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青年都应笃信一个人的五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3:22:12
现代青年都应笃信一个人的五四
2009-05-04 17:29:25    作者: 单士兵     来源: 金羊网         今天,全中国一起纪念五四九秩。透过近百年历史颜色,审视那场运动留下的精神遗产,或明或暗,有光芒照人,也有偏狭错位。而现代青年,最重要的是,在五四遗产里找到精神力量,让作为个体的人真正站起来。
  
  许多这个时代的青年对五四已不再过分持以浪漫化的想象了。这一代的青年有着独特的心理背景与社会境遇。同样是大学生,这一代独生子女的身份底色,决定着他们沐浴过浓郁的父爱主义。这与五四青年是断然不同的,这也正是他们缺少独立与反抗精神的一种心理动因;更重要的是,这个时代大学生面对强大的经济压力与就业压力,双腿很容易在可怕的学费与工作门槛之前软下去。在这种语境下,很难想象国家与民族责任之重在他们心中重几许。
  
  然而,青年,注定是要勇担历史重任的。既然五四运动是近百年青年人最好的政治范式,是青年参与社会变革的不朽样板,那么,纪念五四九秩,就应该让今日青年重新认真盘点五四精神遗产,来弥合那种缺乏独立精神与社会责任形成的心理断裂,催发他们成为具备政治理性与智慧责任的时代主体。
  
  时至今日,对于五四精神遗产,绝不再是简单地继承了,而应有所反思。过去一提到五四,人们总离不开“现代”、“传统”、“启蒙”、“民主”、“科学”之类的“关键词”。的确,“德先生”和“赛先生”是依旧年轻的,但是,过多的沉浸于空洞的口号和僵化的概念,又实在是无益的。更何况,离开对特定历史真相与细节的精细还原,离开对这些宏大叙事背后个体精神命运真实探究,固执地停留在昔日“现代性”的想象中,本身只是一种无益而虚妄的文化焦虑。
  
  正是基于五四的复杂多义,正是基于纪念五四离不开清晰的价值梳理与精神反思,我们认为,纪念五四九秩,应该摆脱宏大叙事,为今天的青年个体带来个性解放与权利自主的公民意识。换句话说,五四是全体青年人的五四,更是每一个青年人的五四。现代公民内心如果没有笃定的“一个人的五四”,那才是历经近百年沧桑烟云的五四新文化运动留下的最大悲哀。
  
  值得注意的是,今天我们在谈论五四的时候,很少有人愿意去谈论那个时代具体的个人,或者只是简单地把那些五四精英符号化,来作为整个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种表征,这实际上是一种大遗憾。独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这是五四留下的精神财富。其实,这种独立,从来都不是离开人性本质与生活经历的独立存在。比如,即便是五四精英陈独秀与胡适,在他们身上也体现分裂,其中既有《新青年》内部的分裂,也包括个体不同时间段的思想断裂。
  
  这意味着,对于五四人物,我们不应该再去简单地进行标签化与表征化,而必须意识到,这些人物身上,那种发现自我、追逐个性与自由,才是最有价值的东西。他们这种个体人性与自由的探索,从某种意义上说,并未成功。这一切,都应该启迪这个时代的青年,在多元社会格局下,如何缔造他们自己的个性自由,如何在个体权利的张扬中,去融入现代公民社会的政治与文化的秩序。
  
  五四思想是需要梳理、反思与超越的。作家摩罗早就说过,“我们也应当有给五四‘添上一点东西’的自信与勇气”。很显然,这样创新的东西,不会包裹在一种泛政治化的语境下,也不可能一下子就被宏大的叙事书写。它只有一种产生途径,那就是作为现代公民的青年,通过克服那些对他们个体命运形成重大掣肘的时代障碍,获得自由与权利的实现之后,重新形成自己的思想脉络。
  
  这就是可贵的“一个人的五四”。个体的,才是社会的。当每个现代公民内心都笃信“一个人的五四”,就会织成这个时代公民诉求的思想支撑,每个青年也才会获得真正站起来的精神力量。 (编辑:赵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