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Univ - KaifuLeeWiki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6 15:35:49
MyUniv
目录
[隐藏]
1 美国的教育体制是完美的吗2 印度和中国的差距在哪里3 是否大学越大越好、越集中越好?您如何看待大学城现象4 中国为什么与诺贝尔奖无缘5 您如何看待当今我国严重的腐败现象6 中国大学的校长能否改变教育现状7 如何推动中国教育的改革8 我们距离诚信有多远9 学校育人的根本是什么10 建立诚信社会需要改变整个社会体系吗11 如何应对考试排名12 时间不够用怎么办13 如何用网络帮助自己学习14 对专业没兴趣怎么办15 我一定要考研16 本科生做科研到底行吗17 重复是记忆之母吗18 我想考研却又担心19 在国内开始做计算机科研,要注意什么20 高中时应该追逐兴趣还是专心准备高考21 兴趣不在专业怎么办22 为什么您总是劝学生别退学创业23 我觉得读研是浪费时间,我该怎么办24 数学不好,所以我不想上高中了25 在不好的大学读书可以成才吗26 中国和美国的人才有什么差别27 如何看待那些在校园不断的重修,但是走上社会却是成功人士的人? 是否我可以不重视成绩呢28 想既懂计算机技术,又想懂经济和管理,该怎么做29 研究生怎么挑科研项目和老师30 高中生该怎么选大学的专业31 如何才能学好编程32 怎么学习知识才能真正记得33 对学习历史和文学有什么建议34 搜索引擎真的什么都找得到吗35 我应该再次退学吗36 高考失利是否应该退学复读37 工作以后就没时间学习了,怎么办38 大学文凭有用吗39 没有学习的动力,我该怎么办40 我是否适合研究工作41 如何克服演讲紧张42 计算机认证证书与大学毕业证哪一个更重要43 对于大学新生,您有哪些建议44 学习、工作、社交、家庭,应该如何平衡45 不想在学校学习,选择自学可以吗46 我教学生做人但他们都不听,我该怎么办47 如何专心看书而不走神48 兴趣太多怎么办49 大学的目的到底是什么50 我不想再过着这种苦涩、迷茫的大学生活了,怎么办51 直博生的选择:读完还是退学52 我喜欢的研究专业部目前非常热门,我该怎么选择53 读了200本书都没读进去,怎么办54 目标很遥远,又缺乏信心,怎么办55 升学后不再是全班第一,如何正确面对56 不喜欢我的专业应该怎么办57 我在学计算机专业,但是对市场金融更感兴趣,应该怎么办58 我能取得计算机学位吗59 考研时我应该换专业吗60 我是材料系的学生,不知道该学些什么才能使我在毕业后会比较好找工作61 能从建筑专业转到英语专业吗62 心理学就业前景不好,我该怎么办63 请谈谈对目前中国“软件蓝领”和“软件高职”热的看法64 学习计算机的哪个方向最有前途65 我应该教书还是出国66 学计算机专业去哪个学校读研究生最好67 拿不到前三名怎么办68 大学该学什么69 高考考不好,如何找到前途和方向70 对于班干部无理的要求,我该怎么办71 博士找论文选题,请您给予建议72 做技术还是管理73 在中国普通大学读书会有好前途吗74 普通大学的大一新生,应如何做好考研的准备75 我本科学校不好,该留本校读研还是去小公司工作76 毕业就业机会不好,是否应该考研究生77 老师做官去了怎么办78 读书读不进去,怎么办79 笨鸟如何快飞80 如何有效地讨论,而不是争辩81 想放弃二流学校的学位,可以吗82 您如何看待考证热83 无法专心学习怎么办84 为了做好研究课题而推迟答辩、乃至放弃学位是否应该85 对高考很恐惧怎么办86 感觉大学所学与工作内容脱节怎么办87 如何选择科研方向和老师88 老师太差怎么办89 能放弃学英语吗90 我想更换专业91 对专业没兴趣却又不知对什么有兴趣,怎么办92 学习不完那么多知识点怎么办93 讨厌数学怎么办94 面临毕业,兴趣却不在本专业,怎么办95 如何分配时间96 找不到兴趣怎么办97 读研期间对学校失望怎么办98 博士的潜能衡量标准是什么99 大学生应该兼职打工吗100 我害怕成为学校里的最后一名101 在不好的学校怎么培养自己102 当自己感兴趣的事和有天赋的事发生冲突应该如何应对103 高考落榜后我的路在哪里104 大学该学什么105 进不了好大学怎么办106 我该考博士吗107 考大学重要吗108 一心追逐兴趣,却仍然一事无成,怎么办109 工程与管理的关系是什么?我该怎么安排我的学习重点110 读研什么都学不到,怎么办111 该怎么填写高考志愿112 大学老师懂得太少,我该怎么自修113 为什么要学数学114 总是浪费时间怎么办=115 为什么美国的大学世界总是排名世界第一116 我不爱工科,想改行做管理,我该如何着手
美国的教育体制是完美的吗
Q: 美国的教育体制是完美的吗?
A: 美国的教育是沿袭剑桥、牛津训练官员、哈佛训练牧师、芝加哥大学提倡大学做科研、以及德国大学的“研究大学”所形成的综合体。
这样的传统,在美国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开放的移民政策支撑之下,在一批有理想的慈善家——Carnegie、Mellon、Rockefeller、Stanford、Hopkins——和一批有理想的校长——MIT、CalTech、Stanford、Berkeley、Chicago、Johns Hopkins、Carnegie Mellon——的领导下,形成了世界教育领域最强的国家。
李开复博士曾在他的几篇文章和演讲里,谈到了不少美国教育的优势,以及诸多值得中国学习的地方,这里就毋庸赘言了。
当然,美国教育也存在不少问题:
风:伯克莱大学教授David Kirp的《Shakespeare, Einstein, and the Bottom Line》一书中批评美国的大学因为学费暴涨和经费削减,于是用行销的办法来推销自己。其中大学采取的手段包括夸张、不实的行销,投机甚至作假来提高自己的排名,改变大学的品牌、名称等等。此外,很多大学忽视基础学科,因为它们拿不到经费。很多大学所雇用的校长、副校长已不那么注重他们的学术或管理能力,而主要以他们的行销能力作为评判标准。Kirp教授认为:这会带给优秀的美国系统很大的危机。但是他也不否认学费、经费的问题,以及适当地融入一些行销手段的必要性。
3、一流学府的“垄断”:由于上述原因,今天在美国不可能开设一所新的一流大学。美国一流的大学除了品牌、师资、研究以外,他们还有一个重要的秘密武器,那就是它们的基金endowment。哈佛、史坦福等大学都有一百亿以上美金的endowment,它们的钱比微软还要多(在微软发完股息后),光靠这个基金的利息,它们就可以雇最好的教师、补助不够的经费、或作最大的扩张。但是实际上,它们根本不需要动这笔“老本”,因为它们也能拿到最多的科研经费,所以每年只会让endwment越滚越大。二流的学校根本不能与它们竞争,也不再有慈善家敢拿钱来和他们竞争。所以,当初有理想的教育家和慈善家共襄盛举的日子已经远去了;而这些一流大学的作风和政策也早固定,不再有空间进行深入的改革了。
4、大学的商业化:由于经费紧张,很多大学为了鼓励每个系多争取经费、降低学校的“抽成”、也减少学校的权利,便把权力下放给院或系。但是,这就直接造成了很多冷门的系经费不足,而热门的系愈发贪心的心态。伯克莱大学为了大批的研究经费,开始做不开放的研究;Virginia的商学院为了母校的“抽成”太多,设法脱离母校独立。这些作风造成了大学更像是盈利的公司而不是学府。
5、研究大学的崛起造成明星教授漫天要价、而优秀教师成为“二等公民”。另一本由伯克莱教授Clark Kerr所写的《The Uses of the University》一书提出了美国大学里教学被荒废的一大危机。由于更多的经费来自科研经费,而且一个学校和系的品牌都是看它有没有一流的研究教授,这造成了大学用天价去挖“明星研究员”教授的情况。纽约大学在5年内挖来的法学研究员和哲学研究员把它的两个系的排名从不列名升到前几名。但是这些大牌教授都不愿意教学,于是,纽约大学只有聘来大批的“教匠”。大牌的明星教授年薪可以到一年20万美元,但是"教匠“教一门课只有三千元,而且不算学校员工。如果你教的课明年冷门了,你就失业了。
这些问题,对需要改革、创新的中国教育制而言不啻为一种警醒和前车之鉴。同学们千万不要认为是美国的教育就一定是好的。
印度和中国的差距在哪里
Q: 究竟什么因素导致中国和印度在软件行业的差距日益增大?
A: 除了IT和biotech之外,中国在其他领域远远领先于印度;但是在IT方面,印度和中国的差距却越拉越远。
Gartner最近修改了过去所作出的预测。过去,Gartner一直认为因为中国的市场足够广阔,所以会在几年后拥有与印度一样大的软件企业。
但是,最近Gartner所得出的新结论是:
1、四大印度软件外包公司将成为全球的巨头;
2、印度软件外包的下一个大市场是中国,两年之内,印度软件出口的对象会有25%面向中国市场;
3、中国的软件产业也将快速成长,但是在中国成长最快的是印度公司在中国的部门; 4、在3至5年之内,印度将会迎来软件发展的大好机会,印度企业将在中国本土和中国外销的市场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原文是“shape the China et”)。
印度公司的进展比我前一段时间里所写的文章里的预测还要来得更迅猛。
与印度相比,中国的一大优势是有强有力的政府力量,一旦整除做出好的决策,整个国家便可以实现一致执行。
在能源、道路、航天、传统和制造企业中,中国表现出了长远的眼光,并且作出了有魄力的长期投资。
在软件方面,中国没有依靠政府去促成正确的方向。中国在这些方面的政策依然使用了传统方式,比如促使外国企业在中国投资合作合资,再鼓励它们与中国的企业合作。但是这将会导致几个问题渐渐浮现:
1、由于盗版和其他原因,中国没有很好的企业;
2、外国公司较愿意与传统企业进行合作,而软件方面的合作必然会让外国公司承担更多的风险,如知识产权等;
3、中国政府用制造业的标准来衡量软件,譬如一个外国公司设立一个软件组的投资比建立一个厂要少许多,但是这对中国来说却显得更加重要;
4、中国目前普遍不认同印度是一个学习对象,但事实上印度公司对外包比美国公司知道得多。
希望现在发现这些问题还为时不晚。我认为在接下来的1年中,当Gartner的预测未成为现实时,中国可以做的事情包括:
1、多和印度公司加强合作、学习,但是期望它们在中国的扩张主要以与中国公司合作的形式为主;
2、促成中国产生一、两家大的软件公司。合并可能是最好的方法;至于更加长远的想法,大家可以看我的文章《抓住机遇 挑战未来》。
是否大学越大越好、越集中越好?您如何看待大学城现象
Q: 是否大学越大越好、越集中越好?
A: 我觉得大学越大、越集中自然有好的地方, 比如:各校接近有利于校际合作,包括跨校选课;又比如:学校与闹市隔开,相对是个清心读书的好地方。
但是,我觉得这些都不是一些大城市在远郊建大学城的主要原因。我认为主要原因是把市中心昂贵的地让出来,发挥更重要的用途。
最重要的是:学校的好坏与它的范围、规模大小并没有直接关系。
特邀咨询专家:Crest
虽然学校做大有一些好处——比如economy of scale、品牌等,但是我觉得重点不在于合并。中国的大学总是在谈是否需要合并的问题,大家每到一所大学总是去看大楼数量、规模等。其实真正需要考虑的问题,我曾在我的《美国大学启示录》一文中进行了归纳总结,虽然它谈的是美国的大学,但是有心人是可以看出我的想法的。如果要我只提出一个问题和想法,我会援引梅贻琦先生的话:
“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中国学校的英语教育很有问题,我读了15年英语,但觉得学到的东西不实用,很多书照样看不懂,大学多,教室的整体质量差,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还有很多学校纯粹是在骗研究经费,根本作不出什么东西,还有说的就是中国的清华,北大,国家一年投那么多钱在你们身上,那些都是哪税人的钱那,难道电子图书馆不可以开放吗,资源不可以共享吗,我是学计算机的,最深的感受是中国的认证好像很多都是用钱堆出来的,什么都叫你交培训费,学校般你过,我知道一家好的企业是制定标准的,像IBM,NOVELL那样的企业,而其它企业是在模仿,kaifulee也说过,模仿是对竞争者最好的赞美,中国的企业目光短浅,
中国为什么与诺贝尔奖无缘
Q: 中国为什么与诺贝尔奖无缘?
A: 下面是我《美国大学启示录》中所描述的部分内容,或许对你理解中国与那些多次获得诺贝尔奖的西方、欧美国家科研差距有所帮助:
“美国今天的科研成就是基于它140年前开始的科研和教育政策,尤其最重要的是二战之后的政策。
1862年,美国正着手开发西部,一位有远见的参议员Justin Morrill为了提供落后地区的农工人员受教育的机会,推动实施了《赠地法案》,由政府提供免费土地用以创办新的‘赠地大学’。这个法案使得每个州分别获得三万英亩土地,《法案》还允许大学将这些土地变卖,用卖地之资作为学校经费。
随着美国的社会财富日益雄厚,国家对大学的经费投入也逐步增加。见到德国的研究型大学获得成功,Morrill和其他参议员又推动实施了新的法案,追加了研究经费和新学科教学的经费,以促成研究和教学并重的‘研究型大学’。
尽管有了这些英明的政策和充裕的经费,20世纪初美国的科研和大学仍然落后于欧洲。这时的美国,需要的是一个契机。历史没有让美国人等得太久。二战期间,在美国国家防务研究委员会主任Vannevar Bush的领导下,有六千名科学家机密地进行了大量的科研工作(包括影响深远的对原子弹、雷达、解密算法、导弹和青霉素的研究)。二战结束, Vannevar Bush调任国家科学研究与开发办公室主任。他提交给罗斯福总统一份名为《科学——无尽的战线》(‘Science, the Endless Frontier’) 的报告,阐述他设计的一整套国家扶持科技,利用科技创造财富的机制,其主要内容如下:
1、大幅度提高科研经费。科学研究是国家强盛、人类进步所必需的,政府有责任支持、资助这个领域。从1940到1990年,美国的研究经费涨了4000倍。2000年,美国联邦政府在科学研究方面的支出超过380亿美元。
2、把国家科研下放给大学。 Vannevar Bush的主要方案之一就是‘合同制联邦主义’(Federalism by Contract),其实质就是联邦政府自己不设立研究机构,而是通过签订研究合同的方式,把科研任务交付给大学或私营公司。他与41所大学/研究机构、22家公司签订了二百多个科研合同。美国除了少数的国防机密项目,绝大多数的科研经费都经过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国家卫生基金会、国防部高科技组织、海军研究办公室等提供项目,通过竞争方式下放给研究型大学和其它实验室来操作。
3、引导国防科研产业化。二战时发明的很多技术都有巨大的商业价值,Vannevar Bush 力主由大学(象麻省理工学院的 Lincoln Labs,加州理工学院的 Jet Propulsion Lab)来做这些技术的下一步科研工作,然后经过国防承包商(象波音、Lockeed、BBN)将这些技术产业化。这一系列措施催生了世界一流的大学和公司,巩固了美国作为世界第一科技大国的地位。
美国当局从谏如流,Bush报告中的三点从此为美国现代科研政策定下基调。
《科学——无尽的战线》所力倡的开放式科研和苏联的集中式科研理念上截然不同。国防科技方面,苏联有星有弹,并不比美国逊色。但是苏联的集中式科研与社会隔离,武器做得越先进,社会越穷。最后整个国家陷入经济恐慌,失去科技强国的地位势所难免。而美国的开放式科研,由大学负责创新,由企业负责产业化,每一项发明都能充分发挥它的潜力,同时也为大学和产业带来了无比巨大的推动力。
Bush这些明智的政策使得大学在经费上富可敌国(实行‘合同制联邦主义’的初期,麻省理工学院就得到一亿美元的经费),大学里面群英荟萃。从此,不但美国大学后来居上超过欧洲,美国的高科技(航天航空、医学、计算机、操作系统、网络……)也迅速产业化,创造了无比巨大的财富。另一方面,大学教授和毕业生创业成功后,将他们的知识和财富重新输入大学,形成生生不息的良性循环。
在此,我们不能忘记这个伟大进步的功臣:英明的官员。Vannevar Bush就是其中最卓越的典范。他本人不仅是政府官员,也是有独具慧眼的战略家和卓越的科学家。他在1931年研制成功的‘微分分析仪’(Differential Analyzer),是电子计算机的鼻祖。他在1945年写的 《As We May Think》一文,预测了未来计算机、数据库、数位相机、语音识别、Internet等功能,有人因此称他为电脑之父。Vannevar Bush曾任麻省理工学院的副校长,曾创有名的Raytheon公司,也是美国专利系统的创始人之一。如果Vannevar Bush没有步入仕途,他很可能获得诺贝尔奖。然而,作为运筹帷幄的政府官员,他对美国社会的贡献远远超过大多数诺贝尔奖得主。他的例子昭示我们,教育、科研和经济的进步不但需要大量经费投入和开明的政策,也需要具备大师智慧的官员。”
您如何看待当今我国严重的腐败现象
Q: 您如何看待当今我国严重的腐败现象?西方发达国家真的就没有腐败现象吗?
A: 每一个国家都有腐败问题,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如果关心各个国家的腐败程度,你可以在网上察看一些排名,虽然排名不一定绝对准确,但是总体上能够说明一个趋势。
我希望你不要迷信“关系”两个字。在中国社会,走后门、讲关系的情况的确很普遍,但是社会的公正总体上还是存在的,依靠自己的努力获得机会的例子还是有很多。关键是你怎么看待这些现象。不要对看到的个别社会不正之风耿耿于怀。无论是光明的,还是阴暗的,都是丰富多彩人类社会的一部分。只要社会还有公正存在,就一定会有勤奋者的机会。
特邀咨询专家:Crest
腐败不是中国独一无二的问题,而是所有国家迈入富有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弊端。在迈入富有之前,对庞大的人口数量来说,有限的财富总是一个巨大的诱惑。
腐败问题有许多不同的解决方案。美国和许多西方国家是依靠宗教带来的道德观来寻求解决的;而新加坡、香港是依靠严厉的法律,同时要求官员以身作则来寻求解决的。
中国大学的校长能否改变教育现状
Q: 看了开复老师写给李岚清副总理的信,其中谈到了中国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也谈及美国教育的现状。我想知道的是:在中国到底校长有多少权力来管理学校?如果他们模仿美国的教育体制,会不会危及到他自身利益呢?国家会不会同意他们这样做?
A: 我不认为大学校长能够改变中国整体教育现状。
1、许多大学校长本质上还是国家的官员,例如有不少大学的校长都是副部级的,都有仕途背景,有业绩和政绩的需要。我在中国某所大学就曾经看到几十亿间规模的校园,当我问副校长这么大的一笔经费从哪里来时,他说依靠银行贷款。我问他如何偿还贷款,他说校长没有考虑这么多,新建校园是现任校长的业绩,而还钱则是下一任校长的事情。
2、大学的管理方式以稳定为第一要义,如果进行彻底的改革,则会带来很大风险,更不可能在一所大学范围内施行。
3、有许多利益集团不愿意接受改革,因此会让改革过程极其艰难。例如:能力不好但是赚了很多外快的教师会反对改革中公私分明的做法,能力不好但是年资很深的教授则会反对改革中的评估制度。
4、改革涉及到校方以身作则的问题。如果你要做一个改革,就必然要撤掉许多不合格的教授,但是如果你作为校长,自己是不合格的、你的朋友是不合格的、跟随你多年忠心的下属也是不合格的,那你该怎么办?
所以这样的改革一方面需要从新政策入手,另一方面可以选择先做一个试点,譬如深圳高校的做法。当然,这也是难上加难的,但是至少比期望某一个校长对本校进行改革实际很多。
如何推动中国教育的改革
Q: 如何推动中国的教育改革?
A: 教育改革,关键在于建立好的体制。教育改革的动力来源于何处?是政府,是学校,还是社会?我认为关键还是在于政府,毕竟教育资源掌握在政府手中。遗憾的是:政府观点往往趋向保守,尽管在很多细节上作出了不错的改革,可还是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建立一个好的体制就好比经历一次大手术,只有进行全面整治,才能根除病根,可是政府及高校是否愿意做出这种巨大调整呢?我觉得政府目前更加希望作出一种平稳的过度,而不希望造成大创口。
如果改革进行不下去,就需要有人在身后推一把,让改革主动动起来。但是一旦改革就必然伤害某些人或团体的既得利益,触动一些教育体制的传统弊病,况且如果没有各方面的总体配合,改革也难以取得成功!教育改革需要寻求外部力量,比如开复老师这样的人,来从客观上推动、评价教育改革。
特邀咨询专家:华族劳工
稳定为上的观念、利益集团的影响、个人业绩的考虑,这些因素确实会造成改革举步维艰的局势。
逐步进行的改革很困难,会碰到相当大的阻力。就像a house of cards——一栋用扑克牌搭的房子,要想逐步地实施改造,抽掉任何一张扑克牌都可能造成整个屋子的坍塌。
但从另一个层面考虑,整体的改革却又不符合实际。譬如:短时期内去哪里招聘到那么多合格教授呢?
我依然认为从“特区”或“试点”来开始这个改革是最合适的方式,因为这样做既不会影响现存的系统,也可以给其他学校施加一部分压力和动力。
如果以“特区”或“试点”的方式来进行改革,就会必然产生一个“选种”、“育种”、“推广”的问题。
1、选哪些学校作为试点呢?
学校有多种类型,工科院校注重实践能力,以培养工程师为目标;综合院校注重理论,以培养科学家为目标。本科生多的学校偏重教学;研究生多的学校偏重科研。再者,每个学校的师资力量、教学经费、学生素质都参差不齐,个别学校的教学甚至是倾向某一个行业或部门的。面对如此众多的差异选择什么样的学校最具有代表性呢?
2、怎样做好试点学校?
首先,现有教师的问题:有的老师在科研方面表现出色,有的老师在教学方面更为擅长,而有的老师则社会交际广泛,能为学生提供实践舞台。怎样评定他们的工作?下岗教师如何安置?这些都是首要任务。
其次,引进人才的问题:吸引优秀人才有哪些条件?首先就是工作稳定、待遇较高。可是提供高薪必然加重财政负担,毕竟我们是穷国办大规模的教育,不了能提供与外企相等的待遇。但是如果保证了他们工作稳定,那又如何开展良性竞争?
最后,教学改革的问题:如何让领导、教师、学生都能适应新环境,统一观念和思想,坚决贯彻下去呢?最担心出现的情况就是换汤不换药。
3、怎样推广呢?
单纯依靠行政命令还是给学校充分的选择权?现在是高等教育资源稀缺时期,各高校都不存在招生问题,更不存在不能生存下去的问题。在总体不减招、生源充足的情况下,刺激他们改革的动力包括哪些呢?资金从何而来?
4、怎样让社会认可?
如何让社会接受改革结果也是政府需要考虑的问题。
特邀咨询专家:华族劳工
我的想法是:
1、教育改革可以从最有价值的学科方向做起。因为这些科系是目前大学中基础和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的地方,而且与外界待遇相差太多。
2、试点学校不能背负过去的包袱,所以师资力量一定要从头做起,从外引入。可以实现的方式包括:(1)重新建立一所学校;(2)作为某某重点大学的二级学院来发展现有学校;(3)作为教育部隶属之外的学校——例如:香港的大学、美国名校、中科院等——在中国内地的分校来发展。
3、改革的物质代价虽然高,但是与每年高校所花费的经费相比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也许可以借鉴一下加州理工学院小而精的做法。
4、教育改革试点的最终目标不是做成功一个学校或学院,而是激励整个系统。
我们距离诚信有多远
Q: 我们距离诚信到底有多远?每年全国英语四级考试前都有不法分子出售试题答案之类的作弊现象。开复先生对这样考试作弊的现象和相关学生有何看法?
A: 考试作弊当然是缺乏诚信的行为。以前我在微软研究院进行招聘工作时,常发现昨天的考题今天就不能用了,因为都会在当天被登到bbs上。这些不诚信的作为,将来对中国私人企业发展、市场经济成长、社会的演进都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也就是这些作为,才让我产生了写《第一封信》的初衷。
对于中国大学生来说,欠缺诚信或许有很多理由,其中中国的教育制度和思想是主要诱因之一,从小培养零和思想、排队思想、再加上一元化的成功定义,让学生感到无比沉重的压力。在这种环境下,当然会产生越来越多的作弊行为。
希望最近政府对于诚信的推动,加之教育体制的逐步改进,能够让中国形成一个讲求诚信的氛围。
学校育人的根本是什么
Q: 学校育人的根本是什么?
A: 当今社会是知本主义时代,有人认为:知识社会中,知识最重要。但过于强调知识的重要性,会让全社会一味看重知识。其实知识社会之所以成为知识社会,一个重要因素是由于资讯科技的发达、知识的获取,无论在质、量、方法、途径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变化,获取知识已不再是一种特权,拥有知识也不再是一种优势,更重要的是知识的作用和创造,这绝大部分是在合作的形态下发生的。因此知识多寡,不再是衡量一个人的标准,也不是决定一个人成败的关键。
美国商界高等教育论坛2000年发布了一份报告,提出对大学毕业生能力方面的几点要求:领导能力、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时间管理、自我管理、适应性,分析性思维能力、国际视野、基本沟通技能------这实际上都是我们所说的理解能力、品格问题。“知识不如能力,能力不如品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为始,修身为本也。
所以,我很赞同李博士的分析,要注重“情商”的开发。有一位知名教授曾经做过人才分类:“有德无才是好人;无德有才是恶人;无德无才是庸人;有德有才是才人!”然而由于教育体制带来的负面影响,学校、家庭、社会设定的评价标准却是“有才无德”的学生。我也是老师,我希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教育自己和学生:“立业德为首,树德先修身!”“做事先做人!”做一个身心健康的人就是成功的人生!
特邀咨询专家:三叶草
建立诚信社会需要改变整个社会体系吗
Q: 个人的缺乏诚信,是整个社会对个人的影响而产生的恶果。所以我认为建立一个诚信的社会是更重要的。
A: 目前社会的确有很多问题需要从系统、法制、思想、教育方面来着手改进。但是那是我们个人所“不能改变的事情”。
改变一些年轻人的思维、道德观念是我有可能改变的事情,但是改变整个社会的系统、思想、教育是我不可能改变的事。
任何一个人缺乏诚信也是由很多因素造成的。
一个人要想在一个范围内产生影响力,首先就要先分清楚自己可能影响什么、不可能影响什么。否则只是纸上谈兵,没有任何的意义。
如何应对考试排名
Q: 我是一名中学生,我们这里的许多中学在每次考试后都会排名次,甚至张榜公告。请问,您对公布名次持什么态度?
A: 美国教育反对排名次,他们认为这样会造成“零和心态”(即每个班只有一个第一名,全班每个学生都把彼此当作竞争对手)。
我的想法是中西合璧的。我觉得每一个学生都应该知道自己大约的水平和所处位置(例如前10%、10-25%、25-50%、50-75%、75-90%、90-100%,%是Percentile的意思,就是说你比N%的同学好),但是不必具体到某个名次、让学生知道得太详细,而且名次应该是隐私的信息,别的同学都不应该知道。希望这样“模糊排名”的做法不会造成“零和心态”或相对而言削弱“零和心态”,而且一定程度上既可以帮助你得到自知自觉,又可以帮助你“和自己比”,不要“和别人比”。
在很多中国学生的传统思想里,只有通过比较才能知道自己的差距,才会产生动力。但是如果一味地注重比的结果,也会产生这样的恶果:一次又一次的失望,最终丧失信心。换个角度观察自己,如果把注意力从别人身上转移到自己的步伐上,今天比昨天做得好、明天也一定比今天做得好,那就会产生正面的心理作用,相信自己最终能够达到目标。
时间不够用怎么办
Q:我想学两种知识,但是时间怎么安排都不够,怎么办?
