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答案死得快 [人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21:43:41

    标准答案死得快
    郝广才(台湾)
     二次大战时,美国军方委托著名的心理学家桂尔福(J·P.Guiford)研发一套心理测验,希望能用这套东西挑选出最优秀的人,来担任飞行员。结果很惨,通过这套测试的飞行员,训练时成绩表现都很亮眼,可是一上战场,三两下就被击落,死亡率非常高。
  桂尔福在检讨问题时,发现那些战绩辉煌、身经百战打不死的飞行员,多半是由退役的“老鸟”挑选出来的。他非常纳闷,为什么专业精密的心理测量,却比不上“老鸟”的直觉呢?其中的问题在哪儿?
  桂尔福向一个老鸟请教,老鸟说:“是什么道理,我也说不清。不如你和我一起挑几个小子看看,如何?”
  “能够这样是最好不过了。”
  第一个年轻人推门进来,老鸟请他坐下。桂尔福在旁观察、记录。
  “小伙子,如果德国人发现你的飞机,高射炮打上来,你怎么办?”老鸟发出第一个问题。
  “把飞机飞到更高的高度。”
  “你怎么知道的?”
  “作战手册上写的,这是标准答案啊,对不?”
  “正确,是标准答案。恭喜你,你可以走了。”
  “长官,只有一个问题吗?没有其他要问的吗?”
  “你没有问题了,接下来的问题是我们的。”
  “是的,长官!”
  第一个菜鸟走出去后,进来第二个菜鸟。他刚一坐下,老鸟问了同样的问题:
  “小子,如果该死的德国佬发现你的飞机,高射炮打上来,你怎么办?”
  “呃,找片云堆。躲进去。”
  “是吗?如果没有云呢?”
  “向下俯冲,跟他们拼了!”
  “你找死啊?”
  “那摇摆机身呢?”
  “是你开飞机还是我开?书,你都没看?”
  “长官,你说的是作战手册吗?”
  “对,难道叫你看《灵犬莱西》?”
  “作战手册我有看,但太厚,有些记不清。长官,我爱开飞机,我要替美国开飞机。但读书对我像读食谱。”
  “什么意思?”
  “我煎蛋、煎牛排都行,我还会帮我老妈烤苹果派。但要我像食谱那样讲出一、二、三,我就搞不懂了。”
  “好,你可以下去了。”
  “长官,我是不是说错了什么?”
  “菜鸟,现在不要问问题。”
  等菜鸟走出门,老鸟转过身来问桂尔福:“教授,如果是你决定,你要挑哪一个?”
  “嗯,我想听听你的意见。”
  “我会把第一个刷掉,挑第二个。”老鸟说。
  “为什么?”
  “没错,第一个答的是标准答案,把飞机的高度拉高,让敌人的高射炮打不着你。但是,德国人是笨蛋吗?我们知道标准答案,他们不知道吗?所以德军一定故意在低的地方打一波,引诱你把飞机拉高,然后他真正的火网就在高处等着你。这样你不死,谁死?”
  “噢,原来如此。”
  “第二个家伙,虽然有点搞笑,但是,越是不按牌理出牌的小子,他的随机应变能力反而越好。碰到麻烦,他可以想出不同的方法来解决,方法越多,活命的机会就越大。像我这种真的打过很多仗没死的,心里最清楚,战场上发生的事,作战手册上都没有;只有一样跟书上写的相同。”
  “哪一样?”
  “葬礼。只有这样跟书上写的一字不差。作战都靠背书,那你只能战死,找不到答案!”
  桂尔福经此教训,重新改造他的测试。新的测试就会问“如果你有一块砖头,请说出五十种不同的用途”这类激发创意的问题。不但为美国选出真正优秀的飞行员,也因此创造了“创意测试”,成为现代创意活动之父。
  
  标准答案不只一个!
  
