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RSS新闻聚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6 19:35:03
RSS在互联网上正在逐渐流行,对于这一现象,有人评价,RSS将是互联网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伴随RSS技术的普及,将对互联网的信息传输方式产生巨大的影响;也有人认为,RSS并不是一种了不得的技术,对互联网的影响非常有限,对RSS过度关注是不必要的。
那究竟怎样对待RSS呢,它仅仅是一种简单的新闻聚合标准,还是未来互联网的发展趋势?
RSS的来龙去脉
RSS最早是由NetScape定义的一套新闻频道标准,由于当时NetScape在与微软的IE浏览器竞争中每况日下,只推出了RSS0.9版本,并没有推出RSS的正式版本,与此同时,微软在IE4.0中设计了一个叫做新闻频道的功能,其中与RSS相类似的概念是CDF(Channel DefinitionFormat),并提出Push互联网的概念,即将信息“推”给用户,今天我们在MSN的主页中还能看到“MyMSN”一项,就是这个概念的痕迹,不过Push互联网没有找到合适的应用方式, IE的后续版本中最终抛弃了这一功能。
RSS应用开始于近两年流行的Web log(博客),DaveWinner使这一标准重新找到了用武之地,他将RSS标准升级到0.91和0.92版本,RSS成为WebLog作者logger间传递新闻主题和内容的主要方式,随着Web Log的日渐流行,RSS也逐渐被许多新闻网站认可。
RSS的广泛应用,标准化呼声也日渐升高。W3C对RSS制定了RSS1.0标准,将RSS定义为RDF SiteSummary,RDF(Resource Description Framework )资源描述框架是一个语义网概念,但由于W3C与DaveWinner并未就此达成一致,2002年9月,Dave将自己的RSS0.9X升级到RSS2.0,因此目前RSS1.0与RSS0.9X/RSS2.0是相对独立的标准。
上述3段经历,似乎可以解释RSS英文的三种不同缩写方式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Rich SiteSummary、RDF SiteSummary,尽管对于RSS还存在着许多分歧,RSS未来的发展也存在一些不确定性,但有一点是共同的,RSS目标是成为互联网信息沟通的通用标准。
RSS对于互联网意义
RSS的标签很少,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协议,技术实现也非常方便,正因为如此,在一些人眼中,RSS只不过一个简单的标记语言而已,说他能够深刻影响互联网实在有些小题大做。
从RSS的历史发展来看,RSS是一种信息沟通标准,RSS借助XML技术形式,完成互联网站点间信息的自动传送,XML是解决互联网机器通信的重要基础,与HTML是适合于人阅读的信息模式不同,XML是适合于机器阅读的信息模式。
RSS作为站点间的信息沟通标准,有两个特点,一个是网站间自动完成,不需要人工介入,二个是传送的内容是一个分类的索引信息。从自动完成这一点看,将对互联网信息传送的速度和广度产生影响;从RSS的内容是分类的索引信息这一点看,具有语义的含义,互联网信息的定义将从纯粹的文本符号上升到有语义联系的层面。
由此可见,看起来十分简单的RSS技术实际上承载着格式化互联网信息,并赋予互联网语义的重任。不过,RSS只是一个索引信息,并没有完整解地决信息沟通的问题。
RSS的使用情况
RSS最初主要由Web Log类的网站使用,是Web Log作者logger间传递新闻主题和内容的主要方式,后来,新闻网站使用RSS也越来越普遍。
分析国内的RSS的分布可以粗略得出如下结论:
RSS目前在信息源类的网站中有较多的使用。例如:博客网站,博客很多是博客作者发表的原创作品,例如:博客中国www.blogchina.com,中国博客www.blogcn.com;新闻网站,新闻网站是新闻机构的网络窗口,具有自己的新闻源。例如:新华网www.xinhua.com ,人民网(目前开通了英文版俄文版)www.people.com.cn。
RSS在搜索引擎类的网站中作为聚合新闻频道使用,应用比较广泛。例如:百度news.baidu.com,古狗news.google.com。
RSS还被大量的新起网站当作力推的重点,这种免编辑的新闻模式,不仅被人们看成是一种新业务的金矿,而且实实在在的节省成本。
RSS客户端也有多家公司在力推,新浪点点通阅读器,看天下,周伯通等等。
与RSS相关联的另一个概念就是新闻定制,你可以通过RSS客户端或者新闻聚合站点,对你感兴趣的新闻版面进行定制。
这种看起来很有意思的崭新的新闻形式,并没有得到用户群广泛的门户网站的大力响应,目前只看到新浪推出RSS,而且推广RSS的力度方面不见大张旗鼓。
整体看来,RSS处在“主流”乏力,“非主流”兴奋的一种状态。导致目前RSS目前状况的原因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个是业务方面,另一个是价值链方面。
