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革十批判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14:59:06

教育改革十批判书
追寻“五四”,再造文明——学者建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专题策划:《中国改革》编辑部
【来源:《中国改革》2009年第5期】
时光的车轮滚滚向前,回望“五四”,已是隔了90年的光阴。
90年前的中国,用胡适的话说,处在一个“再造文明”的大时代中。在民主与科学的呐喊之外,各类人士共同的聚焦点便是教育。
1915年新文化运动以来,轰轰烈烈的“再造文明”在教育领域的硕果,便是1922年11月拟定的壬戌学制,这场自下而上,由教育家、民间知识分子和民间教育团体主导的教育改革,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影响最深的一次变革。
2009年1月7日到2月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向社会各界开展第一轮公开征求意见工作。《规划纲要》将决定未来12年中国教育的命运。此番征求意见,引起了网民和媒体广泛的关注、讨论和批评。批评的意见表现在诸多方面,有的认为教育部门组织规划纲要研究和制订用三年多时间,而留给公众的时间却不足一个月;有的质疑其组织方式,认为这是教育行政官僚全然主导的官僚化流程,《规划纲要》办公室设在教育部,办公室主任由教育部部长担任,办公室各小组则由教育部各司长担任,组织环节上缺少非官僚系统的专家学者的参与,担心此举又成了官僚们的一次游戏;有的质疑其决策程序,认为在决策程序设定环节上没有全国人大的提前参与和最后的表决,这是行政权力再次对人大立法权的侵犯;有的质疑征求意见的问题设定,认为看不出《规划纲要》的基本价值、原则和标准,看不到危机,认为这是一个价值定位缺失的高度技术化的纲要,是一个没有灵魂的纲要,反映了技术官僚的保守、狭隘、封闭、小气。还有人将这种行政主导并征求社会意见的方式概括为“民主集中制”,所谓“民主”就是向社会征求意见,所谓“集中”就是教育部门的官僚说了算,难保实现真正意义的参与。
本刊提出追寻“五四”时期的传统,希望邀读者一道温故1922。1922年,中华民国北洋政府制定了上世纪的第五个教育改革案,即壬戌学制。此改革案由当时的民间组织全国教育会联合会广泛汲萃民间建议,在多个方案中、经多番讨论后提出,由胡适、陶行知、黄炎培、蒋梦麟、蔡元培、陈独秀等著名教育家、学者、思想家主导。此改革案有七项指导思想:适应社会进化之需要,发挥平民教育精神,谋个性之发展,注意国民经济力 ,注意生活教育,使教育易于普及,多留各地方伸缩余地。这最后一条,尤为世人称道。与壬戌学制相比,本次《规划纲要》由上到下的改革路径,由行政官僚主导的现状,无不令人忧虑。
本期专题“教育改革十批判书”,汇集了十位专家学者对中国教育改革的批评和建言,希望能引起更多的人,从一个切合本国传统的角度,来关注和推进中国教育的改革、开放和进步,为21世纪的“再造文明”作出努力。
专题相关:
郭英剑:中国从美国教改中借鉴什么
葛剑雄:教改,机制改革最重要
丁东:终结“政治课”,重启“公民课”
王辉耀:改革不人性的高考制度
李宝元:教育部必须敢于革自己的命
信力建:逐步放开办学限制
丁元竹:以投融资体制改革促进教育公平
马相武:政府要把自己作为教改的对象
蔡定剑:没有大学自治,就谈不上教育改革
袁岳:应允许多个机构提出不同改革方案
王烽:明确教育改革方向最重要
主执笔/《中国改革》记者 杨子云
采 写/《中国改革》记者 杨子云 杜 珂 蒋卫武 贾存斗
(本专题鸣谢信力建先生、曹保印先生以及丁东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