A: 这是时间管理的问题。
在第四封信中我谈到过管理自己时间的问题,尤其是要分清何为“紧急的事”、何为“重要的事”。另外还有几个几个建议:
首先,每天对该做的事排好优先次序,并按照这个次序来做。我感到在工作生活中每天都有干不完的事,唯一能够做的就是分清轻重缓急。有的同学会说“没有时间学习”,其实,换个说法就是“学习没有被排上优先级次序”。
其次,时间管理与目标设定、目标执行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时间管理与目标管理是不可分的。每个小目标的完成,会让你清楚知道你与大目标的远近,你的每日承诺是你的压力和激励,每日的行动承诺都必须结合你的长远目标。所以,要想有计划地工作和生活,需要你管理好自己的时间。这一点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就不那么简单。
再次,在时间管理中,必须学会运用80%∶20%原则,要让20%的投入产生80%的效益。要把握一天中20%的精典时间(有些人是早晨,也有些人是下午或夜里),专门用于你对于关键问题的思考和准备。
最后要提醒学生朋友的是:不要订立不切实际的计划。
如何用网络帮助自己学习
Q: 李老师说大学生要会应用网络帮助自己学习,但具体该怎么做?
A: 1、Google everything you want to know. Forexample:http://www.google.com/search?hl=zh-CNhttp://www.google.com/search?hl=zh-CN&http://www.google.com/search?hl=zh-CN&q=%22how+to+use+internet%22http://www.google.com/search?hl=zh-CN&q=%22how+to+use+internet%22&http://www.google.com/search?hl=zh-CN&q=%22how+to+use+internet%22&lr=lang_zh-CN%7Clang_zh-TW%7Clang_en
2、Use the web to improve your English level.There are so many web sites that provide mountains of materials for English learning,including E-books,mp3,English movies,and dictionary sites.there are also some tricks about using the net.For instance,If you don‘t know how to use the phase "come to one‘s mind",you may type "come to * mind" in google‘s tool bar.
3、If you want to konw how to improve your computer level,visit the professional sites or the top universities sites,which could provide you what you need.
4、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whenver you want to know something ,ask one the experts first.If you can‘t find an expert,ask the internet.
对专业没兴趣怎么办
Q: 对大学里现有的所有专业都缺乏兴趣怎么办?
A: 大学是给你提供最多自我发挥的机会的地方,它没有义务、也没有权利替你做出选择。你必须自己寻找方向,选择道路。而有这种选择的权利本不该是一种无奈;有所选择是很幸福的事情!
我大一大二的时候就把本专业研究所涉及的各个方向的入门书籍都浏览了一遍——虽然一开始我既不喜欢自己的专业,也不觉得它有多好的发展前景——至少从找工作方面来说至今形势仍然不容乐观。我还特意去看了一些我觉得自己可能会感兴趣的专业的培养计划,以及比较有兴趣的课程所涉及的较深入的教材,包括原版的外文书籍。在整个阅读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大二结束的时候,我一个中学时代的同学对我说他仍然不喜欢自己专业,想学另一门专业,他前来征求我的意见。我反问他对他想转的专业了解多少?是否知道这个专业的核心课程?看过相关教材的、哪怕是前言吗?他只是一味地摇头。
你说对大学里所有的专业都不感兴趣,这个论断未免下得为时过早。你根本就没有全面了解那些专业,又怎么会知道自己会不会对它感兴趣呢?既然有改变的愿望,就马上行动起来吧!
其实你已经知道自己最核心的问题在于没有明确的目标。简而言之,我的建议是:首先把寻找目标当作自己的目标。值得注意得是:这个目标必须是自己内心想要的目标,而不是任何人强加给你的,更不是为了好找工作、好混日子而确定的,否则只能找到消极的目标。
特邀咨询专家:HOH
我一定要考研
Q: 我高考失利,现在是一名普通大学的新生,但是我始终不甘心!从开学那一天开始我就决定要考研,要考到好的大学去,并且我一直为此努力着!可是我听师兄师姐说我们学校的师资力量很薄弱,也不会给学生提供对考研有帮助的辅导,而且学校历年基本上没有几个最后能考上研究生的。我知道考研主要靠自己的努力、与本校没有多大关系,但是毕竟老师的指导也很重要。我真的很担心四年下来,我与好学校的同学差距越拉越大,我这四年的努力根本不会有任何结果。我现在真的很迷茫!不知道漫漫考研路还有没有希望!
A: 尽管你认为高考没有达到你的预期,但是如果你从大一就开始为继续深造而努力,最终一定会得到你想要的。
但是,我想提醒你的是:不要为了读研而读研,也不要单纯为了赌气证明自己而考研。读研是途径,但是你的目标是什么呢?你有兴趣做什么?你想做什么工作?进什么公司?读什么专业?这些问题或许不必马上想清楚,但是一定要想清楚。
有了目标,你的学习才不会白费;有了兴趣,你在学习上必然会事半功倍。
关于如何确定你的目标和兴趣,请看看我的第三和第四封信。
我觉得考研对你来说,必然是有充分理由的。如果你要做研究工作,那是理由;如果你对大学本科期间所学的专业没有兴趣,要重学有兴趣的专业,那是理由;如果你梦想的工作需要硕士学历,那是理由。但是,如果只是为了考研而考研,我觉得那不是理由,而是对自己人生的不负责任。
本科生做科研到底行吗
Q: 我有幸能在本科就可以选择专业指导导师,但是令我迷惑的是:本科生做科研到底行吗?我并不是缺乏自信,而是觉得迷茫:我们要选择什么样的导师呢?我们又该选择什么研究方向呢?
A: 本科当然可以做科研。当然,本科生从事科研的在最关键因素在于指导老师。
建议本科生尽量选择一个愿意自己动手做科研工作、并且发表具有价值的论文的老师。
在中国的大学里——甚至包括一些一流的大学——也很少有有真正创意与价值的科研。所以我反而会倾向于找一些“先模仿国外的做法,然后再上面添加一点新的思想”的研究,或者“把领域A的某种技术应用到领域B"。这一类的研究领域即使没有名师,但只要有能力中等的老师,就很有可能学到一些有价值的东西。
重复是记忆之母吗
Q: 重复是记忆之母,所以多背书是好的方法,对吗?
A: 重复也许可以帮助你更深地记忆,帮助你背出正确答案,但是只记得不理解又有什么用呢?况且,一时强制性的记得最终也会遗忘,只有理解和时间才能真的帮助你长久记得。
如果我们30岁时的知识是10岁时的100倍,那么我们难道30岁时要花100倍的时间去重复记忆吗?
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的墙上有一幅格言写道:“我听到的会忘掉,我看到的能记住,我做过的才真正明白。”
有位中国同学曾经问我:“怎么学习知识才能真的记得?我每年学完考完好像就还给老师了。您从小学到大学再到现在,所学过的数学知识都还没有忘记吗?”
我的回答是:
“我学懂的,知道如何实践的都记得;
常用的全部记得;
有兴趣的更记得;
就算有不记得的也可以推算出来;
死背的、没兴趣的全忘了。”
不只是数学,每一个学科都应该是这样的。
我的亲身实践告诉我的就是:光死背只能考试过关,而不能真的获取一生要用的知识。学习时,不要只是去生搬硬套地背诵,而要去理解“为什么”,要保证自己如果有一天忘记了公式,也能够自己再重新推理出来。学习新的知识时,多看看、想想它和其他知识有什么关系,如何能应用在有用的实际问题上。
我想考研却又担心
Q: 我想考研却又担心,一直在考与不考这两方面犹疑不定。一方面是我考研的劣势:1、没想好自己究竟喜欢学什么虽然自己数学、英语还算不错,但周围的人总是给我灌输这样的思想:程序员很辛苦,女生不适合,对身体伤害很大。所以在大三大四学专业课时一遇到编程,就有些抵触心理,总觉得花时间和精力在编程上对女生没什么用,还不如学些别的,于是把时间放在人际交往、搞活动、学音乐上面了。或许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归根到底是因为自己在专业上花的时间和精力都太少了。2、做事情不分轻重缓急大学期间做的东西太杂,交往的人太多,所以考研期间每天的计划总是被太多琐事所中断,虽然事后为每次没完成计划懊悔,但总是改不了。另一方面是我准备考研期间所培养起来的优势:在准备考研期间改掉了不善交际、喜欢自己独自做事讨厌合作的习惯;培养了演讲,领导能力;学会了关心他人,学会了如何在竞争中互相学习;学会利用网络学习;敢于尝试有挑战的事情。通过综合分析以上几点,我希望从现在起要加强:1、多方面了解一下工作方面的信息,了解自己到底适合做哪些工作;2、利用做毕业设计这段时间把大学学的课程再有重点的好好学学(截止到6月中旬);3、以后做任何事情,要严格按计划保质保量的完成。
A1: 我觉得你很优秀的,不要因为暂时的选择而着急,我相信你能作出如此理智的自我分析,也一定会对自己的人生有好的规划!
不知道你发现你存在的问题没有?你本科学的东西,达不到工作职位的要求,也达不到研究生入学的要求。也就是说你学到东西,要么是广度不够,要么是深度不够,那么从现在起就请你记住一点:以后无论学什么,都要“有用”,不要为了学习而学习,结果学的东西没有用。你读研究生也是,不要为了创 新而创新,为了发文章而“创新”。开复老师也说过——我们要的不是创新,而是有用的创新。(当然,做基础研究的除外。)
你现在认为因为找不到工作而考研,如果你不明白考研为了时候,考研的时候学些什么,你很可能研究生毕业也找不到工作,而这样的人多得是!因为他们都是为了文凭而学习,而不是为了找到一个好的工作,过好的生活而学习,你仔细回忆一下,你以前是这样的吗?
你首先要明白自己的兴趣,而不要太在乎别人的看法。如果你知道自己不是为了晚两年找工作而考研,那么你可以去考。如果你知道自己喜欢做工程技术方面的,那么你可以现在上上辅导班,把缺的东西补回来,以你的本科学历,如果要求不太高的话,还是可以找到比较好的工作的。如果你都不喜欢,还可以去考公务员,或者做技术支持。反正我觉得摆在你前面的路很多,你完全不必悲观。仅仅是希望你再做决定之前,想清楚自己要干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干。而我说这么多的目的呢,就是要告诉你造成你困境的原因是什么,你可以选择的路有哪些,更重要的是始终要保持自信上进的心态。
特邀咨询专家:Royal_wang
A2: 我也分成两部分来谈谈我的看法:
1、坏消息:
我觉得你希望考研是没有充分理由的。如果你要从事研究工作,那就是你要考研的最重要理由;如果你对大学所学专业没有兴趣,要重新选择有兴趣的专业去学习,那是考研的理由;如果你梦想的工作需要硕士学位,那也是考研的理由。我觉得你现在去考研就是缺乏充分理由的。
2、好消息:
你的加强计划安排得很好!
觉得你的“得”还是超过你的“失”。沟通,合作,领导,关心他人,学习,挑战自己,这些都是多么困难的事!学会并且掌握了这些你一定会得到成功的。去寻找那些重视你沟通能力的公司,在那里工作并且大胆地表现自己,你必然会成功!找工作时,可以尝试几个“理想中的”公司,也要有些“实际的”公司,但是更为重要的是,每一个你所申请的公司,你都知道自己想从它那里学到什么,你都认可它的企业文化。最好能找个支持继续学习、培训的公司,那样你的收获会更大。
如果你要最大化自己的机会,在找工作的同时报考硕士生,那我也不反对。不过,最好找到自己读研的理由。
在国内开始做计算机科研,要注意什么
Q: 我今年9月就要去复旦CS(计算机科学)读研了,希望您给些建议。请问:我应该注意从导师那儿具体学哪些知识?如何深入了解学术界?如何与学术界、但非本校的人建立起交流、合作的关系?您认为对于一个立志投身于学术研究的人来说,读研期间(对我而言是科研之路刚刚起步的时期)当务之急是要做什么?
A: 复旦是中国很好的学校,但是必须记得中国排名靠前的几所学校和美国前五十名的学校在师资力量上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虽然中国大学生不会比美国最好学校的大学生差。
但是既然存在这种差距,就必须要抱着自习的精神,不要以老师说的为圣旨,多去MITOCW这样的网站,或多看看Knuth的《Art of Programming》这样的书。
在选择导师的时候,建议你最好跟随一位青年教师,有国外学术背景的更好。如果没有这方面背景的老师,只要是肯实际操作、有动手能力的导师,能够考虑到学生发展前景的导师,都很好。
既然你立志从事学术研究,就要避免那些承担很多项目的老师,否则很有可能你的读研生活就是在为他们打工。你应该考虑拿个硕士学位后出国读博士。如果有这个打算,那最好能独立有一篇有水平、有分量的论文——不一定要发表,但是可以和申请表一起寄到申请的学校去。
至于挑选科研题目,如果真的没有优秀的老师,不要去做什么太困难的或目标太长远的研究。我反而会倾向于找一些“先模仿国外的做法,然后在上面添加一点新想法”的研究,或者“把领域A的某种技术应用到领域B”。这一类的研究不需要一定有名师,只要有能力中等的老师,都很有可能做出一些有意义的成果,而且让你学到不少东西。
在读研过程中,要积极地去和别的教授、专家接触。如果你们学校聘有访问学者(例如美国名校回来做sabbatical的),或有专家来讲座,一定要把握住类似的每一个机会。另外,不要害羞,有问题就发email向专家求教,大部分专家的email都会在他所著的文章里刊登出来。
此外,建议你在报导师前多向一些师兄师姐咨询情况,从他们那里尽可能多方面地理解学校和老师;今后等他们毕业后,与他们保持联系;如果他们出国,也可以再向他们咨询国外的科研情况。
高中时应该追逐兴趣还是专心准备高考
Q: 高中时应该追逐自己的兴趣还是专心准备高考?我现在正在读高一,成绩还可以,但因为很小的时候就接触了电脑,所以非常喜欢电脑。从小学到初中,我在没有老师教学的情况下自己摸索windows 和 MS-office。目前,我准备从Pascal开始深入地学习,可父母却说那会影响学习。我认为虽然累一点,但我在自学电脑知识的过程中很充实,也很快乐。开复老师,对于我的想法和选择,我想听听您的声音。
A: 高中的学生还是必须把高考作为最重要的目标,这是“不可改变的事实”。据我所知,微软亚洲研究院大约有50%的人是清华的,大约有95%以上的员工是从中国排名前十名的大学毕业的,所以高考对你达到你的最终目标至关重要。
也许你和你的父母可以达成某种共识:只要在你的学校课业维持在某一个程度以上,你就可以每周花一些时间做你喜欢做的事情;或者你可以每天把课业完成以后才能开始编程的学习。这么做也会让你更加勤奋地学好你的课业,同时让你的兴趣成为一种动力,而不会造成两者对立、零和的情况.
另外,如果有多余的时间,建议你可以学一些你的课业和编程交集的东西,例如选一些编程的题目能够帮你了解数学,或者编一个程序来考察自己的英文词汇量。
至于经过实践学习某种自己感兴趣的知识——例如编程,这我是完全赞成的。你可以看看我的“第四封信”。
兴趣不在专业怎么办
Q: 我的兴趣好像不在我所学的专业上,我该怎么办?我就读于国内重点大学的热门专业:信息工程,但是我对自己的专业并没有达到痴迷、甚至抱定这就是我一生要干的事业的程度,而我又不知道自己究竟喜欢什么,所以我很困惑:自己是应该按照惯性走下去,还是摸索并发现自己的最爱的行业投入一生?
A: 你已经算是一个幸运儿:身在重点大学,读热门专业,并且又谈不上讨厌你的专业。
你的专业、工作、兴趣都可能会随着经历的增加而改变。然而今天,你已经拥有很好的环境,所以我建议你还是先把握住这学习的环境和难得的机会吧,至少现在你应该一边把这个学位读完,一边寻找自己的最爱。
你的最爱可能是你的专业中的某一种specialization;你的最爱也可能是某一个工作。信息工程并不是一个工作,而不同信息工程的员工又各有各的兴趣与专长,例如:做测试的喜欢挑毛病,做经理的有领导的天分,做技术支持的喜欢帮助人,做架构师的喜欢布置全局等等。可以多花些时间,通过多方面咨询你的师兄师姐,从而去理解不同的工作。
有很多做信息工程的人可能会告诉你:从事信息工程是一项寿命比较短的工作。我想,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国很多做这项工作的人做了几年以后就不再自我提升、学习,因此很快就落伍了。但是我要告诉你的是:微软最厉害的软件工程师已经六十多岁了。所以,只要你的兴趣在这里,并且愿意投入,不断学习,以你的专业背景你一定会成功的。
相信自己。
为什么您总是劝学生别退学创业
Q: 读大学没用是很多大学生所公认的,为什么您还总劝说学生别退学创业呢?当下大学教育水平如此低下,对于我们而言简直是浪费金钱和时间。我不认为大学是走向成功的最有效途径。很多成功人士——比如李嘉诚、 Bill.Gates——都没有读完大学,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成为最顶级的成功人士。
A: 不能简单地从两个例子就得出“大学无用”的答案。就连比尔盖茨本人,也劝说中小学生一定要去读大学,去争取更多的受教育的机会。人的成功起源于很多因素,大学只是其中之一。如果我们客观、科学地来看,读大学的人在通往成功之路上绝对是占有更多机会的:
我们假设世界上10%的人读了大学,再假设世界上最成功、最富有的人里有10%没有读大学——据我所知,在美国应该远远不到10%,那么我们可以看到的是:读大学的10%的人得到了90%的成功位子;没有读大学的人反而是90%的人去抢那10%的成功位子。
诚然,我们不能说不读大学就没有希望;但是从以上这两个数据我们就可以粗略计算出来:如果不读大学而又要获得成功,那将是比读大学的人困难81倍的路。
我觉得读研是浪费时间,我该怎么办
Q: 我所学的专业方向全国排名第一。虽然导师是这方面的权威,但是老板事务太繁忙,我所写的论文都是低质量的,学习方面感觉没学到什么东西,并且我发现周围大多数同学都有同感。读研究是这样浪费时间吗?
A: 你说的现状代表了大部分中国研究生目前的处境,但是不要因为不完美的环境,就轻易放弃读研。读研可以增加你得到某些工作的机会,比如那些需要硕士、博士学位的职位。如果你想得到那些工作,学位还是有价值的。
此外,读研可以延续你的学习时间。大学四年作为学习时间未免太短了。读研期间你可以理解最高深的学问,也可以做实践性的工作,理解学问应该怎么应用。但是,读研必须要有自己摸索的精神,要有自修的毅力,要有主动求师的勇气。
从专业知识的角度来说,其实我的读研时光并不比你好很多。当大家都在向往出国时,我建议能出国的学生首先应该了解的是我读博士的实情:虽然我多次推崇我的导师,但他确实没有教导我任何有关我的专业的知识。但是,他给了我大的方向,他毫不吝啬地与我分享了他的经验,他给了我资源,但是他没有时间、也没有具体的专业知识来教导我。尽管如此,我仍然很佩服他那种“我不赞成你,但是我支持你”的胸怀,我感谢他的智慧、经验、大方向、资源,但是我专业上的所有知识都是自修的、厚着脸皮去问专家的、参加会议时探讨的、以及与老师下面的年轻教师切磋得来的。
更具体的建议是:
1、第一学期的学位课要努力学,否则可能会影响进一步深造,比如直博或出国。如果老师没有安排进实验室,那也不要着急,导师安排第一学期的工作通常情况下是在本科阶段已经介入课题.
2、第二学期可以逐渐介入实验室的研究工作。刚开始老师会安排读一些文献,自己看文献时做一些笔记。也有可能导师不指导,这时候要自己找师兄师姐们了解情况,自己做一些准备的工作。
3、关于研究的具体的方法,MSRA的沈向洋博士在“How to Do Research”的演讲中有详细的介绍,可以去搜寻一下。
4、如果确定了自己的研究课题,并且也有了一些想法,工科的同学就要做实验。对于实验结果务必尽可能精确和完美。
5、实验完成后,撰写你们毕业要求的小论文,让导师评阅,然后投稿,论文应该让指导老师看了以后再投稿,否则如果论文出问题,将会连累署名的老师。然后继续实验,让结果不断完善。现在的好些杂志的审稿周期很长,尽可能在毕业之前拿到录用通知.这个尺度自己把握。
6、3年级要开始找工作,可能花费不少精力,对这一点要心中有数,在自己的时间计划中将这一部分扣除。
7、可能导师很忙,和导师讨论时,将工作计划等私下自己整理好,发送给老师并提醒,需要老师协助的工作也要email提醒。如果实验室条件不好,先克服一些。以后你们或许会有机会了解老师的苦衷。考上研究生,有指导老师是一件很幸运的事,要珍惜这些机会。
8、就我了解的情况,很多老师还是在同学读研期间付出很多的心血,包括课题申请、查找资料、组织讨论、方案确定、论文评阅等等。毕业时,回首三年,同学们也应该看看自己为实验室留下了哪些有意义的工作,为学弟学妹做个好榜样。
数学不好,所以我不想上高中了
Q: 我是一名高二的学生,鉴于数学成绩不好,所以我想不继续上高中了。但是这并不代表我就不学习了,我想去学某个专业方面的知识,您说可以吗?
A: 你绝对不能仅仅因为数学不好就退学。这在漫长人生种只是很小的挫折而已。你一定要培养自己的韧性,不能碰到点挫折就气馁。
首先你要明白的是:数学是很重要的。数学是理工科学生必备的基础。很多学生在高中时代认为数学是最难学的,进入了大学,一旦发现本专业对数学的要求不高,就会彻底放松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而且他们看不出数学知识有什么现实的应用或就业前景。但大家不要忘记,绝大多数理工科专业的知识体系都建立在数学的基石之上。例如,要想学好计算机工程专业,那至少要把离散数学(包括集合论、图论、数理逻辑等)、线性代数、概率统计和数学分析学好;要想进一步攻读计算机科学专业的硕士或博士学位,可能还需要更高的数学素养。同时,数学也是人类几千年积累的智慧结晶,学习数学知识可以培养和训练人的思维能力。通过对几何的学习,我们可以学会用演绎、推理来求证和思考的方法;通过学习概率统计,我们可以知道该如何避免钻进思维的死胡同,该如何让自己面前的机会最大化。所以,大家一定要用心把数学学好,不能敷衍了事。学习数学也不能仅仅局限于选修多门数学课程,而是要真正知道自己为什么学习数学,要从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掌握认知和思考的方法。
就算数学不是很重要的,但是为了高中文凭,你也一定要把书读完。没有文凭做任何事都会遇到很大的阻力。
虽然我一向鼓励大家自由追寻自己的兴趣,但在这里仍需强调:生活中有些事情即便不感兴趣也是必须要做的。例如,打好基础,学好数学、英语和计算机的使用就是必须做的事情。如果你对数学、英语和计算机有兴趣,那你是幸运儿,可以充分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但就算你没有兴趣,你也必须把这些基础打好。打基础是苦功夫,不愿吃苦是不能修得正果的。
下面是另一位高一就想退学的同学的回答:
“我想和你分享我的经历。我是高一就不想读下去的。那时我不是一门数学不好,而是所有的理科都很差, 差到我至今不敢回忆,都是评到了E级,也就是全年级的最后5%。当时我想:学那些不感兴趣又无聊的东西有什么用?我甚至决定放弃高中,像你说的那样自己去学有用的东西。当时我喜欢外语,我想学会外语去当翻译。那时真的还觉得自己的想法敢于创新,不保守什么的。当时有一位我很尊敬的长辈问我:“我向来认为你很有自信,怎么连这样一点读书的勇气也没有吗?”我就想,那就读吧,大不了再读两年去学外语也可以。我就这么读下去了,但成绩仍然不好。但是久而久之,兴趣开始慢慢来了,其间也看了好几本很受启发和鼓舞的书。虽然老师从来不看好我也不关注我,但只有我自己知道,我的成绩在进步。当然辛苦与挣扎只有自己最清楚。而且我还有了许多理想,并不是像当翻译那样简单,我希望做更有意义的事。高考我很成功,成功得我 自己也感到意外。高一结束时我是班里第44名(共50人),而高考的成绩我是第5,最终进入了以前都不敢想的重点一批学校。
所以说万事皆有可能,千万不要过早否定自己。现在我想想以前都会觉得心有余悸,同时也幸运我没有走错,而且经历了别人不曾经历的。那些高中三年一帆风顺的人是体会不到的。度过了这样的难关,我相信你会更成熟,而且今后再遇到困难时也会更自信地说:“我可以!”
在不好的大学读书可以成才吗
Q: 在不好的大学读书可以成才吗?
A: 答案是肯定的,
我介绍一下我所就读学校的基本情况。我也生活在一个不太好的大学,学校周边全部是网吧、KTV、其他娱乐场所,学生每次没有秩序地拥挤上校车,学校邮局野蛮送货,最关键是很多同学都深陷游戏中生活而不能自拔。
相信上面有些情况你也遇到过吧?我记得一句话,“你要成功,没有人可以阻止你”,我想是这样的,至少对于我们来说可以这样理解:“你只要努力争取成功,无论什么环境都可以克服的”。
我说说我自己在这样的学校是如何学习的吧。
每天6:30至7:00起床,看看电子书和新闻还有邮件;
8:00上课如果没有课就到工作室去看书;
白天时间基本上和其他同学的安排差不多,但是每天我都坚持自习,由于我是电子商务专业,加上学校课程很多地方存在缺憾大家学习,所以有些课程里没有讲到的东西我就利用业余时间自学;
由于最近带三个工作室新同学,所以每天还要安排7:00至8:00之间的一个小时给他们讲述C++。尽管我的C++并不是什么非常好,但是通过帮助他们我自己也感觉提高不少,这个也是我作为MS-MVP给自己的一个要求,尽自己能力帮助可以帮助的人;
10:00至11:30回到寝室后开始编写老师一起写的一本书的基础内容;
此外,为了怕自己坚持不了,我用Office Outlook监督我自己每天的日程。
我觉得在环境不好的学校,只要你能抵御一些玩耍的诱惑而坚持自己的学习计划,你必然能学到非常好的做人和学习的道理。
特邀咨询专家:Liang Zhen
中国和美国的人才有什么差别
Q: 中国和美国的人才有什么差别?我们要怎么样做才能成为横跨中西的人才?