    人都有惰性,碰到问题,总会用最快、最简单的方法来解决。最好有个标准答案,是以前人用过就有效的,这样就不用花脑筋去想。久了成为习惯,就不会去思考新的可能。现代教育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标准答案”。为了做评估的方便,为了表面的公平,标准答案就是最好的尺、最准的秤。既快又简单,没什么讨论的空间,只有对与错,一翻两瞪眼。当孩子习惯了一个问题、一个标准答案,他就会停止寻找。
  这就会发生如我最崇拜的洪兰教授说的,当她先告诉学生旧的理论,然后再说旧的已经被新的理论修正或推翻,这时学生会愤愤不平地涂掉刚刚抄的笔记,好像在对她抗议:“为什么不直接讲正确的答案?干嘛找麻烦?”
  如果你相信只有—个标准答案,你不只会停止寻找,在你有了一个标准答案后,你就会停止思考。就像兔子睡着了,只要它不醒来,距离再短,永远也到不了终点。
  张不三搭火车,到站后步下火车时脸色发白。朋友李不四来接他便问:
  “你怎么啦?不舒服吗?”
  “晕车,我每次搭火车,只要反方向靠背坐车,就晕得厉害!”
  “那你为什么不跟对面的人换座位呢?”李不四说。
  “我也想换啊,不过。我对面并没有坐人啊!”
  这是笑话吗?不,它真实地发生在这个世界上,时时上演。
  你知道日本东芝早年起家时,差点经营不善而关门,是什么救了东芝?是“彩色电风扇”。
    当年第一台电风扇,是黑色的。从此,每个公司生产的电风扇也是黑色的。一九五二年东芝也不例外,照样生产了一堆黑色的电扇,但销售很差,竞争不过别家,公司有七万名员工,想不出一个办法,眼看公司陷入危机。董事长石坂宣布:“谁能让电扇打开销路,就把公司百分之十的股份给他。”这时候,一个小职员向石坂建议,何不把电扇的外壳改成彩色的呢?石坂因此开了董事会,大家都说这个建议很荒谬。后来石坂说死马当活马医,姑且一试。结果,彩色电扇销售奇佳,扭转了东芝的命运,东芝从此黑色人生变彩色。电扇改彩色有什么了不起?对,因为标准是黑色的,大家就不问青红皂白,给他黑到底。
  洪兰教授说过一个她亲身的经历。她有一回坐火车,在月台剪票口,一个手撑拐杖的小儿麻痹症女孩,因为没带证件而不被准许用残障票,便和收票员争论起来。最后,火车来了,女孩只好悻悻然补票。洪兰对收票员说:“你难道看不出她是个残障者吗?”
  收票员很无奈地说:“规定就是规定,没有证件就不能打折,不然万一被抓到我要自己赔。”
  碰上“又笨又勤快”的,真不知道谁无奈。
  
  食今不化才糟糕
  
  停止思考,就会脑筋死。问题是他不会光自己死,还会把别人都弄死。我们常说人食古不化,其实古代就有好故事。
  三国时,刘备统治蜀汉,酒要专卖,不准民间私酿。有一天,他出来巡视,发现有户人家有酿酒的器具,便下令把那家人抓起来。在旁跟随的简雍便问刘备为何抓人?
  刘备说:“他们有酒具,必有私酿,自然该抓。”
  简雍这时突然叫士兵把路边一个人抓过来,说这人有罪。
  刘备问:“他有何罪?”
  简雍答:“他犯淫罪。”
  “怎么说他犯淫罪,可有证据?”
  “有,他有淫具。”
  刘备听了,哈哈一笑,把人全放了。
  
    论语先进篇,子路问:“听到事理,可以立刻去做吗?”(闻斯行诸?)
  子曰:“尚有父兄在,怎么可以呢?”(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也问:“听到事理,可以立刻去做吗?”(闻斯行诸?)
  子曰:“立刻去做。”(闻斯行之。)
  公西华在旁边听糊涂了,问孔子为什么没有标准答案。
  子曰:“冉有做事慢,所以催促;子路太性急,所以让他缓一缓。”(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释迦牟尼佛也碰过同样的事。有一次,佛陀的弟子问他,为什么同一个问题,早上来问的人,跟傍晚来问的人,得到的却是不同的答案呢?佛陀指着太阳说:“早上的太阳和下午的太阳,位置也不一样啊!”
  所以,食古未必不化,不化的吃什么都不化,食今也不化。
  我有一次看见朋友的小孩用左手写字,写得很吃力,写得歪七扭八,便问:
  “你在干什么?”
  “我在练习用左手写字。”
  “干嘛要用左手写字?”
  “我妈妈说:左脑是管语言的,右脑是管创意的。我习惯用右手,都是左脑在动。应该要换换左手写字,让右脑也能动动,这样才能均衡发展。所以她规定我每天用左手写自己的名字二十遍。”
  天啊!左脑和右脑的功能不同,这是没错。但左脑和右脑有胼胝体相连,就是纤维束,来传达左右讯息,速度在瞬间完成。人是左脑右脑同时运作,不能只用左脑,或只用右脑。除非你把中间的胼胝体切断。
  所以,我们强迫右撇子用左手写字,和强迫左撇子改用右手写字,是一样不通,只会造成孩子的挫折感而不会激发他的右脑,不会因此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