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问插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8 22:35:36

追问插队
五一前去北京西站买票,漫长的买票队伍本已让我内火升腾,而最前面的买票窗口又不断有人鬼鬼祟祟厚颜无耻的插队,让我杀心顿起!终于在排到买票窗口时和一个SB口角起来。

我愤怒,因为我突然觉得:这世上一切不公平,都是因为插队。

无论是“人人生而平等”的西方思想,还是“尊卑有别,长幼有序”的东方传统,都是各自社会生活的游戏规则。规则本身只有好坏善恶之分,而无所谓是非。虽然存在着“平等”或“有别”的差异,但只要大家都在各自游戏规则下各行其是,那么游戏就是公平的。对游戏而言,公平比平等更重要。

以排队而论,排头和排尾的地位显然不同;同时排起的几列队伍,推进速度也不一样。可见排队本质上并不是一个平等的游戏。但是,排队自有其规则来保证秩序,简单的说就是四个字:不能插队。只要不插队,游戏就是公平的。你能取得一个好的位置,要么因为你勤快,来得早;要么因为你眼力好,选择了人数最少、推进速度最快的一队。对此,任谁也无话可说,只能是三个字:“算你狠!”


为什么插队会破坏排队游戏?

因为插队是对游戏规则赤裸裸的践踏。这种行径足以摧毁整个游戏。一扇窗户破了,所有的窗户都会很快被敲碎。我的经验是:要么所有人都老实排队,要么大家一拥而上。——多数人排队而少数人插队的情形,断然不可能存在:我规规矩矩排队,让你插队占便宜?谁那么傻啊!

我在工厂里当工人的时候,每天在食堂排队已是惯例,大家相安无事。可是某天,突然有几个臭不要脸的小女工嬉皮笑脸的往前面插。于是我有幸目睹了这样一个场景:在两三个插队者的影响下,一场原本公平有序的插队游戏在两分钟内崩盘。——后面的人怒吼了几声“别插队!”,却毫无收效。于是大家开始三三两两向前拥,终于把排队变成了哄抢。本来在队伍中间的我一步步被挤到了人群外围。中午吃饭时间本来有限,我固然不想同流合污,可也不能耽误下午上班啊?于是,我也只好一头扎进了人堆……

 

由此产生第二个问题:插队者出现后,排队游戏会变成什么?

会变成另一种游戏。微观的行为形成规模以后,总会在宏观上自然形成某种规律。这种新的规律,就是新的游戏规则。排队时,游戏规则是“先到者先得”。哄抢时,游戏规则就变成了“强者先得”。——游戏依然存在,只不过规则变成了体力角逐。

 

那么,第三个问题是:既然都是游戏,都有规则,为什么我们认为排队是善的,哄抢是恶的?

原因很多,最重要的原因可能是:哄抢从宏观上缺乏效率。排队也好,哄抢也罢,都不是战争。战争以消灭对手为目的,而排队/哄抢游戏的参与者并不直接敌对,甚至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如何用最小的成本让所有人买到票或吃上饭?无需过多论证,排队显然比哄抢更有效。它能让总的体力消耗降到最低,总时间达到最短。而哄抢呢?除却少数强者,多数参与者都要付出更多的体力成本和时间成本。

 

既然如此,第四个问题应运而生:为什么会有人插队?

有两个原因:一,少数参与者具备插队优势;二,资源稀缺。
的确,排队游戏的参与者并不直接敌对,但每个参与者还是间接的存在竞争。宏观上最有效的规则,也就未必对所有人都最有效。具体而言,排队规则让两种人最吃亏:一种是排在队尾者,——如果我已经排在最后了,那么哄抢的最坏结果,也无非还是最后一个。那么我为什么不尝试一下插队呢?另一种是身强力壮者,——如果我有职业橄榄球运动员的体魄,我当然不甘心老老实实排队,平白浪费我在体力上的巨大优势。
对这两种人而言,其他人都是现有排队规则下的既得利益者。而插队,则为他们提供了一种改变规则、抢夺他人既得利益的机会。因此,这两种人最具插队优势。
当然,如果队伍只有三两个人,如果车票足够每人一张,如果供排队的时间十分充裕……总而言之,如果排队这种游戏对我来说资源足够充分,所需付出的成本足够低,那么我的个人利益仍然与整体利益一致,即便我具备插队的优势,却也没必要充当插队者。
但是,如果队伍排成长龙,如果春运高峰车票紧张,如果我只有半小时吃饭时间……总之,当稀缺的资源使得参与者之间的竞争关系超越了合作关系,整体利益不再和个体利益保持一致,我就要考虑是否插队哄抢了。新的游戏规则使得整体利益受损,但对具备插队优势的人而言,反而实现了利益最大化。

在这方面,我也有一点个人经验:在西安坐公交时,我总是很主动的给老弱病残孕让座。可到了北京,我就算让座,心里也很不情愿。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因为西安的公交车毫不拥挤,车程也短,让座之后,我很轻松的站几分钟也就到站了。而在北京,让座往往意味着我要在人堆里艰难的挤上半小时。同是让座,由于北京的公交资源稀缺,所付出的成本显然高出一大截。这是一个悖论:理论上说,公交车越拥挤,越应该给弱者让座;可事实上,公交车越拥挤,我让座的积极性就越低。——我是人,是人就有趋利避害的本能,是人就会不由自主的谋求利益最大化。

 

所以,我们必须考虑第五个问题:如何阻止插队者?

