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小额贷款门庭冷落困在哪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4 07:49:54
2009年05月05日 14:05:33  来源:羊城晚报


【字号大中小】 【留言】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

虽手续简化领域拓宽金额增加,但只贷予个体户且限贷一次的规定,成为2.5亿可贷额“沉睡”的主因

几个大学毕业生创办了漫画精品店,但资金不足、缺乏市场经验等,一起制约着他们的发展 记者 何奔 摄

小本创业者邓俊民到市场铺货 侯恕望 摄
政府
扶上马送一程
有风险适当担
广东省社科院社会学与人口学研究所所长郑梓桢认为,小额贷款从原来主要面向下岗失业人员,现在扩展到一般的失业人员,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但目前却还限定在“干个体户”,表明其与社会的要求依旧存在严重脱节。既然时下“创业带动就业”的意义重大,这种定位就一定要突破。
郑梓桢认为,现在中小企业都感觉贷款难,就更不要说这些小本创业的微型企业了。小额贷款更多地帮助能提供较多就业岗位的微型企业,在当前意义特别。由政府提供担保,即使有一部分微型企业创业失败了,但只要是在可控的范围也问题不大,因为只有其中多数能够成功,所创造出来的岗位效益就要超过这部分的担保损失。这种风险,在适当的范围内政府应该承担。
“一些小本创业者怕风险不敢贷,希望政府除了贷款扶持外,还要其他配套的创业服务,也很有道理。”郑梓桢说,所有的大学生都去争着当公务员,对社会未必就是好事,多些创业的氛围,更利于增强社会的活力。政府推进“创业带动就业”,应该是“扶上马送一程”,可现在只提供贷款,马都未扶上去,更不要说送一程了。完善这些配套工作,刻不容缓。
出路
要按市场规律
完善多种渠道
中山大学金融系主任陆军教授认为,部分创业人士提出的小额贷款应增加“循环贷款”的建议可行。借贷最讲有借有还,积累信用。做小额贷款,银行的积极性不高,因为手续不能省、成本高。很多小本创业缺流动资金,如果开展循环贷款,则既帮助了创业,又提高了小额贷款的经办效率,值得考虑。
不过陆军表示,要解决小企业乃至微型企业的贷款难问题,还不能光靠政府小额贷款。出路还是要按市场规律,通过完善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途径,多渠道来解决。而小额贷款要做的,可着重撬动其中带动就业效应明显的部分。

