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政府与市场博弈双向扩容 大扩容意味大机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7 02:08:35


 
【编者语:】
让股市上去关键有两条:一是上市公司质量很好,要有投资价值,有方向地来扩容,做大市场,做出规模效应;二是要以双向扩容来实现稳健发展市场,吸引更多的资金进入股市,但这要提高投资者的信心,要放宽资金进入股市的渠道。
5.25 ,这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中工国际公布招股书,IPO重启第一单终于亮相。至此,三步走的“新老划断”划上了圆满的句号。股改走到现在,即将面临着非流通股的解冻,市场隐性的存量扩容力量即将浮上台面。加上再融资、增发和IPO渐次启动,市场面临着不容忽视的三股扩容力量,既存在隐性的存量扩容—股改扩容,也有显性的增量扩容—IPO新股扩容,以及再融资扩容,扩容规模可能将是近年来的一次高峰。正如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主任曹凤岐所言,大扩容并无悬念!扩容烙定在全流通后的第一年--2006![详细]
历史数据表明,证券市场筹资功能的发挥与二级市场走势密切相关,牛市筹资多,熊市筹资少;另一方面也说明,扩容并不是导致市场下跌的决定因素或主要因素。近期市场走势再度验证了“大扩容意味大机会”的股谚。[详细]
扩容本身是个中性词,简单理解就是有好多股票拿到市场上来交易,给投资者带来投资机会,不同的市场结构,不同的行情背景就会让本身中性的扩容演变成正面或负面因素。
2006年,当历史烙定扩容的时代印记时,能刻下些什么呢?[评论]

隐性的存量扩容--股改扩容即将登陆
从去年4月底启动的股权分置改革距今已经近一年了。 按照股改“锁一爬二”的规则,第一批G股限售股解除限制将于6月17日正式解禁。有关统计显示,截至2006年末,共有198家G股的部分限售将被解除限制,按06年4月4日收盘价计算,至少有625亿市值的股票下半年将陆续登陆二级市场。
下半年股改扩容压力究竟有多大?
华泰证券分析师姚诚认为,虽然现在还无法预计到期的非流通股是否选择抛售,但如果届时股价处于高位,非流通股股东肯定选择抛售套现,毕竟经过上市多年之后的多次分红送股,许多非流通股的持有成本已经非常低廉,抛售套现对于持有股份的非流通股股东来说意味着暴利。如果这些非流通股东集中抛售,市场在短期内会感受较大的资金压力。
有此担心的业内人士非姚诚一人,海通证券研究所吴淑琨在最近撰写的《全流通预期下的股改扩容与价格压力实证研究》中提出,股改的风险是后置的。 尽管其在文中亦承认,股改扩容的实际冲击不会像理论预测那么大,但它所得出的大胆结论也着实让人吃惊。[详细][评论]
通过构建模型和对股改扩容所产生的价格效应进行实证分析,该文认为,单纯因股改扩容引起的市场价格压力非常大,从时间上或呈现“两头压力大、中间压力小”的格局。
【延伸阅读】
·625亿G股今年解禁 股市将进入明庄时代 [评论]
·进入明庄时代 股市迎来七大深层变革 [评论]
·专家激辩后股改时代三大焦点 扩容压力究竟多大 [评论]
·股改扩容预期及二级市场格局的重大变化 [评论]
 
625亿G股将在下半年流通
月份 解禁
公司数 解禁非流通股市值
六月 1家 --
七月 1家 --
八月 32家 236.87亿
九月 3家 --
十月 27家 108.64亿
十一月 70家 109.15亿
十二月 64家 150.75亿
-- 198家 约计625亿
备注:
解禁非流通股市值按2006年4月4日收盘价计算
焦点专题
【专题】股权分置改革周年回顾暨系列访谈
【专题】再融资办法征求意见
【专题】2005年度股改风云人物
【专题】股权分置实务与操作高峰论坛
【专题】2005年股改经典语录

高密度发行
--是我国股市的显著特征
我国股市历年来保持了较高的发行频率。自1998年以来,每年的新股发行家数在66家至139家之间。即使在新发行制度推行的2005年新股发行期只有四个月时间,仍然发行了15只新股。高频率的发行是我国股市重要特征之一。
因此,预计发行上市公司家数不会明显低于以往历年的数量。
由于我国拥有大量的企业,规模虽小,但数量众多,可上市资源丰富,而其中多数企业倾向于股权融资,造成了我国股市中小规模高密度发行的现象。
新寻宝图的开始!