A: 中国和美国的人才有三点非常相近:敢冒风险,雄心壮志,善于学习。但是日本人就不是这样,日本人相对较为保守,这是他的文化民族的特性,目前日本在网络经济领域不是太成功,和风险意识有很大的关系。
然而下面几点就体现出中国和美国的人才不一样的地方。美国人有创新的精神,有难以抑制的创新意识,总是要做一些与众不同的事情。中国人才在这方面就弱一些,比较实事求是,求稳。
美国人才很有热情,很主动,如果你给他一个爱做的工作,他会热情高涨地一天做18个小时,拼了命做出来;如果对一个东西没有兴趣,他们的态度是:“我很自豪,因为我碰都不会碰它”。中国人才比较有毅力,不管多艰难的问题,总能慢慢做出来;美国人没有这种毅力,他们更欣赏英雄主义。
美国人才独立从事研究的能力很强,中国人才就显得不足。因为美国人的教育宗旨就是要成为一个独立的人,积极思考问题。
美国人会与人直截了当地沟通。我前一阵在英国和一个英国院长聊天的时候,他举了一个例子:英国人不可以说“不”,即便不同意的事情,也要说“让我慢慢考虑吧”;而美国人会说“对不起,这个我没兴趣”。在这一点上,中国人有点像英国人。有一次,一个教授给我们一个项目,希望得到研究院的支持。我和一个国内的研究员谈了这个问题,我认为这个项目不应该支持。而当我要把这个决定告诉教授的时候,这个同事提醒我说:这样不好。他说,我们不要回答他,如果他问起,就说我们正在考虑,过了一阵他就知道我们不支持他了。
我们不妨作个总结,来看看中国学生和美国学生的区别:
○ 中国学生 求稳务实 有毅力 讲纪律、服从 扎实的理论基础 含蓄,心里有想法不直说 谦虚 不同意也不说“不”有度量接受那些不能改变的事情
○ 美国学生有创新精神 有热情 有主动性 擅长独立工作,想得深远 直截了当地沟通、争论 自信 不同意就说“不”有勇气改变那些可以改变的事情
当然,中国有不少“像美国的学生”,美国也有不少“像中国的学生”,但是平均来说,以上是中美学生最大的差别。
今天,世界经济和科技高度融和,全球化带来世界经济的一体化,我们培养的人才更需要接受东方和西方的两种意识、哲学和文化体系的冲击。我们从海外归国的成功人士身上看到那些接受西方文化科技的薰陶、同时又将中国文化发扬光大的人在商业、文化和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就,这也是成千上万的家长乐于将自己的孩子送到美国留学的最大动因所在。
另一方面,当东方国家在追求现代化和工业化的时候,西方人却在回归东方价值理念。就如同中国人今天更强调个性化和个人价值,而西方却在宣传集体主义。昔日西方的交通拥挤、摩天大楼、高速公路、空气污染基本上占据了当今中国传媒的主要版面和电视屏幕;当中国人欢度圣诞节的热情让西方人大吃一惊时,美国华盛顿最大的功夫社团让政界人士趋之若骛。我们发现过去东西方两极的人们的差别在慢慢地消失。这些趋势一件件都在磨灭过去东西方的隔阂,一步步都在走向人才国际化的观念。
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最优秀的国际人才呢?两句话:基于诚信之基础,结合中西之精华。
无论是中国人所说的“德才兼备 , 以德为先”或是圣经里的“诚信比财富更有价值”,共同强调的就是:基于诚信的价值观。一个人的人品如何直接决定了这个人对于社会的价值。而在与人品相关的各种因素之中,诚信又是最为重要的一点。在未来的世界里,越来越多的工作必须基于合作,合作就要靠互信,而互信的根本就是诚信,这是中西相同的一个重要的基础价值观。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伴随着东西方科技、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东西方形成了不同的文化体系。东方的文化体系强调从上到下的管理,所以中国人更讲纪律服从、更重视谦虚、更强调有毅力、更有度量“接受哪些不可改变的事情”。而西方的文化体系更强调个人意识、强调平等、自由,所以今天美国的大学培养人才更强调富有创意、更讲积极主动,更鼓励有勇气“改变那些可以改变的事情”。
如果我们看中国今天的近况,我们会发现那些最出色的领导者都不但具有中国的特色,也具有西方的色彩,无论是吴鹰的冒险创业、柳传志的沟通能力、张亚勤的积极进取,都说明了西方的积极、沟通、勇气是值得中国学习的。
但是更有启发的是:如果我们看美国的成功领导,会发现许多不但具有美国的特色,也具有中国的色彩。无论是比尔·盖茨的谦虚,还是杰克·韦尔奇的毅力,都证明了中国的美德也是值得美国人学习的。非常中国化的美德谦虚和毅力是吉姆.柯林斯的《从优秀到卓越》一书中描述“第五级领导”的两大特点。
成为跨越中西文化、兼并中西优势的世界青年不是容易的事情。如何才能更有度量“接受哪些不可改变的事情”、又有勇气“改变那些可以改变的事情”呢?这就要我们要用经验、智慧来做精确的判断,分辨什么时候应该去充满激情地、直接地、勇敢地面对问题,什么时候应该谦虚地、有度量地服从或接受环境;什么时候要有所坚持,勇敢挑战,什么时候要求同存异,也就是我曾多次提出的三句话:“有勇气来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有度量接受不可改变的事情,有智慧来分辨两者的不同。”中国青年要成为这样的有勇气、度量、智慧的人,需要相当多的帮助。这就是我的亲身体验。
中国人学美国人的优点固然难,美国人学中国人的优点更难。以我的经验看来,中国的人才可塑性更高,所以更有潜力结合中西方的优点。
如何看待那些在校园不断的重修,但是走上社会却是成功人士的人? 是否我可以不重视成绩呢
Q: 怎么解释那些在校园不断地重修、但是走上社会却是成功人士的人呢? 是不是意味着我可以不重视大学成绩呢?
A: 世界上绝大多数的事情都不是黑与白之分的。成绩是一个很不错的、预测未来成功的变数之一,但也绝对不是100%准确的。
用我在微软雇佣人的例子来说,清华北大的第一名大部分都很优秀,但是也有几个第一名被我们拒绝的。不读大学的大部分没有资格进微软,但是我前一阵雇了一个很优秀的人:他不但没读大学,甚至高中都几乎无法毕业。但是他毕业后有很好的经验,而且他绝顶聪明,只是不善于考试而已。
但是,成绩和成就还是有关联的。在校功课较好的学生,毕业后一般会找到更好的工作。只是这不是100%准确的。但是由于成绩还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你千万不能不重视成绩。不重视成绩会让你失去很多机会,会让你以后更需要依靠其他因素或侥幸才能成为“成功人士”。
想既懂计算机技术,又想懂经济和管理,该怎么做
Q: 想既懂计算机技术,又想懂经济和管理,该怎么做?
A: 不要期望大学的“管理”学科能真的让你尽快从事管理工作。在精华区有更多类似的问题和回答,也有不少同学的亲身体验,你可以参考。
同时不要期望教本科管理学的教授真的懂得怎么做管理,除非这些教授真正有企业工作的经验。如果一个学科是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而且业界的待遇和教育界的相差很大,那么就不能期望教授真的能与时代相接轨。当然,这其中也有例外,例如最好的学校的MBA教授(比如:长江,中欧,清华,北大)都拥有丰富的经验。
如果你真的想做“管理”工作,那你大四时应该做的事情是:
1、挑一个愿意培养你的公司和好的老板;
2、找一个能让你迅速成长的公司或部门;
3、找一个有优良的文化和有资格做好管理的好公司。
你现在可以做的是:
1、为了上面的三点铺路;
2、培养好的习惯;
3、锻炼与人相处的能力,包括打工、社团等;
4、最重要的:把基础课程和你的本科课程学好。我的四封信里面的内容所谈到的都是立志做领导的人所真正需要奠定的基础。
最后,工作几年后读MBA是很好的长期计划之一。
研究生怎么挑科研项目和老师
Q: 我报考研究生时,该如何选择科研项目以及报考哪位老师?可以给我一些意见吗?
A: 对于中国的研究生来说,如果担心导师给自己安排了对自己毫无帮助的科研项目,我建议:
1、如果你读研究生是为了就业不是为了研究,那就自发地选择那些实践性高的课——例如网络娱乐,这样就不必担心研究项目没有意义了。
2、有些课题是纯粹模仿国外课题的。做这些课题的时候,首先要重复国外专家的工作,然后再在这个基础上深入推展,其实你也可以从中学到不少知识。建议在接受这种课题的时候,直接和国外专家取得联系。重复国外专家的工作当然不是为了剽窃他人的成果,而是为了在原有基础上推进。国外的专家知道你在重复及推广他的工作,他会非常乐意支持你的,甚至有可能提供他的源代码给你,至少也会回答你提出的问题。
3、有些课题是纯理论性质的。不要轻视这些课题,因为这些课题还是有可能作出有意义的结果的。
4、有些课题是与“流行的交叉学科”直接相关的。这些题目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作出创新性的成果,因为不是你无需发明一个新的理论,而是把领域A的理论用到领域B。
所以,虽然中国研究生碰到的项目大多不是处于世界尖端水平,但是依然有不少从中学习的机会,关键是你是否知道学什么以及怎么学。
报考导师时,要多打听每位老师的具体教学情况:他是否是真正意义上的专家?是否有时间具体指导学生?过去他所指导过的学生对他的评价如何?从师于他以后能做真的科研还是只能做无用的项目?他对你的规划目标会支持吗?例如:如果你打算出国,查查看他过去的学生中有多少拿到硕士学位后成功地出国了。
高中生该怎么选大学的专业
Q: 高中生该怎么选大学的专业呢?
A: 最佳的选择是追随自己的兴趣。如果你清晰地知道自己的兴趣所在,那么就报考这个兴趣专业或者其他围绕着这个兴趣的专业。比如,如果你对计算机感兴趣,你可以报考计算机科学、 软件学院、电机电子系、自动化系等等专业。在自己感兴趣的范围内挑选最好的学校是最合理的选择。例如,虽然你对计算机科学最有兴趣,但在你选择时,最好还是把清华自动化系放在别的学校的计算机科学系之前。但是千万不要把好学校里你确定不喜欢的专业作为自己的选择。
在你有所选择的情况下,尽量避免被调剂,因为只有那些冷门、狭窄的专业才会需要调剂生。如果你对两个学校的感觉差不多,那一定要把比较尊重学生意愿、不做调剂的学校或相对而言没有冷门、狭窄专业的学校作为最佳考虑对象。
很多学生可能由于整天都忙于准备高考,较少去思考自己的兴趣爱好,对自己的兴趣不甚清楚。这时,你们至少应该尽量避免挑选那些自己绝对没有兴趣的科系。知道自己的兴趣不容易,但是每个人都应该有很多确定没有兴趣的科系。即使学校再好、名气再大,也千万不要填写这些你完全缺乏兴趣的科系。如果情况允许,你自己或请亲友花一些时间去广泛了解你不了解的那些专业到底是学什么的,或者那个系的学生对教授课程满不满意,就业情况怎么样。我觉得了解这些肯定是必要的。网上应该有一些资源,我相信也会有书介绍的吧?
另外,不要选那些就业面非常狭窄,一跨进这个专业的大门就决定下你将要在那个狭窄领域工作的专业——除非你确定那是你的兴趣所在。并不是说这些领域或工作不好,而是你在选择的时候还没有定下你的兴趣,在狭窄的科系读书很可能会浪费你的时间,最后也许学的东西对你来说完全没用。另外,选择一个就业面较广的系,就算你同样不确定你有没有兴趣,但是就业面广阔的专业里涵盖着很多不同的小领域,你就可以获得许多跨学科学习的机会,这样你就有更多的机遇去接触不同的东西,培养自己的兴趣,从另一个意义上说也就拥有了更多的选择。
也有学生更重视的是读完本科以后有机会出国。如果基于这一点考虑,本科在名校读书就更显得重要了,因为有些名校出国申请成功率是特别高的。也许你为了进名校愿意接受一个不完美的专业,但是,我仍然不建议你选择自己完全无兴趣的专业。
也有学生更重视四年以后的就业。当今的中国正在飞速成长,我想在高科技方面的发展会更快、更显著,所以这些领域——尤其是工程方面的——都值得大家报考时考虑。中国本身的经济也会蓬勃成长,所以学商学也是非常好的选择。一个经过健全工科训练的人、或一个商学学得很好的人都应该相对容易地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
==高中老师不好怎么办
Q: 您的第四封信中说进了“大学要靠自修”,但是我在高中就已经不再依靠老师学数学了,因为老师的教课实在很糟。我可以放弃学习数学吗?
A: 高中很多课程都是未来学习的基础,所以绝不能放弃。
如果老师懂得不少而只是教得不好,你可以在课后私下向他请教。否则,就得自己想办法,也就是自修:自己找一位好老师;向家人或其他擅长这门课程的长辈请教;请家教;和同学互相切磋;上网或图书馆找资料...就把这当作一个“先学自修”的机会,或许进了大学你还在自修方面超过同学一步呢!
如何才能学好编程
Q: 我是大专学生,因此学制是二年半。时间会很快过去,但我不想一无所获。刚开始学习编程语言;与此同时,我也在学习数学、微积分。李老师说过这都是编程的基础科目,我会认真学习。但剩下的两年,我该怎么分配时间去学习呢?现在是大一下学期了,我在这个学期暂时想把汇编、C和数学学好,那么其余的几个学期怎么安排比较好呢?李老师有什么建议吗?
A: 我曾是微软的程序员,希望能给你一点有用的建议。
首先,我认为你应该学学离散数学,比如布尔代数、集合论、数理逻辑,因为这些是计算机理论和工程的基础。这些知识并不难,但是它对我的工作帮助很大。
学C语言肯定有用,但还应继续学C++ 和C#, 它们是基于C的更新的语言。JAVA也是不错的。
需要注意的是:学会了语言也不见得能成为优秀的程序员。要做好的程序员,你还要学习数据结构、算法分析和程序设计方法。
其次就是多联系写写程序。毕业时如果还没有写到总量高达几万行程序肯定是不行的。必须明白的是:好程序员是写出来的,不是学出来的。
如有时间,再学学软件工程,它会教给你怎样“生产”软件。
二十年以前,汇编还很重要,但现在已经不是如此。我学过汇编,但至今很少用到。写应用程序是不会用到汇编的,绝大部分系统程序也不用汇编,所以汇编你可以选择不学或少学。
再强调一次:好程序员是写出来的,不是学出来的。要时刻告诉自己:多写!多写!多写!一定要边学边练,时刻寻找机会练。
例如,学数据结构,要写很多小程序试各种结构,光读书不写没用。 学数学,有时间就要编程序解题试试,即使老师不做要求。任何时候,自己想到什么有意思的题目——包括小游戏,都要花个周末来编编。
总之,要把编程序熟练到像作家写文章,想清了便可信手写下,只需偶尔查查字典。微软的程序员就是这样做的。
最后,学习是要有顺序。数学在先比较好,它能够锻炼逻辑思维;语言、数据结构可一起学;先学C再学C++和C#;软件工程可以最后学。
祝你成功!
特邀咨询专家:Xiaonl
怎么学习知识才能真正记得
Q: 怎么学习知识才能真正记得?我每年学完、考完好像就把知识重新还给老师了。您从小学到大学、再到现在,所学过的数学知识都还没有忘记吗?
A: 我学懂的,知道如何实践的都记得;常用的全部记得;有兴趣的更记得;就算有不记得的也可以推算出来。而我过去为应付考试死记硬背的、没兴趣的知识已经全忘了。
不只是数学,每一个学科都应该是这样的。
所以,我的亲身体验告诉我们的就是:死记硬背只能让我们考试过关,而不能真的获取一生要用的知识。
最重要的一是兴趣,二是实践。学习时,不要只是背,而要去理解“为什么”,要让自己如果有一天忘记了公式,也同样能够自己再重新推理出来。学习新的知识时,多看看、想想它和其他的知识有什么关联,如何才能把它应用在真正的实际问题上。
对学习历史和文学有什么建议
Q: 您对学习历史和文学有什么建议?
A: 一切在时间之中展开的现象都是历史。关于过去,有古代史、近代史;关于现在,有当代史;至于未来,无非也是时间的延绵,所以是有待完成的历史。
至于哲学,严格意义上的哲学,如陈嘉映先生所言,限于古希腊形而上学传统之中的思想样态,德国古典哲学即为其典型;平常大家说的哲学,其实是思想史,中国(儒、墨、道、法……),印度(婆罗门教-佛教-印度教),犹太教,伊斯兰-阿拉伯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四大思想形态。
这两个学科,上下五千年,纵横九万里,积淀人类历代智慧,指向语言无法言说的化境,不是任何概念化的体系所能包蕴。然而,它又直接通向心灵以及日常琐事,所谓“挑水砍柴无非是道”,因此,走近哲学、历史最方便的法门就是反观自己的内心,你对未知的好奇、对生命的疑惑、对世界的追问从何处肇端,你的阅读就应该从何处开始。胡适等前辈曾开过“最低限度必读书目”,甚为后来者诟病,因开出的书目所体现的无非是“选者的眼光”,不存在任何囊括真理的必读书目。在这里我不打算重蹈覆辙,只想给你三个建议:
1、寻找书目的过程,调整阅读计划的过程,本身就是最好的学习过程,一个大学生用于找书的时间跟他的阅读时间应该大致持平。找书也是阅读,你在书店或者图书馆,找到你感兴趣的那个书架,扫视目录,你就知道这个领域都有什么人思考过什么样的问题,做了什么研究;翻开一本书,浏览目录及正文,了解它是否吸引你,内容太深还是太浅……然后你自然会区分、选择你想精读、泛读的书。
2、“前后左右读书”。有的书一时可能读不懂,但你又很有兴趣,这时可以有针对性地挑些有关这本书的思想、作者的研究性、评论性作品,它们必定可以帮助你理解这本书的内容。这个过程将使你的理解能力大大扩展。
3、一定要读原著。
特邀咨询专家:5536
搜索引擎真的什么都找得到吗
Q: 很多人(包括您)都告诉我自己积极找资料,尤其用搜索引擎,但是我怎么好像很多东西都找不到?
A: 搜索引擎的使用需要练习、技巧、以及想象力。
例如,上星期我的女儿的课业需要茱丽叶的服装,但她去搜索很多词都找不到。
我问她:“想象什么样的人才会把茱丽叶的服装照片放到网上?”
她说:“万圣节出租道具和服装的公司,或者出租道具和服装给话剧的公司。”
然后我们就用了这方面的关键词,比如“Halloween Juliet Costume”, “Shapespeare Costume Rental”, “Juliet Costume Rental”...最终,我们在Image search里找到了很多照片。
所以,要搜索到结果,你必须能“想象你是什么样的人才会把这样的内容放到网上?你这样的人会用什么词?”
另外,如果要搜索英文的内容,最好找到合适的、正确的英文词,可以用金山词霸或sunrain.net等翻译后再输入,不要自己去翻译——除非你的英语很好。
我应该再次退学吗
Q: 我在读博士的过程中曾经退学,后来又重新复学,然而现在仍然觉得对研究没兴趣,不知道是不是该再次退学。
A: 你曾经入学、退学、再入学,如今又考虑再退学。我感觉你现在的想法是压力很大、很迷茫、可能还会认为国内研究院是存在一些问题的。坦白说,我认为你只是希望我给你最后一个理由或借口,让你下定决心再一次退学。
但是我不打算给你这样的借口。因为你的年纪不小了,不能再这样反复折腾了。你需要的决定不是“退学或不退学”,你首先需要的是理解几个问题:你两次读博士,但是你到底想不想做研究呢?你的人生目标是什么?你的兴趣在哪里?
你想做研究吗?不妨问问自己:
1、你对创新有热情,甚至比对完成一个项目更有热情吗?
2、你平时解决问题时,老师曾惊讶于你的思维方式吗?有人说你总是能想出新点子吗?
3、你愿意终身孤独地追求知识吗?你看到同学发财、出名,你会羡慕吗?
4、你愿意花很多时间去拼命地工作,尽管你知道你所求证的问题可能无解吗?你能够接受频繁的失败和打击吗?
5、你是一个好奇的人,而不是一个“乖乖的好学生”吗?
6、由于你的老师在知识方面可能不会比你知道得更多,所以你有自我学习的能力吗?
怎么知道自己的目标呢?试试下面三个问题:
1、列出一个单子,如果你还只有六个月的生命,那你会想做什么?如果你永远不会担心钱,那你会想做什么?这才是真正的你的本心。
2、幻想五年后理想的你。你在哪里?你在做什么?和谁在一起?
3、你过完理想、无悔的一生后,你过世时,有三个人来参加你的葬礼,并且他们赞赏你。一个是家人,一个是公司的同事,另一个代表社会。你认为他们是谁?他们会对你的一生作出怎样的评价?
如果你想发现自己的真正兴趣是什么,请看看我的《第三封信》。
你今天陷入的坑是你自己当年挖掘出来的,所以,现在只有你自己能决定怎么爬出来。
高考失利是否应该退学复读
Q: 由于高考没考好,因此被不满意的大学和专业所录取。我是否应该退学复读呢?
A: 如果你想干大事业,你首先就要知道大事业是怎么干成的。它不是从重点小学到重点初中、到重点大学、到重点部门、再到重点人物这样一帆风顺走出来的,真正的大事业是在挫折中磨砺出来的。碰到一点挫折,就怨天尤人,失魂落魄,是一个干大事业应有的态度吗?
尽管中国的高考制度不完善,但是这是在中国现有条件下不得已、而且是最公正的一个办法。谁说一考定终身?有人为了进入一个喜欢的学校和专业选择重考,有人进入大学以后选择更换专业,有人从普通大学本科考上了名牌大学的研究生。还有我们的前辈们,在那个像你一样的年龄失去了高考的机会,他们在边远山区和农村劳动的时候还没有放弃上大学的梦想,终于在三四十岁的时候考上大学,这才开始了大学生涯。条条大路通罗马,关键是你有无慧眼认清道路,有无坚强的意志走崎岖不平的道路,达到最终的目标。
最后,我建议你要感恩。家人、乡亲、老师支持你十多年的学习,又让你考上了一所大学,所以你应该是一个很幸福的人。遇到一点小挫折的时候要想想你已经拥有的,它们来之不易,是多少人关怀和辛劳的结果。想想那些从小就家境贫寒而没有上学机会的孩子;想想那些国家战乱而安全都没有保障的孩子,你已经拥有很多了。希望你想一想在现在这个情况下如何设计奋斗的蓝图,想一想将来你能否改变那些你不喜欢的因素,想一想如果你最终不能成就大事业,你也同样可以回报你的家人、师长和乡亲们。
天很高,路很长。年轻人,振作起来!
特邀咨询专家:Crest
一个人的成败更多的是看自己,而不是看学校。
看过《成长》一书的同学都知道,中国25年前最好的学校里最好的少年班出了一个张亚勤,但是也同样出了许多后来默默无名的学生,包括当时大名鼎鼎、而后来默默无闻的宁泊。大家也应该知道,微软亚洲研究院雇用的所有中国博士中,最优秀的一位来自武汉大学。
一个优秀、努力、自觉的学生,进了清华他能达到“最好的自己”的成功率也许是90%,进了浙大他的成功率也许是85%,进了武汉大学也许是80%。而一个堕落的学生,进了清华、浙大、武大,他的成功率都是0%。
当年我申请大学时,哈佛、史坦福都没有收我。最后我入了“美国的浙大”——哥伦比亚大学。然而我没有选择堕落,我把握了我85%的机会。
祝你发挥你的85%机会,不要让自己成为一个堕落的人。
你的一段话包含两个假设:
1、考上一个好大学就万事大吉,就一定有个好前途。殊不知其实读大学只是一个手段,而远远不是人生的目的和全部;
2、高考成绩高就一定能上名校和你认为好的专业。其实录取时有很大程度上的不确定性,并不是你的分数就能决定的。
你对好的大学和喜欢的专业有比较强的向往精神,如果换作是我,我会通过考研究生实现这些愿望,因为考研究生是指明报考学习和专业的,一旦考上,更换学校和专业的问题也就能随之解决。
珍惜目前拥有的机会吧。也许你的同学之中有人觉得考上了普通大学也很荣幸、很知足、学习也安心,然后他/她对更高层次的教育有所渴求,默默地为自己制定了一个计划。五六年过去,他/她就会再理想的学习环境中深造,美好的前途等着他/她。而有的人只是在大学四年中一味地发牢骚,到头来还是没有改变自己的环境。这是为什么呢?一个把握好了知足和不知足的关系,该满足的时候满足,不该满足的地方就不满足;另一个则正好相反。前者是个有智慧的人,后者正好相反。
当然也听说过有人退学考另一个学校,但我认为没有必要的冒险是不值得的。
特邀咨询专家: seemly
我来说说我的真实经历,希望对你一定有参考价值。
我现在是某大学的一名大四女生。三年以前,我也是一个大学新生。高考填志愿的不科学让我落到了专科批,尽管自己考的分数超过了本科线30分。当时来到了这所大学的****学院,一看到那破烂的校门,我真的当时就想掉头回去,但最后还是听从父母的安排留了下来。其实这三年多的时间里,一切无不证实了我当时的错误选择——我应该选择回去复读。如果你高中基础本来就比较好,比如说你的成绩本来就是应该上重点大学的本科——至少是上一般本科。我以前的同学高中成绩远不如我,但复读一年后大多都考上了自己理想的学校。其次,你要考虑你的心理,你是不是那种耐压的人?如果是,你可以回去复读。
我结合自己来分析一下学校不好给自己带来的影响:
第一,自信心。你不得不面对现实中的歧视。就是当你就业的时候,你所在大学、所在学院的名气也是很重要的因素之一。好的学校培养出的优秀人才的确要多得多,许多招聘单位会慕名前来招人,这是不可否认的。
第二,学习的环境。主要是学风的问题,我也相信世界上会有这么一些人是会出淤泥而不染,一直努力上进。可是,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太大了。我身边就有很多这种具有“规律”的现象:大学考试挂科的很集中,往往是一个寝室集体挂科;考研成功的也往往是一个集体的胜利。要知道:如果你想让自己变得优秀,你就必须和优秀上进的人在一起。我觉得自己之所以读过四年大学生活还没有突破自己,的确是所在地方学习的氛围太差。当自己学习的时候,其他人基本上是用一种讽刺和怪异的目光来看待你的刻苦。到现在为止,我们专业没过四级的人实在太多了。
第三,不要把大学生活想得太理想化。一般的学生都会在迈入大学校门以后对大学生活产生失落感,这很正常。
综上所述:在你做决定之前,第一,查询一下每年各专业(你感兴趣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和一般去向;第二,看看你们学校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平时自习教室是不是坐了许多人?通过四级、六级的比率是多少?你们专业的师资力量如何?这些信息要多方面去咨询,做到全面和准确。做完这些以后,倘若确定学校的学风还可以——起码不会让人堕落,你再确认自己所读的专业今后是否容易找工作,如果要更换专业有哪些具体规定——一定要读自己有一定的兴趣的专业,这样才可以确保你学得好。
如果以上答案都不太乐观,你又有信心明年可以考得比现在好,那就回去拼搏一年吧!
特邀咨询专家:雁过无痕
工作以后就没时间学习了,怎么办
Q: 工作以后没时间学习怎么办?
A: 可能每个工作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因为我也有同样的感受。没有办法,只有想办法提高工作效率,平时抓紧时间。另外,不要把学习看得太过于狭隘。学习的外延不仅包括看书、上课;如果你有一个比较好的工作环境,在工作中也能够学到不少东西。
特邀咨询专家:Crest
大学文凭有用吗
Q: 大学里学的东西有用吗?为什么社会上很多成功的商界人士并不是那些名牌大学里的商学院教授和那些优秀的商学院毕业生呢?
A: 在大学里,确实不是所有学的知识都是有用的。但是,读大学最重要的是学习“如何学习”,这才是你终身受用不尽的知识。
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可能是你终身最后一次可以全身心投入学习的机会。毕业后为了事业、家庭而忙碌,很难再专心学习了。
最后,在大学里你可以学到许多与人相处的方法,在低风险的情况下练习与人沟通、交流,而且可以交到许多真心、不求利益的朋友。所以我认为无论在什么国家、什么条件下,你一定要读完大学。请参见我的《第一封信》。
今天的社会对大学的文凭很看重,所以不读完大学有很高的代价。
虽然比尔盖茨没有读完大学,但是他非常反对大学生退学,他甚至希望有一天会去重新读完大学。
除了比尔盖茨等几个特例,据我所知:最富有的100人绝大多数是读完大学的。如果最富有的100人里有90个是大学毕业的,而世界上的人口中有10%是大学毕业的,那这就表示“读完大学而成为最富有的”概率是“不读完大学而成为最富有的”的81倍。
没有学习的动力,我该怎么办
Q: 自从上了大学之后,我就没有了目标和动力,整天只是吃、喝、睡觉,对自己所学专业也没有兴趣,我该怎么办?
A: 缺乏激情的生活不精彩,但是还是应该好好过,不能只是吃、喝和睡觉。世上的事没有十全十美的,怎能因为不完美就放弃呢?街上的清洁工有几个喜欢扫地?海岛上驻守的士兵有几个喜欢与世隔绝?街上的出租车司机有几个喜欢成天满城市跑?如果按照你的想法,他们是否应该整天灰心丧气、只有吃、喝和睡觉?
只有不完美的存在,才有追求的存在;只有追求,才能体验幸福。你对专业不感兴趣,这是一种人生中的不完美。但是,我相信除了本专业之外,你还有很多路可走,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你主动不主动。坦白说,如果以你这种被动的性格,就是让你学计算机或经济学,也不会学得很好。因为即便是学,你也许会认为遇到很多困难,或发现很多东西和原来想象的不一样,然后,就又会回复到吃、喝和睡觉了。
主动,是指没有条件的时候努力创造条件。比如,你有没有考虑过通过报考研究生进入计算机或经济学专业?我所知道的通过考研来转专业的同学很多。如果有这个打算,你能否为了那个目标把数学、外语学好,并且把本科成绩提升上去?又比如,能否业余自学计算机或寻找到一个计算机与你工业工程专业的结合点而去深入学习和研究?
