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潜规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3 14:22:08

美国潜规则

发信站:天益社区(http://bbs.tecn.cn),版面:学术沙龙
本文链接:http://bbs.tecn.cn/viewthread.php?tid=327441

美国潜规则

美金国融危机后, 到美国抄底的呼声不绝于耳,这些人极其幼稚,不知道里面的很多陷阱。
1990年,日本人怀着万丈豪情 大肆收购美国的资产,著名的有 洛克菲勒中心和好莱坞哥伦比亚公司、环球影视, 三者号称 美国的灵魂。大量的 广告中,美国自由女神被裹上了日本和服. 洛克菲勒中心是美国华尔街的 重要建筑, 大量的美国核心金融机构都在这里。哥伦比亚公司、环球影视是美国 好莱坞最重要的公司。美国的强大不但是 经济 军事的强大,更是文化 的强大,美国大片不但是商业片,也是 美国作为全球帝国 扩张他的意识形态、价值观的工具, 是美国软实力的保证。美国的品牌在全球 称霸,不但是技术优势, 好莱坞功不可没。全球人在看好莱坞影片的时候,也接受了他的软广告。美国人卖这二者,似乎不可思议。但实事证明美国人聪明,日本人笨。先说洛克菲勒中心, 日本人买了洛克菲勒中心,但是对 进驻的公司没有响应,而 房价一跌再跌, 美国人炒哪里的房哪里就涨, 不炒就跌,最后日本半价卖给原主。哥伦比亚更惨, 看上去自由 法制的 美国有很多的潜规则, 因为哥伦比亚涉及意识形态,日本人拍电影,不是被有关部门罚款,就是被各种组织告,今天说你 有宣传种族主义倾向,明天女权组织告你,过几天基督教势力告你, 索尼公司赔了很多钱,最后就把哥伦比亚交给美国人管理,自己再也不管了---此后老板是日本人呢,一直美国人管理,日本人一管就赔钱 呵呵。松下买了环球影视,不知趣,和原来的公司管理层在经营主导权上发生了摩擦,造成双方关系恶化。最后,“松下”不得不将持有的80%股份,以5亿美元的价格转卖给一家加拿大公司。 -------当初他花61亿美元买的, 再5亿美元卖掉,期间美元贬值,日元升值, 损失高达93%。  那家加拿大公司也是冤大头,  后来卖给了 美国的通用电气公司算是了事。
  好比在中国,如果中宣部 想整你,你是不可能拍电影赚钱的。  加入美联储整你,你想搞金融赚钱 ??呵呵呵



依照大多数人的观念 美国是经济全球化的首倡者, 当然的身体力行者 对其所执行的市场开放政策 也未见有人提出过质疑 事实果真是如此吗 ?

以美国的金融业为对象 从证券 保险和银行 这三个领域入手从中归纳出一些值得我们 深思的问题

二 美国证券业的潜规则
基金业务和投资银行业务是证券业的两大业务主体
在这两大主体业务中, 美国政--府都 采取了针对性措施 分别予以保护
1.对本国基金业的保护
按业务区分 基金业大体可以分为基金推销与交易业务 以及基金发行与管理业务两大 部分 而后者 即基金的发行和管理 是其最主要的业务 也是其最大的收益来源 。外国企 业要想打入美国基金市场 就必须参与基金的发行和管理 而一个很少有人注意到的事实是 无论是以国内投资为对象的基金 还是以国外投资为对象的基金 几乎都由美国公司在管理 因为 对外国企业参与基金的发行和管理 美国有着严格的市场准入限制 尤其是对占据基 金业务主导地位的 对证券市场影响极大的开放式共同基金 限制就更多 。
这些限制包括 对基金发起人资格的规定、 对基金注册的规定 、对基金上市前必须获得一定数量本地居民认 购的规定 对基金发起阶段禁止开展推广活动的规定 、对投资顾问身份和资格的规定 等等。
由于有这些法律规定 基本封**外国公司插足美国基金的途径 美国投资人要投资国外 基本只有依靠美国公司一种选择 外国投资者要向美国投资 也只有把钱交给美国公司打理

