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保增长工作汇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4 19:19:29
哈尔滨市保增长工作汇报 中共哈尔滨市委哈尔滨市人民政府(2009年2月25日)     一、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哈尔滨市保增长促发展的主要思路、工作举措和初步成效    去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扩散和蔓延,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严峻挑战。在这一特殊背景下,我们一直承受着两个巨大压力,一个是自身发展的压力,另一个是龙头责任的压力。哈尔滨作为省会城市,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格局当中,龙头地位和作用十分突出。发展出了问题,不仅自身承受不了,全省发展也会受到影响,更有负省委、省政府的厚望与重托。在危机和困难面前,宇新书记带领市委、市政府一班人深化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牢牢把握党中央、国务院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方针政策和战略部署,逆势上行,“危”中寻机,自觉增强“当龙头”责任意识,坚定“保增长”必胜信心,发掘政策“组合拳”集成效应,深化“大项目”牵动战略,奋力开创“扩内需”良好局面,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取得了保增长攻坚战的阶段性成果。    在工作思路上,市委、市政府确立了“568”总体思路。即坚持“五个结合”,坚持把保增长与扩大内需、调整结构、深化改革、统筹城乡、改善民生有机结合起来,全面增强经济发展的协调性、持续性和普惠性。强化“六力”推动,提升存量强实力、扩大内需增动力、深化改革激活力、自主创新挖潜力、发展金融添助力、坚定信心聚合力。实施“八抓八保”,围绕“保增长”首要任务,通过抓项目建设,扩大投资;抓促进消费,搞活流通;抓优势产业,以丰补欠;抓改革开放,激发活力;抓调整结构,加快转变;抓自主创新,集成竞争;抓改善民生,提高福祉;抓队伍建设,优化环境,来保平稳增长、促科学发展。    在任务安排上,确定了10大重点任务。一是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二是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三是大力促进服务业发展;四是扎实推进大项目建设;五是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六是加强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七是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八是加快推进文化产业发展;九是着力改善和发展民生;十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在政策措施上,体现了四个“千方百计”的要求。一是千方百计扩大投资,确保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重点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启动实施“六个一百”项目建设,总投资预计达到1680亿元以上。    二是千方百计抓重点抓关键,确保遏制下滑战役取得决定性胜利。采取了工业战线百日攻坚保增长以及“千名干部下企业、万名干部进农家”等一系列对策措施,力保重点行业发展不停滞、重点企业壮大不萎缩,粮食产量、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增长不下滑。特别是在扶持企业上,采取了“加、减、包、增”措施。“加”就是加大对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建立和扩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设立工业企业贷款担保风险备付资金等。我市已争取省财政专项资金支持8580万元、市新型工业化发展资金投入1.4亿元,有力地支持了哈飞汽车、哈飞工业集团、哈动股份等企业以及哈药集团生物制药基地加快发展,促进了重点项目建设。2009至2010年每年将由新型工业化资金支付的市政府偿债资金3600万元作为贷款担保风险备付资金补充资金。如运转正常,2009年可达8000万元,2010年可达14000万元,担保贷款能力超过10个亿;“减”就是为企业减负,共取消向企业不合理收费项目41个,每年减轻企业负担5152万元。“包”就是包保企业,市委、市政府的班子成员带头承担了包保责任(宇新同志负责电站集团,我负责哈药集团),对口包保18户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工业企业,并建立了24小时监测和帮扶、定点联系制度,随时了解情况,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增”,就是引资增效,通过实施政府流程创新和绩效考核,从制度根本层面大幅提高行政服务效率,建设项目审批时限由原来的80多天,压缩到45天以内;进入“绿色通道”的省、市重点工程、哈大齐工业走廊项目、棚改项目和市领导包保项目审批时限缩短到22天。我们还大幅撤减了政府议事协调机构100个,仅保留98个,撤减比例为51%,成为东北四个副省级城市中议事协调机构数量最少的城市。    三是千方百计培育和壮大新经济增长点,确保优势产业多做贡献。对接全省壮大新的经济增长点、保重点的措施和步骤,结合哈尔滨实际,我们又明确了高新技术、旅游、物流、房地产、城市新区、内外贸易、园区经济、绿色食品、建筑建材、节能环保和文化等12项具有明显增长空间和潜力的行业和领域,作为保增长的增长点,全力培育和推进,带动全市经济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这12个行业和领域有8个与省里的11个增长点是对接的,对全省的贡献率都在35%以上,有的高达60-70%。