下面是我《第四封信》对“积极主动”的回答:
如果感觉大学里学的“没用”,那你自己一定没有把握自己需要的,主动去追求。
从大学的第一天开始,你必须从被动步入主动,你必须成为自己未来的主人,你必须积极地管理自己的学业和将来的事业,因为没有人比你更在乎你自己的学业与事业。“让大学对自己有用”是你自己的责任。许多同学到了大三、大四才开始做毕业计划。一个主动的学生毕业计划应该从进入大学开始。
积极主动的第一步就是要有积极的态度。用我“第三封信”里的方法,积极地计划自己的人生目标、追寻兴趣、尝试新的知识和领域。纳粹德国某集中营的一位幸存者维克托·弗兰克尔说过:“在任何特定的环境中,人们还有一种最后的自由,就是选择自己的态度。”
积极主动的第二步是对自己的一切负责,勇敢面对。不再把不确定的事情、困难的事情一味搁置。比如说:有些同学认为英语重要,但是学校不考就不学习英语;或者觉得自己需要参加社团磨练人际关系,但是因为害羞就不积极加入社团。但是,我们必须理解,不去解决也是一种解决,不做决定也是一个决定。对于这种消极、胆怯的作风,终有一天会付出代价的。
积极主动的第三步是要能做充分准备:事事用心,事事尽力,不要等机遇上门;要把握住机遇,创造机遇。科大校长朱清时院士在大三时被分配到青海做铸造工人。但是,他不像其他的同学放弃了学习,整天打扑克、喝酒。他依然整天看数理化和英语书。六年后,中国科学院决定要在青海做一个重要的项目,这时朱校长就脱颖而出,开始了他辉煌的事业。很多人可能说他运气好,被分配到缺乏人才的青海,才有这机会。但是,如果他没有积极地学习,也无法得到这个机遇。所以,做好充分的准备,你才能当机遇来临时抓住它。
积极主动的第四步是“以终为始”,积极地计划大学的四年。你的毕业计划将成为你的终点,你的志向和兴趣将为你提供方向和动力。你如果不知道你的志向和兴趣,你应该马上做一个发掘志向和兴趣的计划。你如果不知道毕业后要做什么,你应该马上制定一个计划去尝试新领域。你如果不知道你最欠缺什么,你应该马上写一份简历,找你的老师、朋友打分,自己审阅,看看哪里需要改进或做得更好?如果你毕业后想出国读博士,你应该想想如何让自己申请出国前有具体研究的经验和论文?如果你毕业后想到某个公司工作,那你应该找找该公司的聘请广告,和你的履历对比,还欠缺什么实践的经验?制定计划弥补这些方面的不足,然后不断审视你的结果,调整计划,让自己每天比前一天离目标更近。
我是否适合研究工作
Q: 想做研究但又不知道自己是否适合该怎么办?
A: 几个问题可以测试你是否适合研究:
1、你对创新有热情、甚至比对完成一个项目更有热情吗?
2、你平时解决问题时,老师曾惊讶于你的思维方式吗?有人说你总是想出新点子吗?
3、你愿意终身孤独地追求知识吗?你看到同学发财、出名,你会羡慕吗?
4、你愿意花很多时间去拼命地工作,虽然你知道你所探求的问题可能无解吗?你能够接受频繁的失败和打击吗?
5、你是一个好奇的人,而不是一个“乖乖的好学生”吗?
6、你有自我学习的能力吗?
如何克服演讲紧张
Q: 如何克服演讲紧张?
A: 请看我的《第三封信》,以及在这个网站的“演讲区”内《演说家的 21 个秘密》。
计算机认证证书与大学毕业证哪一个更重要
Q: 计算机认证证书与大学毕业证哪一个更重要?
A: 这个问题要综合考虑你的人生目标、未来的职业计划、实际的大学选择、经济状况等等因素。
一般而言,我会比较倾向于完成大学学业,因为:
1、大学文凭对于争取很多工作来说是一个必须具备的条件。这并不等同于有大学文凭的人一定比较优秀。由于中国粥少僧多,有很多的人才的同时只有较少的工作机会,因此很多公司会首先考虑有大学文凭的人。
2、读大学的目的不只是一纸文凭,而是学习如何学习的能力、学习离开家庭独立的机会、练习与人相处的技巧,因此大学四年是人生最能专注学习的宝贵机会。
对于大学新生,您有哪些建议
Q: 我是大学新生,请问开复先生对我有什么建议?
A: 中国高校和世界级高校的综合实力相差较远,所以你们一定要多努力,以自习辅助学习,多利用学校中的开放性资源,决不能因为进了名校就自满。
中国高校里仍然有不少可以帮助学生的开放性资源。一个上进、有自控能力、愿意自修的学生拥有不少可以督促自己的成长渠道,例如:
1、有些青年教师有较新的知识,而且有理想;
2、在名校里,你的周围都是很能干的同学,要利用一切机会彼此切磋学业和应用心得得;
3、中国高校里的网络带宽都还不错,多利用网络去寻找你需要的信息;
4、很多高校开始使用国外标准课本,有些开始英语教学,有些开始请国外老师教学,这些都是契机;
5、大学的社团比美国能够提供更多的机会练习人际关系、沟通等;
6、很多高校都有外籍学生或老师,可以和他们练习英语。
请看看我的《第四封信》,其中有更多非常具体的想法。
学习、工作、社交、家庭,应该如何平衡
Q: 您是如何处理好学习与生活、学习与工作、学习与社会交往的关系?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哪个更重要?
A: 学习、工作、社交、家庭必须达到平衡。就目前你所处的阶段来说,当然应以学业为重,但是也不能做个书呆子,没有社交或陪家人的时间。
如果时间不够用,你可以试着:
1、不要浪费时间,尽量不要玩游戏或做其他没有意义的事情;
2、做事更有效率一些;
3、最好能够在安排上实现一箭双雕。比如,我有个朋友开了个公司,但他每天和他太太一起上下班,于是合理解决了家庭和工作的冲突。或者你想学英文又想交友,那么就交一位外国朋友,用英语和他交谈。
如果你想进企业,履历和学历只能作为你开门的钥匙,你还是必须要通过面试中的优秀表现才能找到好工作的,所以你的能力更加重要。我所指的能力,而不是“技能”,因为如果你足够优秀,我们并不在乎你对有关技术的“技能”是不是非常熟练。
不想在学校学习,选择自学可以吗
Q: 我是大三学生,但我对我学的专业越来越没有兴趣,或许自学也是一条出路。可以给点建议吗?
A: 你觉得对未来没有太多想法,只想过的简单、快乐,如果这就是你不喜欢目前状况的原因,放弃学业将是你的损失。
首先,一二年级的课程只是打基础,专业课多安排在高年级,你在还没入门的时候就认为自己不喜欢经济学,也许只是一时情绪,而并非理智判断。若是因为你的大学授课质量不高令你气馁,你可以自学。看看网上的名校课件、名家论著,这些很可能改变你对经济学的印象。
其次,如果你对专业并不排斥,只是不喜欢在那么正规的地方学习,那么,你自考将会面对更困难的学习条件和巨大的生存压力。你有把握自考方式能令你做得更好吗?你是否了解,拿自考文凭的周期也有数年之久,而且没有图书馆,没有老师、同学,没有教室上自习,靠自己摸索自学是非常辛苦的。
最后,就算你退学自考,你又打算学什么专业呢?是否足够了解自己的兴趣在哪里?
我帮助你考察了几个风险小得多的选择,可以照顾到你目前的意愿和兴趣,只能作为参考:
1、先了解一下你的大学有无转专业、辅修或者第二专业之类的可能。如果自己的兴趣尚不明确,先旁听其他系的课程再做决定。
2、若你确定自己不可能对经济学产生兴趣,可以考研、出国改变专业,也可以一边坚持现在的学业,一边自考其他专业。这样,你的机会增加了,但没有风险。当然你必须更加勤奋,但你不需要面对退学自考的生活压力,这对保持良好学习状态也很重要。
无论你倾向于何去何从,我建议你事先跟朋友、同学、父母或你信任的老师商量,他们的意见会帮助你了解自己并作出最优选择。
你的签名里说,你的目标是地平线,要把背影留给世界。不是我泼年轻人冷水,你若不全身心投入为这个平凡世界中的某项事业而奋斗,恐怕在你抛弃世界之前,你将先看到世界抛弃你的背影!
最后,我想对所有不喜欢大学学习生活的学生说一句,不要轻言放弃学业。虽然目前的教育颇为人诟病,但是不要只看到问题的一个方面。开复老师批评有些教育问题,旨在提升中国教育的质量,我相信他不希望大家都退学回家,更不会希望大家因为教育的弊病而荒废学业。我认为高校里的学习条件仍然是弥足珍惜的资源,它不够完善,但就中国国情,也只能如此,而且这还是你们小学中学多年努力学习、承受高考煎熬,加上父母多年辛苦的支持才争取来的。做决定要从现实出发,不要为了渺茫的完美意愿而丢掉现实中能够把握到的机会。
特邀咨询专家:5536
我教学生做人但他们都不听,我该怎么办
Q: 我是学生辅导员,我几乎每过一段时间就给他们讲一些做人的道理,可是收效甚微。我该用什么样的方法教会大一新生为人的道理呢?
A: 虽然你是出于一片好心,但学生绝不喜欢听一些空洞的大道理,更不喜欢总是有人批评他们、管制他们.
我建议你:
1、寻找合适的机会去教育他们——以本学校里的正面或负面的例子、或社会上大家畅谈的例子作为机会去教育学生。
2、用他们在乎的方式教育他们——如果某人渴望发财而不重视道德,就让他们看看李嘉诚、郭鹤年、郑裕彤等重视诚信的例子、演讲稿等;
3、引用别人的文章——欢迎你引用我的五封信,以及网站的其他资源。
4、挑最重要的教——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不要从诚信教到卫生、从心里教到生理,这样会让学生产生反感。
5、多用正面的鼓励——不要老是教“你怎么不对”或者告诉学生“你该怎么做”,也要给正面的鼓励和回馈,并用同学中良好的行为最为榜样。
如何专心看书而不走神
Q: 我看书时经常走神,可能原因之一是因为没有压力,因为每当临近考试时,我就不太会走神。有什么办法能让我在平时看书也不走神吗?
A: 我也曾经有这个问题:在准备考研的时候,做英语阅读总觉得自己效率不高;后来就强迫自己在考试状态下去读,把每次练习都当作考试,甚至把它想象成是考研的考场,这样多次以后,阅读的速度和正确率都有很大提高。
建议你用精力最集中的一小时学习,往往可以完成四五个小时才能完成的工作。
兴趣太多怎么办
Q: 兴趣太多怎么办?
A: 兴趣容易转移,因为其中包含了很大的一部分是好奇。等到熟悉程度加深了、好奇心减少了,兴趣就有可能转移。真正一生都不转移的兴趣极少。所以,在选择自己所从事事业的时候,我更加赞成跟随自己的志趣,即把兴趣和志向相结合。
志向是个更加抽象、但相对稳定的和长远的东西,更加适合成为自己的航标。如果把人生比作大海航行,那么志向就是手中的罗盘,永远指向最终的方向;兴趣就如船上的帆,它不是一成不变,会变换方向,但是为的是把船带向罗盘所指的方向。如果没有志向、只有兴趣,那你就只能见风使舵、原地打转;如果只有志向,却没有兴趣,那么船就没有向前的动力。
所以,不要试图去追求一生不变的兴趣,但是可以追求一个一生不变的志向。在兴趣发生转移的时候,志向可以引领你找到新的兴趣和通向志向的动力。我以前举过一个关于开复的例子:开复的志向是把影响力发挥到最大。开复的兴趣曾经有过语音识别研究,组织研究团队,产品开发管理,帮助中国学生,为中国教育找出路,等等。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兴趣有的由强变弱,有的由弱变强,有的甚至是从不喜欢变喜欢。开复没有去追求一生不变的兴趣,但是这些兴趣都围绕着把自己的影响力做到最大这个志向。
最后,有了志向和兴趣,还不能保证你在大海中顺利地通向理想的港湾。还需要其他两个因素:
需要容忍度。有时,兴趣有很多你不感兴趣的孪生兄弟伴随而来。你要接受兴趣,就一定要接受那些讨厌的孪生兄弟。比如,我喜欢软件开发的工作。但是,我最喜欢的一小部分是设计和解决问题。其他绝大多数的时间却花在写程序,调试,修补,测试上面。这些东西,我都不是特别喜欢。我尤其讨厌测试。但是,要做 一个好的程序员,那些我不喜欢的东西不得不做。离开了那些琐碎的基础的工作,设计就好像是空中楼阁,会变得好看但是不牢固。同时,懂得测试,调试,和修补 的困难,就会帮助我做出更好的设计(易测试,易调试的程序)。
需要毅力。有时,兴趣会被暂时的困难所蒙蔽。比如,你所举的开复的例子“我在 攻读博士学位时,每周工作七天,每天工作16个小时,大量的统计结果和分析报告几乎让我崩溃”。这些暂时的挫折,会给人对某一兴趣极大的困扰和打击。但是,几乎每一个行业每一件事情都有大大小小的困难和挫折。如果因为困难和挫折而转移兴趣,那么你会发现你永远也找不到自己的兴趣。相反,如果你能够克服困难,取得进步。那么你就会使兴趣升华,让兴趣不仅包含好奇,而且包含成就感。
特邀咨询专家
1、要有自觉。不要总是想去对那些做不到的事产生兴趣,此外,不要把社会、家人、朋友认可的事当作自己有兴趣的事。
2、要有调整自己的能力和魄力。再举一个我自己的例子:我曾经以为自己对法律有兴趣,但是学了一年以后才发现我并没有这方面的兴趣或天赋。
3、不能太分散你的兴趣。就算你一个星期工作112个小时,也不足够你去同时发展10个兴趣。
大学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Q: 大学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A: 我的第四封信就是针对这个问题所写的。
下面是写第四封信之前的一些回答。
读大学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得一纸文凭。在大学里,最重要的事情是打好基础、学习如何学习、培养独立思考学习、离开家庭独立的机会、练习与人相处的技巧,这也是人生一次专注学习的机会。“让大学对自己有用”是自己的责任。如果一个人感觉大学学的“没用”,很可能是因为自己没有把握自己需要的、并且主动去追求。
1、打好基础:很多学生急迫地想学习“管理”,或其他社会地位高的职位只是。但是,大学不是“职业培训班”,而是一个能让自己能适应社会,做各种不同的工作的平台。这个平台的基础就是基础课程。大学时,一定要把一些基础知识——数学、英语、还有你的专业基础课程,如经济、财务、会计、编程、写作、化学、物理等等——学好。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学这些不变的基础才是最重要的。有些高深的技术,几年后就会改变。而且没有好的基础,也学不会高深的技术。最后,在中国的大学里,基础课程教授水平还不错,但是高深的课程,却令很多教授无法胜任。
2、学习的能力: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是大学毕业生更重要的是思想的能力、学习新东西的能力。因为未来的世界会有很大的改变,所以熟悉旧知识不如有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3、找到你的兴趣:大学阶段最重要的考研准备是通过你对自己专业的体验和对其他专业的了解而来。你需要明白和验证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所在,以便逐渐确定今后研究生阶段的专业方向。
大学生活中,很多学生很容易就恢复过去被动的习惯。因此大学生必须尽快地明确自己的目标。“毕业”不是一个目标。远期的目标是人生目标,中期的目标是职业、出国、读研。近期的目标是要把英语学好、要去旁听自己有兴趣的课、要通过某些考试、要参加社团、要提升沟通或演讲的能力。这些目标因人而异,但是每个人都必须考虑自己的兴趣以及客观条件,并逐步地进行和调整。
4、练习与人相处的能力:第一次离开家门,会开始遇到很多人际间的矛盾,但是未来在社会里与人相处的能力会越来越重要。你必须培养与人相处的能力。培养的方法很多,打工、社团、交友都是方法。在学业上了正常轨道的前提下,你可以慢慢去培养。我们不能与人和睦相处,问题很可能出在自己身上。在他人身上所见到的,往往是自己所反射出去的态度与情感的回应,就像照镜子一样,我们的表情、态度,可以由他人对我们的表情和态度上一览无遗。因此,在我们和他人的关系中,如果我们本身不友善,他人对我们也不会友善。如果我们不信任别人,他们也不会信任我们。如果我们敌视别人,那别人也会敌视我们。战争的爆发就是这么来的。
5、找合适的老师:尽量找年轻、动手做事的老师。如果要从事研究工作,那么就找从国外归来的老师;如果将来要参加工作,那么尽量找有过开公司经验的。
6、打好扎实的基础,欲速则不达:很多同学问我该选择什么领域,或该学什么计算机语言。很多同学才读大二,就决定将来“要做管理”。这类问题一方面没有考虑自己的才华、兴趣,另一方面太急迫了。大学最重要的是要把基础打好,学东西要按部就班,不可能一步登天。打基础是苦功夫,不愿吃苦却想成才是不可能的。
7、不要以为在大学功课好就够了: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人才已是国际的概念。你不能只因为在你的大学过关或成绩不错就自满。上MIT OCW,去做做MIT的课程、功课、考题。如果能达到好的成绩,这时候你就可以自信地面向国际了。掌握自学能力很重要,因为中学和大学的一个分界线是大学里的很多东西需要自学,而且以后走上工作岗位以后很多东西也需要自学。如果在大学阶段没有学会自学,那么以后很容易就会落后。毕业之后,所有的学习都要靠自己,所以学习自习是大学期间重要的一环。
8、事分清轻重缓急: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那个阶段最重要最急需完成的事情。比如,在大学阶段,学习文化课,掌握自学的能力,和开阔视野是最重要的。文化专业课重要,因为成绩不好会影响毕业,深造或就业,也因为对于很多人来说专业知识和技能影响了他一生从事的职业,同时因为离开了学校以后再也没有机会这样系统地,专一地,不受任何干扰的学习机会。
9、开阔视野:因为大学是开阔视野的最好的地方(有图书馆,各科的老师,五湖四海的同学);更因为很多大学生还没有吃准自己的职业兴趣所在,开阔视野有助于自己找到自己最感兴趣和最擅长的方面。
10、融会贯通:任何一种能力和修养的培养都不是彼此孤立的。比如,有些专业课有实践项目,几个同学合作,既是上好专业课的一部分,也是培养合作精神的途径。
11、主要应以学业为主,不要浪费了在大学宝贵的四年。这是你一生有最多独立学习时间的地方。
12、以目标为中心:你应该想想自己的目标,还有需要培养什么样的能力。
不要认为学什么专业你就一定要干那一行。比尔盖茨是学法律的,Sun的Scott McNealy是学经济的,HP的Carly Fiorina是学哲学和中古文学专业的。无论你想走那一行,只要毕业后努力,都还是有机会的。
下面是一位同学给中国大学软件专业同学一些建议:
1、不要玩游戏,至少不要玩网络游戏。(我认识专业比较好的大学朋友中没有一个玩游戏的)
2、不要用分数衡量自己专业能力。(多去写程序,多去看代码肯定是对的)
3、培养学习的能力。(老师带领下学会一个东西很容易,尝试之前自己去学习,然后再去学,这样可以学习可以发现自己什么地方学习能力不足)
4、培养团队意识。(不要吝啬自己的代码,多去主动分享,好的代码都是改出来的)
5、把自己放到软件行业去衡量,而不是自己的学校。(软件专业是没有年龄的)
6、不要忽视基础。(基础像地基,如果没有基础房屋到后面就很难扩展了)
7、生活中有一些事情即使不感兴趣也必须做,好在它们不需要做一辈子。
如果说大二很单调,那么我想问你:当你工作甚至成家以后,生活比较稳定之后岂不更单调?!真羡慕你,现在能在校园里一心一意每天学习,每天可以收获新的知 识.所以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学会找到生活的新意.有位老师对我说,生活每天都是现场直播,今天过了再也不会有了,所以你要做的就是“不要今天‘复制‘昨天! ”
你可以看看这论坛上有多少研究生,多少就业者后悔没有好好地利用大学时间做上列的事。
最后,建议你看看我的四封信,和“其他资源”里刘润的文章。
我不想再过着这种苦涩、迷茫的大学生活了,怎么办
Q: 自从我进入大学以来我深深地体会到应试教育在大学也在延续,很多专业课很落后,考试靠突击,过级考试完全是为找工作增添一个砝码,我现在有点后悔上了大学,浪费每年一万多的学费。
A: 你说得没错,但是不要后悔进大学。这是社会认可你的一个必要环节,是“不可改变”的事情。好好读完大学吧。虽然学费贵了点,但是我相信你的父母是心甘情愿地供你读大学的。你可以把你的学费转换成为努力(好好把书读完)和孝心(多打电话给他们,心中多记着他们)。
没有兴趣的学科可能还是有用的,只是现在你还没有学懂如何去应用它们。记得当初我也认为高深的数学是没用的,直到我开始做语音识别和信号处理,才后悔大学时没学好数学。就算你知道用处不大,也是你学习学习的方法的一个机会。
我想这个世界上总有这样或那样令人不满又无可奈何的事,不过,作为一个人,有一件事总是可以做的,那就是提高自己——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来提高自己。也许到达某个高度以后,我们会突然发现有些事情我们可以来着手解决了。这恐怕也是儒家讲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回到你的问题,我想上大学和毕业后给外企打工都是不错的自我提升的机会,关键在于自我把握。说实在的,我很怀念在学校的日子的,那段系统的受教育而且相对自由多的生活也许一生只有这么一次。
碰到不好的老师,不要因此沮丧。大学毕业后的学习全靠自己,所以自习也是一个磨练自己的机会。
直博生的选择:读完还是退学
Q: 我直博不到一年就发现自己根本不喜欢科研,而且也看不到希望。但是如果退学,也是一个比较痛苦的选择。现在不知如何取舍?
A: 如果是一个美国学生来问我,我会马上建议他退学找个工作,或读硕士。
但是从中国的实际现状来说,我认为很多公司(包括外企和民营企业)对学位的期望越来越高,所以拿一个博士可能会帮助你找到更好的工作。
所以,如果你的专业还是你所感兴趣的,我建议你找一个比较务实的教授,做一个与实际应用更接轨的项目,把读博当作为自己的事业铺路的一个步骤。
或者,如果你在一所名校、而你的本科学校不如读博的学校,那你可以考虑为了取得这个名校学位把书读完。
如果你对专业没有丝毫的兴趣,而且也找不到务实的教授,并且你不在名校,那你就要想想为了一个空洞的学位,值不值得你付出下几年的时间。
我喜欢的研究专业部目前非常热门,我该怎么选择
Q: 作为一名年轻助教,我感兴趣的研究方向(理论计算机科学)在国内不热门,且相关方向导师太少,出国又不现实。现在面临两种选择:在国内读相近的方向或更热门专业的博士?还是继续留在自己的专业方向等待读博?
A: 既然你很确定对计算机理论有浓厚的兴趣,那你就要执着地做下去,不要在乎别人的想法。
很多理论方面的工作是很有意义的。比如说,如何证明一个程序在某些情况下是正确的,如何证明那些算法可以并行计算等。不过无论你是要做有应用的理论,还是纯理论,他人没有权力因此而“看不起你”。你要为你的兴趣、为你的成就感到自豪。
在国内确实没有这方面的专家。你为什么认为出国不现实?其实在国外有很多一流学校毕业的理论方面的博士,最终因为不好找工作,到较差的学校去教书。你只要耐心地一所所地找,一个个教师地去查背景,很可能在国外可以找到一个愿意录取你的学校(排名可能较后),我相信那些学校也有很好的理论教师。
如果留在国内,你也可以找到你感兴趣方向的国外老师,靠电子邮件向他提问。几乎每一个教授的电子邮件地址都可通过Google找到。
图灵奖得主、普林斯顿的教授姚其智刚回到清华教书,他是这方面的大师。你如果能考入清华,从师于他,那当然最好。就算考不进清华,你也可以多找他发问。
还有哈佛的邱成桐教授也常回到中科院他所直接负责的一个研究所。
你如果花时间积极地去找,一定可以找到很多愿意帮助你的教授的。
读了200本书都没读进去,怎么办
Q: 虽然在过去的两年大学生活中阅读了二百余本书,却仍然觉得收获不多。如何让余下的两年大学生活更加充实?也希望您能列一些书目。
A: 当你看了两百余册书但是觉得收获不多,你应该考虑你读书的方式是否有问题?这些书你虽然看了,但是你真正看进去了吗?它们刺激到你的思想吗?每一本你都能写一篇心得吗?
如果没有,你应该先回头把这两百本书里应该最有意义的几本再看一遍,把自己的心得写下来。看透了这些书,再去看其他的。
这个网站的“其他资源”区有一些我建议的书。
目标很遥远,又缺乏信心,怎么办
Q: 我是高二的学生。我有一个目标,但觉得很遥远,面对一次次考试失败我有些失去信心,我该怎么办?
A: 你认为目标遥远,是不是目标定得太高了呢?不要对自己要求太高。我的《第三封信》中提出自信和成功可互相成为良性循环;同样的自卑和失败也同样会成为恶性循环。你要想办法,首先让自己达到“小小的成功”,从此得到“小小的自信”,才能开始这个循环。
确定一个你认为可以迅速达到的目标,例如:每天多读半小时书,或单字多背3个,或考试多考几分,挑一些你比较有兴趣的课目,用一些你过去得到进步的方法,或你比较有兴趣的学习方法。
不要把一切看得那么重。你看得越重,给自己的压力就会相对越大,就会越紧张,反而表现不好。考试时尽量放轻松点,要睡眠充足。考试前深呼吸,放松心情。
升学后不再是全班第一,如何正确面对
Q: 进入全市最好的高中以后,我发现自己不再是全班第一。我开始怀疑自己,无法快乐起来,我该怎么办?
A: 你一定知道刘翔吧?他在奥运会上平了世界纪录,但在国内的比赛中尽管老得第一、却总是不能接近世界纪录。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国内比赛中的对手不强。在奥运夺冠前,他在国际大赛中不知经历了多少次落后和失败。如果是你,你愿意选择永远在国内得第一(当然有鲜花和掌声)但不参加国际比赛,还是不断地去与国外的高手切磋技艺、甚至一次次地战败呢?
请问,你为什么要进入全市最好的高中,而不是选择一所能够让你保持第一的学校?即使在这所全市第一的高中得了第一,是否就说明你是全国所有高中的第一?即使你进了清华,得了清华的第一,是否说明你是全世界第一?这就是古人说的,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看到比你强的人,应该高兴,因为你又可以在与之的交流和友好竞争中提高自己了。
进入高中以后,希望你能够参照开复的《第三封信》,逐渐寻找自己的兴趣和目标,而不要为了老师的关照和大家的瞩目而学习。当你找到了真心喜欢的志趣以后,你会发现“名人”的光环是多么不值钱和肤浅,世界上原来还有比它更加令人激动的东西。要想找到这样的东西,就一定要走出虚荣的光环,恢复一个普通人的心态。
建立在别人给你做的光环上的生活是不踏实的,因为别人左右了你的喜怒哀乐。一定要把命运把握在自己的手里,为了自己的目标而努力,而不是为了讨得别人给你的光环。
特邀咨询专家:Crest
不喜欢我的专业应该怎么办
Q: 高考被一个不喜欢的专业录取,我该怎么办?