IPO重启进行时

IPO融资大看台
·已有上百家公司排队等IPO
沪市将启用601代码。据透露,从股改之前至今以来,除30余家已过会的项目外,证监会在审项目已达160家。其中100家公司是IPO,60家公司是再融资项目。[详细][评论]
·IPO仍采用原有询价制
日前,中国证监会在北京召开了“新老划断”后证券发行工作会议,据悉,新老划断后的IPO继续保持去年初实施的询价发行方式,从保荐、询价再到申购、发行的每个环节,管理层都一一把脉,作出了更规范、公平、市场化的规定和要求。
 
募集资金量
-应该有所回升
近五年来,国内A股市场的IPO募资量逐年递减,考虑到2006年是新股全流通发行的第一年,谨慎估计,预计2006年的募集资金量在416亿元(根据近五年来的平均值的一定比例计)。
申购冻结的资金量
-预计月350亿元以上
机构热衷新股申购的历史必将继续重演,预计专注于新股申购的资金至少达到2005年月度冻结资金的数量即350亿。如果每月新股发行连续顺利进行的话,这笔资金是很难进入到二级市场进行中长投资规划(这里我们已考虑到了冻结资金的解冻时间和周转运用)。
市场热钱
-可能集中流向上市新股
中国A股市场是资金推动型市场这一基本特征短期内是很难被改变的,而且资金的流动性需要一定的超前性,尽管市场预期,在新股发行新办法下,一二级市场的利润差会缩小,但资金参与新股发行的收益率留下太多历史记载,历历在目!怎么可能让众多资金会放过这一机会呢?。
政策导向
--规模市场效应
扩容是证券市场规模上升的问题,资本市场越来越壮大,不光指数会上升,规模会越大,这个情况是很好的市场。

再融资—实现多赢的扩容途径
“再融资就是扩容,扩容不是好事。”这是熊市中的思维定势,可我们现在已身处牛市。在当前的条件下,能够再融资的理应是优质公司,而通过再融资注入优质资产,对这些公司来说显然是好事情,对于持有者来说也难言利空,“大象跳舞”早不是新闻,股本扩张难以构成决定性的负面影响。在一个结构调整很明显的市场里,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现象已经司空见惯。昨日,G申能、G综超、G泰豪等再融资方案已通过审核但尚未实施的上市公司股票走强,恐怕不仅仅是跟风上涨那么简单,市场将形成“增发概念”也未可知。[评论] 刘纪鹏:IPO和再融资需要客观的一分为二分析
从这次再融资的情况来看,还是应该处于比较谨慎的态度。这个市场还是比较脆弱的,技术相关的核心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包括上市公司的质量问题。包括提到了再融资和之前的关系等问题,我想都是需要大家认真的分析。其实融资和圈钱的关系到底在哪儿?我觉得很难就这样一个实质性的差别予以区别。除了强调监管者的监管力度以外,还要强调方法论,在股权分置改革中,是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发展中国的市场,是照抄照搬,还是根据中国的国情,这个已经过长达六年的股权分置改革,所以,还得让中国市场来验证。[详细] [评论]
长盛基金经理:再融资或是下一阶段的重点
建议投资者继续挖掘尚未股改和部分再融资预期股票投资机会。股改和再融资将产生业绩大幅度超越预期、信息披露、公司治理改善三重正向效应。 [详细][评论]
皮海洲:正视定向增发的扩容压力
按照原来的定向增发制度,定向增发的股份多以非流通股为主或为非A股股份,所以定向增发无需二级市场或A股投资者来买单。但全流通背景下的定向增发情况明显发生了变化。由于定向增发成了上市公司最喜爱的一种融资工具,如此相适应的是,二级市场上的机构投资者担起了定向增发的主力军,在目前公开定向增发预案的上市公司中,除了极少数上市公司的定向增发对象是向上市公司大股东或战略投资者之外,绝大多数公司的定向增发对象都选定为基金公司、信托公司、财务公司、保险机构投资者、QFII以及其他机构投资者等。[详细][评论]
【延伸阅读】
·再融资板块孕育爆发机遇 [评论]
·再融资定向增发公司首现底价与市价倒挂现象 [评论]
·再融资申请再度提速 29家公司融资将超250亿 [评论]
·再融资创新缘何成为黑马摇篮? [评论]
·市场理性应对:再融资炒作分化 [评论]
·定向增发折价倒挂 考验上市公司底气 [评论]
·定向增发何以成香饽饽 [评论]
·G恒丰:新增股份定向增发的金融创新 [评论]
 