为了扶持自主创业、带动就业,2004年广州市财政安排了5000万元建立小额担保贷款基金,最高可贷2.5亿元。然而,广州市劳动就业服务管理中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底,5年来该贷款基金只贷出232笔,金额约600万元,只相当于基金的12%、最高可贷额的2.4%。
据了解,当年设立小额贷款的初衷,是帮助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自主创业。随着“创业带动就业”作用突显,广州近年小额担保贷款政策也在不断放宽,贷款金额从2万元增加到3万元,今年再调整到5万元,合伙经营最多还可贷到5倍即最高可贷25万元,不过迄今没有一宗成功记录;最初时很多贷款需要提供反担保,现在大多数情况下则可免反担保。
据记者了解,贷款手续其实并不麻烦,申请人只需带齐相关资料,到户口所在地街道跑一趟就行了。而从就业服务中心收到资料起,经过审核,经过融资担保中心、放贷银行,最快10天就可贷到款。
症结在哪里?劳动部门相关人士分析,重要原因是过去放贷对象比较窄,主要限于领到《再就业优惠证》的国企下岗失业人员,同时可贷金额也不高,两三万元在广州创业“不解渴”。
多位接受采访的小本创业人士认为,除上述原因外,政府贷款帮扶创业只是“鼓励干个体户”:按个体户的“身份”可以贷款,而需要突破业务瓶颈升级为公司,人员业务都没变,却不能贷款;贷了一次后,业务有了起色,正想招兵买马,第二次想申请也不能贷。结果,政府真金白银掏出5000多万元,5年只帮了200多个体户,而很多带动就业效应强、急需资金扶持的创业项目,却求贷无门。
希望推进“创业带动就业”的政府小额担保贷款,却遇到了“带动就业越多,越是可能求贷无门”的尴尬。帮扶作用有限,个中缘由何在?小额贷款是否有吸引力?哪些方面可进一步完善?多位小本创业人士与记者交流了自己的看法。
能贷款的心里没底
“小额贷款还是有很大作用。”在广州天河客运站经营小食店的刘日波,对此深有感触。
刘日波在广州一家国有建筑公司干了20多年,2007年底合同到期不续签,40多岁时被推向社会,很是彷徨。在劳动部门的帮扶下,他参加了免费创业培训,并了解到小额贷款政策。去年8月,他的小食店开张,开张时生意很淡,他向朋友借的1万多元本钱,一下子就不见了。10月,他提出了贷款申请,12月贷款到位,帮他撑过了最艰难的阶段。现在,小店靠着质量,熟客多了,自己生活问题也算有了着落。刘日波说,去年申请小额贷款时,他心里也没底,因为还款压力很大,不是万不得已,自己还真不敢贷。
对“不敢贷”的说法,在将军东做手机生意的张艳红很认同。她的档口已经做了六七年,深感小本经营之难,一边档口要资金,一边小孩要上学,急的时候就只能将档口的钱拿出来先给小孩用。为什么现在才想到贷款?就是担心借了还不上。
刘日波和张艳红都说,创业风险大,起步时往往心中无数。目前社会欠缺帮扶创业的氛围,政府帮扶创业,仅提供小额担保贷款还不够。正是由于很多小本创业者不是不想贷,而是“没胆贷”,结果政府的好心帮不上忙。如果能配套提供创业指导和跟踪服务,让小本创业者底气更足,相信小额贷款的作用会更加彰显。
上规模的不能再贷
很多创业人士反映,目前小额贷款对象是扩大了,但还是有严格范围限制:只有个体户才能贷。他们建议,对带动就业能力强的小企业,应纳入小额贷款对象。
本报曾报道过的一位成功创业的大学生邓俊民,目前经营一家贸易商行。商行业务要不断拓展,就面临着身份问题———要与大公司、大超市做生意,“个体户”不被人信任。而要申请公司门槛其实也不高,3万元就可以了,但问题在于申请为公司之后,人还是那些人、业务还是那些业务,却不能再申请小额贷款了。邓俊民认为,业务发展了,吸纳就业的人数会更多,政府更应该扶持,现行规定显然不合理。
在白云区创办养鸡场的陈树宁,则反映了另一种尴尬。他此前已经申请到了小额贷款,也觉得有一定作用,但现在养鸡场业务发展了,自己却没有那么多鸡卖,近期已经推掉了很多熟客生意。有市场不怕扩大经营,扩大还可以吸纳更多就业,不过扩大经营面临资金压力。陈树宁说,按现行规定小额贷款不能借第二次,而要申请商业贷款难度很大。本来在小额贷款帮助下,养鸡场发展到现在一定规模,可偏偏在上台阶的时候遭遇贷款难,所以,二次贷款的问题急需解决。
合伙干的无人敢贷
小额贷款是为了解决一些经营者上规模的问题,还规定合伙经营的最多可贷到最高限额的5倍,可为何至今一笔也没成功?
正在想办法扩大规模的陈树宁认为,按目前合伙贷款的机制,几乎不可能成功。因为几个人合伙经营,虽然最高可贷5倍,但一定要由其中一个人提供房产证作为抵押。亦即,几个人受益,但风险却由提供房产证的人来承担,这样的生意谁愿意做?如果申请,不单可能贷不成款,反而可能造成合伙人之间的不信任乃至拆伙等严重的后果。
贷款品种单一,也是很多小本创业者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做手机生意的张艳红说,现在最高贷款额是5万元,就只能申请5万元,实际上她这种小本经营,最主要是要解决流动资金,未必一次就需要5万元,还款压力也比较大。如果小额贷款多几种形式,比如开设循环贷款,她每次可以贷几千元,还了之后还可以再贷,对她的帮助更实际。
“2004年,广州市财政安排了5000万元建立小额担保贷款基金,最高可贷2.5亿元。近年,贷款金额从2万元增加到3万元,今年再调整到5万元,合伙经营最多还可贷到5倍即最高可贷25万元。然而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底,5年来只贷出232笔,金额约600万元,只相当于基金的12%、最高可贷额的2.4%。
放款手续逐步简化
帮扶领域逐步拓宽
贷款数额逐步增加
记者来到了具体经办的广州市劳动就业服务管理中心。该中心创业服务科陈湛光副科长首先表示,申请小额担保贷款的手续并不麻烦。
据陈湛光介绍,申请小额担保贷款虽然要经过自愿申请、社区推荐、劳动保障部门审查、贷款担保机构审核并承诺担保、商业银行核贷五个环节,但对于申请人本人而言,只需到户口所在街(镇)劳动保障服务中心提出申请,并提供相应资料就可以了,其他环节都不需要自己“跑腿”。目前劳动部门也抓紧办理,符合条件的,市劳动就业服务管理中心收到申请后,经过担保、核贷环节,最快10天就可放出贷款。
陈湛光说,以往小额贷款的对象确实比较窄,限于领取了《再就业优惠证》的人员,主要是国企下岗失业人员,这类人员前几年广州只有两三万人。2007年出台文件,对象由一类扩大到四类,即除了领取了《再就业优惠证》的群体外,新的本市城镇复员转业军人、其它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本市农村劳动力、广州生源高校毕业生等都可享受。而且,很多情况下只要有创业培训结业证书,申请人就不用提供反担保。今年以来,财政贴息范围又进一步扩大。
据介绍,为了提高银行的积极性,在业务上也作了一定调整,现在集中在两家银行办理,这方面渠道也畅顺了。
陈湛光说,对象扩大、金额提高、反担保政策放宽,今年预计申请人员会有较大增加。比如,到4月底已经收到18宗申请,而以住一年才30宗左右。(记者 马汉青 实习生 吴佳琳 通讯员 林甲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