A: 除了“选你所爱”,也该试试“爱你所选”。有些同学后悔自己大学入学时对选的专业没兴趣,导致丧失了学习动力;有些同学追随兴趣“走火入魔”,毕业了发现荒废了本专业;有些同学因为困难或偏见,以兴趣为名而不愿意去面对自己的专业。对大多数的同学来说,所学的专业是无法改变的,所以,首先最紧急的事情是你应该尽力去试着把专业课程学好,培养自己的兴趣。
一个专业涵盖很多不同的领域,也许你对专业里的某一个领域会有兴趣。现时很多专业发展了交叉学科,两个专业的结合是新的生长点,你可以多接触一下,也许会碰到真正感兴趣的方向。
王坚博士在微软亚洲研究院负责重要的用户界面研究,可是谁又能想到他从本科到博士都是心理学专业的,而用户界面正是计算机和心理学的优美交叉点。还有,就算你毕业要从事别的行业,你依然可以把你的专业读好,成为你在新行业里的优势。例如,有一位同学不喜欢他所就读的工科,毕业后就进入服务业。我就曾经建议他把工科读好,将来以便在服务业以擅长技术成为他的特长。
下面是另外一个朋友的回答:
“也许这个专业你现在不喜欢,学学以后会逐渐地越来越喜欢它。你可以先试一下,看看能不能逐渐喜欢这个专业。一个不喜欢的专业就如遇到一个不喜欢的人,不妨认真地交往一下,也许你会喜欢他/她。也可以通过考研/辅修跨入其他的专业,原专业的学习不仅不会白费,还可以把一个专业的研究方法迁移到另一个专业上,一些交叉学科的研究就需要多个学科背景。同时社会上也需要有多种背景的人才,比如一个手机开发部门的领导人如果有机械设计、计算机、管理的背景就会更好。
如果真的是很枯燥无味,可否换专业呢?不过我知道这个很难,基本上不现实,那么你可以利用额外的时间研究你喜欢的专业。我是一位微软MVP,创建了一个 Diyinside技术社区,我们的一位非常首要的技术开发人员就是学生物的,然后钻研计算机钻研到非常高的软件开发水准。现在他在一个非常著名的国内软件公司工作。”
我在学计算机专业,但是对市场金融更感兴趣,应该怎么办
Q: 我在学计算机专业,但是对市场金融更感兴趣,应该怎么办?
A: 虽然我一向赞成追逐兴趣,但是苦读已成的同学当然要考虑自己已经投入的精力——尤其当自己对兴趣不是那么有把握时。找到兴趣与专业的结合,在慢慢发掘自己真正的兴趣,是不放弃理想,又不违背实际的做法。
如果你的兴趣在市场、金融方面,可能可以从结合你的专业和兴趣着手。也许可以考虑从做IT技术的市场方面开始?或是到金融公司做IT方面的技术人员?
I think you should follow your passion and interest. If after four years` study in computer science, you are still not interested in it, then it`s pretty certain that you are indeed not interested in it. That does not mean that you have wasted your four years in CS. The learning skills and the knowledges in computer science itself will be very helpful in your pursuits of other careers.
If you don`t have much experience with Marketing, then you can`t be very sure that you will really be interested in it once you get more hands-on experience. However, I think you should at least explore your interests. It`s not uncommon for CS graduates to work in other fields. I graudated from a CS class about 10 years ago. Some people from my class landed on jobs that had nothing to do with CS, and even some of them are very successful in those fields today.
Sometimes, until you have hands-on experience, you don`t know really what you want. Sometimes, stressful study schedule may also make you feel bored in the fields that you actually do have interest in. I was in the same boat when I graduated from college. I could choose to enter our graduate schools of almost any major, even though I majored in CS. Somewhat tired of CS, I chose our management school, only to find out that the stuff that I fancied in the field of management was not really what I liked, and I started to miss CS again. Luckily, I was still applying for a U.S. school in parallel, and got back to CS by enrolling in that school.
To summarize, I feel you should be brave enough to explore and find your own interest. In case things don`t work out, you still have options to come back to CS, if you wish to.
特邀咨询专家:Anonymous
Here are some of my points:
(1) Why do you think you are interested in marketing? Do you know enough about the field, like what the job entails? If not, before you jump into this, you should really try to understand it, such as trying an internship or a part-time job (even if it is without pay) to understand the field.
(2) If you decide to go into marketing, I advise that you try to use you computer science background as an advantage, whether it means you can bring the latest thinking in related technologies (such as targeted marketing, CRM, computer animation/design...). This will help offset your deficits in not having majored in the area.
(3) If you decide it is too soon to change fields, but you don`t want to give up either marketing or computer sicence, it is entirely OK to get into a US school and pursue a computer science degree. You could pick a school that has a good program in marketing, and take some classes in marketing to make up your mind.
(4) You could also search to see if there are any programs in the US that specializes `computer engineering for marketing` -- for example, CMU`s business school has a lot of computer specialties, and may have a program that can allow you to pursue both together.
As I said before, this is your decision, and only you know the right answer in your heart. I can only help you understand additional options, and give you our input on each option.
Good luck.
我能取得计算机学位吗
Q: I‘m a student of materi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but more interested in programming. I’ve learnt some CS courses by myself. Do you think it make sense for me to get a master degree in computer?
A: Certainly you have a chance to get into a graduate school in Computer Science. Your coursework is encouraging -- it looks like you‘re following the Computer Science curriculum. That is good.
To decide if you are likely to be able to get into a graduate school, you can make a realistic assessment by taking or monitoring some mid-level computer science courses and see how you do against the computer science majors.
There are a lot of good websites for self-learning, such as the MIT Open Courseware site. It will be hard work to study this in addition to your current coursework. But I always believe you should go after your passion.
Even if you don‘t make it into a computer science graduate school, you can still consider getting into a Software College, or getting an entry-level job directly and then learning on the job. If you love computer science and want to be a software developer, then you should go for it. I am sure you will make it.
考研时我应该换专业吗
Q: 我是学电气工程,可是不喜欢这个专业,我对管理方面感兴趣,应不应该考这个方向的研究生呢?
A: 我大学是计算机专业,在来美国续念计算机以前,也在国内念了大半年的管理科学硕士。所以有些感受可能对你有用:
1、学管理的不一定本科也学管理。我们当时一届的同学中,绝大多数本科是念理工的。有念电子的,船舶的,也有念计算机的(像我一样)。一般大家谈到的管理的外延很大,但是其所需的基础课无非就是一些高等数学的课程。理工科学生的数学基础应该够用,或者说至少不比本科就念管理的人的水平差。
2、国内的管理学院师资水平比较差(我的母校还是国内一流的)。很多老师既没有科研能力,又没有实际企业的工作经验。我从计算机转向管理的原因之一,是因为对母校计算机系的失望。但是,我对母校的管理学院更加失望。这就是我为什么从又回到计算机方向的原因。我相信十年以后的今天,情况应该大不一样了。但是,你应该注意研究和选择学校,尤其应该考察一下国外学成归国的教师多不多。
3、学习管理,和进入工作岗位进行管理是两回事。诚然,有管理硕士的人在工作岗位上被提拔到管理岗位上的可能性更高一些。但是,就业以后一切还要从零、从底层做起。所以,你要把学管理和从事管理两者暂时分开。
4、管理学院的专业方向很多,所以有兴趣的话可以到各学校的网站上去了解一下,你究竟对具体哪一方面感兴趣。
最后,我鼓励你多去尝试不同的领域,尤其在你兴趣尚未确定的情况下。我觉得虽然我念管理时走了一段弯路,但是这段弯路还是值得的,至少我因此更加肯定了现在的方向。同时,在管理学院我也认识了一批非常优秀的同学,和一些优秀的老师。
特邀咨询专家:Crest
你从未接触到管理方面的资料,你怎么知道你就会喜欢它呢?
也可以这样说的,是不是有一天读到什么管理的硕士时你又发现自己对管理不来电,又会想着去读什么法律的博士呢?
也不是说你不应该有这样的想法的,只是认为你要把握好自己的方向!
特邀咨询专家:再洛
我是材料系的学生,不知道该学些什么才能使我在毕业后会比较好找工作
Q: 我是材料系的学生,不知道该学些什么才能使我在毕业后会比较好找工作?
A: 请别忘了365行、行行出状元这句古话!
材料系是个有前途的行业的。至少相对于工业来说,每家工厂都是相当关心材料的问题的。举例来说:同等的价格,材料的质量越好,产品的质量也会跟上去的。同样的材料,价格越低,它的成本也就会跟着下来的。那也将更有利于竞争。而且如何使用最少的材料使产品保持原有的质量也是每个工业公司所关心的。因为只要达到这个质量标准以后,如果使用太多的材料那也就表示你的成本增加了。所以我认为材料专业是跟工业有相当紧密的联系的。你今后毕业出去了不防可以往这个方面找找工作。毕竟那是比较适合你专业胃口的。当然,不排除你从事其他的可能性。
个人建议。仅供参考使用。只是不希望你这么沉迷下去。其实路就在你的脚下!
特邀咨询专家:苏裔焕
能从建筑专业转到英语专业吗
Q: 我是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可是特别不喜欢这个专业。我喜欢英语,希望将来做翻译。但别人都说英语只是一门工具学科,是这样吗?
A: 从我的《第三封信》里,你不难想象我会鼓励你追寻你的兴趣。学英语做翻译当然是一个职业,不只是“工具学科”。但是,做翻译你还是需要大学文凭的,而改变专业应该已不可能。所以你可能得必须把建筑专业读完,用业余的方法去修英文。
当然,结合建筑与英文也是有可能的,但是更重要的是:不要以为大学四年学的知识真的可以用一辈子。大部分的人大学毕业后就业,都会发现所学的大部分知识都不是就业所需要的。这有很多理由:
1、行业不同;
2、学的太理论,不够实际;
3、技术演变太快。
所以我在《第一封信》里强调:在大学最重要的是学习基础,例如英文、数学、专业的基础知识,学习如何学习以便终身有自我学习的能力。
不要太担心学的每一科会不会是白学,因为the journey is your reward。
你的例子也可作为对所有高考学生的一个警惕:不要报考你没有兴趣的专业。
心理学就业前景不好,我该怎么办
Q: 我是学习心理学的,而且很喜欢心理学。但是现在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我应不应该转专业?
A: 既然你喜欢心理学,那我建议你坚持下去,可做和“心理学”有关的工作。“心理学”不是一个行业。你为了就业,应该多考虑自己想做什么样的工作。学心理学的可以做老师、做辅导员、做人事方面的工作,甚至还可以做计算机方面的工作,比如用户界面、可用度测试等。我想还有很多职业的选择。
你应该开始考虑这些工作哪些是你最向往的,从现在开始多去学习,多争取经验包装自己,以便得到好的工作。考研也是一个不错的计划。你可以继续学习心理学,也可以根据你的就业计划读一个在更大程度上帮助你就业的学位,例如:如果你认为计算机的可用度测试很吸引你,你可以报考一个有这方面设置的心理学系。
请谈谈对目前中国“软件蓝领”和“软件高职”热的看法
Q: 请谈谈对目前中国“软件蓝领”和“软件高职”热的看法。
A: 我从事IT工作已有十几年,这十几年是世界IT行业突飞猛进的阶段,也是中国软件业应该深刻反省的阶段。
1、软件盗版使中国的软件行业局限在很小的行业软件发展空间内,这是制约软件业发展的最主要原因。
2、国人对于数字处理的不严肃性。今天说缺多少软件蓝领、明天说缺多少设计师,但是有没有人实际调查每个省每年签署多少软件合同,需要多少人来完成,缺什么人,通过怎样的培训步骤可以成功得到,小范围的试点是否成功呢?没有这样的论证,蜂拥而上又蜂拥而退,有何意义?此外,由于中国劳动力成本低廉,如果不是行业特殊性的优待——比如数据量巨大,人工无法处理等原因,对于信息系统的热情决不会很高,行业软件的增长决不会很大的。另外,可以对在软件学院承担重要职务的人士进行一下具体调查,有几个导师真正带领团队成功开发过一定规模的软件的呢?如果不知道什么是软件,又怎么去办软件学院呢?
3、国人酷爱学习。今天学美国,明天学印度,一会儿caltech,cornell,一会princeton,但是到底学什么?提出这些学习措施的有几人了解美国的文化和发展,又有几人到印度IT企业里去任职或长期调研?因此我们看到中国人一直在学习、在考察,而他们理解出来的东西,和美国、印度、caltech、cornell、princeton、现实生活,存在着非常大的差距。
4、家长因为怕小孩不上学会学坏,希望孩子有书读,只要是学校,都会向里面送。学了什么,学到学不到知识,都不关心,或者已经超出了关心的能力。没有人将教育行业欺骗行为诉诸于法律,欺骗行为得不到应有的惩罚,不诚信的行为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又进一步助长了新的不诚信教育行为的产生。这种现象,在软件培训学校比比皆是。
特邀咨询专家:Maggie
其实,要培养软件蓝领的总体设想并没有错,关键是对软件蓝领的概念认识存在错误。我一直不同意把程序员归为蓝领的说法。程序设计是个知识密集型,需要创造思维的行业。诚然,一个初中生都可能编出程序,但是从编出程序到形成成熟的软件开发能力,这是一个天壤之别的距离。在微软,我们的部门在招收员工的时候,以能够 将新员工培养成为一流的资深工程师甚至构架师为目标。如果某人不具有这样的潜力,即使现在程序编得很好,我们也不会录用。微软鼓励给每一名程序员一个极大的成长空间。从制度上讲,每一个程序员都可以成长成为一名拥有开复一样待遇的资深工程师(当然难度是很大的)。只有提供纵向的发展空间,而不是用“蓝领”这样带有歧视性的词语打击人的职业发展的积极性,才能够最大调动员工的创造力和主观能动性。中国目前没有能力开发大型软件,知识密集型软件,缺少的就是大批经验丰富、能够协同作战、懂软将开发的资深程序员。可是与这种需要背道而驰的是,有人提出“程序员是蓝领”、“写程序高中生就可以了”等等谬论。这对中国的软件发展只能形成阻碍。
到底有没有软件蓝领?有。我举一些例子:
1、前台技术支持。比如,接客户的电话,解决一些软件使用中的常见问题。
2、程序测试员。只简单执行测试流程,不进行测试工具开发。
3、日常系统管理员。比如,帮助新员工开开账户。
4、微软很多小组有build team。他们负责每天编译代码,生成一个新的build。
所以,国内那些以培养软件蓝领为目标的学校,应该让学生首先明白什么叫软件蓝领,他们将来的出路在哪里。如果让一个软件高职的学生认为毕业后可以向本科毕业生一样马上从事编程的工作,并且用这种许诺向他们收学费,那是不公平的。当然,并不是说一名软件蓝领不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更上一层楼,但是软件高职学校不应该给人以假象。
最后要反驳的是,很多人说本科生或硕士生毕业后编程是浪费。我的周围(美国微软)有很多程序员是美国名校的博士或者硕士。微软为什么愿意花那么多钱杀鸡用牛刀呢?编程序只是软件开发中一个部分。正确的设计,精当的实现,高质量高安全性易维护的代码,没有返工,这样的生产率,即使工程师的薪水高一些,但是比那些用没有设计规划,漏洞百出,返工无数次的高中生的代码还要经济一些。
中国软件业的真正榜样是美国,学习印度只是一个近期目标。在学习印度的时候,千万不要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我也一直在想,国人学习外国的时候,为什么一直学不到精华。关键还是管理层的人才太少,先天不足。要想诚心诚意向先进的国家学习,就应该雇用开复这样的人做中国的信息部长,然后辅以了解中国国情,善于在人事上打太极拳的作为助手。送几个连直接阅读国外文献都 没有能力的出国考察,捡回来的多半是芝麻。
特邀咨询专家:Crest
学习计算机的哪个方向最有前途
Q: 钻研计算机什么方向(如数据库、多媒体…)更有前途?
A: 这个问题太宽泛了。整个软件企业都是未来社会进步推动的引擎,所以我觉得:只要做软件,“哪个方向都有前途”!
此时世界最需要的是安全的网络和软件;
此时中国最需要的是中大型软件和外包开发的能力,以及找到中国传统企业提高效率的软件,做国外软件没做到的,避免重叠开发。
还有一些其他想法,你可以在“文章”区找到。
我应该教书还是出国
Q: 我是一名即将毕业的博士,可以选择在高校任教。我是否应该先进入企业获得一些实际经验再去教学生呢?或者从拓宽视野的角度讲,是不是出国更好呢?
A: 如果你想教本科生基本知识,那你没有必要有企业从业的经验;如果你想教的科目是实用的(例如用企业的流程做一个软件项目),那有企业的经验最好。
但是如果你想做研究,或开拓视野,那么出国当然是最好的方法。
当然还要看是什么企业,出国去什么学校或公司。有些企业去了也很可能是完全浪费时间。
学计算机专业去哪个学校读研究生最好
Q: 不知中国哪些大学的计算机研究生专业比较好?
A: 最重要的是你的兴趣,以及报考一个好的老师。
如果你想从事研究工作,应该先在网上找找某个老师有没有在国际一流的期刊发表过文章;如果你对商业、客户更有兴趣,可以追随一个自己开公司又很成功的老师。
一般来说,我认为跟随年轻的老师较好、跟随国外读过书(不是“访问学者”)的老师较好。不要迷信“院士”或其他的头衔。
清华是公认计算机研究生专业最好的,其他的学校在网上有排名,例如:http://www.cdgdc.edu.cn/yjxkpg/pgjg/0812.htm,但是不要太迷信这种排名。
除了大学之外,不要忘了中科院有许多研究所也是不错的。
拿不到前三名怎么办
Q: 我想考上名牌大学。可是我高一第一学期荒废了,成绩排名不佳,让我感觉很失落。请问,如果想成为有自制力的优秀学生,应该如何努力?也请谈谈您当年上学的情况。
A: 我没有什么进清华或考前三名的秘诀。成功也并不代表你一定要进清华等名校,更不代表你必须要考前三名。要知道,我读大学时,也没有进“美国的清华”。更重要的是:你要清晰地知道自己的兴趣所在——从你的信看出你对这点很清楚。
学习要有方法、目标,也要尽力而为。你的第一步是要停止“晃荡、荒废”的日子,好好用功。我读书时,虽然不是最用功的学生,但是绝对没有“晃荡、荒废”。
但是,如果当你认为自己已经尽力,而且做到了“比昨天的我更好”,但是仍然没有达到“前三名”的目标时,你应重新考虑你的目标是否合适。前十名大学的计算机或软件系应该都是很好的目标。
大学该学什么
Q: 我应该去学点什么有针对性的知识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从而为以后的事业打下
基础?
A: 请参考我的《第四封信》。下面是写这封信之前的回答:
Mathematics (especially the ones that will help a Computer education), English (not literature but reading/writing/comprehension). Try to work for a research professor in Computer Science on some relevant topic.
除了数学、英语这些基础课程以外,要多参加一些团队合作的课程项目,学会如何与人合作;同时,也要多参与一些实际动手操作的项目,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
另外,如果想念研究生,先不要太关注微软或Borland这些公司方向。首先要广泛涉猎计算机科学的各个领域,寻找你在这些领域的真正的兴趣和将来可能从事研究的方向。不要为了进大公司而量体裁衣,要尽量广泛地发掘和追求自己的兴趣。只要在自己的兴趣上做出了成绩,大公司自然会在你后面追你的。
特邀咨询专家:Crest
高考考不好,如何找到前途和方向
Q: 高考成绩不理想,觉得很失败,对前途也觉得很迷茫?如何找到自己的学习兴趣、规划自己的前途和方向?
A: 考不上名牌大学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只要你找到了兴趣和方向,并且珍惜时间和学习机会,同样会有好机会等着你。在名牌大学里也有浪费光阴、虚度年华的人;从普通大学踏实进取成才的也大有人在。主动权还是把握在你自己手里。
问题的关键是你的理想是什么?你的兴趣是什么?你想达到怎样的人生目的?在国内还是国外发展在现阶段对你来说不是主要需要考虑的问题。如果你不知道你的理想是什么,在国外会一样迷茫,出国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就目前而言,我建议你对照《第三封信》仔细搜索一下,从而找到自己喜欢做什么、有什么事情能使自己兴奋和投入。
对于班干部无理的要求,我该怎么办
Q: 在评比三好研究生和成绩优秀奖时,班干部要求“轮流坐庄” ,即去年评上的今年放弃参评,方便大家毕业找工作。我觉得不公平,但是不知道该怎么做。
A: 公私不分,情谊和公平诚信混淆。就是这种文化破坏了中国的秩序。今天只是给平时懒惰或能力差的人评个奖,明天就可能任人唯亲。今天的事情看似小事,但是不良风气就是从小事做起的。我很理解国内现在找工作的形势,但是竞争的公平性在任何情况下都是需要存在的,秩序还是要维护的。
很多人谈起爱国群情激昂,论起腐败痛心疾首,但不知道中国的希望就在年轻一代,在于摒弃中国文化渣滓的一代。试想,如果连年轻人也不从自己做起去抵制社会的不良习气,中国的希望在哪里?
我认为可以在维持公正、荣誉的前提下,请你的班干部共同商议一个好的解决办法。
论争取公正的价值,不要光把眼光放在一个人的身上。如果能够激励其他人对公正的追求,也是对不公正的一种震慑。这个社会价值是无价的。相反,如果人人只有在操有胜券、在自己收益大于付出的情况下才去维护公正,那么不公正就会肆无忌惮、大行其道。中国社会的很大一个问题就是各家自扫门前雪,不意识到个人的维权对其他弱者和受害者的作用,对整个社会风气的作用。
无价也好,高价也好,当代价可以接受时,不尝试去追求真理、公正,最后就累积成了整个社会缺乏诚信。当社会缺乏诚信时,沉默不是金,沉默就是默许。当社会缺乏诚信时,我们更需要的是勇气,不是度量。
美国人的有些思维我不得不尊敬。一两年前美国有个家庭的女儿被拐骗失踪了数月,最后终于被营救回来。照理说,对作案者绳之以法就可以了。但是这个家庭并不停止于如此。他们联系了当地的政治家和媒体,向联邦政府游说推行全国性的失踪儿童搜救警报系统。在此之前,各州有自己的系统,但是州际没有互联。这个家庭的目的是,吃一堑长一智,为了帮助像他们一样的全国各地的儿童失踪的家庭尽早找回自己的孩子。他们的女儿再次失踪的概率很小了。但是,他们掏了自己的腰包,为别人办事,是否会被我们认为有些不值得呢?
另外一个例子就是美国人的“爱管闲事”。如果你在家里打孩子,或者家里有家庭暴力事件,如果邻居知道,是会报警的。管他什么事呢?因为社会的秩序,不是靠各家自扫门前雪,各家自记得失能够维护的。
总之,我认为公平诚信之类的原则是凌驾于利益之上的,他们是不能用获利多少来衡量的。即使你愿意用价值利益来衡量,也应该把整个社会的利益和价值考虑进去。
博士找论文选题,请您给予建议
Q: 如何在大方向下找到合适的博士课题去深入研究?如何在一定时间内能发表论文,且做出创造性成果?美国的名校又是如何培养工科类博士研究生的?
A: 1、在中国的大学环境中,以相当有限的时间做真正革命性的创新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建议你多找些跨学科应用题目,例如把新的统计方法用在某种应用上,或把一种新的算法用在一个新的领域。多到Internet找新的结果和想法,用电子邮件与国外专家和学生发问、交流。
2、要求在特定时间发表论文,这是很不合理的要求,因为国外的期刊仅审稿就要两年。国外读博士就没有限定这种要求。但是你既然已在中国读博士,那你只有投中国的期刊,至少命中率高一些,而且出版周期较短。
3、如果你想知道美国学校如何培养工科类博士研究生,请看我的《第一封信》的最后一段,以及H.T. Kung的那篇文章;另外,你也可以去著名的学校的网站看看。
做技术还是管理
Q: 作为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我对技术没有太大兴趣,对管理的兴趣反而更大。但是,我深知技术的重要性,所以不得不学习技术方面的课程,导致学习有些不开心。
A: 谢谢你的来信。既然你在读管理科学与工程,我想你还是要把技术的基础打好。我可以非常肯定地告诉你,昔日我的部门曾经有数百人,如果我只会管理而不懂技术,我必然很快就会失去我的工作。这是一个美国企业的例子,也许中国的现实环境不同,但是技术人员永远会尊重懂技术的上司。或许你在技术方面不必懂得比他们多,但是你也不能让他们在与你谈话时有对牛弹琴的感觉。
众所周知,技术是日新月异的,如果你只把它看作一个跳板,跳入水之后就不要它了,那你在几年后必定与技术脱节。何况当你步入社会后,第一份工作很可能还是涉及技术方面的。所以对于技术来说,我想你不能放弃。当然,既然你对商业、管理更有兴趣,那这些方面才是你最需要投入和加强的。
在中国普通大学读书会有好前途吗
Q: 在中国普通大学读书,也可以成为专家吗?将来也可以进入微软吗?
A: 只要你努力,就一定可以进入你心目中的企业。我推荐你去一看下《成长》这本书——一群微软小子讲述他们成长的故事:http://book.sina.com.cn/nzt/1070344559_growth/。
大学固然重要,但大学不是关键。好的大学里很可能热爱学习的同学多一些,因此氛围相对较好;普通大学相对有缺憾的地方就是氛围不及名牌大学好。但是如果你有理想、有目标去努力,不要受到太多外界环境的影响,其实在什么大学完全没有关系。
其实我所在的学校也不是很好,但是你可以尝试通过自己的努力在你学校中改变现有的环境和氛围,不如找些朋友一起组成一个团队为学校做点事情,同样,通过Internet丰富的资源可以学习到很多知识。
特邀咨询专家:liangzhen
说实话,进入好学校确实能够提升找到好工作的机会。我粗略统计过:微软亚洲研究院里有一半员工是清华毕业的。可是从另一方面来说,我也从一些普通的学校招进过很多员工,他们也非常成功。请参见我的《第一封信》(http://home.comcast.net/~kaifulee/kflwritings/Letter1.htm)
你应该在意的不是你从哪所学校毕业,而是你有没有学到知识。你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事情做好,同时应该想清楚你的人生目标是什么——我想对大多数人来说,“进入微软”只是一个职业理想,而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生目标吧。
考不上名牌大学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如果你找到了自己的兴趣和方向,并且珍惜时间和学习机会,你同样会有许多进入知名企业的好机会。在名牌大学里浪费光阴,虚度年华的人不胜枚举;从普通大学踏实进取、最终成才的也大有人在。主动权还是会把握在你自己手里。
问题的关键是你的理想是什么?你的兴趣是什么?你想达到怎样的人生目的?如果你不知道你的理想是什么,即便是在知名大学也会一样迷茫。
就目前而言,我建议您对照开复的《第三封信》,仔细思考一下自己喜欢做什么、有什么事情能使自己兴奋和投入。我在你这个年龄的时候就没有好好考虑过这个问题,现在想起来有些后悔。希望你明白:在决定自己的兴趣这一点上,没有任何人能够代替你做出回答。
特邀咨询专家:一位微软软件工程师
普通大学的大一新生,应如何做好考研的准备
Q: 作为一名普通大学的大一新生,应如何做好考研的准备?
A: 请看看我的《第四封信》。下面是过去一个站友针对这个问题作出的回答,可以作为参考:
刚进大学就已经想为考研做好准备,这种未雨绸缪的远见十分可贵。
大学阶段最重要的考研准备是通过对本专业的体验和对其他专业的了解,明白和验证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所在,从而逐步确定今后研究生阶段的专业方向;其次,就是学好本科阶段的每一门基础课和专业课。有了好的基础,考研复习的时候就相对比较轻松;同时,本科的成绩单上各门成绩优异,对被研究生院录取也是有所帮助的。
综上所述,我认为你没有必要为四年以后的考研做什么特别准备工作,这些该做好的事情即使你不考研也必须做好。在很多情况下,只要做好了现在应该做的事情,就能很自然地为下一步打好基础。
特邀咨询专家:Crest
我本科学校不好,该留本校读研还是去小公司工作
Q: 我本科的学校不怎么好,现在面临着毕业,我应该留在本校读研还是去小公司工作呢?