目前,我们正在根据新的形势对原有的产业政策进行适时调整,特别是按照企业集中度前4名的企业,如何做大做强采取的措施进行对接。同时为促进12个经济增长点发展,我们分门别类地研究和制定新的政策措施,有的政策措施已经出台。比如,我市已出台了促进全市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20条实施意见,扩大了自主创新、旅游、外贸等方面的引导资金规模,制定了服务业、园区建设、群力新区建设以及地铁及沿线“金廊银带”开发等方面的专项政策。    四是千方百计促进全民创业,确保为广大市民群众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面对即将出现的就业高峰,我们突出以创业带动就业,出台了《关于在当前经济形势下认真做好劳动保障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措施,最大限度地为广大市民创造就业机会。    通过采取上述措施,特别是落实国务院和省政府应对金融危机的一系列政策“组合拳”,从2008年下半年以来经济社会发展运行情况看,哈尔滨仍然呈现着又好又快发展的局面,主要表现为“五个新”的特点:第一,经济综合实力跨上新台阶。2008年实现生产总值2868.2亿元,占全省的比重为34.5%;比上年增长13.2%,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4.2个和1.4个百分点。全口径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80.5亿元,增长27%,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64亿元,增长27.2%。    第二,产业发展协调性有了新提升。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4.3:37.0:48.7调整为13.6:37.6:48.8。三次产业发展齐头并进,增速分别高于全国1.4、5.2和4.4个百分点。(见图1)    第三,经济发展活力得到新释放。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首次超过“半壁江山”,达到50.6%,税收达到60%,吸纳就业接近70%。实际使用外资5.4亿美元,增长22.3%;国内经济合作到位资金293亿元,增长40%。进出口总额达36.4亿美元,增长21.6%。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1350亿元,增长25%。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上年的46%提高到49%。(见图2、图3)    第四,经济增长动力得到新增强。152个省、市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首次超额完成年度计划建设任务,投资总量和增速达到历史最好水平。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27户,是前4年的总和。哈大齐工业走廊哈尔滨段39个投资亿元以上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哈尔滨开发区、呼兰河新型工业园区等取得新发展。    第五,保障和改善民生呈现新变化。启动了“套餐式”民生计划,把就业、教育、卫生以及社会保障等领域的民生工作编制成项目加以推进,群众就业、住房、供水、供暖、供气条件发生显著变化。虽然金融危机对我市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冲击,但我市仍呈现出“两个没有变”的特点,即经济发展持续较快、跨越赶超的基本态势没有变;当好龙头、拉动全省的地位作用没有变。从全省看,我市对全省发展的贡献力持续增强。2008年我市创造的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的34.5%,粮食产量占24.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14.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占28.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36.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44.5%。    从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看,我市呈现出了跨越赶超的良好态势。在包括总量和增速的16对32项主要经济指标排位中,我市有15项指标位次前移。其中前移5位或5位以上的指标有7项,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速同比前移12位,一举进入三甲行列。生产总值增速同比前移9位,二产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均前移5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前移5位,消费、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增速均前移8位。    二、今年一月份我市经济增长情况和上半年经济增长态势预测    2009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市经济发展最困难的一年。“气可鼓,不可泄”。今年我市经济发展总的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确保增长12.5%,力争实现13.5%,高于全省1.5-2.5个百分点;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预计增长16%,高于全省4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增长35%,与全省持平。