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散步 (永嘉路散步)七十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4 01:05:46

2007年11月04日永嘉路—太原路—永康路—襄阳南路—复兴中路—上海音乐学院—汾阳路—眼耳鼻喉科医院—汾阳路—甫希金胸像缘地散步



永嘉路住宅。


永嘉路是卢湾区的一条道路,东西走向,东起瑞金二路,西至衡山路。长2072米,宽15米到16米。1920年,上海法租界公董局修筑此路,以法国邮船公司职员西爱咸斯命名为西爱咸斯路(Route Herve de Desieyes)。1943年,汪精卫政府接收上海法租界,改名永嘉路。永嘉路沿路为上海著名的住宅区,包括201号、383号 孔祥熙住宅(今上海电影译制厂)、389号鲁义士洋行-荣智勋住宅、495弄1~9号、501号(岳阳路口)、527弄1-5号、571号、580弄永嘉新村、630弄(今中科院原子核研究所)等


从永嘉路进入太原路


太原路是徐汇区的一条街道,南北走向,北起汾阳路,南至肇嘉浜路。长990米,宽15米到23米。太原路原名台拉斯脱路(Route Delastre),由上海法租界公董局修筑于1918年到1921年,得名于旅沪法侨台拉斯脱。1943年汪精卫政府接收租界时改名太原路。太原路沿路为上海著名的住宅区,其中包括50弄、56弄、64弄、63弄,以及160号逖百克洋行住宅(今瑞金宾馆太原分馆)等。


太原小区出租,,使用面积∶18平方米;租金∶1400 元/月


太原小区(老洋房)1室0厅(33平方米) 价 格: ¥100万元 图中女士为房产中介员吧


太原小区


太原路向北,进永康路。


永康路在法租界时期叫雷米路。雷米是一个法国人名,据说他是最早来上海的法国商人,曾以资金、房地产资助法租界建设。法租界最初的马路名大都是以法国人的名字命名的。


昔日重来(Yesterday once more)


兰州正宗牛肉拉面


永康路200号上海市第二中学。


上海市第二中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市重点中学。她的前身是务本女塾,创办于1902年,是中国最早的由国人创办的女子学校之一。一个世纪的峥嵘岁月,硕果累累,桃李芬芳。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创办的女子学校,创办人吴怀疚是上海邑绅,以倡导女权,开通风气为宗旨,将家塾扩大为女塾。并以女学乃教育之基本,故定女塾之名为务本。塾址在上海小南门花园弄。吴怀疚自任塾长,聘陆仲炳、陈菊生专任教科,沈竹书、葛尚平为舍监。开课之日,学生仅有7人。当时社会舆论,认为兴办女学尚非其时。但不到一年,学生即增至40人。第二年,学生又增加1倍。没几年,学生又增加数倍。
务本女塾成立初,设立普通、高等二科,分甲乙两级,学生年龄规定在14岁以下。开课3个月,年龄较大的有志于学的女青年,纷纷来女塾要求入学,于是女塾设立特别3个班,并改办专修科。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改特别班为师范科,分甲、乙二级,兼设中学一级。翌年春,程士颖、吴秋贤女士谋创幼稚舍于乔家浜安排师范甲级班学生去幼稚舍练习管教。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学校迁至西门外,生生里,租屋36幢,操场一方。设师范正科、预科、中学科,废寻常科,设高等小学科。次年开学时,吴怀疚出任上海县知事,校务由曾公冶接办。未久,务本女塾改为上海县立第一女子高等小学及上海县立务本女子中学。


永康路175弄1-61号永康新村(西班牙式花园住宅)


永康路继而向东


永康路126号(近襄阳南路)清水家汉堡屋


近处人士说:主要经营烧烤的一些东西为主,环境比起附近其他的一些小店还算干净。旁边是个保姆介绍所, 早上看上去黑压压一片 ,其实都不是顾客。 肉串用的是铁板的烧法,味道算是可以的, 但是对着街边的位置, 卫生条件还是学生级别的。


临近襄阳南路的永康路


过了襄阳南路的永康路


永康路附近住民的菜篮子


市场中上世纪30年代的住宅


上海蟹


星期日午后,永康路东端的情景


江南名物——桂花糯米藕


孔府家宴花生酥


油墩子一定要热的时候吃,又脆又香还有点烫,嗲额。


从永康路进襄阳南路,向北而行


襄阳南路南北走向,南起肇嘉浜路,北至淮海中路。长1499米,宽16米。襄阳南路原名拉都路(Route Tenant de la Tour),由上海法租界公董局修筑于1918年到1921年,得名于法国邮船公司一位职员。1943年汪精卫政府接收租界时改名襄阳路,1946年改名襄阳南路。襄阳南路沿路传统上为住宅区。1990年代曾经开设市场。