A: 如果你觉得不能从老师或学校学到什么的话,那么学习的关键要靠自己,无论是自修、寻找自己的兴趣、或是准备考研。
在考研和找工作这个选择上,你完全可以“脚踩两条船”、作两手准备。你可以考研,因为你考研的动机是为了弥补现在本科学习不尽如人意的现实。但这个动机的主要目的最终还是为了找到好工作,而不是从事你不太喜欢的研究工作。所以现在你大可不必在一条路上孤注一掷。如果你能在满意的公司干得好——尤其是对于研究型不强的工作岗位来说——那你将会比后来人占据更大的优势。当然,从现实的角度分析,或许你拥有一个硕士或博士学位在应聘好工作时会更加容易。
以下两条具体的建议提供给你,仅作参考:
1、既然你需要集中很多精力考研,就不要面试太多公司,只去面试你比较向往并且了解情况的公司。一来探探路,百闻不如一见,增加自己的求职阅历;二来积累一些笔试与面试经验。
2、要对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有合理的期望,不要认为研究生阶段给你提供的环境和条件会与本科有本质上的区别。如果说确实有区别,那就是你应该对本科学习有个很好地总结,分析为什么本科的成绩没有学好。如果原因是不喜欢自己的现有专业,可以考虑利用考研选择一个你更加喜欢的专业。如果原因是自己没有努力,那么就应该倍加珍惜研究生的学习生活,更加主动地学习。
正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你也可以去尝试找找工作。在公司工作可以增长更多的实际经验,然后再通过自学,会让理论和实际联系得更紧密一些,在那个时候考研究生也许会比较有目的性一点吧。
我一直以来始终认为,目标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伴随着总体的大目标,还会有很多阶段性的目标。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在小公司工作也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糟糕,毕竟全球知名的大企业就那几家,不可能所有人都有这种工作机会。我们也可以在小公司开始我们的道路,等你具备了充足的实力、拥有了能够为大公司创造财富的资本以后,相信那些你向往的公司会邀请你加盟他们的!
特邀咨询专家:Vincent
毕业就业机会不好,是否应该考研究生
Q: 作为普通院校的学生,毕业后就业机会相对来说不好,我是否应该去报考知名学府的研究生呢?
A: 第一,要自信, 不要总觉得自己技不如人。
第二,考研要有明确的目的,不要只是为了逃避工作压力才选择考研,这种态度是不对的。
第三,专业重要,学校也重要,但最重要的是你喜欢什么。不要觉得: 某某专业好找工作,所以我要考这个专业;某某学校是名牌,所以我要考这个学校。这会给你带来不必要的压力。
第四,从容一些,不要患得患失。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只要把握住这个方向,才可以让你在自己擅长的领域表现更出色。
特邀咨询专家:佚名
现在不少学生把升学(包括考研、考博)作为解决问题的最主要方案,结果即使他们考试通过了,原有问题依然存在。
我的看法是,考虑是否升学和选择何种专业的关键在于:这种选择能否带来你实现自己兴趣所需要的资源。例如,若你对做研究感兴趣,就必须考虑,哪一家公司、或者哪所学校、哪个科系能够最大限度地提供你所需要的研究设备、学习环境、图书资讯等等。这些因素都很实际和直观,应该不难进行比较。
研究生、博士生阶段的学习所能够赋予一个人能够得到的最好的东西并不是学历,而是让你整个人变得更加善于思考、更加善于解决问题。我相信,就算在中国目前存在不少问题的教育体系中,你仍然可以从升学中得到比学历更多的东西。当然,要实现这一点必须有个前提:那就是你必须已经发现和确定了自己的兴趣并且愿意付出。
特邀咨询专家:5536
我鼓励你考研读硕士。
我硕士毕业在微软工作,觉得硕士阶段的学习对软件开发还是很有帮助的。况且倘若你能够进入一个更好的学校读硕士,对你的能力、知识面、以及将来的就业都有帮助。当然,凡事要做好两手准备:一边复习考研,一边注意合适的工作。
另外要相信自己,不要迷信名校的学生能力一定比你强。关键是寻找你的差距究竟在哪里,如何迎头赶上。
特邀咨询专家:一位微软软件工程师
中国大学数量的大幅度增加,而最优的工作并没有以同样的速度增加,结果造成很多最优的工作过去要求学历本科,现在要求硕士;以前要求硕士的,现在要求博士。
我不认可这种分级招聘,但是身处中国现实环境,以上情况是你无法改变的事实。所以,如果你能够考上名牌大学的硕士,对你找工作绝对会有帮助,同时也可以帮助你的自觉和自信。最重要的是:报考的专业应该是你有兴趣的科系。
老师做官去了怎么办
Q: 我一个朋友读博士读了一半,现任导师出任政府部门官员,无暇指导研究生。我朋友在研究中遇到许多问题却没人指导,感觉很苦恼。是否应该放弃学位抑或是由其他的解决办法?如何看待研究生导师从政的现象和相应产生的问题?
A: 恭喜你的朋友重获自由。这种一心从政、对科研不闻不问的导师,早点脱离他是最好的选择。
你的朋友可以继续留在这个导师门下,以自习的方式读完博士。现在网上资源非常丰富,从MIT 的Open Courseware到各位大师的主页、再到期刊和会议的文章都可以在网上找到;此外,各方专家的电子邮件一般都可以找到,他完全可以经过电子邮件得到解答。我读博士时,要是有这么好的环境,那该有多好!
另一个选择就是更换一个导师。如果决意要换,我建议首选是师从一个刚从国外回来的老师。如果实在找不到,那就寻觅一个青年教师,最好是关心学生、能和学生打成一片的那种老师。如果自己也参与项目一起动手,那将更好。对于师从的老师而言,“院士”、“专家”这种头衔越少越好,因为这些老前辈的知识不见得能够跟得上时代,而且由于有某种头衔,他们能够投入指导的时间相当有限
读书读不进去,怎么办
Q: 对看书感到枯燥,用什么方法坚持读书?如何让自己长期坚持做一件事情?
A: 就事论事而言,坚持读书的上策是读喜欢读的书。读喜欢读的书,就象等待着看电视连续剧的结果一样,会让你爱不释手。
中策是一定要把书读懂,以培养出读懂书以后的成就感和兴趣,那么就不会觉得读书是白读。
下策是交替读不同的书,以至于不变得枯燥、麻木。就象不喜欢吃蔬菜的人,明白蔬菜还是要吃的,但是要和肉一起吃才会觉得回味无穷。
下下策是放弃不读,尤其是那些不得不读的书。
从根本上来说,要解决这个问题决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看书看不进去,如果是针对你的专业书或者教材而言,那么也许你根本缺乏对该专业的兴趣,因此你要考虑的是如何处理专业与兴趣的问题。论坛上许多网友就此已经有很多的讨论,相信你会有所收获。
如果是你有兴趣的问题但仍然看不进去,那么,问题就是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一个最流行的误区是,花很多时间去跟一本不合适的读物“搏斗”,但舍不得花时间为自己选择读物。我认为一个大学生花在选择读物上的时间应该不少于阅读的时间。有的书只需要瞟一眼目录就够了,有的则需要细读深思甚至做笔记、卡片进行摘录,你必须为自己找到质量够高、语言表述足够吸引你的读物,而这本身就需要花不少时间去精心挑选“大餐”。
只有多接触信息才能有更多机会去选择。接触信息的途径有很多,如朋友同学的推荐、逛书店和图书馆以及上网。这些途径可以带给你各种出版物的资讯以及课题的研究动态和现状。你需要耐心地从各种无用的、质量不高的、太难或太浅显的读物中提炼出你需要的那部分。找到令你受益的资料后,自然就会享受到专心阅读的乐趣。
笨鸟如何快飞
Q: 我感觉自己的悟性不强,大一因为没有努力而挂掉六科,并因此失去拿到本科学历的机会。但我还是想在大学里继续努力,比如拿到IT认证,可是对自己的能力没有信心。
A: 我不同意“笨鸟快飞”这句话。我觉得人生是一次长跑,而不是刘翔的110米跨栏。长跑的关键在于两点:正确的方向以及耐力,而速度并不一定要很快。很多人跑得很快,但是偏离跑道跑错了方向,或者中途退出。而认准方向又有耐力的你,或许会发现最后留在竞赛跑道上的人,除了你以外并没有几人。
1、“快飞”是不正确的目标。有些鸟飞得快、有些鸟飞得慢。如果慢鸟拼命地去追快鸟,只会带来失望和疲竭。
2、如果飞的方向不对,只会距离目标越来越远。飞慢点反而有助于及时调整方向。
3、目标定得越近越不容易迷失。定一个实际可达到的目标,做最好的自己,只要日复一日地飞、只要目标比昨天近,就完全有理由对自己满意。
笨鸟只可以说是先飞,而不是快飞。先飞是指你赶在人家前面,当人家在休息时你就已经出发已经努力,那样你们的距离才会减少、才不会遭到淘汰。如果不考虑自身条件一味地快飞,终将会有力竭的一天,那也就是你坠落的那一天。所以笨鸟是要飞,但是需要的是先飞,而非,盲目的快飞!
走IT道路很好,考一个认证也是很好的目标,但那决不是“金饭碗”。考认证应该比学校的考试容易,因为有很多过去的考题可以提供参考系数。
如何有效地讨论,而不是争辩
Q: 怎样让讨论有效、健康地进行,而不变成“辩论”或“争辩”?
A: 1、就事论事。讨论的双方都要明白:讨论的是一件事情,而不是讨论者本身。对事物的不同意见,不应形成对个人感情的攻击。
2、注意提出反对意见的方式和态度。微软的公司价值之一就是要求员工open and respectful. Open是指要坦率,看到问题就要指出;Respectful是指提出意见的方式要使对方在感情上容易接受,其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在否定对方的同时,也要肯定对方意见中合理正确的部分。
3、建设性。如果双方总是攻击对方意见中的弱点,却没有提出建设性的改进,那么这场讨论就必然沦为一场辩论赛。要明白:讨论的目标是推动双方的认识和推动议题的进展。
4、心胸开阔。要能够接受不同意见,即使这种意见在你看来不正确或不合理。把每一个反对意见都看作自己进步的机会。如果意见正确,就应采纳,并且反思为何自己一开始不能形成这样正确的意见,为何自己走了弯路;如果意见不正确,那么在反驳的准备中也会提供自己进一步深层次思考的机会。这种思考也许会帮助发现一个人思考时不能发现的问题。我个人的经验告诉我,当一个人办事最顺利的时候,就是他进步最小的时候。当一个人遇到不同意见最多的时候,是他收获最多的时候。
5、自信。很多过当的防卫来自自信的缺乏。看到自己的论点被推翻——尤其是如果这种情况屡屡发生——很可能会产生自卑,以至于绝望地为自己辩护。其实大可不必如此。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果变换一个论题,也许经常正确的是你。
6、尽量避免在有很多观众的时候指出对方的谬误。这不是说在集体讨论的时候把问题捂着不说,而是说如果有机会,可以在集体讨论以前进行一对一的讨论,私下向对方指出问题,对方可能更加能够接受。
7、循循善诱,用提问的方式,让对方自己认为他先认识到问题。有时自己认识到问题要比被别人揭发出来少一些尴尬。
想放弃二流学校的学位,可以吗
Q: 作为一名在校的本科生,对所在学校教学质量不满意,所以我想选择自考去北大旁听,但可能会因此失去我的本科文凭。我该如何选择呢?
A: 如果在北大旁听会导致放弃学位的后果,我认为你不应该轻易地放弃学位。
你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在理想的社会里,知识确实比学位重要。但是现在的社会还不能够接受以知识取代学位。就算有某一个公司更重视知识,它夜可能仍会以学位作为第一步的筛选准则。
千万不要放弃学位,那样你会发现你几乎很难找到好工作,或者会面临失业的危险。那时的压力和困境有可能会击溃你,我绝对不是危言耸听,因为我周围有学生曾经面临过这种情况。
中国的很多企业对自考和成人教育不太容易承认或容纳,因此选择这条路必然充满艰辛和挫败感,比你现在在大学里学习要辛苦百倍。
当你找工作时,如果你是普通大学毕业,但是硕士或博士是名校毕业,这和全部读名校的差别不大。所以你的朋友建议你考研时再去考北大也是有道理的。
我和你一样,现在就读于一所普通院校。刚开始我对学校充满了失望和抱怨,但后来我找系里的领导谈话时才了解到,往届的毕业生虽然大部分找到的都不是所谓很好的工作,但那些成绩优秀、能力强的师兄师姐都找到了非常不错的工作,并且并不比那些重点院校的同学差多少。这些了解让我慢慢恢复了心理的平衡,认识到了能力的重要性,并且不断地培养自己各方面的素质,不断进步,朝着自己的目标行动!
朋友,相信你和我都也一定能够取得成功的,让我们努力吧!
特邀咨询专家
您如何看待考证热
Q: 面对大学校园“考证热”、“考证加大就业砝码”地现象,您如何看待?
A: 考证就象吃营养品:如果把钱都花在营养品上,而没有钱买一日三餐的主食,那就本末倒置了;但如果一日三餐都吃饱吃好了,那适当买些营养品吃是好的。比如说:学生甲有两个计算机认证,但是校内平均成绩只有65分;学生乙没有任何认证,但是校内平均成绩有90分,当他们同时去应聘的时候,企业会选择哪一位呢?那些需要临时员工的企业说不准会选那个有两个认证的,尤其是如果认证的项目和他们临时的项目紧密相关的时候;但是一个着眼于长远培养员工的企业就更可能选择那个没有认证的学生,因为他既然有能力把课内的东西学好,那他一定有能力把认证考好,只是他没有选择那么去做而已,而是全身心投入课内学习罢了。当然,如果学生丙既有认证,校内成绩又好,那他就是首选了。
所以,考认证好不好,不能一概而论。大学的学习还是要主次分清,有轻重缓急地安排时间。
无法专心学习怎么办
Q: 我在学习的时候不能集中精力,请问怎样克服这个毛病?
A: you can try this method: first,you try to do study only 20 mins;second,you try to study for 30 mins:... ...During you study ,forget the other things,only think about your work. I think the reason why you can‘t focus yourself is that you don‘t feel pressure.
特邀咨询专家:fishegg
提供几个方法供你参考:
1、你应该注意调节你的生活,比如增加娱乐锻炼和社交。长期单一专注于某件事情容易导致注意力下降。改变生活的节奏、交错学习的学科,会让你每天接触学习的时候都觉得新鲜有趣。
2、给自己一定的奖赏。比如:计划好在完成一天的学习计划后可以让自己打一盘电子游戏或者看几章与学习无关的好书。
3、给自己暗示。养成经常暗示自己是否思想游离了的习惯。寻找思想游离的原因,是否是外界的干扰? 如果有干扰就应该改变学习的环境。是否自己的想象力太丰富,以至于看到书中的某些事情会漫无边际地想到别处?经常暗示自己,会逐渐帮助养成管住自己的习惯。
4、通过真正透彻理解学习的内容来培养对学习内容的兴趣,而不是简单的为了取得好成绩。有了兴趣,注意力自然会集中。
特邀咨询专家:佚名
如果你对所有知识都没有兴趣,那我也无能为力,但这种可能性很小,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这就是一个突破口:先看你感兴趣的书籍,看看能否集中精力,答案应该是肯定的;若还不能,那就是你自身心理情绪等方面的原因了。
知识间是相通的,在看自己喜欢的东西的同时,会发现需要其他领域的知识来补充,这样慢慢扩充知识面的同时也养成了集中精力的好习惯。当然,首先要有毅力。
对现在所学的东西,上课认真听老师讲解,多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你也会逐渐发现其中的乐趣。相信自己,循序渐进,就会逐步走向成功!
特邀咨询专家:lena
1、兴趣自然可以带来专注;兴趣有天然(原生)的,也有后来(不经意间)产生的。我是学数学的,但是我现在对医学非常感兴趣。比如中医,象针灸(经络、穴位理论)等是西医体系所无法理解的,但也是广泛为实践所验证的。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人体是否存在着不可逾越的天堑,这是我非常感兴趣的。但对于医学的兴趣可能是我高中时不可想象或者说没有发现的。
2、正如你所说的,既然选择了就应该学好,与“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然后在乐趣中做好它”,这两种指导发展方向的原则我觉得非常难以评判,但对于一个大学生来说,我认为应该把这两个原则放到一个对自己事业发展的规划和设计这个层面上去思考和决策。
3、如果你已经对要学好而不是另外去改变专业作出了决策,我想可以有一些行为科学方面的好办法用以借鉴,比如把学习的内容当做一个大工程,然后加以分解,甚至细化到每节自习课都制订一个计划和目标,自习结束时看看自己的进展情况。一开始可能有点困难,但只要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不断看到自己的进展和效果,可能就会一点一点改变你所描述的状况。如果学进去了,甚至也可能会逐步产生兴趣。
4、除了兴趣之外,还有一个价值问题。医学对于人们来说毕竟有着非常重要的实际价值。我在北经历了去年的非典,我记得我带着口罩走在行人稀少的大街上,当身边有急救车呼啸而过时总感觉心惊肉跳。非典过后,我觉得我对你们学医的人感觉已经和以前不一样了。
特邀咨询专家:华普慧科
为了做好研究课题而推迟答辩、乃至放弃学位是否应该
Q: 导师即将退休,但我希望做好研究课题,如果那样就无法在导师退休前完成答辩、乃至放弃学位,这样做是否值得?
A: 不要轻言放弃学位,自己的研究也要设法进行下去,我建议你可以参考以下因素:
1、许多高校都有返聘或延聘制度,以便使年届退休的教授能够带完自己的研究生。实际上,大多数教授都乐于延长自己的职业生涯,因此你不妨与导师多作些沟通。
2、若上述方案不能奏效,你可以考虑中途更换导师。你的理由绝对有说服力,很多高校也曾有先例。
3、我身边许多读博的朋友为了完成自己的研究,都选择推迟毕业。原因之一,博士期间的研究成果对未来的职业生涯至关重要;原因之二,博士期间所能使用的研究资源非常珍贵,毕业之后不是什么地方都能提供同样的条件给你继续研究的。总之,现在花费心思觅一两全之策绝对是值得的。
有了满意的研究课题是非常好的事,应该祝贺你。我的感觉是,你现在的情况应该不致影响你最终取得学位。建议你专门去教务部门了解一下你们学校的政策,再决定如何应对。
特邀咨询专家:5536
这是一个很好的理想与实际之间发生冲突的例子。
我虽然鼓励每一个博士生应有“成为论文题目方面全中国之最的专家”的理想,但是如果面临实际问题,你当然不应为此而冒险拿不到博士学位。
首先,你应照5536的建议,去校方咨询一下有没有两全的方法能让你又得到学位、又好好地把题目做完。
如果有可能两全,你应找找专家,确认这个课题是值得做而来延长你的学习。你可以把你的学校、导师的名字、论文的题目用电子邮件发给我,如果我知道这个导师或领域方面的情况,我会给你我的意见。
如果不能两全,你应该分析风险。除非拿不到博士的风险很低,否则你就应该尽力在导师在校时完成你的论文和学位。
对高考很恐惧怎么办
Q: 进入高三,我便渐渐失去学习的激情,对高考很恐惧,我该怎么办?
A: 高三是关键时刻,无论你对未来花多少时间来想,目前你能着手做的事情只有两件:
1、尽心准备高考;
2、在报考大学时不要选择自己不喜欢的专业。
感觉大学所学与工作内容脱节怎么办
Q: 我觉得在学校里学习的内容和实际工作中所需的技能严重脱节,请问在学校里怎样才能为以后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A: 大学里很多课程确实急需更新。我在大学教过一段时间的计算机语言课程。学校那一套评估方法本身就存在问题。我认为掌握计算机语言重要的评估指标不是在笔试中考高分,而是实际编程能力。不过你要记住,这个世界不是为我们某一个人而设计的。当你不满的时候,一方面你要尽量去改善环境;另一方面要做自我调整,不能因为对课程有意见就放弃。去适应环境不是随波逐流,而是在这个世界生存所必须具备的能力。
大学就象个浓缩的社会,你会从中学到很多东西,不只是课本知识而已。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放弃大学学习去闯荡世界是有欠深思的。大学学习是人生一次难得的机会。是和你的同龄人一起成长、思想成熟的过程;是培养自学能力、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发现自己的兴趣、打好基础的最好时机;是走进社会前培养自己能力最好的机会。
大学四年是一个打下坚实基础的时期。我以前上大学的时候总觉得课程与实际太脱节,直到今天我才发觉那些基础课太重要了。虽然计算机语言和开发平台日新月异,但是很多东西万变不换其宗,比如数据结构、算法、编译原理、计算机组成、构架、关系型数据库原理等等,这些基础的知识是对将来从事软件行业十分重要。如果废弃这些基础课程而盲目追求一些眼下风靡的新语言、新技术,这对大学生来说是本末倒置。
当然, 行业内新的技术也要兼顾。但是如果基础掌握较好,那么学习这些东西并不困难。比如, 如果你的C语言学好了, 而且对于编译原理和计算机语言的基础知识掌握得很好,那么拓展到C++或者C#并不难。这些知识甚至到工作岗位上再学都不迟。
国内一些老师上课的水准有些良莠不齐,我也曾深受其害。但是在学习基础课方面,有时侯自学也能弥补一些。建议你有条件的话多读一些英文的原版教材,因为国内有些教材都是东拼西补编成的,不仅缺少实例,而且不易自学;反而是一些原版教材写得深入浅出, 很适合自学。
建议你看看我的《第四封信》。
如何选择科研方向和老师
Q: 请问我应该如何选择科研的方向?怎样才能在科研领域取得成果?
A: 我见过较多的中国的论文,大都在下几类之一:
(1)自己或导师异想天开,纸上谈兵,提出的想法经专家一看就知道不符合实际。
(2)大部分以国外做法为主,再以一些新的想法加以变换,以证明不是抄袭。
(3) 把一种新的理论或算法引用在一个领域或问题上。
如果按照价值排列,一般来说,(3)>(2)>(1)。
很不幸的是,在国内论文中很少见到具有真正思想的创新元素。并不是中国老师和学生不想创新,而是尝试去创新的学生往往没有自觉,没有把别人的论文看懂,另外又缺乏良师的指导,最后反而达到我说的第一类论文,也就是最糟的论文。这些学生还不如去做第二、三类的论文。
我对你的建议是:除非你真的对这个领域很懂,或者是碰上了少见的好老师,或者有高人(例如国外专家或是在类似微软亚洲研究院的研究员)指导帮助,否则最好还是不要往第一类走。第二、三类仍然有它的价值,尤其是当你把前人的工作彻底看懂了。一般来说,第三类是一种最好的妥协,因为也有不少国外的论文也是这样完成的。
至少你对自己应有的要求是:要在你的论文所涉及的领域中成为中国懂得最多的一个人(见我的《第一封信》)。至于如果要做出真正世界第一流水平的论文,中国大部分的环境都不允许学生有这样的奢求,但是对有足够自信和自觉的学生,我也鼓励他们去大胆尝试。
老师太差怎么办
Q: 老师太差怎么办?
A: 我觉得大学生不应该跟在老师的身后走,而应该走在老师的前头。大学的很大一部分知识是依靠自学得来的。老师每一堂课要涵盖课本的几十页,所以不能指望通过一堂课就把内容学得很好,关键还是靠自己。
首先应该自己把课本琢磨透。如果你感觉还不满足,并且老师的知识水平还可以,那么可以让老师推荐一些课外的专业书籍或文献以供阅读。大学生不是中学生,老师的作用已经退到了“师傅领进门”的辅助地位,真正修行还是依靠你自己。
特邀咨询专家:Crest
请看看我的“第四封信”。自修是最重要的。
能放弃学英语吗
Q: 我是一名大二学生,当我的同伴天天围绕英语转时,我却对英语已经没有一点学习的动力,觉得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我想放弃。
A: 在未来几十年内,世界上最公正的新闻、最有才华的人的作品、最多知识分子的交流,大多数都将通过英语向全世界传播。除非你想做一个与国际脱节的人,否则学英语是非常必要的。这不是你能找到什么工作的问题,而是你想做什么样的人才的问题。
你英文成绩不好,决不能归罪于“无奈”,而是你自己选择放弃的结果,是你刻意地把时间分配到别的事情上了。这么做不是不可以——尤其如果那些别的事都是更重要的事,但是你必须分清楚:你是自己的主人,你做或不做什么事是你自己的决定,而且我相信你有判断重要事与非重要事的能力。英语学不好没有关系,成为消极而不积极的人就真的危险了。
请看看我的《第四封信》。
我想更换专业
Q: 上了大学以后,我变得没有目标和动力,毫无生气。原因事我不喜欢现在的工业工程专业,而喜欢经济学和计算机,请帮助我。
A: 缺乏激情的生活可能不精彩,但是还是应该好好过,不能光是吃、喝和睡觉。世上的事没有十全十美的,怎能因为不完美就放弃?街上的清洁工有几个喜欢扫地?海岛的士兵有几个喜欢与世隔绝?街上的出租车司机有几个喜欢成天满城市奔忙?按照你的做法,他们是否应该成天灰心丧气,只有吃、喝和睡觉?
只有不完美的存在,才有追求的存在;只有追求,才能体验幸福。你对专业不感兴趣,这是一种人生中的不完美。但是,你还有很多路可走,就看你主动不主动。说实话,凭你这种被动的性格,就是让你学计算机或经济学,也不会学得很好。因为即便是学了,你也许会遇到很多困难,或发现很多东西和原来想象的不一样。然后,就很郁闷,就只能吃、喝和睡觉了。
主动,是指没有条件的时候努力创造条件。比如,你有没有考虑过考研究生进入计算机或经济学专业?我见到考研转专业的同学很多。如果有这个打算,你能否有毅力为了那个目标把数学,外语学好,把本科成绩提升上去?又比如,能否业余自学计算机或寻找计算机和你工业工程专业的结合点深入学习和研究?
特邀咨询专家:Crest
你真的确定你喜欢经济学和计算机吗?要客观看待自己的喜好,不要把社会、家人、朋友认可和看重的事当作自己感兴趣的事去追求;不要以为有趣的事就是你的兴趣,需要亲身体验后才知道是兴趣还是憧憬;不要以为有兴趣就可以当作你的职业,喜欢玩网络游戏不代表你会喜欢或有能力来开发网络游戏;不要以为有兴趣就代表你有天赋,不过可以尽量找天赋和兴趣的结合点,比如你对数学有兴趣但是喜欢计算机,那么可以做计算机的理论方面的研究。
如果你非常确定,那么这时再去寻觅转系的可能性、尝试课外学习、选修或旁听一些有关的课;你也可以去找一些打工或假期实习的机会,进一步理解毕业后如何能找到这个行业的工作;甚至象网站上一些同学推荐的,努力去考自己感兴趣专业的研究生,再进行一次专业选择。而且,本科读什么专业并不完全决定毕业后的工作,正如前一部分强调的,大学的学习过程培养了你的学习能力,只要具备这种能力——即使没有从事本专业的工作——也能在全新的工作边做边学,取得新的知识和经验。
除了“选你所爱”,也该试试“爱你所选”。有些同学后悔自己大学入学时,对选的专业没兴趣,导致丧失了学习动力;有些同学追随兴趣“走火入魔”,毕业后才发现荒废了本专业;有些同学因为困难或偏见,以兴趣为名而不愿意去面对自己的专业。对大多数的同学,你的专业是不能改变的,所以,最紧急的是你应该尽力地去试着去把这个系读好,培养自己的兴趣。一个专业里有很多不同的领域,也许你对专业里的某一个领域会有兴趣。现时很多专业发展了交叉学科,两个专业的结合是一个新的生长点,你可以多接触,也许会碰到真正感兴趣的方向。王坚博士在微软亚洲研究院负责重要的用户界面研究,可是谁又能想到他从本科到博士都是心理学专业的,而用户界面正是计算机和心理学的优美交叉点。此外,如果你立志毕业后要从事别的行业,你依然可以把你的专业学好,从而让你的专业成为你在新行业的优势。比如有一位同学不喜欢就读的工科,打算毕业后进入服务业,我就建议他把工科度学好,以便将来可以在服务业以擅长技术为他的特长。
对专业没兴趣却又不知对什么有兴趣,怎么办
Q: 对自己所学的印染专业感到迷茫,不知有怎样的发展前途,而且也不知道自己对什么专业感兴趣,怎么办?