确定上述目标,既考虑了自身实际,也考虑了哈尔滨当好龙头、为全省保增长多做贡献,还充分借鉴了同类城市确定的预期指标。    从我市1月份经济运行上看,呈现出“三升、一稳、两降”的显著特点。    “三升”:一是消费升。1月份,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8.5亿元,同比增长21.8%,高于全省2.8个百分点。(见图4)    二是进出口升。1月份,市属企业实现进出口总值3亿美元,增长15.8%,高于全省8.48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78亿美元,增长33.8%,高于全省7.83个百分点。(见图5)    三是收入升。1月份,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9.4亿元,增长8.4%,分别高于沈阳和长春市2.4和2个百分点,高于国家25.5个百分点;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72.75元,增长16.1%。    “一稳”:物价基本保持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1.3,比上年小幅上涨1.3%。(见图7)    “两降”:一是工业增速下滑。1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31.6亿元,扣除假日因素影响增长5.9%,下滑4.3个百分点。从行业上看,在占规模工业80%以上的四大优势产业中,只有装备制造业下降12.5%,食品、医药、石化分别增长18%、32.2%和15.6%。从所属上看,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三分之一的央企1月份下降8.7%,而省属和地方工业则均呈快速增长态势,分别增长59.9%和16.2%。(见图8)    二是实际利用外资出现负增长。1月份,我市合同外资金额0.3亿美元,下降62.1%,实际利用外资金额0.1亿美元,下降22.5%。从我市的经济周期规律上看,1月份经济指标占全年的比重很小,工业只占全年的6%左右,利用外资只占2%左右,对全年经济不会产生决定性影响。但这种趋势已经引起了我们的高度关注。     预判今年上半年发展趋势,我们认为我市经济发展可能呈现前低后高、逐步加速的态势,完全可以实现“双过半”目标。我们的信心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    第一,从三次产业上看,止滑促增趋势明显。第一产业将实现稳定增长。我市粮食和畜牧产品价格稳中有升,销售情况良好,农民种粮积极性高涨,我市已投入抗春旱资金5000多万元,如不出现大的自然灾害,粮食产量可以稳定在200亿斤以上。    工业将是一个稳中有升的过程。影响我市工业最大因素的装备制造和央企生产状况将逐步好转。我市重点培育的150户新增规模以上企业,有望新增产值近百亿元。    第三产业仍将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特别是旅游业表现最为突出,春节“黄金周”旅游客流收入双创新高。1月25日至1月31日,我市累计接待国内外旅游者219.3万人次,增长16.1%;完成旅游总收入17.4亿元,增长14.8%。我市入选全国“到达人气最旺十大城市” 。    第二,从“三驾马车”上看,增长动力依然强劲。    消费方面,我市经济增长正在逐步由投资拉动型向消费、投资共同拉动转变,消费自2008年1季度以来始终保持了20%以上的高增速。    投资方面,我市将2009年确定为“项目建设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将明显扩张。项目建设前期工作到位,全市150项重点项目已开工14项,预计一季度开工项目达到30项,占项目总数的20%,预计进入施工期后,固定资产投资将有一个较高的增长速度。    出口方面,1月份我市外贸出口实现首月开门红,同比增长33.8%,通过进一步的巩固、加强和拓展,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可以预期。    第三,从速度效益和质量上看,呈现基本平稳态势。近年来,我市经济始终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生产总值已连续16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连续19个季度保持13%以上的增幅;去年以来,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与地区生产总值基本保持协调相关的发展态势,受金融危机和有关财税政策的影响,减收因素增多,财政收入将会出现下滑趋势。    基于以上分析判断,我们认为我市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5%完全可以实现,力争增长13.5%也大有希望。    三、下一步我市保增长促发展的主要推进措施    面对尚未见底的国际金融危机,我们将按照省委提出的建设“八大经济区”、实施“十大工程”的战略部署,着力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上水平,抓改革、增活力,重民生、促和谐,加快“四区”建设步伐,即加快建设全省新型工业化示范区、现代农业发展先行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集中区和对外开放前导区,重点实施“十大工程”,即粮食增产50亿斤产能、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老工业基地振兴、大项目牵动、旅游会展、民生保障、平安和谐、文明城市、科技支撑和文化建设工程。市委、市政府将继续采取以下七项推进措施,努力为全省保增长多做贡献、做大贡献。    一是既着力扩大投资规模,又注重优化投资结构。充分借助国家和省扩大内需、扩大投资的政策机遇,放大投资总量,提高拉动效应,力保投资增长35%以上。今年深入实施大项目牵动战略,呈现出动手早、工作实、合力大的特点。“六个一百”项目建设工作抓手和载体,对于靠抓大项目扩大投资起到鼓舞士气、壮大合力的作用。继续实施大招商、招大商战略,努力实现直接利用外资增长10%、国内经济合作资金实际到位额增长20%的目标。