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常识16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08:34:13
健 康 常 识从头到脚保健康——养生十六宜    明朝养生学家冷谦所著《修龄要旨》中说:“面宜多擦,发宜多梳,目宜常运,耳宜常凝,齿宜常叩,口宜常闭,津宜常咽,气宜常提,心宜常静,神宜长存,背宜常暖,腹宜常摩,胸宜常护,囊宜常裹,言语宜常简默,皮肤宜常干沐浴。”提出从头到脚的16种保健方法。清朝著名的方剂医药学家王昂在其所著的《医方解集》中也提出养身健身的16种方法—养生十六宜。此种方法简单易行,长期坚持,则能益寿延年。
*1、面宜常擦
古称“玉面”。面部血管神经丰富,且人的内脏皆开窍于面部,经常搓擦,不仅起到活血和消除疲劳的作用,而且相当于经常按摩内脏。做法是先搓热双手,以中指沿鼻部两侧自上而下,带动其他手指,擦至额部两侧分开,经两颊而下做30次。以促进脸部气血循环,保养五官,可醒脑,降压,除皱去斑,是面容红润,容光焕发。多擦面部可防面部皮肤老化抗皱纹并有升发胃气的作用,足三阳经都起源于头。擦面以干沐浴为好。
此外为了预防伤风感冒的打喷嚏、鼻痒等症状,可以经常摩擦鼻部。摩鼻的方法分擦鼻、刮鼻、摩鼻尖三个动作。用两手拇指背中间一节相互摩擦,在有热感时,用两手拇指外侧沿鼻梁、鼻翼两侧上下按摩30次左右。接着按摩鼻翼两侧的迎香穴15-20次。手法由轻到重,注意不要损伤皮肤。此法可疏通经络,增强局部气血流通,使鼻部皮肤细润光泽,润肺,大大加强鼻翼的耐寒能力,可有效预防感冒和鼻病,亦能治疗伤风和鼻塞。
*2、发宜常梳
古称“栉发”,古人认为梳发能明目祛风。头部是人体 阳经聚会的地方,经常梳头,最好用木梳子,每天3-5遍,每遍30次 左右,可以刺激 头部经络,活血、暖肾,健身。(掌尖朝上、掌心朝下、向后脑推梳),以刺激头皮神经,提振精神。清晨用十指梳头100次,可明目清神。
*3、目宜常运
闭目,以双掌 互相擦热后,按住双眼(微用力),然后眼球自转,吸气凝神,向左10圈,向右10圈。转睛时要慢,然后紧闭少时,再忽然大睁。再擦热重复一次。每日做几次,活动眼部,可清肝明目,促进眼球及眼眶之气血循环,防止视力衰退,消除眼睛疲劳,纠正近视远视,能放老年白内障等眼病。
*4、耳宜常弹
古称“鸣天鼓”,亦叫“耳宜常凝”。两手掌心掩耳道,凝神去杂念,以食指押在中指上,用从中之上下滑的指弹击后脑部,可闻“咚咚”响声,做24次。可提神、醒脑、增进听力,防治头晕、耳鸣、耳聋,增强记忆。亦可摩全耳:双手掌心摩擦发热后,向后按摩腹面(即耳正面),再向前反复按摩背面,反复按摩5-6次。此法可疏通经络,对肾脏及全身脏器均有保健作用。
*5、齿宜常叩
叩齿是自我保健的有效方法。古人就有“朝夕琢齿齿不龋”的说法,老人可在每天早起或睡前,或者闲坐闭目养神时,双唇紧闭,上下齿相互碰击。叩齿时用力适中、均匀,一般先叩磨牙50次,再扣门牙50次,再咬合叩全口牙齿 50下 。长期坚持叩齿,对牙齿的健康大有好处。
*6、口宜常闭
每日经常闭口调息,舌抵上腭,用鼻呼吸,呼吸均匀和缓,可使体内气机畅通,津液自生,消除口干和双下巴,安神醒脑。经常舌抵上腭,使很多功法的要领,此法能使任督二脉相通,从而达到阴阳平衡的目的。注意舌抵上腭时不要用力,宜自然轻抵。


*7、津宜常咽
故称“咽津”“胎食”津指唾液,唾液中含有多种酶,参与体内的各种代谢;且唾液具有助消化、健脾胃的功效。每日舌搅上下颚,鼓吹漱津,待津液满口时,分三次咽下,咽时喉部汨汨有声,意至单田。可健脾胃,助消化,降火气,能滋阴益气,消除口臭,让皮肤更有光泽。这是古人养身的要法之一。
*8、气宜常提