A: 建议你:
1、试着去把这个系读好,培养自己的兴趣。媒妁之言的婚姻也早就了很多幸福的夫妇,所以也许将来的某一天你会发现你很喜欢自己的专业。
2、从今天起,多留意自己的兴趣,多去尝试新的东西——这一点请参照我的《第三封信》。如果你发现了你真正有兴趣的事,你可以去寻觅转系机会、尝试课外学习、选修一些你有兴趣的课。你也可以去深入地了解毕业后如何能找到这个行业的工作,去一步步努力。
3、不要为专业选择的事情太烦心,好好学习真正对你一生有用的东西,包括:学习如何学习、打好自己的基础、学习与人相处的能力。另外,目前你烦心也是没有用的,因为这是你在毕业前不能改变的事情,而且很少有人毕业后真正去与从事自己大学专业完全对口的工作。
请看看我的《第四封信》,其中有更多的好建议。
学习不完那么多知识点怎么办
Q: 为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我对学习涉猎广泛,除了本身的专业,还修了很多其他专业的课,结果发现自己在每个领域都不深入。如果继续学很多专业,精力实在不足以应付;但又不愿意专注一样学习,我该如何选择?
A: 什么都学、什么都学不好是不行的。但是投入全部身心专心学一科、而荒废了重要的课程,也是不行的。怎么衡量两者只有你可以决定.
如果你决定目强放弃一些课程,建议你考虑自己下一步最需要的是什么。如果你要考研,那你应该结合你可以选择的学习和考研的需求,其它的则可以放弃。
然后再想想放弃的学习中有没有可以通过间接学习来掌握的。例如,如果你决定要把你的专业学好,而又没有时间学英语,那你能不能至少用英语或汉英对照的课本、“顺便”学一些英语?
另外,你应该考虑每一个选择是否是很好的学习机会。例如:你大一学的是市场营销,你的老师做过市场吗?还是一直在纸上谈兵?他过去得到的教学评价好吗?由于你的学习时间有限,因此应该尽量挑选那些你能得到最高回报的学习科目。
“综合素质”包括什么呢?除了英语是必须的,其他的建议你斟酌,适当可以放弃一些。
最后,请看看我的《第四封信》。
A:对很多专业都有了解并不难,只要有时间,我想很多人都可以.换句话说,这样做对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并没有多大成效. 记得有人说过,自己的价值体现在不可替代性上.
你说你现在已经学了很多非专业课,这很好,你可以比一部分有更多的选择依据.分析自己各方面的条件,非智力条件也很重要,如性格等,当然,还有上面所提到的学习条件.选择一个适合的,感兴趣的最佳结合点.不断深入,总有出头的一天.
上进的人,是好学的人. 成功的人,是会学的人. 放弃并不意味着失去,所以并不可惜. 为了理想而放弃的人,是伟大的.
我曾经为了我的理想放弃了大学四年的专业,但我觉得很值得.
讨厌数学怎么办
Q: 我不想学数学,怎么办?
A: 生活中有一些事情即便是你不感兴趣,也必须去做。
不要低估了数学的用处。数学是理工科必须的基础。很多学生看到大学专业对数学要求不高,就马上松了一口气,因为他们在高中时认为数学是最难的,而且是最看不清应用或就业前景的。但是,许多理工科都是建立在数学的基础之上。例如:要想扎实地学好计算机工程,至少要把离散数学 (包括集合论,图论,数理逻辑等)、线性代数,概率统计、数学分析学好;如果想攻读计算机硕士或博士,那可能还需要更高的数学基础。除了专业上的要求之外,数学是人类几千年的智慧结晶,数学学习可以培养和训练思维:通过学习几何,我们学会如何用演绎推理来求证和思考;通过学习概率统计,我们可以学会如何避免思考的死胡同,如何最大化自己的机会。所以一定要用心把数学学好,不能敷衍了事。最重要的不是选修很多门数学课,而是要知道“为什么”学习,要从学习中得到知识和思考的方式。
如果你实在不喜欢数学,问题也不会太大。将来大学里和社会上很多专业都不需要数学。但是,要能够摆脱数学,你必须冲过高考数学这道关卡。
既然你不想成为数学家,那么目标很明确:努力在数学上提高一分是一分,争取不要让数学拖你高考的后腿。但是完全没有必要把数学当作一种包袱。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只要扬长补短就可,补一寸是一寸,补一尺是一尺。
面临毕业,兴趣却不在本专业,怎么办
Q: 我热爱文学和英语,大学却误进交通专业,现在成绩并不很好。我想放弃现在的专业去专业写作,家里人却不允许。希望能得到您的指导和意见。
A: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既然你对写作如此热爱,如果你不尽力去试试,将来一定会后悔。看看我的《第三封信》,在这方面有更多的建议。    如果你决定去尝试,你可能会面临一个理想与实际的冲突。但我认为你的热爱和你的工作并没有冲突,应该可以在业余时间把写作当作一个嗜好,不必放弃你的工作。    当我们追求理想时,当然不能忽略了现实的问题。  最完美的选择是能将理想和实际相结合,找一份你最爱的工作,或者考研也是一个可能。  当理想和实际有分歧时,你有三种做法:
1、追逐理想。只要能解决温饱问题,你从中得到的享受将超过物质的享受。
2、先为了现实问题而做你不是最爱的工作。把不爱的工作做得足够好,然后用你其他的时间去追逐你的理想。
3、先为了现实问题而做你不是最爱的工作,而在你不爱的工作上有所积蓄、解决了吃饭的问题,再去做你最爱的工作。
4、寻找一个两者的交叉点。例如去一个交通杂志写作,或去翻译与交通专业有关的书籍。  比如说你的理想是做一个诗人,但是实际上你为了温饱,你可以:
(1)、在文学杂志工作。虽然待遇不高,但可得温饱,也可做你爱做的工作。
(2)、你可以到报社工作,待遇也许较好,然后把每一分秒多余的时间用以做你的理想工作。
(3)、你可以做待遇最好的写作工作(如公关、市场、技术、小说),甚至找与写作无关的工作(做生意、编程等等),等赚够了钱再做你最爱的工作。  你的阶段性目标在三个例子里会有显著的不同:在(1)、(2)里可能是和写作、文学造诣有关的,而在(3)里可能是和金钱有关的,比如每月存多少钱等。  我有一个好朋友,他也是非常有才气的作家。他在25岁时决定先赚够钱,再继续他的最爱。于是,他开了一家咨询公司,在做咨询时,他也尽力寻找写作的机会。十年后,他的公司经营得很出色,然后卖给了另一家公司。现在,他正准备做他理想中的事。  理想与实际是可以兼得的,但是你必须有计划,必须付出,必须执著。
如何分配时间
Q: 作为一名大二学生,我想选择考GRE和TOEFL准备出国,但同时又觉得对数学和计算机还需要很多时间和精力去自我充实。想每件事情都做好,可是时间却很有限,只能注重一个方面,想听听您的建议。
A: 安排时间并不代表必须要做一个时间表。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作者史蒂芬·柯维提出“重要事”和“紧急事”的差别是浪费时间最大的理由之一。人的惯性是先做最紧急的事,但是因为这么做而致使重要的事被荒废。例如,我认为这篇文章里的学习都是“重要的”,但是因为它们不见得是老师要求的或课业中必修的,认同我建议的同学们依然很可能因为月考、作业等紧急的事,而荒废了培养自己的素质或积极性的重要事。每天管理时间的一种方法是早上立定今天要做的紧急事和重要事,睡前再回顾这一天有没有做到两者的平衡。
有那么多的“紧急事”和“重要事”,想把每件都做到最好是不实际的。建议你把“必须做的”和“尽量做的”分开。必须做的要做到最好,但是尽量做的尽力而为即可。建议你要用良好的态度和胸怀接受那些你不能改变的事情,多关注那些你能够改变的事情。此外就是要注意生物时钟的运行规律,按时作息,劳逸结合,才能在学习时有最好的生理状态。
大学四年是最容易迷失的一个阶段。你必须有自控的能力,让自己交些好的朋友、学习些好习惯,不要沉迷于对自己没有帮助的习惯(像网络游戏)里。一位自主积极的中国同学曾经在我的网站上劝告其他同学:“不要玩游戏,至少不要玩网络游戏。我认识专业比较好的大学朋友中没有一个玩游戏的。沉迷网络游戏其实归因于一种对现实的逃避情绪、不愿意面对自己不足的一面。我认为,要脱离网络游戏,就得珍惜自己在大学的宝贵时间,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做一些有意义并能带给自己满足感的事情。”就算对自己有帮助的事情(像上网看资料、新闻),也要适当,而不可太过。对诱惑一定要坚持,多余的时间应该用于让自己不断地提高中。
在你的例子里,我认为必须做的、重要的事是基础知识必须学好,英文必须学好。
尽量做的是:准备GRE, TOEFL。要知道你需要考到什么水平,补习到了那个程度就可以了。
两者之间应有互动,例如先学对考试和专业都有用的英语和数学.。
找不到兴趣怎么办
Q: 找不到自己的学习兴趣怎么办?
A: 1、你从我的第三封信中或许可以找到答案:
如何寻找兴趣和激情呢?首先,你要把兴趣和才华分开。做自己有才华的事容易出成果,但不要因为自己做得好就认为那是你的兴趣所在。为了找到真正的兴趣和激情,你可以问自己:对于某件事,你是否十分渴望重复它?是否能愉快并成功地完成它?你过去是不是一直向往它?是否总能很快地学习它?它是否总能让你满足?你是否由衷地从心里(而不只是从脑海里)喜爱它?你的人生中最快乐的事情是不是和它有关?要注意的是:当你这样问自己时,不要把你父母的期望、社会的价值观和朋友的影响融入你的答案。
如果你能明确回答上述问题,那你就是幸运的,因为大多数学生在大学四年里都在摸索或悔恨。如果你仍未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那我只有一个建议:给自己最多的机会去接触最多的选择。记得我刚进卡内基·梅隆的博士班时,学校有一个机制:允许学生挑选老师,并且在第一个月里,每个老师都使尽全身解数吸引学生。正因为有了这个机制,我才幸运地遇到了恩师瑞迪教授,从而选择了我的博士题目“语音识别”。虽然并不是所有学校都有这样优良的机制,但你完全可以自己去了解不同的学校、专业、课题和老师,然后从中挑选你的兴趣。你也可以通过图书馆、网络、讲座、社团活动、朋友交流、电子邮件等方式寻找兴趣爱好。唯有接触,你才能尝试;唯有尝试,你才能找到你的最爱。
我的同事张亚勤曾说:“那些敢于去尝试的人一定是聪明人。他们不会输,因为他们即使不成功,也能从中学到教训。所以,只有那些不敢尝试的人,才是绝对的失败者。”希望各位同学尽力开拓自己的视野,不但能从中得到教益,而且也能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
2、从开复学生网网站上的过去的回答中寻找答案:
发掘出自己独到的才智。
希尔顿认为,人的才智各有不同,每个人从事的职业可以相同,但是千万别为了花时间找立足之处而烦恼。希尔顿本人就曾经花了32年的时间去发掘自己的长处,他一开始还只是个小职员,但这没有什么可耻的,华盛顿起初也不过是个验货员,毛姆提笔写作前读的是医学,他们最终都找到了能充分发挥自已才能的事业,从而走向成功。不要因为长辈或薪金的原因而把自己纳入一条固定的轨道,从而最终失掉应当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别为暂时不知道自已的长处而犹疑不决,勇敢地开拓吧!你就会发现自己到底能干什么。
我不认为我们生活在没有选择的时代,相反,我们的选择越来越多了。想想几十年前,上学的路很窄,工作以后没有很好的教育渠道来换专业;工作是分配的,不能随意调动;户口的限制曾经那么紧张...但现在这些限制都没有了:工作以后想再换个专业继续读书已经不是那么困难了(当然比起美国来说还是难得多);工作种类越来越广,国企、外企、私企、创业,条条大路通罗马;户口的作用已经很小了,基本上去任何地方定居都没有太大问题。当然,选择的增多并不等于选择变得更容易,每一次换工作或专业都要面临很大风险,并且最后不见得一定能成功。所以多数人不愿意冒险去选我所爱,这其实也是一种选择。对大多数人来说,恐怕更重要的是爱我所选:也许你已经很难再重新选择自己的工作,但是你可以选择自己的态度。 兴趣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对没做过的事情产生的兴趣只是一种空洞的憧憬。大多数工作都是由无数简单的重复劳动组成的,比如微软的软件设计工程师至少有一半的工作时间都是在维护别人的代码、调试、除错。很多年轻人或许觉得从事计算机行业是一件很酷的工作,可是如果不能对这些基本操作产生兴趣,那么你必将很快就觉得枯燥无味而厌倦工作。相反一些大家看不起的职业——比如售货员,如果你对它很热爱,干起来也会很有干劲。我想对于那些不知自己兴趣何在的朋友而言,最好的方法就是在自己每天所做的事情里找到兴趣点。或许你认为你的工作很无聊,毫无有趣之处,那你可以每天问自己:今天有没有哪一点比昨天做得更好?有没有解决一个新问题?你的技能有没有新的提高?有没有学到新东西?你能不能做得比别人更好?你的工作有没有对别人起到帮助?你的客户、老板或同事有没有夸奖你?想想这些,你还会对觉得现在的工作很无聊吗?
3、从我的《第四封信》中寻找启发:
有些同学问我如何像我一样能找到自己的兴趣呢?在选定自己的专业之前,首先要客观评估,不要把社会、家人、朋友认可和看重的事当作自己感兴趣的事;不要以为有趣的事就是你的兴趣,需要亲身体验后才知道是兴趣还是憧憬;不要以为有兴趣就可以把这件事当作你的职业,喜欢玩网络游戏不代表你会喜欢或有能力来开发网络游戏;不要以为有兴趣就代表你有天赋,不过可以尽量找天赋和兴趣的结合,譬如你对数学有兴趣并且喜欢计算机,那么你可以从事于计算机的理论方面的研究。
最好的找到兴趣的方法就是开拓自己的视野,接触众多的领域。唯有接触你才能尝试,唯有尝试你才能找到你的最爱。这正是大学可以提供给你的,也是大学独一无二之处。把握在校时间,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通过图书馆、旁听、网络、讲座、打工、社团活动、朋友交流、电子邮件、电子论坛等方式接触不同的领域、工作、专家。如果当年我只是乖乖地到法律系上课,而不去尝试旁听计算机课、不去计算机中心打工、不去找计算机系的助教切磋,也肯定不会发现自己对计算机的强烈兴趣。此外,在寻找的过程中,你也同时开拓着自己的视野,并得到教益。
通过开拓视野、接触尝试,如果你发现了你真正的兴趣,这时再去寻觅转系的可能性、尝试课外学习、选修或旁听一些有关的课;你也可以去找一些打工或假期实习的机会,进一步理解毕业后如何能找到这个行业的工作;甚至象网站上一些同学所推荐的,努力去考自己感兴趣专业的研究生,再进行一次专业的选择。另外,本科读什么专业并不完全决定了毕业后的工作方向,正如我在前一部分所强调的:大学的学习过程培养了你的学习能力,只要具备这种能力,即使没有从事本专业的工作,你也完全能在全新的工作中边做边学,获取新的知识和经验。
Q: 在大学里有没有必要投入很大精力来提高学习成绩?
A: 我认为非常有必要。主要原因有三点:
1、大学里的课程一般不可能覆盖到一个领域的方方面面。所以,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如何学到最根本,最重要的知识,老师的作用至关重要。如果你有一位教学还不错的老师,那么以老师课上教授的知识为重点,你会对某一个领域有更加全面和本质的把握,也比自己漫无目的地看书有效率得多;
2、成绩对于立志于将来申请出国留学、保送研究生或考研、找工作的同学来说,还是很重要的。对于专业学习来说,大学四年是一个打下坚实基础的阶段。如果你找到的工作与你大学所读专业完全对口,那么大学学习对工作上的成长非常有帮助;如果你决定读研究生,那么你的成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将被怎样的学校(无论国内国外)录取。而这些好的深造或锻炼的学习、工作机会,在一定程度上都要以你大学时的成绩作为敲门砖。
3、考试以前短时间内突击得来的知识,掌握得肯定既不深刻、也不长久。回忆当年大学里学习的课程,凡是我认真跟着老师学习的,直至现在,印象都比较深刻;而凡是那些平时逃课或上课睡觉、临考突击的课程,尽管当时成绩还可以,但是考完以后大多都忘了。
读研期间对学校失望怎么办
Q: 作为研究生二年级的学生,我觉得导师水平相当有限,学校领导也很让人失望,这一切使我渐渐对科研从踌躇满志到失去兴趣。是不是要继续忍耐,做自己不喜欢的研究呢?此外,我感觉自己的思维缺乏深度,和人交流也存在一定障碍,如何改善自我而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领导者呢?
A: 1、人生是否一定要做一些自己不愿做的事情呢?
我认为答案是肯定的,关键是类似的事情得做多长时间,以及这样的事情对今后你真正想做的事情有无帮助。
举一个例子,我有一个朋友来美国学习计算机本科,当他从国内带来的学费生活费都花光的时候,他只好暂时辍学去餐馆打工半年,以积攒一些钱继续学习。我敢肯定的是:他绝对对在餐馆打工完全不感兴趣,可是他仍然坚持做了下来,原因有二:这样的事情只是暂时的;这样的事情对他日后继续追求理想肯定是有帮助的。国内研究生院教学研究水平比较差不是个别现象,但是你的现状是否是暂时的?是否对你将来的就业或研究理想有一些帮助呢?我想答案也许都是肯定的。
你一两年后就可以毕业,而且在有一个研究生学位的基础上找工作或继续深造会有很大帮助。当然,如果你选择读博士,那就千万别再在现在所在的学校读了。如果你真的对科学研究感兴趣,而且你也有继续攻读博士的打算,我建议你到国内一流、或美国一流或二流的学校来。
2、与人交流的能力。
与人交流的能力十分重要。即使你从事科学研究,这种能力也非常重要。默默科研而能够成功的人很少,因为当今的研究很多是通过团队合作才能完成的。思维较慢不是问题。我在微软见到过三类很聪明的人:有些人思维敏捷,但是不全面、深刻;有些人思维不快,但是想得很深,很周到;当然,也有一些人想得很快、也很深,这种人是真正的天才。思维较慢的同学在和人交流会显得有些不利,因为常常跟不上别人的思维节奏。我的建议(也是我的实践)是:
1、试图把别人的思维节奏拉慢一些,比如问一些问题,使你能够跟上。过去,我担心人家会以为我笨,所以不敢提问;但是后来发现,人家绝大多数情况下不会这样认为,相反,通过回答你的问题,他们会对谈论的问题有更加深刻地思考,你在某种程度上反而会帮助他们。
2、避免把很多需要深思熟虑的问题全部放在会议上解决。告诉大家:关于某个问题,你需要会后有充分的时间慢慢思考。
3、预先做好准备。比如,在群体讨论之前和个别参与讨论者沟通,以了解他们的想法, 然后回去仔细品味各方的想法,以便在群体讨论时你对论题能掌握得更加熟悉。
我和你一样,也非常羡慕那些反应快捷的人。但是反应慢并不会影响你的影响力和判断力。关键在于你提出的意见的深度、准确度和创新性,而不是你能多快得出结论。
我也是从大学时开始喜欢编程序的,直到工作后两三年,我都一直对编程序很着迷。但是后来我发现编写程序很容易,逐渐觉得它不具有挑战性,甚至不费吹灰之力。我慢慢觉得设计算法、解决疑难问题更加有趣,于是我又对寻找解决问题着迷。后来我的老板对我说:你现在在技术上解决问题的能力已经很强了,我相信你会逐渐将你的兴趣转移到影响周围的人和事上,也就是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对这个说法我至今仍然将信将疑,因为我觉得我在解决技术问题方面做得还远远不够。可是我知道我的老板就曾经走过我的前两个阶段,而现在他正着迷于通过自己的影响力来改变一些部门的非技术性问题。
我举这个例子的目的是想说明,一个人要做喜欢做的事情,但是要认识到这种兴趣也许不是长久的。向往、崇拜、神秘感、挑战性可能都会引发兴趣。但是当你对某一件事情十分熟悉以后,你也许会去寻找新的兴趣。所以,喜欢编程是一件好事,但是将来的你也许会想:编程到底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哪里来?也许它来自于当年你所作的那些并不十分感兴趣的事情。比如,要做一个不得不做但是不感兴趣的计算机的课题,又跟编程没有多大关系,而且导师不能提供很大的帮助。怎样在不好的条件下还把课题出色完成?这就是一个关于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现在的你还不可能知道这种经历对你的将来是否会有帮助。但是,由于目前一时的不喜欢而马虎了事,那么我可以肯定这些你投入的时间会全部浪费。
建议你看看我的《第四封信》。
博士的潜能衡量标准是什么
Q: 您是如何衡量一个PhD学生的研究潜能的?仅仅是他所发表论文的数量吗?另外,您对那些海外在读的博士生有什么建议吗?
A: 建议你看我的《第一封信》的最后一段。
我想最重要的是:
1、当你拿到博士时,你应该成为你论文题目所涉及领域的世界之最的专家——如果你在中国读博士,我想至少应该达到中国之最。
2、你得到如何独立做研究的能力,这包括如何选题、如何搜集信息、如何求教、如何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如何用科学方法作客观的评估、如何和他人合作、如何表达和发表、如何引用前人结果等。
很多大学只重视清点论文数量,但我想这远不如前面我所说的两点重要。很多期刊都是质量相当低的,要看在一流的期刊上发表多少论文才真正有意义——如果你在中国读博士,我想至少应该在中国的一流期刊上发表过论文。
大学生应该兼职打工吗
Q: 作为一名大二英语专业的学生,我想去打工,但是不太喜欢做发传单、家教之类的工作。大学生是否应该做兼职打工?打工是否要和自己专业相结合?
A: 如果要与专业相结合,我比较赞成同学们在大学高年级的时候适当兼职、打工,因为这是了解社会专业的一个非常好的途径。但是如果没有经济的压力和原因,诸如发发传单之类的工作就大可不必去做。并非我蔑视这样的工作,只是相比之下,专心于校内学习对你们来说或许收获更大一些。
基于你现在的情况,我建议你在二年级的时候还是在校内学好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这样,到三年级甚至四年级的时候能够找到翻译活儿的可能性肯定更大一些。另外,如果你目前口译的能力还不够,能否找一些笔译的事情来作为兼职。比如,有无社会上的小公司或乡镇企业需要翻译国外的说明书资料?有无校内的哪个老师正在研究国外的东西需要翻译资料?从家教的角度来看,如果你生活在大城市,有无外国人家庭的孩子需要学习中文?那也会是一个开阔眼界、锻炼口语的好机会。
当然,打工不是成功完成大学学业的必需。所以,如果没有合适的打工机会也不要紧,关键还是要把英语学好。与很多工程类专业相比,英语是一门在校内相对容易掌握的学科。只要有图书馆(书籍)、字典、录像带、录音带、电视机、收音机, 学好英语的条件和因素就十有八九齐备了。
我认为比较好的几种“有用的打工”包括:
1、寻找与你专业相关的工作,以帮助你学以致用。
2、在进入社会前锁定自己的兴趣。有些同学主修A,但是一直觉得自己对B更有兴趣,因此就可以利用打工的机会来更理解A或B。
3、去你心仪的企业打工,深入了解和学习它的企业文化;把你崇拜的人当作打工时的老板,从他那儿学习。
4、用打工来培养自己的人际关系、团队精神等等素质。
最后,对于那些想出国读研的学生,如果能进像微软亚洲研究院这样的研究单位打工,而且能够发表出一两篇论文,那对你申请博士将非常有用。
我害怕成为学校里的最后一名
Q: 我刚进入一所重点高中。在新的环境和集体里,作为一名高一的新生,我对同学们的优秀感觉到很大压力,担心会成为最后一名。我该如何走出这种心理困境?
A: 首先,恭喜你进入了一所好学校。这是一个好的开始,因此你应该欣喜,而不应该恐惧。相信你是积极向上的,进入这所学校也是正确的选择。
建议你读读我的《第三封信》,里面有两句话:从成功里获得自信,从失败里增加自觉。
第一句的含义是说:你可以挑选自己得意的或感兴趣的学科,等待或寻找机会以发挥自己的才华,以帮助自己建立自信。
第二句的含义在于: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以平常心看待一切人事。只要你尽了力,就应该对自己满足、为自己自豪。我和清华、北大的校长聊天时,他们就常说他们遇到的最大问题是那里的每个学生都习惯当第一,但是事实是只能有一个第一,所以很多人无法克服这种“失败”。但是,其实任何一个清华、北大毕业的学生都会有很好的出路,包括最后一名,所以他们完全不必如此担心。我想这个建议对你来说也是非常合适的。
从你的信中,我读到了你的患得患失以及你现在过分珍视自己过去荣耀的光环,而不是重视自身所肩负的使命责任,也就是说没有明确自己的目标是什么。任何身处一个全新环境的人都会有一定程度上的紧张感,担心自己在新环境中是否能够“生存”,这种情绪是人类天生的本能反应。但是,你在信中谈到的问题就不仅仅是这种与生俱来的应激反应了。
在不好的学校怎么培养自己
Q: 我是一名大专生,想自己创业,您认为应该从技术方面着手、还是管理方面入手?怎样培养自己的管理才能和合作能力,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征服别人?经验重要,还是学历更重要?
A: 1、如果你已经开始创业,并且有了自己的事业,或者你家目前的家族产业要求你尽快接班,那么我建议你可以从管理方面入手。否则,如果你想进入一个软件方面的企业从事管理工作,最好的方法是从技术入手。需要注意和考虑的是:如果你的志向是销售而不是项目管理,那应当另当别论。
从技术做起的原因有三:
(1)技术专家们最反感的是被外行人所管理。当然,这并不是说管理者在技术上一定要像工程师那样精通,但是管理者必须是技术上的内行。在微软,几乎没有一名MBA能够成为产品开发部门的管理者,他们大多云集在市场和销售部门;而很多产品开发部门的管理者都是编写程序出身的——包括开复。
(2)从技术入手的另外一个原因是作为一名刚毕业的学生,这是最容易进入企业的一个方法。如果刚刚毕业的你就要求进入某家公司的管理层,我相信没有人会理会你的。从底层做起,做个有心人,才有可能逐渐进入管理的岗位。
(3)只有当过一个好兵的人,才能够成为一位好将军。这样的管理者才能够对公司各个层次、各种工种有比较理性、全面协调的认识。
2、不要试用“征服别人”这样的词语。一个人格健全的人,是不会被任何人征服的。比如,我很欣赏开复,将来的某一天也许他会成为我的老板,但我不会被他所征服。用“影响别人”可能更加恰当一些。其实影响别人的途径很多,从技术上、能力上、思维上、人格上,都可以影响别人。所以不要把全部精力放在培养人格魅力上。另外,一个人人格魅力的影响力,是各方面素质的综合。只有你在知识面上、能力上准备充分了,才能够有底气。所以,片面追求魅力是徒劳的。
3、如何培养自己的管理才能和团队合作能力?你现在应该考虑的是怎样做一个好兵,然后再想做一个将军需要考虑的事情。如果做一个好兵的机会都没有,那么即使有很多做将军的想法,也全部只是空想而已。
特邀咨询专家:Krest
Krest回答得很好,我简单补充几点。
1、你的“幻想”就象是水,它能载舟、也能覆舟。如果你整天梦想一些自己达不到的目标,对现状不满,而不好好去打基础,那还不如一个没有梦想的人。但是如果你能把梦想当作一个长期的理想,用它激励自己,让自己更有动力去把基础打好,用它来制定一系列阶段性的目标,那你不但会更成功,也会更快乐。这一点请看我的《第三封信》。
2、想“征服”别人的人,就已把别人当作敌人、对手,就已假设手段是用力量而不是用诚心,就已把目标定为“高人一等”了。这样的人也许会打败别人,但不会得到他们的信服;也许会得到别人口服,但也决不会令人心服。
3、“人格的魅力”不是可以培养出来的。我建议你先确定你有哪些最重要的品质——比如诚信、主动、团队精神等等,尽量培养自觉、建立人际关系的基础。请参见我的《第一封信》和《第二封信》。
4、要先做一个“好人”,在这个基础上打好“基础”,你才有资格做一个“好兵”;要先把“好兵”做好,你才有资格做“好军官”;要把“好军官”做好,你才有资格做“好将军”。你的想法在我看来有些操之过急了。
当自己感兴趣的事和有天赋的事发生冲突应该如何应对
Q: 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和有天赋的事情,应该如何区别对待? 两者发生冲突怎么办?