2.对本国投资银行业的保护
在美国的投资银行领域 证券承销业务 尤其是主流证券的主办承销业务 早已成为欧 美大投资银行的禁鬻 长期为美林 摩根 高盛等家资产总额超过千亿美元的超大型投资银 行所把持 其它公司根本难以插足 在这个高度封闭的小圈子外面 还有21家资产总额达到 百亿美元数量级的大型欧美投资银行和个别日本投资银行 它们以九巨头为核心 形成了一 个铁杆外围 这个具有共同特殊利益的小团体 与一批专靠华尔街吃饭的律师事务所 会计 公司和咨询公司联手 按照债券 股票 票据 公司重组 收购兼并等方向进行分工 将证 券承销及相关业务瓜分一空 从中获取了巨额收益 彼此之间则形成互通有无 既争斗又联 合 有垄断也有竞争的默契 它们将核心业务控制得铁桶一般 其它企业要想参与 最多只 能以小伙计角色出现 在少数业务中担任少量配销 从中分得一杯羹 美国证券市场上存在的这种现象 固然与老牌欧美投资银行长期的苦心经营 丰富的市 场经验 强大的业务能力 雄厚的资本实力等重要因素密切关联 同时也与美国政--府对投资 银行主体业务实行的保护政策直接相关 这一保护的最大特色 就是在投资银行主体业务的 方向上 美国的监管法规还基本保持着空白 美国政--府形同放弃这方面的监管 与它对证券 市场上其它业务的严格管理形成了明显反差 原因其实也很简单 华尔街俱乐部早已自订了 无形的游戏规则 从定价到费用 从方式到步骤 从权利到义务 从势力范围到利益分配 大都在行业惯例之类的名义下加以协调和规范 美国政--府则以行业自律的名义放手不管 这 一向大投资银行倾斜 保护少数人利益的政策 虽然受到国内外的诟病 却一直没有改变 。

三 美国保险业的潜规则
美国的保险业也分为两块 即保险推销业务和保险承保业务 其核心业务也在后者 即 保险的承保业务 在美国承保市场上 几乎看不到任何外国保险公司的踪影 保险业这一格 局的形成 与美国政--府构造出十分特殊的管理体系有直接关系 在美国 负责对全美银行业实行统一监管的政--府机构是美国联邦储备理事会(FRB)负责 对全美证券业进行统一监管的政--府机构是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而在美国的保险业 却 完全是另外一种情形 在这里 又一个很少有人注意到的事实是 美国政--府对保险业并不实 行全国统一管理 美国不但从来没有全国统一的保险监管机构 而且也从来没有全国统一的 保险监管法规 美国有50个州 就存在着50个相互分割的保险市场 分别由50个相互独立 的保险监管机构管理 执行着50套互不相干的保险法规 其中的大部分法规都对本州之外的 保险公司规定了市场准入限制 稍具经济常识的人都明白 保险公司取得成功的一个基本条件 是必须顺利跨过规模化 量级要求较高的经营门槛 由美国保险业监管分散 市场分割的特性所决定 外国保险公司 要想进入美国经营保险业务 就必须拥有足够的社区化资源和本土化能力 才能获得起码的 市场份额 在美国站住脚跟 由于存在监管分散 市场分割的障碍 实现规模化经营的成本 过高 有效地封阻了外国保险公司进入美国市场的道路 除了分保业务和再保险业务等属于 二级保险市场的业务之外 在美国的承保业务中 很少有外国保险公司在活动 巨大的美国 保险市场最后只能留给美国公司 美国政--府一方面积极在国外为美国保险公司铺路架桥 支 持它们进入他国市场 而在国内 却连统一规范全国保险市场的工作都不愿进行 迄今为止 还看不到任何变动的迹象