暂停一年的股市再融资重新启动

G综超闪电完成定向增发
G综超定向增发的完成,标志着再融资成功恢复实施。
G综超此次定向增发约4644万股,募集资金约6亿元,折合发行价为每股12.92元。共有7家基金公司和1家保险公司参与,分别是易方达、嘉实、广发等基金公司,保险公司则是泰康人寿。其中,易方达基金公司认购的数量最多,达1300万股;最少的是诺安基金公司,认购了260万股。 [详细][评论]
【延伸阅读】
·八机构近40倍市盈率认购
·6亿元已经打入账户
·基金、社保、QFII等机构大举增仓
定向增发配套政策出台预期
早在去年7月,证监会就向一些大券商投行部下发过一份《上市公司以股份置换资产若干问题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征求投行意见,但至今无下文,如今证监会“踩油门还是踩刹车”?[全文][评论]
 


【政策导向--谋求常态发展】
·证监会IPO总动员 提前警示不理性行为
曾经,新股扩容如洪水猛兽般威胁市场

全民皆股,谁在震撼人心?

新增资金预计之最达5700亿!

双向扩容良性循环

政策组合拳“形空而实多”
用合适的机制化解全流通、再融资、恢复新股发行的扩容压力,将会使中国股市站在新的起点上。
按照以往的市场经验,扩容往往带来市场行情的下跌,更不用说股改后巨大的非流通股减持和众多公司排队等候上市和再融资所带来的现实和远期扩容压力。于是,管理层本着呵护股改成果的政策立意,采取逐渐过渡的方法稳妥有序地推动“新老划断”进程,并实质上不断将具有利空因素的扩容置后,特别是当管理层响应市场的呼吁将“新老划断”和相应的再融资和IPO政策作实以后,这就实际上给予了市场在确定时间内肆无忌惮地作多大盘的充分空间。因此,笔者认为,事实上市场并不是无视扩容压力,而是市场在挟持管理层为保护股改成果的护盘决心在作多市场。因此,不难猜想管理层未来的利淡政策如QDII等将加速推出,从而使股市重现政策与市场角力博弈局面。[评论]
新发行政策的内容实质上是“形空而实多”,而这点早就被市场上一些先知先觉者和具有较强研判能力的机构投资者所利用,从而推动了到目前为止的一轮又一轮轰轰烈烈的上涨行情。 [评论]
扩容.VS.行情
我国股市基本上属于资金推动型的市场, 所以投资者尤其关注资金与筹码的平衡关系,扩容与行情又呈现出怎样的关系呢?[评论]
在市场环境向好、股指呈现牛市特征的情况下,扩容因素不会导致股指大幅下跌。这次大扩容也没有阻挡股指上涨。这充分说明扩容不会阻止股指上涨趋势。尤其是目前市场环境十分良好、资金做多积极性十分高涨的情况下,恢复再融资或新股发行,势必为市场注入优质资产,为市场活跃增添新鲜血液,从而引发股指保持上升趋势。
【延伸阅读】
·重启扩容反大涨 市场已到非理性边缘? [评论]
·主板IPO破冰 牛市进入“冷静期” [评论]
沪深两市开户人数折射市场投资氛围
中国登记结算公司公布的数据显示:自去年底以来,随着行情的稳步走高,A股单日开户数是一路攀升。4月10日,A 股单日开户数首次突破万户, 达到12350户,5月9日又突破了2万户,5月15日A股单日开户数更是突破4万户。新增开户数与大盘同期走高!
5月16日沪深股市出现回调,投资人狂热的入市热情明显受到压制 ,稳健保守的操作需求使得封闭式基金的开户数却节节攀升。
今年年初封闭式基金的开户数只有 1000 余户,几个月以来,日开户数逐步攀升,接连突破 3000 、 5000和8000大关,进入5月份以来 , 封闭式基金的新开户数持续攀高。其中5月8日和5月16日、5月17日三度突破一万户,日新开户数分别达到 11403 户,11364户和11467户,创了今年以来的最高峰值!