故称“提肛”。即夹肛运动(收缩臀部、如忍便状)。在吸气时用意用力,提肛门连同会阴上升、稍停,放下,呼气,做5-7次,可升提阳气,健身防病,是尿频、失禁、痔疮患者必练功。可防痔疮肛肠等疾病,也可防止慢性前列腺炎。
*9、心宜常静
心静则气血平和,气机不乱,即所谓神养。排除杂念,静以养心,可调气养神,清醒头脑。
*10、肢节宜常摇
即四肢宜常活动,这不仅是对四肢筋骨的锻炼,也可通过四肢促进内脏及全身气血运行,增强体质。站立或坐卧之间,摇摆震动、甩动、伸展全身关节,可活络筋骨、畅通血气、灵活手脚。也可两手握固,连同两肩,向前轮转,先左后右,如辗转护状各24次;平坐,提起左脚向前缓缓伸直,脚尖向上,当要伸直时,脚跟稍用力向前下方蹬出,计5次,再换右脚做。
*11、腹宜常摩
古人称摩腹为“摩脐腹”或“摩门生”。腹为胃肠所需之处,腹部按摩实际上是胃肠按摩,尤宜于食后进行。《养性延命录.食诫篇》中说“食毕……使人以粉摩腹数过百,大益人。”
它有增加胃肠蠕动,理气消滞,增强消化功能和防止胃肠疾病等作用。经常按摩腹部,还可治疗便秘。古代养生家很注意腹部的保暖。《老老恒言》说:“腹为五脏之总,故腹本喜暖,老人下元虚弱,更宜加意暖之。”并主张对年老和体弱者进行“兜肚”保健,如根据不同的情况,着药物保健肚兜。
*12、背宜长暖
平时或起床时保持背部暖和,可防外感,风寒。背为督脉之所居,足太阳膀胱经之所舍,五脏的腧穴都会集于背,最易受风寒。背的寒暖与脏腑的功能直接相关,故应当注意保护。《养生四要.慎动》说:“背则五脏之附也,背欲常暖,暖则肺脏不伤。”《摄生消息论. 春季摄生消息论》亦说:“不可令背寒,寒即伤肺,令鼻寒咳嗽。”保持背部温暖,即可预防感冒,又可固肾强腰。
背部的保暖方法:
第一,衣服护背,慎避风寒。《老老恒言》说:“肺腧穴在背,《内经》曰‘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不可失寒暖之节。今俗有所谓背搭,护其背也。”《老老恒言》强调说:“五脏腧穴,皆会于背,夏热时有命童仆扇风者,风必及之,则风切入脏,殆患非细,有汉时尤甚。”背为五脏腧穴所会,尤其是天热出汗时,若被风吹,则风寒之邪已于内侵,引起疾病。
第二,晒背取暖。《老老恒言》说:“如值日晴风定,就南窗下背日而坐 列子所谓负日之暄也。脊梁得有微暖,能使遍体和畅。日为太阳之精,其光壮人阳气,极为补益。”逼疯晒背,能暖背通阳,增进健康。
*13胸宜常护
胸中有心肺,护胸即护心、肺,可维护呼吸及循环的顺畅,有助提升生活品质。《老老恒言》说:“夏虽极热时,必着葛布短半臂,以护其胸。”说明胸部的保护以保暖避寒为主,目的在于保护胸阳,年老体弱者更应注意。日常生活中,人们穿的背心、上衣,均是以保护胸部的阳气为主。胸部经常按摩,可宽胸理气。
*14足心宜常擦
古人称为为“擦涌泉”。涌泉穴是前足心(脚底前1∕3处)的穴位,早晚睡觉前后,赤足或者薄袜,用左手拨住左脚趾,突出前脚心,以右手掌心的劳宫穴,缓缓圆转擦动涌泉穴50-100次,然后换擦右脚的涌泉穴。古人认为擦足心能固肾暖足,交通心肾,使水火相济,防止失眠多梦,增进睡眠。并可增肾气、去风湿、健步履。

*15皮肤宜常干
古称“干浴”。两手搓热,搓擦周身皮肤,先从百会穴(头顶中央部)开始到面部,左右臂,胸腹,两肋两腰,再到左右腿,可使全身气血畅通,肌肤光莹,舒筋活血。长期坚持能防病治病,抗衰老。
*16大小便宜禁口勿言
大小便时精神专注,不宜开口呼吸和说话聊天、思考问题,否则不利于浊气糟粕的排下。大小便时紧闭口齿,两目上视,则可使精气不随大小便而外泄。
摘自青岛出版社尹常建教授的《让健康听你的》健康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