惩罚机制。既然插队的目的在于降低成本,那么,只要使得插队无法达到目的,甚至适得其反,插队行为自然可以杜绝。惩罚机制由此应运而生,它使得违规的成本陡然升高,迫使插队者选择老老实实排队。任何游戏要正常运转,都必须有惩罚机制与游戏规则配套出现。

 

紧接着的第六个问题:谁来掌握并执行惩罚机制?

换句话说:谁是裁判?理所当然的回答是:应当有专门机构的专职人员,充当职业裁判的角色。职业裁判的特点在于其本身并不参与游戏。只要游戏处在正常状态下,那么任何一种游戏进程都与职业裁判的利益无涉。换言之:裁判员不能同时是运动员。
同时,既然是以裁判为职业,那么如果游戏出现反常状况,就属于工作失误。职业裁判的职业技能将遭到质疑,工作上会蒙受损失,利益将被损害。正因为如此,职业裁判才有足够的动力去维护游戏正常运转,制止插队行为。
——这当然是最为理想的状态。可事实上,社会生活充斥着大大小小的游戏,运行着各式各样的规则。职业裁判缺位的情形举不胜举,且不可避免。我们不可能要求在诸如食堂打饭、公交车站上车之类的场合,都有专人维护秩序吧?那么,当职业裁判缺位的时候,裁判的角色由谁来扮演呢?
——能且只能是游戏的参与者本身。

 

所以,归根结底,我们要提出第七个问题:如何让运动员自己充当裁判员?

这个问题太过高深,已经不是我所能想明白的了。但我还是不惜献丑,尽最大努力琢磨一下:
首先,如上文所述,相对于少数具备插队优势者,多数游戏参与者都有着共同的既得利益。这种既得利益又是与现有排队规则吻合一致的。排队游戏的运转正常与否,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得失。这一点与职业裁判员共通。因此,运动员有可能成为裁判员。
其次,多数人的力量如能有效联合,势必胜过少数插队者。所谓少数服从多数,其实也往往是力量抗衡的结果。因此,运动员有能力成为裁判员。
话虽这样说,问题的关键就出在如何才能“有效联合”这一点上。当第一个插队者恬不知耻的走出队伍时,如果所有的排队者都大吼一声:“滚回去!”,他就是天大的胆子也不敢触犯众怒。可是,谁带头喊第一嗓子?他喊了之后,为什么没人响应?
我们很容易由此引申到“枪打出头鸟的陋习”之类的话题上。既然大家都明白,我也就不啰唆了。总之一句话:民主社会,需要每个公民的民主素养和民主自觉性。当我们抱怨裁判渎职乃至不公的时候,我们有没有意识到:其实我们自己就可以做裁判?

——厦门人好像意识到一点了。

我买到票的时候,旁边有个哥们儿凑过来:“能不能帮忙问一下,到XXX的票还有没有……”——我知道他只是想问问票务信息,而不是插队买票;就我个人而言,也愿意帮这个小忙。可是我更知道,即便他只是问个话,也是占用了售票员的时间,占用了所有排队者的时间;如果每个人都插上来问两句,那么谁也别想买票了。

所以我没好气的说:“自己排队去!”

回家的时候,我坐在公交车上,沮丧不已。仅仅是几个插队买票的,还不足以让我沮丧。我沮丧,是因为意识到:我们的生活始终在被插队。两种插队优势者,几乎无处不在,时时处处抢夺我们的利益。
——那些原本排在队尾的插队者,被称作罪犯流氓骗子奸商。对他们来说,生活不可能更糟,那么不妨试试插队。职业裁判对他们往往有所制约,也即“窃钩者诛”;
——那些具备体力优势的插队者,被称作领导总裁主席首长。他们有非凡的体力,也就是POWER。POWER这个词大家都认识,它还有个意思叫做权力。职业裁判往往就是为POWER强大者所眷养,又怎么会制约他们呢?无所制约的POWER,自然也就是绝对POWER;绝对POWER当然导致绝对插队,也即“窃国者诸侯”。

我是跟着插队呢,还是想办法当裁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