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复苏的七种可能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4 16:53:36

江南放晴,最好的季节开始了。经济却还是大雾当前。复苏的确有很多种可能性,现在的路径也许并不最值得期待的。下面是发在FT中文网的专栏

 

【】经济复苏的七种可能性

 

 

近日在各地的企业行走,人人的眼睛都盯着北京的“两会”。说到经济复苏,业界的声音分两派,一是有戏,一是没戏。我是“有戏派”。我从来以为,那些预言中国会死的人,肯定比中国要死得早,这不是诅咒,是历史的观察而已。

那么,怎么一个“有戏”法,大家分析,又有很多条路径。

声音最洪亮,也最受欢迎的观点是两个,一是减税,二是垄断产业的市场化改革。对此,我当然是举手举脚的同意。但是,可能被执行的概率很低,原因很简单,一是中央税收在锐减,据央行2月份公布的数据,2008年全年,全国财政收入的增速较上年降低12.9个百分点;全国财政支收支相抵,发生赤字1110.1亿元。赤字出现了,刚性开支本来就很大,在这样的情况下要大幅度的减税,没了可能性,其实在去年的10月份,财政部就明确表态把这个门给关死了。市场化改革的空间也几乎没有,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国家主义全面返潮的今天,独独要中国加快市场化变革,几乎是一个笑话,无论是“四万亿”还是最近出台的十大产业振兴计划,都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另外一个办法是持续降息。2008年的利息波动是让人吃惊的,上半年“百日五升”,下半年“百日五降”,这可以被记入金融史册,或者在商学院当教案研究。时至今天,在需求缺乏的情况下,降息的效果是值得怀疑的,另外,利息再往下降,国营商业银行的利差会越来越小,压在帐本下的隐性亏损就会浮到台面上,这是谁也不愿意看到的,所以,降息的办法也可能被放弃。

再就是放松信贷和加大固定资产投资,据温家宝总理在最近一次的网民对话中透露,去年11月份,新增信贷大约4400亿,12月份7700亿,2008年1月份16200亿。二月份的信贷规模估计在9000亿元到1万亿元之间。钱放出去,用在什么地方呢?主要是去造“铁公鸡”了――铁路、公路和基础产业。未来半年的问题是,路建好了,电、钢铁、汽车生产出来了,如果消费没有起来怎么办?于是,问题又回到了起点。

消费怎么才能起来?一般来说,有三种可能性,一是刚性消费,比如要吃饭、要穿衣服,二是信心恢复,大胆化钱,三是结构性开支,比如要结婚,就可能要买房子,有了房子就会买彩电冰箱和窗帘。所以,不少人――包括我――就指望地产能够复苏。不过,关于地产的复苏,有人急有人不急,最急的当然是地方政府,特别是市县级政府,因为过去十年里,它们的财政收入有将近一半左右来自土地出让金。所以,我们看到,从去年7月份起,各地就不断出台刺激性购房政策,不过,从效果看,似乎到今天还没有呈现出来。如果地产不起来,中央与地方的利益冲突会加大,1993年以来执行的分税制可能会遭到挑战。我们已经观察到了这一态势,比如,省级政府要求发行地方债券的声音陡大,再比如,上市公司国有股转让的核准权限要求下放,又比如,中央企业在各省市的地方分公司的所得税被要求在地方部分缴纳等等。

如果上述的几条道路都起不了作用,那么,复苏的可能性还存在吗?

悲观的人说,会出现滞胀,就是商品供应很足很足,但是消费乏力,同时因为货币大量投放造成流动性过剩而伴随出现恶性通货膨胀,这当然是最糟糕的情况。

另外可能出现的情况是温和性通货膨胀。就是有效供应实际上减少了,消费也在观望,货币投放过度造成流动性过剩,这样就会出现通货膨胀。钱一多就会乱流,最容易就是流进股市,率先造成资本市场的热度回升,这个景象我们好象已经看到了。接着,再适度降一到两次息,舆论随之大起,呼吁大家“一定要跑赢CPI”。于是,对货币贬值的恐惧发酵成了消费力,银行里的存款将会被“震出来”。当老百姓捧着钱站到马路上,想要“跑赢CPI”的时候,大家可能去的地方就只有两个,一是股市,二是楼市。于是,经济“奇迹”般地复苏了,于是,中国率先走出了经济大萧条,于是,新的泡沫周期开始了。

这很可能就是中国经济在2009年“率先复苏”的路径。我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的期待“通货膨胀”――其实跟我有同样心理的人并不少见,在刚刚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我们就看到一个数据,2009年预计出现的CPI为4%,这基本上就是对温和式通货膨胀的一个期待。

当信心失效的时候,“恐惧”会成为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