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城巷陌话吆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4 07:50:13
南京巷陌中四季不绝于耳的吆喝堪称是古都金陵一道迷人的风景线。

吆喝,顾名思义就是大声喊叫,特指叫卖东西,它包括用响器发出的叫卖声。南京的吆喝由来已久,它同一般城市的吆喝叫卖声不同之处甚多,干什么行当吆喝什么,分门别类,决不掺杂。能吆喝的极尽其能,使之琅琅上口,而不便吆喝的则用响器传声。一个行当一种吆喝,一种买卖一种音响,各色品种有固定的节奏和音律,久居南京的人只要听到声音,便可分别出来是干什么营生的,鲜有误判。

在各类吆喝声中,不能吆喝做生意的有卖鸡毛掸子,算命打卦,剃头,行医,卖书,杂耍,换糖,捏面人和卖小百货,杂货的,号称“八不语”。细析为什么不能吆喝的原委,有口语不清容易产生误会的缘故。如卖鸡毛掸子的,“掸”同“胆”下谐音,吆喝起鸡毛掸(胆子),别人会误解胆小,说卖大掸(胆)子又怕吓跑顾客;“卖书”同“卖输”,口语不吉利,不讨喜;剃头又提头之嫌,也会令人反感;而小百货、杂货则因品种繁多,吆喝起来不明快;算命、行医又很多使人忌讳的地方,与患者有隐私不便与人知晓相关;而杂耍主要以形体技能及相关物展示变化,吆喝起来说不清道不明;因此这些行当不如用响器替代,干脆利落。而其效果绝不比吆喝逊色,不仅特点明嘹,音色节奏也更加丰富,形成自成一体,约定俗成的音韵节律。

响器常以摇鼓,串铃,铜锣,哨子,梆子,竹笛,皮鼓,铁镰,弦器等不下20种响器组成,俗称“报君知”。响器有以打击乐为主的鼓类,如皮鼓,摇鼓,手鼓,铜鼓,拨浪鼓等等,根据行当区别则节奏不一,强弱音有序,一般以卖杂货,小百货居多。哨子一般使卖豆浆者用的。梆子一般是卖油,卖酒酿,卖杂面食居多,所敲的梆子长短不一。铜锣基本上是杂耍艺人所用,换糖、捏面人的也常用,只是铜锣的规格大小不一。郎中铃,串铃一般是行医者所用,而算命打卦的却常用摇铃,瞎子算命有时还用一只手即可敲打小锣,拇指勾住小铜锣的绳系,中指,无名指夹住敲杆,一边行走一边敲击,不能不说是一种巧思。牙板,竹板(俗称快板),夹竹片,手鼓是唱莲花落及说唱艺人所用,相传是“八仙”的法器,后来不知什么原因,却成了乞丐的行头了。

管铉乐器一般以竹笛,竖笛,小喇叭,单弦,三弦,二胡等组成。竹笛,竖笛以换糖人所用居多,音律少,音阶小,一般只用几个单音节。而小喇叭则只用一个单音,吹出声来长短相济,以卖鞋样,花布,剪纸,香粉者多用。单弦,三弦,二胡大都是说书,唱小调艺人专用,在民间传统的生活土壤中,形成流派,很多艺人就是丛中提取精华,独树一帜,逐步走上成名成家的艺术生涯的。

在所有的响器中,最为热闹的大概要数扇铃,铁镰了,这种用长六至七寸,宽寸余左右且厚薄不等的铁皮,用一根筷形铁棍从凿孔穿起来,两头固定在“硬八根”或两坚木做的担系上,边走边晃悠,连续响个不停,直到歇挑为止。在剃头匠,铜匠或是银匠的担子上,总能看见这种响器的存在。有时匠人们为增加响度,甚至在担子上安置两三排,经常引逗小孩子们在担子后面追逐嬉戏,那种气氛不由使你驻足注目,这样以来,他们招徕顾客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南京人吆喝除讲究干什么吆喝什么外,还具备时令性,季节性极强的特征,你不可能遇到在严冬吆喝卖冰镇水,卖西瓜,在酷暑吆喝卖柴炭,卖皮货的,也不可能在清早听到卖回卤干,傍晚卖梳头油的吆喝。为招徕生意,各行业都选择适当的时段出现,这就为推销商品选择了机遇。在众多的吆喝声中,各行业间都有约定俗成的定制,大家心照不宣,利用音色、语调的变化,辅以配器的渲染,形成节奏感极强的街巷音乐。悠扬的拖腔,豁亮的声调,随着叫卖内容的长短,决定着嗓音的高低,快慢,使人感到错落有致,舒缓得当,即使遇到不分季节或季节性不明显的吆喝,你也会从声调的变化中,得到一定的启示,决无搞错之理。

