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中国当代社会文化形态的演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6 14:25:40
中国当代社会文化形态的演变
文章提交者:daige53 加帖在 史海钩沉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现在,每一个不同特征时期的社会文化也发生巨大的变化,从毛泽东领导到邓小平领导是两个不同的社会时期,社会文化也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在毛泽东领导时期,农民文化已成为当时社会的主体文化;到了邓小平领导时期,社会文化已经转变为现在的小市民文化。
农民文化主要以宗法观念为主体观念。
在毛泽东领导的时期(含华国锋领导),不是一个法制观念的时代,虽然在理论上提出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但他还不是一个马克思主义主义者,是毛泽东等人仓促地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中一些对夺取政权有用的东西,如无产阶级专政、暴力革命等. 至于有关的经济理论,和国家建设理论,以及中国与世界传统的伦理思想,更多的是抛到九霄云外。有的说,五四运动传播的只是传统文化可以接受的、经过了东方农民文化改造的、变了形的马克思主义。因此,应该研究马克思主义是如何在中国变形的,而不是如何传播的。所以,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军事上是农村包围城市,在文化上也是如此,是农民文化摧毁了城市的精英文化。毛泽东本来就是一个封建思想文化传承者,铸就了宗法农民文化,使宗法农民文化达到了历史的最高峰,也导致了以后国家发展的多方面失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取得胜利的提法是值得怀疑的.马克思主义的宗法化,也导致很多的人都说马克思主义现在已经成了中国发展的阻力而不是动力。
毛泽东把自己当作一个时代一个地域的宗主,毛泽东在位时,并不只是一位国家最高领导人,党的领袖,同时应该看到他统治一个国家如同一个管理一个宗族,并把自己这个宗主的地位抬高到至高无上的地位。让宗民的依赖思想发挥到极点,那时能治国不是凭法律的,全国仅有两部法律,而这两部法律也是谁也保护不了的,就是国家主席也无法保护.每个人是不能拥有自己的思想的,只能惟毛泽东的思想是从。毛泽东的每一句话都成为经典与律法,也是国家与人民的思想桎梏,“一句顶一万句”,一切都要“最高指示”来支撑。对毛泽东的个人膜拜也到了史无前例的地步,每天早请示晚汇报,以至跳忠字舞。全国民众把自己的一切希望和目标都寄托在毛泽东这位至高无上的宗主身上。就能他所领导的D组织,并非现代意义上的政治组织,而更多的是一宗法组织。没有现代社会组织内的平等,讨论,协商,批判,监督,选举的特点与功能,几乎一切以宗主的意志为组织的铁律。
其次,是自我封闭。把外面世界上的思想文化当成洪水猛兽,只要不是宗主的看法,一切都冠以反动之论。包括自由、民主、法制、博爱、人权,以及文化艺术都称为资本主义或资产阶级。就能外国的科学技术,也多加一排斥。唯独对杀人的武器,如原子弹、氢弹,就不惜血本要得到。”打倒帝国主义,打倒修正主义,打倒各国反动派。”外国的,除了几个极权国家并对宗法思想予以认同的“同志加兄弟”就不惜血本加以支持,尽管全国饿殍遍地,还不断送去钱粮。反对我国世界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五四精神最本质的东西是个性解放,民主、科学只是在五四前为陈独秀等少数人所倡导,五四以后个性解放便成了真正的主题。个性自由、个性独立、个性解放是五四的精髓。发扬五四精神,应该高扬人性,高扬民主、科学,使人真正觉醒,这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成为真正的人,应该着重讨论民主问题,讨论民主、科学为什么在今天被中断了。破除宗法观念和宗主统治思想还继续是我们现在所要面对的。在宗法时代, 自由、民主、法制、博爱、人权等这些现代社会标志的特征,都遭到前所未有的批判.而仅存的只有宗主一个人的思想.
