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文稿:循着马克思的理论逻辑看世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02:51:03
循着马克思的理论逻辑看世界
——金融危机背景下《资本论》热销带来的思考
◎ 徐海燕

    一、《资本论》曲折跌宕的发展历程
  (一)从《资本论》的诞生到资本主义的危机
  1867年《资本论》第1卷问世后,作为一部具有崭新经济理论体系的著作,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资本主义社会作为特定的考察对象,对资本主义发展历程和经济过程进行动态性分析,预见到了经济周期的存在。由于这些论述触犯了主要凭借财产所有权获得收入的资本主义社会统治阶层的既得利益,因此,在它诞生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西方主流经济学家对它采取了冷漠、抵制和否定的态度。
  但《资本论》武装了无产阶级,成为无产阶级进行革命斗争的理论武器,在世界各国广泛流传。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以后,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从理论变成了现实,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开始在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得以应用。但在剑拔弩张的国际环境下,却一直受到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蔑视和攻击。直到20世纪20至3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爆发大危机以后,一些西方主流经济学家开始对《资本论》采取“研究”的态度,特别是《资本论》中关于自由放任资本主义经济不能长久存在论述,更是被相当多的西方经济学家所承认。
  (二)苏东剧变后《资本论》的沉寂
  苏东剧变以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潮。一方面, 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尤其是美国的政要们或者是亲自出马,或者是通过他们控制的媒体,大力宣扬“共产主义已经灭亡”,“马克思主义已经破产”。“社会主义已经进入历史博物馆”。 同时,西方主流经济学那种撇开了现实社会中人们在财产、社会地位、特长等方面的差异,在一种人人平等、公平竞争的假设下,用一种把工人与物质生产要素相等同的办法,推论出了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经济是一种充满和谐公正的经济体制的结论。
  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学说在苏联失去了意识形态指导思想的地位,苏东的左翼学者对《资本论》的关切程度也远不如前。学术界很多人认为,《资本论》发表已过了一百多年,社会经济运行方式也已经从传统的“殖民时代”跨入了全球化时代,马克思写于19世纪后期的《资本论》所揭示的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矛盾和运动规律已经过时,应该用西方主流经济学取代《资本论》。更有甚者,原先一些号称马克思主义者的人也加入了指责《资本论》的行列,把《资本论》与苏联有关计划经济的教科书理论等同起来,认为它是一种只研究价值和计划经济,不研究财富和市场经济的传统经济学,西方经济学才是一种专门研究财富和市场经济的现代经济学,而把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理论视为圭臬。在这一背景下,俄罗斯和东欧一些国家纷纷以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理论作为制定国内经济政策的主要依据,以新自由主义所鼓吹的经济模式取代了原来国家管制的经济治理模式。
  (三)全球金融危机“捧热”《资本论》
  随着美国金融危机从美国波及到全世界,从金融领域蔓延到实体经济,不仅让美国金融体系的根基面临崩塌的危险,世界经济也因此遭遇极度的重创。金融危机暴露了当今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和金融体系的弊端,也使西方国家正在运行的经济理论接受着危机本身的无情拷问,人们开始从理论上追问这场国际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
  危机让人想起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危机的理论。同时,《资本论》作为一种批判资本主义的鸿篇巨著在经历长时间的沉寂之后,重新受到人们的追捧。重读《资本论》的不仅有各国的学者,还有银行家、经理和政要人物。据报道,被金融危机搞得焦头烂额的德国财长布吕克自称成了马克思的“粉丝”,法国总统萨科齐正在研读《资本论》,甚至英国坎特伯雷大主教威廉斯也发表评价说:“长久以前,马克思就窥探到了资本主义的运转之道”。马克思的《资本论》在全球的热销,以至于有西方媒体开玩笑称,如果马克思还在世的话,《资本论》的巨额版税收入会让他轻松进入福布斯富豪榜。德国新电影之父阿历山大·克鲁格甚至准备将《资本论》拍成电影。在西方国家,马克思和马克思著作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受到重视。
  二、《资本论》视角下的金融危机
  自从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学术界对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是见仁见智。“透支消费”、“监管缺位”、“政策失误”以及金融衍生品等金融创新是祸根。然而这些只是问题的表面。按照马克思《资本论》中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从其基本经济制度的层面,来认识这场国际金融危机产生的深刻根源和实质才是最主要的。
  (一)金融危机表明了新自由主义理论的破产
  《资本论》对经济危机的考察,从来就是与资本主义联系在一起的。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是美国近30年来推行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结果。上世纪,新古典主义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在分别经历30年代大危机和70年代滞胀的两次证伪之后,重新汇成主流。特别是苏联解体后,西方一些大国把自己的自由市场经济体制、经济制度视为苏联解体、结束冷战的“功臣”。新自由主义者们忘乎所以,大力倡导放松对经济和金融的管制,允许自由市场的存在;反对微观层次和宏观层次的政府调控,鼓吹市场万能,断言只要靠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就能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优状态,断言私有制优越于公有制,宣传私有制是灵丹妙药,是惟一选择。