从时间上分,南京巷陌中吆喝声最早的大约从清晨4时左右开始,一声“梳头油、雪花膏、香粉胭脂新绒花”的吆喝经常把你从睡梦中唤醒,告诉你应该起床梳洗打扮了。继之而来的便是吴侬软语的卖花吆喝:“栀子花茉莉花、白兰花玉(音月)兰花,好花侬戴上,花香溢(音也)四方。”6时左右,吆喝声以卖菜为主,按时令季节,吆喝着诸如“洋花萝卜青菜秧,花香藕嫩茼蒿”、“黄牙菜老北瓜,韭菜茄子红辣椒”等。7时后,早点的吆喝逐渐上市,“高庄馒头侉烧饼,煎饼油条炸麻花”、“竹叶乌饭蒸儿糕,包子烧卖呛大饼”等。8时后,街巷中最热闹的时光渐渐展开,修理业、收旧业,各种营生、各项服务开始了他们各自的吆喝,一时间此起彼伏,夹杂着各种响器的交相辉映,组成都市生活奏鸣曲。

铜匠吆喝:“补锅哎,换底啰,有铜壶锡壶拿来焊,钢精锅坏了来换底。”

修棕棚的吆喝:“修理藤棚修棕棚,修躺椅修坐椅。”

箍桶匠吆喝:“箍桶呕,有马桶(便器)摇桶拿来箍,有站桶睡桶拿来箍,有澡盆脚盆拿来箍,什么样的木桶都能箍呕。”

修伞匠吆喝:“修理阳伞布雨伞,修花伞修纸伞,有伞修啊。”

收旧货(俗称收破烂、挑高箩)的吆喝:“破布烂棉花拿来卖,有废铜烂铁拿来卖,有旧报纸旧书刊拿来卖,有碎玻璃坏酒瓶拿来卖。”

卖烟卷的吆喝:“香烟洋火桂花糖,哎,卖香烟啰,有白锡包、哈得门、老刀牌烟卷哎,还有洋画火石卖,哎来买香烟啰”。

磨刀人则以北方吆喝口音为多,少有地方语出现,“磨剪子来抢(音枪)菜刀”便是其主题词。

夏天卖冰棍的吆喝起来也很有味道:“冰棒马头牌,马头牌冰棒,桂花冰棒,奶油冰棒,赤豆冰棒。”不仅品牌交代清楚,连口味、品种都交代清楚明白,你能经受的了这种诱惑吗?

吆喝声在中午时刻一般听不到,大约做手艺的人走累了,或许在顾主家便餐一顿。此刻街巷中略显宁静,直到下午1时左右,吆喝声才又开始重新出现。这些吆喝声一直可延续到下午4时左右,南京人把这一时段称为“下粥(音周)”,此后,做手艺活的吆喝声便相继歇息,取而代之的是卖零杂食的吆喝。一时间梆子响、竹板敲,既吆喝又捣鼓响器,那调儿、音响、节奏又是一番景象,这些通常以卖小桃酥、小馒头、小月饼、油球、糖糕、糖三角、糯米糕、欢喜团或是小排叉、麻花等零杂面食的行当,南京人称为“小八件”,其实又何止八件呢?!小孩子们常在这时拉住大人的手或衣角直叫肚子饿了,看你买还是不买。

晚9时后,是人们开始宵夜的时刻,这时的吆喝则以“桂花稀饭糖粥(音竹)藕”开始,“酒酿元宵,桂花元宵,炒元宵”、“糖芋苗,糖竽子”、“油炸(音扎)干(音勾儿),如意豆腐干(音勾儿),兰花干(音勾儿)”等吆喝紧紧跟上,卖馄吨饨、酒酿、饺子的梆子声、竹板声也不绝于耳,最使人倍感亲切的可能要算“五(音无或物)香鸡蛋老卤干(音勾儿)——”,这吆喝常常持续到深夜,在万籁俱寂的夜空,那悠扬的拖音,带有震颤的嗓音及正宗南京味的腔调,常常是伴随着一代又一代的人进入梦乡的乐曲。随后新的一天又重新开始,日复一日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在六朝故都南京向国际化大都市迈进的过程中,先进的营销方式逐渐淘汰了原始的肩挑手提活动,现代化传媒方式逐渐湮没了石城古朴、纯厚的吆喝声,但在石城巷陌中,你仍不时可以听到富有时代特色的“服务导报扬子报,金陵晚报南京报”的吆喝声和清脆悦耳的梆子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