再次,是财产均享。历来农民提倡的劫富济贫的思想到了毛泽东时代已经到了前所未有的状况。虽然也在宪法上写着”多劳多得,按劳分配”。但对全国绝大多数人来说,越穷越革命。对那些有点钱财的人,先把他们归于剥削阶级,打倒以至镇压。打土豪,分田地,分胜利果实。从动产与不动产都进行一次重新分配,而且分配是人头均等的.其后,就是大搞人民公社,平均主义在中国历史上的最高峰就是大跃进中吃食堂.人的私有财产几乎等于零.一切都加以共享.大家在大食堂里吃的都完全一样,食堂解散后,在不同时期虽有些改变,但总的趋势还是没有多大改变,越穷越光荣的思想还在继续,其分配制度还是采用低薪制,均衡制(实际是要穷大家一起穷).因为有资产一定会成为社会大众的敌人.大家都挣扎在最低生存线上.
小市民文化主要以私利思想为主体观念。
如果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的三十年是农民文化为社会的主体文化,其特征是宗法制,封闭化和财产均享.那么,到了以邓小平领导的社会就已经由一个农民社会进入了小市民社会了.小市民社会让城市精英有一定的用武之地,也能有效地促进经济的发展.但小市民文化是把获利看做人生的全部,因此,而贪小便宜、损人利己、落井下石、见利忘义、嫉妒成性、奴颜媚骨,目光短小,投机取巧,争权争名等成了新时代小市民社会的显著特征.其中一切私利化又是这一社会文化的本质特征.
邓小平上台就提出了”黑猫,白猫”论,把”老鼠”(利)作为人生活动的目标.在他们身上是缺失社会道德规范,缺失负责的思想觉悟意识,缺失公正的政治原则立场,一切都是以利己为基础,具体表现为生活中的虚伪和自私。这种利己思想在权力机关也表现得淋漓尽致.本来国家权力机关是公民的税款供养的,应该服务于全体公民,可在现实中,权力机关更多的是以自己获利为主要目的.各部门各机关收费项目繁多.其收费的作用,又主要用在自己的津贴发放和生活享受上.用在民生福利上少的可怜.而各级官员也在把手中的权力用在谋取私利上,现在去办点事,不在明处交钱,就必须在暗处行贿.不送钱,这事是很难办成的.在一个国家,官员只是为了自己的享受.用在官员的吃喝玩乐上的钱多达九千多个亿,而用在教育,医疗,民生福利的投资上还不到一个小零头.再加上各地政府机关的豪华建设.以及各种暗箱操作中的灰色收入.绝大多数人并没有因为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而带来实际上的利益.出现了一个奇怪现象,极少数权贵者拥有社会大部分财产.在许多国家,官员的财产都能公开,而中国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就有不少人根据中国的腐败以及公权私用等现象提出公布官员们的财产,来遏制腐败与公权私用的现象,可到现在这一提议一再流产.然而很多人还在贫困线上挣扎,有病无钱医治.受冤受压而无处申冤.一支规模庞大的官僚队伍对普通劳动者的苦难却视而不见,他们只贪图自己的享受.只是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获取自己最大的利益.
权力的私利化还表现在权力的分配制度上,权力由于用来捞取私利,因此,已经拥有权力的人除了自己占有现有的权力外,还不断的为自己儿孙谋取权利.在中国,你能看到”豪门无犬子”.权贵们的孩子依然是权贵.而下层民众则永是”贱民”.不管你是否道德高尚和才华出众.很多人都说出了今日的现状:现在,人一出生,他的命运就已经由他父亲的一泡”种子”决定了.下层人无法走进上层社会,这在中国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子去打洞”,已经完全成为现实的真实反映,就是在比较开明的封建社会,也还有科举制度能让不少才能出众的下层人走向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而现在,权力为私利化以后,普通人的这条路已经完全断绝了.穷愈穷,富愈富.就能贪官污吏的贪污受贿也由上万发展到上亿了.