【延伸阅读】
【05.24】每日开户数近万 新入市者瞄上封闭式基金
【05.17】创5年来新高 A股日新增开户数升至43900户
【04.11】再创纪录 沪深两市周二新增开户15928户
【04.10】新开A股账户首次突破万户,达到创纪录的12350户
【05年末】2005新增开户123万户 沪同比下降5成
新增资金远远超过扩容需求
随着进入证券市场资金范围的逐步扩大,QFII、保险公司以及未来逐步入市的企业年金成为基金市场结构的主导者。扩容是双向的![评论]
组织一个市场并非容易的事情,不是说某个政策出来市场就自然好起来。市场需要非常多的因素调和才能发展起来。比如说资金问题,不是说政策放开了资金就自然进来了,这是两码事情。
管理层也十分清楚股市目前的资金压力,继央行行长发表了支持资金入市的讲话,保监会主席表示了扩大保险资金入市规模后,央行副行长吴晓灵在日前举行的第二届中国金融专家论坛上表示,今年央行将积极支持基金的发展,培育机构投资人,逐步扩大银行投资的基金公司试点,完善面向公众的投资工具,促进储蓄向投资转换,为股市拓宽资金渠道。而券商融资等业务也在进行中。可见,尽管新增资金进场可能需要一个过程,但股市的资金压力应该是短期的,只要能把握好节奏,资金的压力可以化解。
北京证券研发中心最新研究报告认为, 2006年股市预计将新增 5700 亿元资金入市。[全文][评论]
【延伸阅读】
·神秘资金身影再现 中国股市走向长牛 [评论]
·二季度将有600亿元以上基金新增资金密集入市 [评论]
·IPO重启压力不大 新增资金将逾2000亿 [评论]
·满足融资需求 今年股市新增资金有望超1200亿
·中金看好二季度股市 认为近期将有新增资金入市
“双向扩容”以期实现供求在动态上的平衡
从目前的市场环境来看,供求关系在静态上是平衡的,或者说需求还比较旺盛。而从长远来看,几方面同步实施的扩容将会实现供求在动态上的平衡。问题在于,在刚恢复扩容的时候,市场有可能会出现短暂的供求失衡。这也确实是很多人所担心的。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评论]
有预见性地主动为股市引入合规资金,建立有利于资金入市的长效机制,是颇为重要的。事实上,这也是实现股市平稳地向常态回归的保证。人们注意到,近期管理层频繁提到资金引入的问题,反复强调的是股票与资金的双向扩容。显然,这是汲取以往片面强调扩容以致供求失衡的教训,为市场的平稳发展,市场能够比较平静地从非常态走向常态!
【延伸阅读】
·发行改革 推动市场双向扩容 [评论]
·扩容再融资问题不可回避 券商基金呼吁双向扩容 [评论]

面对扩容,我们没有理由害怕,当一个市场没有融资功能也就没有投资价值,尤其是中国的股市根本就不害怕扩容,但害怕哪种圈钱的扩容,哪怕是垄断的国企又怎么样呢?在我们这个市场上不是没有垄断的国企来上,但不能给投资者带来回报的企业再垄断也没有用,市场需要的是能够给投资者带来回报的优质企业,但愿这次扩容之路,给中国股市带来一个崭新的发展空间。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如果说“大扩容意味大机会”也有必要对即将而来的扩容有个必要的认识,在双向扩容的政策导向下,理性看待扩容!
策划:和讯网股票频道  制作:吴妍丽
_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