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两家银行数千万存款不翼而飞 全国排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00:28:37
中国两家银行数千万存款不翼而飞 全国排查   文章提供 于 2009-4-19 17:25:45 (北京时间: 2009-4-20 5:25:45)
  文章作者: 王芳艳    阅读时出现乱码? 解决办法
  全国银行业突然掀起了一场银企对账的排查“风暴”。银行的员工被要求亲自到企业去一一拜访,进行银企对账,以排查企业存款是否“不翼而飞”。

  排查风暴的背后,是经济危机下,银行案件防控任务面临挑战。在贵州骗贷案、北京农商行巨额贷款诈骗发生后,近日某国有银行和上市城商行上海分行亦发生了企业存款被挪用的案件,经初步统计,涉案金额分别达到2000万元和2700多万元,案由皆与印鉴卡管理相关,目前相关细节警方正在进一步侦查过程中。

  “骗贷金额巨大;资金被挪用;银行内部人员勾结、参与;案发地点均为基层网点;近期发生的案件在短时间内就显现出严重后果等。”一家银行给员工通报这两起案件时,如此形容案件的严重性。

  银监会近期已召开银行紧急会议,并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布局上述的排查行动。

  数千万存款不翼而飞

  由于案件影响较大,4月初,多家银行都在内部通报了两家银行案发的大致经过。不过,几乎同时发生两起类似案件,较为罕见。

  熟悉该案件的银行人士透露,3月初,一家企业到前述上市城商行上海分行某分支机构开户,此后企业开始分批打进存款5000万元,但在接下来几天时间,该存款被“陌生人”陆续挪用转移。

  所幸企业很快发现存款余额莫名“缩水”,3月底就开始报案,警方迅速介入调查。

  在其他银行内部通报该案件时,挪用的资金据称“达到2750多万元”。但如果不是企业发现得较早,很可能剩余的资金将进一步被盗用。

  “企业的出纳和企业主管财务的高层被警方控制了,有可能他们是想把这笔资金挪走获取其他高额回报,但不料却被人欺骗,不过这还需要警方进一步调查。银行的客户经理也被调查,但已被允许取保候审。”上述熟悉该案件的银行人士4月初透露。

  上述人士称,为了不让资金挪用引起关注,“犯罪分子把资金分成小数额分批转走,有些给了参与其中的中介人员分账,有些则可能流向其他地方换成现金了,因此追回赃款还需要进一步动作。”

  而前述国有银行上海分行的案件则较为复杂,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该行发生案件的分支机构为上海长宁支行下面某分理处,企业被挪用的资金初步估计为2000万元。

  不过知情人士透露,这仅是保守估计,金额可能进一步上升到9000万元。

  “据我了解,另外的7000万元是该行网上银行出现的问题,可能与上述2000万元案件并非同一家企业,案发性质也不同。”另一家银行人士透露。

  不过较为蹊跷的是,上述熟悉案件情况的银行人士透露,“两家银行的案件中几个来源(即涉案人员)是相互交叉的,有几个人既涉及国有银行,又涉及上市城商行。”

  目前犯案细节警方还在侦查中。

  直指印鉴管理漏洞

  数千万资金如何不翼而飞?两起案件,都指向了银行的印鉴管理。

  中国人民银行《银行账户管理办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存款人申请开立一般存款账户、临时存款账户和专用账户,应填制开户申请书——送交盖有存款人印章的印鉴卡片,经银行审核同意后开立账户。”

  一般来说,企业要按照银行要求填写印鉴卡,印鉴卡背面一般在开户申请人身份认证栏里加盖行政公章,正面预留两枚印鉴。但漏洞往往就在办理上述手续的短短时间里,让犯罪分子有机可乘。

  在前述国有银行的案例中,多位银行人士都向记者提及了一个细节,这家国有银行上海分行一位前员工介绍了企业过来存款。

  “我们听了通报,大致是这位老员工与柜面人员都非常熟悉,银行容易放松警惕,比如可能把印鉴卡资料交给他看,而按道理资料是不可以移柜的。在这过程中,印鉴卡可能被掉包。”几位参与通报的银行人士描述,一旦假的印鉴卡交给了银行留底,那么犯罪分子随后就可以以假的印鉴再伪造手续,而银行则因为印鉴卡上的印鉴“假假”吻合,让其通行。

  不过,这位前员工是否参与犯罪,目前还不得而知。

  而在前述上市城商行的案件中,知情人士透露,银行内部初步认为是外部诈骗。

  “印鉴卡的漏洞有几种可能,一种是犯罪分子和企业关系密切,可能利用与企业的熟悉关系,在企业允许由他去递交资料时更换印鉴卡;另外一种可能是企业存在‘内鬼’,一开始企业提供的印鉴卡就是假的,银行也就无从审查。”上述知晓案件的银行人士表示。

  银行在这个过程中所负的责任也不同。另一位银行高层人士分析,如果是外部联合诈骗,提供的资料一开始就是假的,银行的确防不胜防,虽然可能也有管理漏洞,责任较轻;但如果银行有“内鬼”接应,那银行责任就较大,存在明显内控失误。

  全国性大排查

  上述两案件被发现后,银监会4月初就已迅速召开紧急会议,要求银行对100万元以上的大额结算交易展开全面排查。

  “除了100万以上的结算,我们自己还制定了全面排查计划,对所有贷款也查。”一家城商行人士透露,排查要求在4月15日前完成,4月底总行还将进一步抽查,声势浩大。

  另一家银行的排查重点为大额资金汇划和骗贷。其中,对公司贷款的票据业务要排查保证金是否到位,对公贷款要约见企业高层,亲自拜访;个人贷款包括房贷、车贷也要检查,防止虚假按揭;检查大额存款进出,对存款在时点和日均上进行银企对账。