权力的私利化也导致了社会生活的普遍的私利化. 他们只注重自己的物资生活,一切活动都是受到私利的驱动.在狭隘的生活范畴里,对一切漠不关心,对外界一切事物充满戒备心理。总是被动的面对现实而不去积极的改变。在社会生活中他们更多的是无奈。对国家大事从来不去关心,更多的是关心自己身边的一些小事直至油盐酱醋。对身边的生活中发生的事物总是随波逐流,人云亦云,没有主见。事不关已,高高挂起。他们更多的是追求自身的生活能跟上潮流,而忽略了社会发展进步与家庭生活之间的必然联系。很少关心国家大事。他们可能为生活中的自己的一点琐事去舍身忘死,而对于自己的缺乏人权而熟视无睹,不去争取。对社会不讲责任和道德.完全是尽之任之.  也由于人们把私利看得比社会道德更为重要,他们可以把自己极为鄙视的劣迹累累的高升者看做是能干和超群出众的人.也可以为了自己的私利去伤害另一个同伴.就能三鹿这样的国营企业,为了谋利,不惜投毒去损害无辜孩子们的身体.上面的人为谋私利,想尽办法去行贿受贿,下面的人为谋私利,不惜偷抢拐骗.在这样的环境中,不少权贵都携带大量金钱把自己的家人迁居到国外居住.这对一个国家,以至每一个国民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与耻辱.
社会的一切活动都在私利化,必将导致公理,良知的缺失.在全国报刊登载的社会科学院的研究成果,你会知道中国人的幸福感在世界排名第一,还能知道中国是世界上”最负责任的国家”,其院长也说”不能将西方的价值观念尊奉为所谓的普世价值”,对普世价值加以否定.其院士也告诉我们:”居民生活在地球上作为二氧化碳的排放者”,要”让市民每个月买20块钱的生态基金”.面对地震中豆腐渣校舍下的愈万无辜小冤魂,山东作协副主席王兆山告诉我们:”纵做鬼也幸福”.所谓的大师余秋雨看到悲愤的孩子家长,也赶紧”含泪……劝告”,” 孩子如果九天有灵,也一定已经安宁’目的就是要大家不要去追究建造豆腐渣校舍的责任者.那些豆腐校舍的责任者至今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而把豆腐渣校舍的照片公布于互联网的一位教师却为自己带来牢狱之灾.应该知道,一个只图私利,缺失公理与良知的社会,对绝大多数普通人来说,是与地狱无异的.
虽然农民文化与小市民文化的社会形态各不不同,根据其传承性质和依存关系,还有一些共同特点,那就是都崇尚权,术,势.尚权就是追求一人在上,万人在下的社会地位。手中有权力,手中有金钱,政治腐化无往而不利,也有的是把自己的生活希望寄托在清官身上。尚术,就是看重术谋与手段,为了自己的权力与利益,可以不惜一切手段.可以去蒙骗,献媚,投机,告密......尚势,就是谋求自己的势力,寻求后台靠山,贪图虚荣.中国封建糟粕的权术势的思想在很多人头脑里蒂固根深,其民主,自由,人权,博爱……思想对他们来说,还陌生的很.