襄阳南路207-3号 花子(日式比萨)


什锦大阪烧 38元,什锦炒乌东 50元, 章鱼丸子 20元…。服务,进门说的日语叽哩咕噜口齿不清的,从点单到上菜都是面无表情的,盘子放下就走了,倒是对隔壁桌子的法国人特别客气。


从襄阳南路进入复兴中路,向西而行。


复兴中路是跨卢湾区和徐汇区的一条东西向道路,东起西藏南路(原名敏体尼荫路),西至淮海中路(原名霞飞路),全长3494米。该路在1943年以前名为辣斐德路(Route Lafayette),当时是上海法租界内的一条东西向干道。


临近汾阳路的复兴中路


汾阳路20号上海音乐学院


上海音乐学院前身为国立音乐院。由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和肖友梅博士于1927年创办。 学院设作曲指挥、音乐学、民族音乐、钢琴、声乐、管弦乐器、音乐教育、音乐剧等八个系。

黄自(1904年3月23日-1938年5月9日),字今吾,中国上海川沙人,中国著名作曲家。黄自幼饱读诗书,尤爱音乐。1916年入北京清华学校,开始接触西洋音乐。1924年清华学校毕业,赴美国俄亥俄州欧柏林学院留学,攻读心理学,毕业后于1928年转入耶鲁大学学习西洋音乐的理论与作曲,1929年毕业后回国。返国后任教于上海沪江大学、国立音乐专科学校等学校。1935年,黄自发起创办了第一个由全华人组成的管弦乐团——上海管弦乐团。著名的音乐家贺绿汀、朱英、江定仙、林声、林声翕、刘雪庵等,皆乃黄自门生。
黄自《天伦歌》、《踏雪寻梅》、《花非花》、《采莲谣》、《本事》,清唱剧《长恨歌》等作品,不但旋律婉美流畅,且富民族特性;此外,他也是《中华民国国旗歌》的作者。抗战时所作的《抗敌歌》、《旗正飘飘》,更能激发国人敌忾同仇之心。1938年因伤寒大肠出血症在上海与世长辞。
由于黄自从习西乐与协助国民政府谱写抗战歌曲,建国后长期被视为资产阶级音乐学阀,其作品被认为是感情颓靡的挽歌。其弟子贺绿汀等也遭到严厉批判。直到改革开放之后,黄自的贡献才重新获得音乐界的重视。


汾阳路20号 犹太俱乐部(上海音乐学院礼堂办公楼)、花园住宅(比利时领馆专家楼)


原上海犹太俱乐部, 俱乐部成员大多是俄国犹太人。上海犹太俱乐部理事会成员。


出上海音乐学院、沿汾阳路西南而步;太原路交叉处。复旦大学附属眼耳喉鼻科医院。


太原路50弄3号上海犹太医院,(现、上海耳鼻喉科医院)


上海犹太医院正式创建于1942年,由阿什肯那齐犹太社区管理。图为上海犹太医院旧址(今汾阳路五官科医院病房)外景。


汾阳路150号(近桃江路)仙炙轩


原先的白崇禧公馆。1楼为铁板烧,2楼3楼为日式烤肉。东西都“好精致”,质量绝对“对得起价格”。服务“细致周到”。更让人难忘的是环境——“白色”的小洋房、“漂亮”的大花园、“透明”的玻璃房,“优雅安静”,“在特別的日子来这里,平添了一份浪漫”。


汾阳路156号Colabo

“日式”意大利餐厅。Pizza和pasta都做得“不错”。“独栋小楼”,“凹凸不平”的砖墙、“蜿蜒而上”的木梯、“老式”的吊扇、“别有风情”的阳台,“老上海”的气息“浓浓的”,难怪备受“小资们”推崇。


在汾阳路这里,环境很不错~虽然门口有个垃圾桶。小洋房很有情调~


汾阳路158号(近桃江路)和平官邸


到底是“戴老板的府邸”。从“悠长的小道”走进去,一幢老洋房“赫然矗立”,“老上海大户人家的气息”扑面而来。主楼外有两间玻璃屋子,似乎“可以编织很多的梦”。老式钢琴“优雅”地“坐落于桌边”,空气中“温暖而安宁”。至于菜肴,除了备受“追捧”的鹅肝,其他的本帮菜似乎都“乏善可陈”——在这样的环境里用餐,吃的也只是“情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