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李逵的故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23:56:53
关于李逵的故事
标签: 李逵 故事,  李逵,  故事
有趣点的,详细点的,简短点的。(不然偶背不下来啦~~!)
单身贵族    回答:2  人气:27  解决时间:2008-04-21 19:22
检举
武松的“偏向虎山行”,说白了,就是仗着那股酒劲儿;(他在清醒时断不会做此傻事。)你看他:前后共吃了十五碗,绰了哨棒,立起身来道:“我却又不曾醉!”走出门前来笑道:“却不说‘三碗不过冈’!”手提哨棒便走。当店主好心劝他时,他反倒口出不驯:“你鸟子声!便真个有虎,老爷也不怕!” 你看,分明是醉了!但在这借酒使泼中,他的心里——或者说潜意识是清楚的:我这个顶天立地的爷儿们,岂能被人说成胆小鬼!再说了,那景阳冈有没有老虎还不一定呢……可当他看了阳谷县的印信榜文确信有虎后,心里还真的不免有些害怕:欲待转身再回酒店里来,寻思道:“我回去时,须吃他耻笑,不是好汉,难以转去。”抱着这样的心态,再加上酒劲儿“一拱”,于是——也不乏壮着胆子说道:“怕甚么鸟!且只顾上去看怎地!” 你看,十足的酒壮气盛,十足的死爱面子、十足的逞强脾气!金圣叹在这一处作评时说:“有此一折,反越显武松神威。”这句话怎么理解呢?金圣叹无非是说:武松尽管是个英雄,但他毕竟也是个人,面对百兽之王,他和普通人一样,也会害怕,也想躲避;他固然有着英雄的气胆,也更有着常人的心态——正因为有如此的心态(和如此的哄托),他的“打虎”之举才尤显的惊心动魄,他的英雄神威才更显的真实高大!
——相对武松而言,李逵可没有那么多“心眼子”。他的“杀虎”动因非常简单:就是替老娘报仇。确实啊,在梁山泊已混出“人样儿”的黑铁牛,回家接老娘图的什么,还不是让她老人家上山享享福;借着儿子的脸面也跟着“风光风光”!没想到孝心没尽呢,老娘却被老虎吃了!于是不免“心头火起”,连他那赤黄须都“竖立起来”了。此时,在疾恶如仇的李逵面前,别说是几只老虎,就是几只老虎精,他也会拼出老命!金圣叹评李逵为“一片天真烂漫”;的确,李逵是个直脾气,他的孝心是与生俱来的,在这突然的“变故”中,他脑海里唯一的闪念就是杀死老虎,为娘报仇。如果说,武松的“打虎”是出于酒壮气盛的心胆,多少还有些被动的成分,那么李逵则全然是以孝子报仇的痴情,无所顾忌、主动出击,一定要置“仇虎”于死地而后快!所以李逵的“杀虎”,其率真的性情,不光使人敬,尤其叫人爱!
同中有异之二:其过程——武松心细,讲究方法;李逵心切,直截了当
——不管仗着多大的酒劲儿,从心理讲,武松还是不愿碰见老虎的。所以,当老虎真的跳出来时,他不仅吓的大叫一声:“呵呀!”以至于“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但武松毕竟是“练家子”出身,手段绝非等闲;且底层生活的磨练也养成了他察言观色、粗中有细的敏感性格。所以,当老虎“扑来”时,他“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当老虎第二次“一掀”时,他“只一躲,躲在一边”。当老虎第三次“一剪”时,他“又闪在一边”。——这一处写武松的文字不多,但我们却分明感受到了他在紧张中(以至于把哨棒“打在枯树上”),却仍保持着以退为进避其锋芒、瞄准时机然后下手的“智斗策略”。所以,当老虎“翻身又只一扑,扑将来”时,武松“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胳地揪住,一按按将下来”、“尽平生之力,只顾打”。已经把老虎打得“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逬出鲜血”成了“一个锦皮囊”了,他还“只怕大虫不死,把棒橛又打了一回”。你看,即便在这么紧张的气氛里,武松还能考虑的如此周到!金圣叹评武松的打虎“纯是精细”,不无道理。
——李逵则不然。一则他报仇心切,二则他是个直性子,他根本不可能去考虑什么“策略不策略”。他想的就是赶快杀死老虎,以解心头之恨。所以,当他看见两个小虎崽时,挺起朴刀便搠。当他在虎洞里看见母大虫“把后半截身躯坐将入去”时,“把刀朝母大虫尾底下尽平生力气舍命一戳,正中那母大虫粪门。”当那公大虫扑来时,他“不慌不忙,趁着那大虫的势力,手起一刀,正中那大虫的颔下。”你看,他杀的多么痛快!金圣叹评李逵的杀虎曰:“虎耐不得,李逵更耐不得。劈面相遭,大家便出全力死拼,更无一毫算计。”“李逵学武松一毫,李逵不能;若要武松学李逵一毫,武松亦不敢。”的确是中的之言!
同中有异之三:其结果——武松尚存余悸;李逵心情释然
——打死了老虎的武松,“使尽了力气,手脚都苏软了。”不仅寻思道:“倘或又跳出一只大虫来,却怎地斗得他过?”看来,此时的武松——酒真的醒了!当酒醒后的他,回想刚刚激烈的搏斗,心情不免处于一种“后怕”时,突然,又看见(猎人扮成的)老虎,不仅惊道:“呵呀,我今番罢了!”你看,从仗着酒劲儿上山——到打完老虎——酒醒后的下山,把武松——作为人(而绝不是孙悟空式)的“打虎英雄”的气质、性格、心理、神态刻划的多么生动、逼真!
——杀完老虎的李逵,其表现同样让人叫绝!他“又到虎窝边,将着刀复看了一遍,只恐还有大虫。”是啊,为老母报仇,必须彻底——不能叫一个“仇人”落网!当他确信老虎都杀死了后,复仇的心释然了,此时也真的“困乏了”,不由自主地“走向泗州大圣庙里。睡到天明”。一觉醒来后,埋完老娘的骨殖,想想这一遭“变故”,不仅“大哭一场”。这样的举动,乍看似乎不可理解,但细一想来,又完全在情理之中、完全符合李铁牛的独特个性。
现代草圣林散之先生有诗云:“能于同处求不同,唯不能同斯大雄!” 武松的打虎与李逵的杀虎,其同中有异之妙,表现了施耐庵尊重人物性格、驾驭语言的高超技巧。一部《水浒》之所以能长久地获得人们的喜爱,其原因——从这儿或许能找到一点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