A: 95% 的时候,这两者应该是吻合的。因为有兴趣的事会让你愿意多花时间和精力,从此得到才华;而有天赋的事会给你无比自信,从此产生兴趣。  若不吻合,我的建议是:   1、寻找两者的结合。譬如:你对数学有兴趣但是喜欢计算机,那么你就可以研究计算机理论。   2、两者并行,譬如:用有天赋的事情来谋取生计所需,此外再把所有多余于时间投入兴趣方面。   3、如果实在有冲突,必须两者选一,我倾向于追逐兴趣。但是前提是:没有很大的现实困境,并且在热爱的方面有足够的能力,而且很确定这就是你的挚爱。
高考落榜后我的路在哪里
Q: 我在高考中落榜,所以选择自考,但是由于自己的懒散和不良生活习惯,最终也没有坚持下来。我想通过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可是一看书就头疼,我能做什么?我的路在哪里?
A: “有能力、想上学、但是懒散”。这是你对自己的描述。      首先,你必须自己想清楚愿不愿意苦读?     1、如果不愿意,从你这五年的经历来看,再继续读书也很难进入较好的大学深造。如果你主观上不想继续读书,可能更好的路是培养技术方面的能力以便找份工作。当然,那样你就要接受文凭的缺位对你事业上的局限。     2、如果愿意,那有很多条路,自考、出国、民办学校都是不错的选择。实际的选择要看你的志愿、决心、耐心、和经济状况。最重要的是如果你决定读书,你必须下定决心,志在必得地完全投入。    不要为了能力比你差的人读完大学而感觉不平衡。那很可能是因为他们曾经苦读,而你没有。更重要的是这是事实。你与其把时间花在自怨,还不如花在读书上,否则只会把你们的距离越拉越远。
其次,你必须解决一看书就头疼的问题。动手能力再强,实践能力再强,也不能不通过书本汲取他人的智慧。
导致看书头疼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我念书的时候最头疼的是看政治书,那是因为书本身让我感觉无趣。你是否自考选的专业不对你的胃口?还是有注意力集中的困难?我想你应该找出不能集中精力看书的原因,治疗这个顽症,这是帮助你恢复自信,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路不是别人铺好的,而是自己走出来的。一个人必须知道自己的目标和理想,知道自己是否有能力、能否吃苦付出代价去实现这个理想,如果你不能控制自己专心投入读书,就必须接受目前以及将来的现实。想成功就必须养成读书和思考的习惯,据我所知,大部分成功者无论是什么学历出身,都必然是喜欢读书爱思考的。
我觉得你的问题在于要学会如何把握和控制自己。
你要求“给我一条路”,但目前唯一能给你这条路的人是你自己。我和其他人只能给予你我们的意见。你说我改变了那么多人的命运,这是一种夸大,因为能够改变自己命运的人都是他自己不是依靠别人。
另外,我感觉你把所有的问题都堆积在这一个“教育”的决定权上,认为这是你为你选择的道路。其实,人生除了教育以外还有很多重要的事情,希望你也多关注。比如,健康(你的头痛的 问题应该找医生看看)、自觉(理解自己的兴趣、感情)、诚信(不要再帮人做抢手了)、毅力和决心(能不能苦读)等等。
你的命运不是别人能够改变的,你应该努力改变自己、完善自我,然后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命运。这个世界上没有救世主。
既然你渴望成功,那么完善自我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改掉懒散的毛病,尽量多读一些书。如果你对这本书感兴趣,相信你决不会感到头疼的。你之所以看书头疼,是因为你读这些书纯粹是为了应付高考或自考,而不是你由于喜欢而自主选择的,你只是把它们作为进入大学的敲门砖,然后获得一纸文凭就业方便一些而已。在现在的状况之下,如果你想这样获得文凭,除了让自己专心念书没有其他办法。
对学校教育无论如何都不能适应的人的确有很多。有的学生既不特别笨,也不特别懒,可是考试成绩一直提升不上来,父母施以夏楚、老师耳提面命,都不能奏效。可是,他们绝对有学习能力。“差生”中有的心灵手巧,有的具备希罕的天赋,有的要等到工作后才像雕琢完毕的璞玉一样光彩照人……人从出生就开始学习,从在母亲怀抱中学语到溜冰场上学一个动作,都是学习,而学校教育只是其中一部分。然而,一个学生对学校教育的适应性,决不代表他实际的学习能力,也不会完全主宰他的未来。
大学该学什么
Q: 我应该去学点什么有针对性的、能提高自己综合素质的事情,以便为今后的事业打下基础呢?
A: 建议你看看我的《第四封信》。以下是我针对你的问题提出的一点想法:
Mathematics (especially the ones that will help a Computer education), English (not literature but reading/writing/comprehension). Try to work for a research professor in Computer Science on some relevant topic.
除了数学、英语以外,建议你多参加一些团队合作的课程项目,学会如何与人合作;也要多参与一些动手的项目,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另外,如果你有读研究生的计划,就暂时不要以微软或Borland为直接目标。先广泛涉猎计算机科学的各个领域,寻找你在这些领域的真正的兴趣以及将来可能从事的研究方向。不要简单地为了进大公司而量体裁衣,要寻找并追求自己的兴趣。在自己的兴趣上做出了成绩,如果能做到这一点,我保证很多大公司会主动邀你加盟的。
特邀咨询专家:krest
进不了好大学怎么办
Q: 没考上好大学,我该怎么办?
A: 大学不是关键,当然大学也重要,好的大学氛围好,爱学习的同学多一些。一般的大学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就在于学习氛围可能相对不太好。但是如果你有理想、有目标地去努力,不要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在什么大学也并不是非常重要,通过Internet以及其他丰富的资源也同样可以学习到很多知识。
坦白说,进入好学校确实能够让你提升找到好工作的机会。但是,你应该在意的不是你从哪所学校毕业,而是你有没有利用这四年时间学到知识。你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应该做的事情做好,同时应该想清楚你的人生目标是什么——我相信对大多数人来说,“进入名企”大概不是一个正确的人生目标。
考不上名牌大学其实无关紧要。如果你找到了兴趣和方向,并且珍惜时间和学习机会,你同样会平等地享受好机会。在名牌大学里浪费光阴、虚度年华的也大有人在;从普通大学踏实进取、最终成为栋梁之才的也不乏少数。因此,选择的主动权还是把握在你自己手里。
问题的关键是你的理想是什么?你的兴趣是什么?你想达到怎样的人生目标?
仔细思考一下自己喜欢做什么、有什么事情能使自己兴奋和投入。我在你这个年龄的时候没有好好考虑过这个问题,现在想起来有些后悔。你刚刚忙完了紧张的高考,因此现在正有时间和精力去好好考虑,因为你的问题是没有人能够代替你做出回答的。
最后,请看看我的《第四封信》,尤其是“自修”的那一部分。
我该考博士吗
Q: 我该考博士吗?
A: 首先,你为什么想读博士?  如果你是为了专心做研究工作、想成为一个优秀的研究员或教授,你可以问问自己下列问题:    1、你对创新有热情、甚至比对完成一个项目更有热情吗?   2、你平时解决问题时有让老师惊讶你思维方式的时候吗?有人说过你总能想出新点子吗?   3、你愿意终身孤独地追求知识吗?你看到同学发财、出名,你会羡慕吗?   4、你愿意花很多时间拼命地工作,即便你知道你所探求的问题可能无解吗?你能够接受频繁的失败和打击吗?   5、你是一个好奇的人、而不是一个“乖乖的好学生”吗?
6、你有自我学习的能力吗?  如果你确定你要走上研究之路,那么你目前的首选是出国读博士,其次是在国内较好的大学读博士、然后到国外做博士后。因为在研究领域,目前中国的大学和国外的大学还是有很大差距的,在国外你会接触到更优秀的教师,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扩展你的视野——当然,你也因此就到太差的外国学校去。
请看看我的《第一封信》的最后一段:“你要一顶什么样的博士帽?”   如果你是为了拿到博士学位之后能找到更好的出路,那么这种想法肯定违反了博士学位的原始目标,但是在今天的中国来说,倒也无可厚非。在这种情况下,我会建议你报考较好的学校,做应用的课题,找有商业头脑的教授,尽量三年内毕业。
考大学重要吗
Q: 考大学重要吗?它是通向成功的最好途径吗?但是比尔盖茨、李嘉诚都没读大学呀。
A: 不能仅仅从两个例子就得出这种狭隘的看法。人的成功有很多实现途径,大学只是其中之一。如果我们客观、科学地来分析,读大学的人绝对有更大成功机会的:
如果我们假设世界上10%的人读了大学,然后再假设世界上最成功、最富有的人里有10%的人没有读大学(据我所知,在美国应该远远不到10%),那么我们可以看到的是:读大学的10%的人得到了90%的成功机会;没有读大学的人反而是90%的人去抢那10%的成功机会。
当然,我们不能说不读大学就没有希望,但是从这个数据我们可以看出那将是一条非常艰难的路。虽然比尔盖茨没有读完大学,但是他也一直规劝中小学生一定要读大学。
一心追逐兴趣,却仍然一事无成,怎么办
Q: 我的问题在于我对追逐兴趣似乎有点走火入魔了。自从进入医学院以来,我发现我痛恨医学,于是我就开始寻找我感兴趣的事,但是我发现直到目前快要毕业了,我还一事无成。我该怎么办?
A: 对大学生来说,追求兴趣需要有几个前提:
1、分清憧憬和兴趣;
2、大一、大二时可以多尝试一些不同的兴趣,但是大三、大四就需要开始专注于少数事情;
3、必须做的事情绝对不能荒废,首先最紧迫的事情是你应该尽力把所学专业掌握得足够好;
4、对你所学专业,你应该尽量去培养起兴趣。一个专业涵盖着很多不同的领域,你可以通过全面、深入地接触,找到真正感兴趣的方向。
对于高中生来说,在报考大学专业时,千万不要选择自己确定不会感兴趣的专业。对于领域相对比较狭窄的科系,除非你非常确定这就是你的志向,否则千万不要浪费四年的光阴去学习。选择一些相对广阔、选择度较大的系,例如:计算机系、化学系、文学系等等。
对于你这样面临毕业的学生而言,我建议你仍然可以花一些时间在你的兴趣上,如果能把你的专业和你感兴趣的工作相结合当然最好。例如:如果你对慈善业感兴趣,可以去做义诊;如果你对心理学感兴趣,可以用心理学的方法融入你和病人接触的过程之中;如果你对计算机感兴趣,可以编写医生可以使用的工作软件,或者去帮你的医院挑选医院可以用的软件。
兴趣是可能改变的。人生的路很长,所以我们完全可以有多种兴趣。在发展兴趣之外,更重要的是找寻终身不变的志向。我坚信志向比兴趣更重要,也更能激发人的潜能。有一位作家曾经访问过几百个成功者,问他们:什么事情是他们今天明白、但是年轻时不明白的事情。他听到的最多的一个回答是:“希望有前辈告诉我,鼓励我去追寻自己的理想和志向。”兴趣固然重要,然而志向更重要。譬如我的志向是“最大化我的影响力”,但是多年来我有许多兴趣:语音识别、对弈软件、多媒体、研究到开发的转换、管理学、满足用户的需求、演讲和写作、帮助中国学生等等。兴趣可以改变,因此不必把兴趣当作你最终极的人生目标,不必把任何一条兴趣的路切断,我相信每个人都可以让兴趣和志向实现平行发展,必要时再作出最佳的抉择。志向就像罗盘,兴趣就像船帆,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共同给你的一生以导航,帮助你到达理想的港湾。
工程与管理的关系是什么?我该怎么安排我的学习重点
Q: 我在学工程,但是我对管理方面很有兴趣。 您是如何看待技术和管理这两方面的关系的?可否就我的情况给我一些建议?
A: 既然你在读管理科学与工程,我想你还是要把技术的基础打好。我可以确信地告诉你,今天我的部门的数百人,如果认为我只会管理,不懂技术,我很 快的就会失去了我的工作。(这是美国的例子,也许中国不同,但是技术人员永远更尊重懂技术的人)。你不必技术懂得比他们多,但是你也不能让他们觉得对牛弹 琴。而且,技术是日新月异的,如果你只把它当作一个跳板,跳入了水后就不要它了,那你在几年后一定与技术脱节。
另外,当你步入社会后,第一个工作可能还是技术上的。所以对技术,我想你不能放弃。当然,既然你对商业、管理更有兴趣,那这些方面才是你最需要投入、加强的。但是,你一定要把技术做的“足够好”。
如果一个人整天都在做“要做的事”,而不能做任何“想做的事”,那么他不会快乐的,也有可能失去他的梦想和激情。
给自己符合实际的“想做的事”,在把“必须要做的事”作完之后,去做这些想做的事。
读研什么都学不到,怎么办
Q: 读研已经半年有余了,说说自己的感受吧。我导师是本领域的权威,也曾经培养出不少优秀的学生。但是现在导师年纪大了,工作又很繁忙,因此我现在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如果不主动找他,他是不会找我的。我这半年以来感觉没学到什么东西,调查了一下,发现周围大多数同学都有同感。老师上课很无聊,象数学物理方法等都找一些博一的学生来授课,不仅没什么经验,而且讲的不好,我们这些研一的学生大多数人上课都不怎么认真。到了期末一本书还没讲到一半,考试前一周我几乎什么不懂,不过老师在考试前划了重点,考试通过后感叹最后几天把一学期的内容都掌握了——即便是掌握,也是囫囵吞枣。其实有时候上课即使专心也学不到什么,都得靠自己自学。举个例子:一位同学的导师教我们一门课,课后悄悄对他说:“我怎么会把这些技术教给大家呢?上课我都是随便找点东西来教的。”我们能对这种无师德的老师说些什么呢?还有一些课也很有意思:老师说考试的时候要按照上课他讲的内容回答,如果你的回答和他讲的不同,那也不能给分。我觉得太没道理,他讲的难道就完全正确?现在考试已经结束,我反省了一下这半年的学习,有不少要改进的。希望下学期有个好的开始吧。
A: 你说的其实代表了大部分中国的研究生的处境,但是不要因为不完美的环境,放弃了读研。
读研可以增加你得到某些工作及职位的几率——比如那些明文规定需要硕士、博士学位的职位。如果你想得到那些工作,学位还是非常有意义、有价值的。
读研可以延长你的学习时间。大学本科四年作为学习时间的确太短了。你可以利用读研去理解最高深的学问,也可以从事实践性的工作,理解学问应当怎么应用。但是,读研必须要有自己摸索的精神,要有自修的毅力,要有主动求师的勇气。
当大家都在向往出国时,我建议能出国的学生首先应该了解读博士的实情。虽然我多次推崇我的导师,蛋他并没有教导我任何专业知识方面的东西。
他给我指明了大方向,他让我分享了他的经验,他给我提供了资源,但是他没有时间、也没有具体的专业知识来教导我。我很佩服他那“我不赞成你,但是我支持你”的胸怀,我感谢他给予我的智慧、经验、大方向、资源,但是我专业上的所有知识都是依靠自身自修的、厚着脸皮去问专家的、参加会议时探讨的、与老师指导的年轻教师切磋得来的。
从专业知识方面来说,其实我的读研经历和环境并不比你好很多。所以,“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亮蜡烛”。
开复老师对研究生期间的学习提出了不少好的建议。在此,我提一些非常具体的建议:
1、第一学期的学位课要努力学,否则可能会影响你进一步深造,比如直博或出国。如果老师没有安排你进实验室,那也不要着急。通常情况下,导师安排第一学期的工作是因为你在本科阶段已经介入对应的课题研究。
2、第二学期可以逐渐介入实验室的研究工作。刚开始时老师会安排你阅读一些文献。自己看文献时要做一些笔记。也有可能导师不直接指导,这种情况下就要求自己找师兄师姐们了解情况,自己做一些准备性工作。
3、关于研究的具体方法,MSRA的沈向洋博士在《How to Do Research》的演讲中有详细的介绍,可以去搜寻一下。
4、如果确定了自己的研究课题,并且也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工科的同学就要开始做实验了。由于我对于理论研究不是很了解,所以在这里没有什么简介,但是希望你对于实验结果务必力求精确和完美。
5、实验完成后,撰写你毕业要求发表的论文,让导师评阅,然后投稿。论文应该让指导老师看了以后再投稿,否则如果论文出问题,将会连累署名的老师。论文结束以后继续实验,使结果不断完善。现在很多杂志的审稿周期很长,尽可能在毕业之前拿到录用通知.这个尺度需要自己把握。
6、三年级就要开始找工作,这可能要花费不少精力,对这一点要做到心中有数,在自己学习的时间计划中将这一部分扣除。
7、可能导师会很繁忙,因此和导师讨论时,将工作计划等其他事情私下自己整理好,发送给老师并提醒约见时间,需要老师协助的工作也要通过email提醒。如果实验室条件不好,暂时克服一下,以后你们或许会有机会了解老师的苦衷。读研期间,有指导老师是一件很幸运的事,要珍惜这些机会。
8、就我所了解的情况,很多老师还是在同学读研期间付出了很多心血的,包括课题申请、查找资料、组织讨论、方案确定、论文评阅等等。毕业时回首三年,同学们也应该看看自己为实验室留下了哪些有意义的工作,为学弟学妹做个好榜样。
特邀咨询专家
该怎么填写高考志愿
Q: 我是一名高三的学生,每每想到高考志愿、专业的选择就感到特别迷茫。
我对经济方面有些兴趣,可又觉得好像很难坚定地把它作为一辈子的奋斗目标。我想学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但除了课内所学,我又并没有掌握更多深入的知识。对一个专业有特殊的爱好或深入的知识是不是选择专业的必要条件?
A: 最重要的不是选择什么专业,而是不该选择什么专业。千万不要选择那些你确定没有兴趣的专业。你可以看到:在这个论坛里,有无数的大学生悔恨自己当初选择了一个自己很讨厌的专业。
虽然你不确定喜欢哪个专业,但是你应该很确定讨厌哪个专业。
此外我要提醒你的是,大学应该更多地掌握基础知识,而不是过早确定一生的职业。所以,如果你的兴趣目前还不明显,我建议你不要去选择研究面、就业面过于狭窄的专业。
大学老师懂得太少,我该怎么自修
Q: 大学老师懂得太少,我该怎么自修?
A: 从我的《第四封信》里你会找到答案:
“‘教育就是如果我们将学过的东西全忘得一干二净的时候,最后还剩下来的东西。’
这句是教育家B.F.Skinner的名言。所谓‘所剩的东西’就是学习的能力;‘自修’或‘无师自通’的能力。大学不是‘职业培训班’,而是一个让自己能适应社会,做各种不同工作的平台。专业知识虽然重要,但是大学毕业生更需要的是思考的能力、学习新东西的能力、及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样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未来世界。
在中学时,老师会一次又一次的重复每一课大家都要学习的题目。但是,进入了大学,老师只是引路人,学生必须自主学习。以后走上工作岗位你会发现自修更重要。微软公司曾作过统计,员工的知识只有10%是过去学习带来的。我在《第一封信》中也曾提到,中国有些大学生毕业过几年就‘赶不上’技术的感觉。这就是因为他们在读书时没有掌握如何学习,而在毕业后又没有注重终身保持学习。
自修的能力必须在大学开始培养。许多同学抱怨老师不够好,懂得不够多,学校课程安排也不合理……我会劝这些学生:‘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亮蜡烛。’进入了大学,你应该不只是跟在老师的身后走,应该开始走在老师的前面。老师一堂课要涵盖课本的几十页,不能指望通过一堂课就把内容学得很好。关键看的是自己。首先应该可以自己把课本琢磨透。就算老师要教一个题目,可以在老师教之前尝试自己去学习,这样可以发现自己什么地方学习能力不足。中学时更多的学习是争取能‘记得’。大学时,对自己应该要求‘理解’,应该对所有的知识提出疑问:‘为什么是这样?’你会发现一旦理解‘为什么’后,你将能举一反三。很多问题有不同的思路,不要总是用一种思路,让自己被历史的包袱压死,这样才能创新。碰到问题不要像机器一样一步一步做,可以尝试好几种可能。
《学记》上讲‘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你应该充分利用大学中人才的资源。如果你的老师不差,你可以多向他们请教,或请他们推荐一些课外的专业书籍或文献阅读。除了老师,大学中人才济济,青年教师、博士班、硕士班的学生、同学都是你知识的来源和学习的伙伴。每一个人对不同问题的理解深度和想法都可能不一样,所以互帮互学对大家都有益。有些同学告诉我他们很羡慕我读书时有个得图灵奖的大师教导我专业知识。虽然我非常推崇我的老师,但是他其实没有教我任何专业的知识。他给了我大方向,分享了他的经验,给我资源,教我做人,但是他没有时间也没有教导我具体的专业知识。我的专业知识都是自修的。入门时,我曾经多次红着脸去问我的师兄最基本的知识,开会时问过不少肤浅的问题,课余主动地与同学探讨、切磋。中国的学校也是一样,‘院士’,‘系主任’、‘大师’不见得有时间来教导你。‘三人行必有我师’,你的周围都是良师益友。要珍惜这难得的机会,大胆发问,时时切磋,你才能学得最多。
大学生应该充分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培养独立学习和研究的本领,为适应以后的工作或进一步深造作准备。首先,除了记忆和背诵老师的笔记应付考试,一定要学会查找书籍和文献接触更广泛的知识和研究成果,对自己所学专业的相关书籍和学术期刊有一个基本了解。例如,在一门课上发现自己感兴趣的课题,积极去图书馆查阅相关文献了解这个课题的来龙去脉和目前的研究前沿。对图书馆的熟练和充分的运用,是大学生应该具备的一项最基本技能。特别是对于那些准备继续深造去攻读硕士或博士或有志于做科学研究的学生,应时常督促自己使用图书馆,阅读学术期刊和杂志,了解相关方向的研究进展。读书时,尽量多读一些英文的原版教材。有些原版教材写得深入浅出,附注大量实例,比中文教材还适合自修。除了书本,互联网也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可以经过搜索引擎找到各种信息,回答各种问题。但是,‘开复学生网’半年的经历,我发现很多学生没有很好掌握互联网搜索,经常会遇到一些提问的问题只要举手之劳,就可通过搜索引擎找到解答。还有有些同学很容易相信网上的谣言,不会用互联网自己求证。除了搜索引擎,网上还有很多网站和社区,都是很好的学习园地。
当你开始良好的独立学习时,不要以达到学校的要求为满足,也不要以为在大学功课好就够了: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人才已是国际的概念。当你对自己的成绩满意时,我建议你开始独立学习国际一流大学的课程。美国MIT(麻省理工学院)开放式课程已在网上无偿开放,去做做MIT提供的网上课程、功课、考题。如果感觉困难,也不要气馁,尽力利用这个资源学习来挑战自己。如果你能掌握MIT的课程时,你就可以自信地面向国际了。
学会‘无师自通’是大学四年间你可以给自己最好的礼物。”
为什么要学数学
Q: 为什么要学数学?我觉得数学用处不大。
A: 数学是理工科必需的基础。
很多学生看到大学专业对数学要求不多,就松了一口气,因为他们在高中时认为数学是最难学好的,而且是最看不清应用或就业前景的学科。但是,许多理工科的学习都是建立在数学基础之上的。例如,要想扎实地学好计算机工程,至少要把离散数学——包括集合论,图论,数理逻辑等、线性代数,概率统计、数学分析学好;如果想读计算机博士或硕士,那可能还需要更高的数学基础。
除了专业的要求之外,数学是人类几千年智慧的结晶,数学学习可以培养和锻炼一个人的思维能力。通过学习几何,我们学会如何用演绎推理来求证和思考;通过学习概率统计,我们可以学会如何避免进入思考的死胡同、如何最大化自己的机会。所以一定要用心把数学学好,不能敷衍了事。在选择学习数学的方法上,最重要的并不是选修很多门数学课,而是要知道“为什么”学习,要从学习中掌握一种思考的方式。
总是浪费时间怎么办=
Q: 时间好像很多,但总是稍纵即逝、一下就被浪费掉了,怎么办呢?
A: 我在《第四封信》里的回答或许能给予你一点启示:
“一位同学是这么描述大学生活的:
‘大学和高中相比似乎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每天依旧是学习,每次依旧是担心考试成绩……不同的只是大学里上网的时间和睡觉的时间多了很多,压力也小了很多。’
这位同学不明白的是:‘时间多了很多’正是巨大的差别。时间多了,就需要自己安排时间,计划时间,管理自己。
安排时间并不代表做一个时间表。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作者史蒂芬·柯维提出‘重要事’和‘紧急事’的差别是浪费时间最大的理由之一。人的惯性是先做最紧急的事,但是因为这么做而致使重要的事被荒废。例如,我认为这篇文章里的学习都是‘重要的’,但是因为它们不见得是老师要求的或课业中必修的,认同我的建议的同学们依然很可能因为月考、作业等紧急的事,而荒废了培养自己的素质或积极性的重要事。每天管理时间的一种方法是早上立定今天要做的紧急事和重要事,睡前回顾这一天又没有做到两者的平衡。
有那么多的‘紧急事’和‘重要事’,想把每件都做到最好是不实际的。建议你把‘必须做的’和‘尽量做的’分开。必须做的要做到最好,但是尽量做的尽力而为就可。建议你要用良好的态度和胸怀接受那些你不能改变的事情,多关注那些你能够改变的事情。还有要注意生物时钟的运行规律,按时作息,劳逸结合,才能在学习时有最好的生理状态。
大学四年的关键时刻是最容易迷失的时候。你必须有自控的能力,让自己交些好的朋友,学习些好习惯,不要沉迷于对自己没有帮助的习惯(像网络游戏)里。一位自主积极的中国同学给在我的网站上劝告其他同学:‘不要玩游戏,至少不要玩网络游戏。我认识专业比较好的大学朋友中没有一个玩游戏的。沉迷网络游戏的同学是一种对于现实的逃避,不愿意面对自己不足的一面。我认为,要脱离网络游戏,就得珍惜自己宝贵的在大学的时间,找到自己兴趣的方向,做一些有意义并能给自己满足感的事情。”就算对自己有帮助的事情(像上网看资料、新闻),也要适当,不可太过。对诱惑一定要坚持,多余的时间应该让自己不断的提高。’”
为什么美国的大学世界总是排名世界第一
Q: 为什么美国的大学世界总是排名世界第一?
A: 建议你看看我在“文章区”里的《美国大学启示录》一文。
我不爱工科,想改行做管理,我该如何着手
Q: 我是一名重点大学的女大学生,学机械类,但我并不喜欢这个专业。基于我自己的人生计划和家庭经济状况,我希望尽快找到自己的兴趣,早点工作积累经验,以期早日做到企业的管理层,那么我该从哪些事情入手呢?
A: 给你几个建议以供参考:
1、在“开复学生网”上还有很多资源都与你的问题有关,建议你多看看;也有很多我在这方面的想法都在我写给大学生的五封信里曾提及;此外,还有我的帖子里也有其他建议——例如如何挑公司、如何写申请信等登,这些都对你有所启示。
2、虽然你不喜欢学习机械,但是这在目前仍然是你找工作时的优势之一。你可以挑选一个与你所学专业对应的公司——例如某汽车公司,但是在你有兴趣的领域中工作——例如市场、技术支持等——当然是最好的选择。学工科的人很少愿意放弃自己的专长而进入服务业,所以在这方面你将有绝对的竞争优势。
3、一般来说,学工科的人比学人文的人在逻辑思维方面略强一些。从你的提问就可以充分地看出你的逻辑思维、自我规划能力。即使你不喜欢你的专业,但我相信你的工科绝对不会白读。建议你在你的工作上,发挥你工科底子的优势。
4、如果你立志于从事企业管理工作,那么建议你最好能早一点读MBA或EMBA。目前你就可以考虑本科毕业后出国读一个MBA。
5、你的事业规划做得很好,但是你应该每年对自己的完成情况做一个分析,并且随时进行修改。目前就预测十年后的事情是很困难并且不切实际的,所以任何长期的计划都会需要随时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