  但这类理论在面对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经济危机、滞胀等问题上却无法解释这些问题的由来。不仅如此,新自由主义在苏联东欧国家的实施,曾使这些国家的经济倒退了近20年,新自由主义在拉丁美洲实施曾使拉美失去了10年发展光景。新自由主义的主张是此次危机产生的必然逻辑。
  (二)《资本论》对资本运动原因的描述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批判地揭露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剩余价值的秘密,指出资本的生命在于增值,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是资本不断扩张的驱动力。而金融资本作为资本的最高形式,其本性也是逐利的。资本主义世界决不会放弃对剩余价值的追求。“生产剩余价值或赚钱,是这个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44卷第714页)马克思关于资本对剩余价值的追求曾有过这样一段精辟的论述:“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同上,第871页,注250)这一论述可以说是对今日华尔街银行家的生动写照。在此基础上,马克思预言了一个金融资本统治的世界,“一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国家,都周期地患一种狂想病,企图不用生产过程作中介而赚到钱”。(同上,第45卷第67-68页)马克思深刻地指出,虚拟资本是信用制度升级后,资本人格化自我膨胀的必然结果。它必然完全脱离实际生活的逻辑,脱离实际经济逻辑,从而反过来对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造成伤害,成为自己的敌人。华尔街的银行家们所推出的各种金融衍生产品和债券,归根到底,其最终目的就是“不用生产过程作中介而赚到钱”,在资本不断扩张的整个过程中表现出贪婪性和疯狂性。这也正如马克思所说的那样,“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同上,第44卷第871页)
  (三)《资本论》对金融危机本质的认识
  金融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产物、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的另一个表现。以马克思的逻辑来看,无论在何种条件下,资本主义危机的本质并无不同,都是生产过剩危机。而生产过剩直接表现为有效需求不足,商品卖不出去,最终引发危机,股市崩溃。上个世纪以来,1929年的美国经济大萧条是这一危机理论的最集中体现。而在这次金融危机依然是对这一规律从另一个层面地反映。只是生产过剩不以“有效需求不足”而表现出来,而是表现出虚拟的“有效需求旺盛”,甚至表现为有效需求“过度”,而虚拟的需求泡沫一旦破灭,危机也随之俱来。不过,从古典危机演变为现代危机,危机的发端已从供给方转移到了需求方,把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的爆发从当下推到了未来。但《资本论》所揭示的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依然是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
  当1929年的危机暴露出了资本的生存链条存在着“有效需求不足”的严重缺陷,西方世界被迫通过“凯恩斯革命”加以应对。但此次的金融危机则进一步告诉人们,用“透支消费”同样不能根治“有效需求不足”。垄断和经济全球化的出现,只能缓和矛盾并使矛盾呈现出新的特点,并未改变危机的性质。在资本统治的制度框架内,任何举措都不可能根除生产过剩危机,经济危机的根源依然在于资本主义本身固有的内在矛盾。
  由此可见,《资本论》之所以“重新走红”,不仅因为它直面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问题,还在于创建了联系生产过程和生产关系,研究交换、分配、消费关系的理论框架,提供了在追求人的解放和富裕的过程中,如何认识经济(金融)危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性思路。
   三、《资本论》的热销带来的思考
  《资本论》的热销,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强大的生命力。不可否认,与马克思在世的时候相比,当今时代的确已经有了许多重大变化。尽管马克思生前没有看到当今金融资本别出心裁的运作方式,但马克思主义揭示的资本的本性没有改变。因此,只要有资本运动的现实存在,马克思的科学分析和价值力量就会不时造访人们的头脑和心灵。
  实际上,在人类历史上没有任何一种思想理论能够像马克思主义这样对人类历史产生重大深远影响。1999年末,时逢世纪之交和千年之交,在英国广播公司(BBC)和路透社先后进行了两次千年伟人评选活动。结果,马克思分别列为第一、第二位。马克思逝世已100多年了,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产生如此广泛而巨大的影响,表明了以他名字命名的马克思主义具有无穷的思想魅力。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现在已经150多年了,随着历史的发展,日益深入人心,显示出巨大的生命力。正像邓小平所说的:“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82页)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历史的行进中,正确看待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客观地看待成就与问题,理性审视资本繁荣背后的危机,这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必须注意的是,在此次金融危机中,资本主义世界遭到重创,这是事实。但在当今世界,资本主义仍然处于强势地位,社会主义仍然处于弱势,这种强弱的局面暂时还无法改变。正如1859年1月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指出的:“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33页)我们不能因为此次金融危机就认定资本主义的全部生产力已经发挥出来了。社会主义要取代资本主义,凭借的是更为先进的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现在我们要做的是,进一步发展生产力,创建更先进的生产方式,进一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作者:中国社科院政治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