斯基、方汉奇、格鲁莎、郑砚农、高钢。)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常务副院长高钢教授主持开幕式,并宣读了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赵启正教授发来的贺信。贺信指出,“大众传播与国家形象”是一个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的论题,尤其在全球化的当今时代,国家形象已经是一国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形象战略也被纳入国家整体战略体系。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郑保卫教授在致辞中阐释了的研讨会的宗旨和意义。他指出,深入研究大众传媒与国家形象的关系,正确把握大众传媒在国家形象塑造方面的原则、方法与规律,对于改善和提升国家形象有着重要意义。

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书记、副校长牛维林教授代表校领导到会祝贺。他认为,构建良好的国家形象,是大国成长的历史必然。中俄两国在世界上是有影响的大国,有着传统的友谊。他希望两国学者在新闻传播和公共关系领域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为塑造国家形象做出积极贡献。

莫斯科大学的扎苏尔斯基教授在大会致辞,并作了题为“新的世界——新的形象:21世纪在创造自己的标志”的主题演讲。他介绍了俄罗斯新媒体和公民社会的发展,展示了俄罗斯大众传媒研究的最新成果。


(莫斯科大学新闻系原系主任、顾问扎苏尔斯基教授在研讨会上发言)

在为期一天半的研讨中,与会专家、学者研讨的议题包括“大众传媒在国家形象建构中的功能与作用”、“国家形象建构的要素、路径与范式”、“跨文化传播中的国家形象、社群认同与交往主体建构”、“国家形象建构中的公共关系与议题管理策略”、“文明的多样性、普遍理性与媒体的责任”和“奥运文化传播与国家形象塑造”等。专家们就这些议题相互交流探讨,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

一些与会学者围绕“国家形象建构的要素、路径与范式”这一议题,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不同层面进行研讨。在宏观层面,中国人民大学涂光晋教授通过对20年来国家形象传播研究的探析,提出国家形象传播的对话模式、观念及其策略体系。莫斯科大学新闻系副主任格鲁莎副教授以意大利为样本,提出了现代条件下国家形象塑造的技巧是把国家作为品牌来打造;在中观层面,中山大学廖为建教授和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孟建教授从政府来探讨如何构建国家形象;在微观层面,国家行政学院李兴国教授从“北京城市公共指引系统”这一角度切入来研究国家形象,而华中科技大学信息与传播学院陈先红教授则研究如何将“过春节、吃饺子、庆团圆”这一千年文化习俗向全球华人推广,从而进行“文化中国”国家形象塑造。另外,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焦中栋博士后、胡百精博士、陈继静博士;中国传媒大学张毓强博士;国防科技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讲师刘燕博士等也对如何建构国家形象进行了理论和实践思考。


(我国新闻传播学与公共关系学界知名教授在研讨会上(前排左起依次为吴信训、董天策、郭惠民、廖为建、李兴国、陈先红))

研讨会上,学者们对“奥运文化传播与国家形象塑造”这一议题也特别关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郑保卫教授阐释了中国媒体奥运报道所秉承的“透明、真实、客观,宽容、理性、多元”的理念,并论述了这些理念对于提升中国国家形象的作用。莫斯科大学新闻系巴库林副教授通过分析北京奥运会期间俄罗斯媒体创造的中国景象,从而得出了中国塑造国家正面形象的这个任务已在奥运会上顺利完成的结论。扎伊采夫副教授则将一些西方媒体关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乌克兰1932-1933年大饥荒的报道进行对比,得出了大众传媒的不实报道将会损害国家形象的结论。此外,中国传媒大学哈艳秋教授、北京体育大学传媒系主任易剑东教授、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史安斌副教授和中国人民大学钟新教授也对奥运与国家形象塑造问题展开了论述。

“大众传媒在国家形象建构中的功能与作用”也是学者们关注的议题。上海交通大学品牌研究中心主任薛可教授通过对汶川地震报道的分析,引发了对国家形象构建中大众传媒责任和功能的思考。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赵永华副教授对颜色革命背景下俄罗斯国家形象塑造的媒体措施进行了分析和论述。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吴非副教授和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讲师赵云泽博士等人也就这一话题阐述了自己的见解。

此外,运用多学科知识来探讨国家形象塑造成为此次研讨会的一大亮点。中国国际公关协会常务副会长郑砚农从公关角度来分析国家形象建构,他提出公共关系应当对国家形象的构建有所贡献。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郭惠民教授则从公众外交的角度来研究国际公共关系,他认为公众外交能够提高国家的“软实力”,有利于塑造积极的国家形象。西安外国语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崔波教授、郑州广播电视大学王运涛讲师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何国平也从相关角度探讨了国家形象塑造问题。


(“大众传媒与国家形象”国际研讨会闭幕式)

郑保卫教授在会议总结中谈到,这次研讨会主题突出,研讨深入,成果丰硕,而且由于新闻学、传播学和公共关系学不同学科领域的学者相互交流讨论,体现了学科交叉互动的优势。研讨会为今后这些不同学科之间,进一步就共同关心的理论与实践话题展开学术交流拓展了思路,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

据悉,下届中俄大众传播研讨会将于明年在俄罗斯举行。

5——“大众传媒与国家形象”国际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 首届传统文化与生态文明国际研讨会暨第22届国际易学大会在京举行 首届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在人民大学举行 1——谈谈“传媒与国家形象”这个话题 4——“政府新闻学与中国国际传播国际研讨会”公告 4——大规模公共危机中的国家形象塑造——以5 · 12汶川大地震中中国国家形象为例 年青有为,努力治学——记汤京平博士在中国人民大学的讲学 中国打造国家形象宣传片 拉近与世界距离 大众传媒与大众政治-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上海大火与国家形象 “国家兴衰与马克思主义研讨会”在京举行_学术动态_科技创新_安徽农业大学——安农青年网站 管理科学与工程系 -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 心路:良知的命运——访56届校友杨勋 新周刊:青年导师形象之变——一个国家的青年问题与青春期病... 大众传媒与社会性别 社会化与大众传媒 尹鸿:人文精神与大众传媒 社会化与大众传媒 传媒:社会化与大众传媒 大众传媒与社会性别 第七届中国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国际研讨会 毛泽东时代的中国国家形象(人物篇)———— 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国家形象?—《公务员文萃》—2010年第7期 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 郭晶晶姚明等做代表(组图)——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