建设国家的公民文化意识是当务之急
形成一个以尊重公民的自由权利为根本特征的共同的政治文化、政治语言和价值取向的公民社会是世界众多国家的共同追求. 公民社会最根本的特征,就在于它是突出每一位作为个体的公民的民主社会,每位公民的权益、需求、意愿与价值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任何一种与每位公民相涉的社会行为方案的设计与实施,都要以对作为当事人的每位公民的自主意识的认可为前提。换言之,这样一种社会行为方案一定是经过某种严格程序从公民的个体意志中提炼出来的公意的体现。当然,并不是说任何社会公意都一定是正确的,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言:“如果进行政治投票,则多数人的意见并不是上帝的声音,而是当下意志之形成所需的一种功能,其结果是可修正的。……并非鲜见的是:最好的意见存在于少数人之中”。因此,“民主的特征就在于,对少数人的尊重”。然而这一点丝毫不能动摇下面这条铁律,那就是:在公民社会里,只有经过当事人商讨、权衡程序所形成的决断才具有合法性,一切有价值的理念要想赢得公众,就要靠其无与伦比的竞争力,而不是靠任何与尊重公众的自主意志之原则相违背的强制性的手段。这一体现着现代社会特征的行为规则,不仅适用于政治领域,而且也适用于道德领域,它构成了伦理规范得以形成的根本模式。公民社会的建立,使生活于其中的人们在个体自由、富裕、闲暇、社会安宁及教育需求上赢得了前所未有的满足。真正的公民社会,如丹麦, 联邦德国、荷兰、卢森堡等国家里已经基本上实现了一个经济上高度繁荣和文化上均质的社会。然而一个社会的健康发展,除了要靠坚持尊重个体自主性这一基本原则之外,还需要有公民自觉的责任意识、参与意识。因此建设一个国家的公民文化意识又显得尤为重要.
如果我们认可公民社会必须是尊重公民自主的价值与权利的社会,在这一前提下又希望能够激发公民更多的责任感、参与意识,那么惟一的方法就是去创造形成这种意识的机制与条件.那就是大力加强公民文化意识的建设.要让人民意识到识到:一个内涵完整的公民社会的任务除了继续体现在捍卫民主与自决权这一核心价值之外,还应进一步体现在借助于社会机制来激发公民更多的投入、更多的参与、更多的共同行为,从而使自主与共同意识、富裕与团结、个体性与责任感融合在一起。
所谓“公民文化”,又称参与型政治文化,是指社会成员往往公开地取向于作为一个整体的系统以及政治的和行政的结构与过程的文化.公民文化中的单个成员对政治对象的各个层次可以持赞成的或不赞成的取向” .奧蒙与佛巴指出,现代社会的公民往往被期待要介入政治活动,并积极参与。而且公民往往由理性而非情緒因素所引导,在进行決策时则是资讯充分,经过审慎的理性计算。
具体地说公民文化的特征有:
  1.公民文化是一种理性的,参与型的社会文化。他以主人公的姿态参与到社会政治活动,对国家权力机关,对社会都应该有自己的建设性主见.政府官员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服务人员,理当把公民的权益当作服务职责。因为官员不这样做,他就是不称职或渎职。公民具有纳税人的主人意识,在我国,还需大力提倡及也还需提供良好的社会宽松环境.
  不关心政治意味着放弃公民身份而堕落为顺民和草民。专制国家的臣民见官都点头哈腰、战战兢兢甚至仆拜于地。“避席畏谈文字狱(不敢关心政治),着书都为稻粱谋(向钱看)。”过去“莫谈国事”的告诫写在墙上,如今一些人把这句话刻进心里.到现在,人民要变被动的屈从一跃而为主动的参与,由畏谈国事变为把国家建设当作己任,去主动出策出力。如果不重视对公民的参与,民众也不主动的参与社会活动, 就不能建立一个真正的公民社会。
2.公民文化是一种摒弃了等级特权的平等的社会文化。要知道每一个人都是大自然的伟大杰作,都具有同样的形体,同样的结构,同样的需求.基于平等的原则,任何法律或政策不得对不同种族、肤色、性別、語言、宗教、政見、国籍作出区別、歧視,或有任何不公平待遇。”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沒有歧視的情況下受到法律保障”是一大主要原則。每一个公民对公共服务都可以享有同样的享用权,在婚姻及职业上不应存在性別、家庭,岗位、殘疾等任何的歧視公民的行为.彻底摆脱了人身依附关系,他要求建立一种无论任何人都不能违反的法律制度。摒弃人治观念、“清官情结”,靠山背景.树立程序意识、法治意识、宪政意识。在公民看来,法律是至高无上的,不允许特权阶层存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权和公民权神圣不可侵犯;对公共权力持有的高度的警惕。这对防止以权谋私和权力异化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可见,公民社会奠基在领袖与平民的人格平等、同志和异己相互尊重、胜者与败者的和平共处,这样一种宏大宽广的心灵基础上。这也是和谐社会的牢固根基.