加大金融支持,强化政银企对接,加快融资创新,采取建设—经营—移交、金融租赁等多种模式,多渠道、多元化筹集资金。进一步激活民间资本,把社会积淀的民间资本,转化成为扩大投资的现实力量。今年,在融资上力争实现“三个百亿”,即发行地方政府债券100亿元、土地收储融资100亿元、企业发行证券100亿元。    二是既着力刺激消费,又注重消费升级。把扩大消费特别是农村市场消费作为保增长的重要途径,努力提高消费对全市经济增长的带动力。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刺激消费各项政策,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低收入人群收入,增强社会购买力和消费意愿。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大力推进连锁经营向农村延伸,积极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特别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拉动和扩大消费,重点培育“5+3”传统消费热点和新兴消费热点,即住房、汽车、旅游、通信、商贸等5个传统消费热点,文化、健身、信息等3个新兴消费热点,着力提高我市汽车、机械、化工、乳制品、绿色食品、医药等产品市场占有率。确保今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5%以上。    三是既着力保重点企业,又注重培育新增长点。加强对重点企业特别是行业龙头企业的动态监测,建立健全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企业的零距离、点对点的对接制度,实施一企一策、一事一议,坚决遏制下行压力较大的重点企业生产下滑。对可能成长起来的规模以下企业,特别是产值在450万元到500万元之间的企业,进行重点扶持,争取更多的企业进入规模以上行列。在全力培育和扶持12个新经济增长点的同时,更加重视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力争全年新创办中小企业5000户,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超过1600亿元。    四是既着力提升存量,又注重吸引增量。目前,我市拥有300多亿元的国有存量资产,存量资本调整的空间很大。我们将充分利用这一优势,积极实施存量资本调整,并通过增量资本有效带动存量资本的灵活有效配置。持续深化市场化改革,加快哈量、哈轴、哈药、工业资产经营公司等优势骨干企业改革步伐,重点推动“三公、三供”(公共环境、公共医疗、公共交通和供水、供热、供气)领域市场化进程。同时,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鼓励有实力的大企业集团“走出去”发展。在巩固欧美、俄、日、韩等传统市场的同时,积极拓展非洲、拉丁美洲、大洋洲和北美洲等新兴市场,确保实现市属进出口总额增长15%左右的目标。    五是既着力加强技术创新,又注重优化产业结构。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结构优化升级的中心环节和战略基点,努力打造经济发展的新优势。加快高端技术转移转化,培育壮大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持续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企业,确保全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20%以上,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1%。同时,围绕构建“534”大产业格局,持续壮大装备制造、食品、医药、石化和高新技术5个优势产业,加快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新材料新能源3个新兴产业,积极培育金融、物流、旅游和房地产4个战略性产业,积极构建电站成套设备、汽车、飞机制造、专用设备、风电设备、铝镁合金新材料等24条产业链。目前,我们正在抓紧研究产业链条缺失环节,有针对性的谋划产业项目,完善产业链条,壮大产业规模。    六是既着力促进粮食增产,又注重农民增收。重点启动实施增产50亿斤粮食产能工程规划,新建国家标准粮田22万亩,改造中低产田26万亩,力求我市粮食产量稳中有增。不断做大拉长乳品、生猪、肉牛等10大产业链,继续打造一批国内绿色食品知名品牌。加快有机米、菜、奶、肉四大基地试点建设,提高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水平。同时,下大力气提高农民收入,在全面落实粮食收购保护价等各项惠农强农政策的基础上,重点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与农民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加务农收入。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和农村二、三产业,多渠道增加农民务工收入,力保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    七是既着力完成保增长首要任务,又注重保民生、保稳定。继续采取套餐式供给,用数字化概括就是“10、100、90”的模式,即围绕10项关注、改善、保障民生的领域,实施100项惠民行动,确保民生领域投资90亿元以上。尤其是关注就业问题,重点做好就业困难人群、零就业家庭劳动力就业的帮扶工作,今年由政府出资购买3000个公益岗位,对市区零就业家庭等困难人群实行托底安置。同时,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将小额担保贷款总额增至5500万元,范围扩大到所有失业人员,个人小额担保贷款最高额度提高到5万元。力争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8.5万人,确保就业形势基本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