RSS业务形势分析
作为信息源的网站,提供了RSS方式,能够方便客户对内容的直接访问,扩大内容的影响力;对于信息接收的网站,可以方便的接收多家信息,并能实时跟踪,达到广泛、及时的目的。
由此看来,作为一种新型信息交流标准,RSS为互联网任意两个站点间提供了自动的信息沟通方法,这对于需要加强信息传递的网站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RSS并没有给出信息交流的最终答案。
RSS虽然改变了互联网以前仅能传递“符号”,内容意义只有在使用者看到的时候才能理解的状况,达到按照内容分类进行传递的目的,也就是能够传输语义,但是,由于RSS规定的内容分类的含义非常有限,人们在利用RSS分类(或者称为频道)识别信息的时候,经常会出现人们希望的信息和得到的信息不够一致的情况,这说明RSS的语义特征并不成熟,RSS不能够达到良好承载语义的目标。
RSS语义承载能力不够,表现在新闻聚合中有两个问题,一个是从新闻源传来的新闻信息,聚合到一起的时候显得混乱,不条例,冗余(相似信息重复)非常明显;另一个问题,如果根据RSS分类进行新闻个性定制,你定制到的新闻可能和你希望的新闻有出入,你关心的消息可能漏掉了,或者有很多看到的消息是你不关心的。
许多网站是通过转载信息而不是原创,表面看,似乎可以利用RSS新闻聚合提升内容整合的实时性和广泛性,但由于RSS语义承载能力的不足,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对内容的识别还需要依来于编辑,因此,对于门户这种需要表现独立信息视角的网站而言,不大可能采取RSS进行新闻聚合。
RSS在提高信息传输的效率的同时也会带来负面效果,对于一些需要保护版权的信息内容,或者不希望其他网站利用自动化手段能够快速访问的信息源来说,提供RSS的效果适得其反,采用了RSS之后,非常方便其他网站对内容进行引用,这对于非常需要人气的门户而言,并不是个好消息,这或许解释了门户网站没有积极的向外提供RSS索引的原因,因为RSS是给机器看的,而门户广告最想要人看。
RSS互联网价值链分析
传统门户网站最重要的盈利形式是广告,包括主页广告、专栏页广告和内容页广告,主页和专栏页通常是标题索引的页面,访问内容基本上都需要通过标题索引页面,因此这里是门户网站广告价值的核心点,尤其是网站主页。
通过对RSS的业务形势分析,我们能够看到RSS对现存的互联网价值链的冲击,RSS加速了信息从源到接收段的传输,使得建立在信息传输中间环节的互联网价值缩水。
对门户来说,首页广告和专栏页广告承载着门户的重要收益,假如全面推广RSS方式,首页和专栏页的浏览率肯定会大幅下降,其收益也会大受影响。
另外,RSS使得免编辑的网站大量出现,免编辑网站比人工网站的信息更新更快,尽管内容质量方面离替代编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这对于那些靠“拷贝”加“粘贴”搞起来的网站而言无疑是个噩耗,古狗新闻网站的两年来的快速发展,很能说明问题。
值得关注的是,RSS在冲击传统互联网价值链的同时,并没有为自己找好市场价值,古狗公司新闻网站还一直处在亏损状态,其他以聚合为特征的新闻网站利好消息也少。
由于标题索引页面是标题的集中地,与看新闻内容有些段落的内容看几句话就可以跳过去不同,标题之间没有必然关联,网民常常不能随意忽略,看标题索引比看内容更需要专注,因此,在这些地方投放广告更容易扰民。
一些RSS聚合网站在寻找和传统网站的竞争优势的时候,推广所谓绿色看新闻的概念,目的就是利用RSS直接索引标题,免除用户索引页广告骚扰之苦;客户端的RSS阅览器,除了能够同时从多个站点获取新闻外,免除索引页广告,也是一个重要的优势。
问题也来了,如果主页和专栏页不投入广告,内容页由于版权的关系,常常需要直接链接,以RSS为核心的新闻模式价值点究竟在何处?RSS推崇者非常迷惑。一种可能的方法是让看新闻的用户付费,推所谓有偿新闻,但在以免费为核心的互联网新闻传播中,是否具有足够的吸引力让用户掏钱?
如果价值链中只有最终的用户能够享受好处,这种价值链变革是缺乏长久动力的。
RSS的未来
今天,RSS风潮已经席卷而来,问题和机遇都已经摆上了桌面,处在变局中不利位置的互联网企业确实比较为难,无论如何,他们应该关注并理解这种变化,需要在变化的价值链中重新找回自己的奶酪,选择退缩和观望,虽然能够延缓自己已经形成的价值链潜在的快速嬗变,但是由于处在价值链中企业并不是自己一家,竞争的环境中,你不做还会有别人做,与其让别人做还不如自己做,新浪的态度或许正是这一状况的真实写照,不温不火,能进能退。
RSS为互联网信息定义提供了简洁的标准,并为更广泛的互联网信息定义提供发展方向,RSS对互联网的影响是深远的,但是由于RSS的不确定性,RSS对互联网的影响将不会在短期内快速释放,RSS对既定互联网价值链的冲击,也会对RSS普及产生负面影响,明天的互联网,我们不仅仅要正面RSS的存在,更要关注RSS所引起的整个互联网格式化、语义化的大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