四 美国银行业的潜规则
分析美国对证券业和保险业的保护模式 不难看出 在这两个市场上 对外开放多集中 在零售业务环节 在这些领域 美国不但不担心国外的竞争 反而鼓励外国企业参与竞争 在更为重要的批发业务环节 美国政--府则以各种手段阻止外国企业进入 美国的银行业则呈 现相反的情形 银行业的地位敏感特殊 保护的重点也有所不同 零售业务环节反而成为银 行业的保护重点 而且 美国政--府对银行业的保护也更为公开和直接 从某种意义上说 美 国对本金国融市场的保护 在银行业表现得最为突出 限制最为严厉 对外国企业的歧视性 政策也最为明显
它们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
1.严格实行外钞管制
为美国银行业提供货币性保护 美国政--府对国内银行业的保护 首先表现在对银行实行严格的外钞管制方面 这一管制 的要点 是对外汇交易和外钞交易明确加以区分 在不干涉外汇交易活动的同时 对外钞交 易实行严格的管制 形成了虽无管制之名但有管制之实的外钞管制体制 美国的外汇交易市场极为发达 任何机构和个人都可以在证券公司自由开设外汇交易账 户 充分运用各种外汇工具 随时从事外汇的现货交易或期货交易 不受任何干涉和限制 因为 在美国政--府看来 金融市场上的外汇交易仅仅是证券交易活动的一部分 在性质上属 于投资行为 而不是流通行为 外汇交易的最后结算也需要使用美元本币 所以 不具备对 外汇交易加以管制的基础 然而 只要一触及到属于货币流通领域的外币现钞 情况就完全 不同了 在外汇现钞领域 美国政--府从四个方面入手 加以严格的控制
(1)严格禁止外钞在境内流通
(2)严格限制银行为客户开设外钞账户 不鼓励开设外汇账户
(3)境内绝大多数银行都不经营外汇业务
(4)境内绝大多数银行都不从事外币兑换业务
美国政--府执行如此严格的外汇管制 有打击国际洗钱犯罪的技术性考虑 另一方面的考 虑 则是在继续支持美元担负国际支付手段 增加美元的境外流通量 鼓励美元在他国法定 货币化 不断强化美元地位的同时 通过外汇交易和外钞交易区别对待的政策 对外币现钞 严加管制 隔绝美国与国际金融市场在流通领域的原始联系 实现对美国银行业的货币性保 护 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和2001年底的阿根廷金融危机 都从反面证明了这一货币性保 护政策对稳定本国银行体系的重要作用和深远意义 2.严格限制外国银行进入美国 并严格限制其经营范围 美国政--府限制外国银行的政策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 美国政--府不仅 鼓励国内的银行相互竞争 也支持国外银行参与竞争 国内与国外银行之间一度保持着相对 均衡 但是 自90年代以后 随着银行国际化的趋势日益明朗 外国银行在美国市场上的扩 张势头不断加强 美国政--府感到 外国银行的存在已经对美国银行业的发展和金融体系的稳 定构成了直接威胁 在这一背景之下 1991年 美国国会通过了外国银行监管加强法和改善 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法 开始全面收紧对外国银行的管制 这套法案规定 外国银行要想得到进入美国市场的许可 就要在资本充足率 资产质量 风险管理能力 反洗钱措施乃至母国政--府的金融监管水平等方面 统统达到美国的要求 在 这套苛刻的新标准面前 一大批外国银行就此出局 失去了进入美国市场的资格 美国政--府认为 仅仅大幅度提高外国银行进入美国市场的标准还远远不够 还必须同时 大幅度增加外国银行进入美国之后的业务限制 于是 这套法案进一步规定 凡是在 1991 年以后才获准进入美国的外国银行
其银行业务必须受到四个方面的严格限制
(1)明令禁止外国银行在境内吸收美国居民存款
(2)明令禁止外国银行加入美国联邦存款保险系统
(3)不支持外国银行在美国当地扩充业务网络 经营零售业务
(4)不支持外国银行收购兼并或控股美国银行
显然 一旦套上这四个紧箍咒 有幸挤入美国市场的外国银行还没开始运气 就先被废 了一半武功 就算最后能够进入美国市场 也无法与美国银行展开全面竞争 不幸的是 这 些苛刻的限制性规定并没有引起多数人的注意 这一套银行法规表达了美国政--府的一个基本立场 美国并不欢迎外国银行进入美国市场 外国银行即便获准进入美国 也不允许它们插手银行核心业务 更不允许从当地取得资金供 应 这样一来 绝大多数银行赖以获得稳定收入的最基本来源 面向广大客户的银行服务 以及绝大多数银行赖以获得廉价资金的最基本来源 来自广大客户的银行存款 就都对外 国银行关上了美国市场的大门 这套法规的要害在于 通过施加种种限制 把进入美国市场 的外国银行排斥在美国银行业的主流业务之外 最终失去与本地银行开展平等竞争的条件 自这套法规付诸实施以后 外国银行在美国的地位就不断下降 在1981年到1991年十年间 外国银行在美国银行业总资产中所占的份额曾从9%跃升到18%实行这套法案之后 在1991 年到2001年的十年间 外国银行的这一份额就逐渐缩小到14%与此同时 在美的外国银行 数量也不断下降 以外国银行分布最为集中的纽约市为例 1991年 外国银行在纽约共有463 家 到2001年 就大幅度减少到265家 减少了43%美国在国内市场上全面封杀外国银行 的经营空间 与美国银行在国际市场上到处扩张的风光 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既然美国 金融有这么多潜规则保护, 为啥赔的厉害 呵呵呵,因为他的股票很多卖了, 就像2001年的中国, 把股票卖给散户,然而散户无法左右管理层, 管理层 故意把企业搞砸, 再逼散户割肉。今天也是一样, AIG偷偷 卖了很多CDS 合同,当时是盈利的, 企业报表也很高,股价很高,很多人买, 今天由46美元一股跌到 0.3美元一股了, 未来再逼迫 大家卖掉呵呵呵 本人希望写本书,不知道未来 有没有市场 呵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