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怀尧复刊《新青年》:虽千万人吾往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7 03:12:54
吴怀尧复刊《新青年》:虽千万人吾往矣2009年05月06日 11:07东莞时报 

吴怀尧,1984年生于湖北红安。初中时期迷恋武侠小说,师从《现代汉语词典》。17岁时因不满应试教育制度而退学,后到北京从事编辑工作。21岁担任《财经时报》封面报道记者,期间因独立打造《中国作家富豪榜》而闻名。2008年推出文化名家高端访谈《怀尧访谈录》,影响力日盛;即将推出《新青年》杂志书。

25岁的吴怀尧打算重建《新青年》

他并不愿意把这一行为称为向五四那一代精神光芒的致敬或回归,但是无可避免地让人产生这种联想——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随后改名《新青年》,矢志唤醒国内青年,摧毁死气沉沉的旧传统。这份最高发行量不过16000份的杂志,却产生了比任何庞大的公司都更加深远的影响。

现在,吴怀尧,这位以独立制作《中国作家富豪榜》而名动江湖的年轻人,在回想这一段历史时,是否会激动得浑身颤抖?我们无从想象,但是他显然对此兴味盎然。

80后一代

从出生日期上看,吴怀尧是一个典型的80后。90年代初,在他上小学的时候,有一阵忽然很流行歌颂伟大领袖的歌曲,接下来,中部地区的县城里,也能听到港台歌星飘忽或热烈的歌声。奇装异服依然是容易招来白眼和指指点点的,但是这么尝试的人越来越多,他们被视为坏学生。所有的孩子都被要求加入少年先锋队,班干部会每天检查红领巾有没有系好。

上了中学,“五四”是一个学年中重要的节日,新发展的共青团员会在这一天宣誓,有时候,还会有各种纪念仪式。那时候,这个节日还没有像后来那样,沦为黄金周中的一个消费日。历史课上,关于五四的论述必须被牢牢记住,它经常是考试中重要的考点。

和大多数同龄人一样,吴怀尧见到自己生活的地方,房屋越来越多,越来越高,汽车和商场的数量也在过去20多年里有了惊人的增长,互联网甚至在他们还没有准备好的时候,就与好莱坞大片和有线电视一起接踵而至。

在这一代人中,大多数人知道五四,知道火烧赵家楼,知道德先生和赛先生,却不知道在那个时代究竟发生了怎样的风云变幻,救亡与启蒙曾经怎样交织碰撞,为以后的历史进程埋下了怎样的伏笔。而北大德先生和赛先生的雕塑,被戏谑地解释为“科学顶个球,民主连个球也不顶”。

这一代人,与“五四”相去渺茫,年岁久远。但是吴怀尧相信,“新青年”总是常新的。

相关阅读:

《新青年》将"复刊" 文化名人力挺

吴怀尧复刊《新青年》:虽千万人吾往矣

空白的五四精神:从新青年到颓废青年

相关评论:

评论:中国青年是否需要自我思想救赎?

评论:是不是“新青年”有多重要?

评论:复刊《新青年》能否迎来"穆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