  不仅如此,为了检查更加仔细,该行要求员工对各项业务要进行交叉检查,换人进行反复排查,确保真实性。

  “为什么要到现场,要换人检查?因为有时候,(企业)提供的电话可能都是假的,甚至连对账单都是变造的,做了一整套假戏,所以必须反复排查。”上述人士心有余悸。

  银监会今年要求继续把防控案件作为一项硬任务来抓,督促大型银行在构筑基层“第一道屏障”、前移防控关口、健全内控制度、完善长效机制上下功夫。

  上海银监局对此也高度重视。上海银监局4月初印发2009年银行业案件防控工作意见,要求各银行业机构继续把操作风险管理和监管作为案件防控工作的重点,年内要继续组织案件排查“回头看”等活动,建立严密的内部案件防控体系。

  曾经的“内鬼”

  这两起国有银行和上市城商行的客户资金挪用案件中,一银行内部通报资料显示,存在“银行内部人员勾结、参与”。不过记者并未证实银行内部员工参与的细节。

  实际上,银行内外勾结“挪用资金”的事件曾多次发生。

  2001年,民生银行就曾发生令人震惊的“骗贷”案。据了解,民生银行上海分行负责上海印钞厂贷款业务的信贷员黄谨,利用职务之便,私自挪用上海印钞厂的存款放贷。其后,更通过私刻公章等手段,以上海印钞厂的名义,前后累计借款3.5亿元,在两年半时间里先后作案21次。为了骗局的顺利运转,黄谨等人借新还旧,先后归还了2.5亿元贷款,其余皆落入个人腰包。

  直到2001年9月,民生银行总行在内部核查时才意识到上海分行贷款给上海印钞厂的数目过于巨大,便直接派员到该厂核实,这起数目惊人的骗贷案终露端倪。

  2006年,上海市通报了另一起企业资金被挪用案件。

  2005年9月,上海锅炉厂存入中信银行上海浦东分行一张一年期的定期存单,金额超过5000万元。这笔定期存款到2006年9月份才到期,但该厂财务人员于2006年5月到银行提前支取该笔存款,却发现巨额存款不翼而飞。

  实际上,该案中中信银行上海分行信贷员韩某利用假印鉴,将企业客户的大额定期存单转为活期存单,并分批盗取资金约4000万元,该笔款项经过六家银行流转,最终汇入上海某企业的银行账户。

  2008年,上海农商行发现内部员工挪用资金赌球。

  涉案机构为上海农商行下属的普陀支行,主要作案手法为先期挪用库款,后期发展到挪用企业存款,金额估计约2000多万元。挪用事件持续三到四年,直接卷入员工不止一人,并有多人纵容作案,直到银行内部轮岗时,案件才被发现。

  通常而言,银行对于重要客户都配备专门的信贷员,通过其处理代理企业日常的存取款业务,客观上提供了作案的机会。

  “这些案例已经提出了警示,为了杜绝‘内鬼’,我们现在要求印鉴卡不能经客户经理的手,有时候开户也要求带一个会计一起去,保证双人在场。”一位城商行人士表示。ddhw.cn

  银监会再次明确责任追究

  为何同类性质的案件频频复发?

  实际上,银监会2005年就下发了《关于加大防范操作风险工作力度的通知》,给银行层层设立13条意见,条条指向金融案件防范。

  如,加强和完善银行与客户、银行与银行以及银行内部业务台账与会计账之间的适时对账制度;严格印章、密押、凭证的分管与分存及销毁制度;对新客户大额存款和开设账户要严格遵循“了解你的客户”(KYC)和“了解你的客户业务”(KYB)的原则,洞察和了解该客户的一切主要情况;对大额出账和走账,手续上须按照不同额度设限,分别由基层行双人验核或由上级行独立进行复审、批准等。

  为了严格案件责任的追究工作,2008年3月银监会明确百万元以上案件的责任追究。其中,一级分行辖内发生一起1000万元以上案件或两起500万元以上案件的,首先要追究省行行长的责任,并追究上级行分管领导的责任。

  但案件的多发暴露了“十案九违规”的特点,暴露出银行“有章不循”、思想懈怠的突出问题。

  单纯就“印鉴管理”而言,银行如何杜绝这一流程管理中的漏洞值得关注。

  一般来说,开户申请人在印鉴卡背面加盖公章以确认正面的预留印鉴是一个法定条件,银行对其进行审查是法定义务,银行内部应对印鉴管理程序严格遵守。此外,企业和银行都有对账制度,企业资金一旦变动,银行须向企业发出对账单并获得企业确认,制度未能执行到位则可能加剧损失。

  “有些企业很少主动去和银行对账,银行也不一定有专门的客户经理跟踪。虽然现在有了网银,但也要企业主动上网去查。”一位从事信贷业务的人员说。

  另一位银行人士认为,用印鉴卡的方式还是有些落后,而有些银行为了追求绩效,“客户经理看到存款眼睛都发亮了,客观上也放松了警惕”。

  有银行人士建议,应推广“电子支付密码器”,以有效解决预留印鉴和支付指令不相关联、不相制约的问题,确保银行和企业双方资金的安全。

  但一位银行监管专家认为,问题根源还仍在于人。

  综观近年来接连发生的一系列诈骗案,一个共性是均发生在底层一线的分支机构。这表明,案件防控不仅要提升高层的案件防控意识,而且必须把防火墙建立在基层机构上。

  “这几年银行发展比较快,员工数量大大增加,基层员工的合规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也良莠不齐。”另一位股份制银行上海分行高层分析,这需要银行加强基层的内控制度建设。ddhw.cn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