3.公民文化是一种自由的社会文化。公民的力量来自自由, 自由是民主的目的,也是人权的出发点.自由与专制格格不如,但对民主却必不可少。迁徙自由、言论自由、讲学、著作及出版自由、通讯自由、宗教信仰自由、思想及良知自由、集会結社自由、婚姻自由、罢工自由、私生活不受侵犯的权利、國家出入境自由、拥有财产自由等等。他绝不容许政府按少数人的利益和意志来设计公共政策,而是通过各种渠道了解政治决策是如何制定的,能将自己的观点公诸于世,以求得国民的认同。在公民看来,民主社会就是一个讲话的社会,人们可以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要求。自由文化的价值是开放的,不是压抑的。它鼓励个性和自我,主张充分发展自己,反对不合理的、强制式的对个人权利的剥夺;它以个人的安全,意志、利益、荣誉,爱好和享受为重点,从最终价值上看高于家族、集体、民族和国家。
4,公民文化也是以宪政共识为前提的社会文化.
宪政是指一种在宪法之下使政治运作法律化的理想化状态。它要求政府所有权力的行使都被纳入宪法的轨道并受宪法的制約。宪政的实施首先要限制政府的权力,重要的是保障公民的权利。宪政是民主制度的基础和保障,同时也是对民主政治的制衡。宪政的根本作用在于防止政府(包括民主政府)权力的濫用,维护公民普遍的平等,自由和权利。
宪法、宪政与政治密切相关,宪法就是一部国家纲领性的政治法律,宪政就是宪法政治。但是,有宪法,并不等于有宪政。如果政治管宪法,那不是宪政,仍是专政,因为这时的宪法只是政治的工具。只有宪法管政治,才是宪政。而且,如果宪法明文规定宪法管政治,但事实上宪法不能管政治,也不是宪政。只有在实际的政治生活中,宪法事实上能够管住政治,才真正是宪政。
宪政的实施,一方面是制宪,一部好的宪法,既需要法律上的专业人才,也需要全国公民的共识的提高.另一方面是尊宪, 就是国民要有尊重宪法的风气,重视和信仰宪法、笃信力行宪法规定或原则的风气,在生活行为上培养一种合乎宪法精神的习惯。也正如杨兆龙先生所说的实施宪政的重心,就是培养尊重、信仰、遵守以及维护宪法的风气和习惯,使之成为人们的一种社会文化和社会生活方式。很明显,这种尊宪、崇宪、守宪、护宪的习惯和风气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人们的长期努力。这需要在人民的社会生活习惯中,在生活行动上造成一种合乎宪法精神的习惯.
公民可以去批评政府,也必须相信政府,也願意与自己的对手达成妥协。这里的民众与領导人的关系是平等的,社会网路和政治网路的組识方式,则是水平型而非等級化的。对国家而言,公民资格的意义在于确定归属于公民个体的那部分事物即给予他应得的合法份额,在于确定一种合理、公正的利益分配、义务承担方案。作为公民也必须遵守宪法与法律对自己的限定和界定。
纵观世界,公民文化的缺陷,不仅影响到民主的品质,而且也造成公民社会的疲弱、缺乏自主性,并造成严重的泛政治化现象.公民文化盛行的国家,都是经济发达,生活富裕,社会和谐,风尚高尚的国家.你如果是一个真正的爱国者,为了把自己的国家建设得更加富强,美好,和谐,那就为我国的公民文化建设去尽责尽能吧!
以民主为动力、法治为原则、自由为目的和理想,并以充分保障人权为核心内容的政治过程和政治形态。是公民文化本质,也是中华民族崛起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