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富人能读书,让穷人读得起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4 07:30:40
[原创]让富人能读书,让穷人读得起书

文章提交者:何仁勇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全国政协特邀委员陈光标日前建议,名牌大学要解放思想。富人的子女要读这些名牌大学,差一点分可以收,但要交高额学费。然后,把这些富人掏出来的钱,用来帮助穷人的孩子上大学。(引自《重庆晨报》)

意料之中,这个建议受到了大部分网友的批评。其中一位网友的发言很有代表性,他以为如果这样做了,就意味着“只要有钱就可以买到正宗的名牌学历”,从而剥夺了高等教育仅有的“一点点公正”。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的教育什么都不缺,既不缺高楼大厦,也不缺名师名教,唯缺“公正”两个字耳。这种不公正现象,从小学一年级延续到了博士后。以小学为例,城里的学生可以享受到最优质的教育资源,而农村的孩子则只能在简陋的教室里学习。由此可见,农村孩子们一出生就输在了起跑线上。至于高考,北京的考生和湖北的考试,做同样的考题,得一样的分数,其结局却大相径庭,这已经是众人皆知的事实了。

名牌大学是一种稀缺的优质资源。多稀缺?2008年北京大学在河南共招收98人,而考生数量超过了100万。录取率为万分之一。当然,你如果一定要说这比中福利彩票一等奖的概率高些,我也不打算反对。

正因为名牌大学的稀缺,所以我们的行政教育机构才将它控制得非常严,甚至超过1949年之前国民政府对大学的控制。那时候,至少大学是允许自己招生的。一般来说,除了高考这一种固定形式之外,对稀缺类资源的分配还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依靠行政之手,比如,我们实行了几十年的保送制度。一种是以市场之手。比如说我们刚刚实行的自费读大学制度。前者使行政教育机构认可的“好学生”可以不被关在高校之外,后者使有钱、但学习成绩差了一点的学生也能接受高等教育。这两种方式都是对高考制度的补充,都有利有敝,如果一定要比较,我倾向于认同后者具有更多的公正性。

基于上述分析,我认可陈光标的建议。他的建议与当年茅于轼的提法“提高大学学费才能让更多穷人读得起书”如出一辙。那些高考成绩差几分的富家子弟,可以以缴纳巨额学费的方式来赎买一张名牌大学准入证。分数不能相差太多,否则就完全沦为了用金钱购买文凭的困境。这笔学费也可叫做“赞助费”。名称无关紧要,最重要的是不能进入学校帐户,而是开设独立帐户,用来资助那些考进了大学,却又被学费拦在门外的优秀穷人子弟。这种方式不同于自费读大学的地方就是,这笔名称未定的费用不入学校帐户,学校就失去了以此进行权力寻租的动力,而那些穷学生却获得了努力学习的动力——所谓知识就是金钱,这不就是最好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