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智慧做公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22:41:27

位于北京顺义的五彩鹿儿童康复训练中心以帮助自闭症儿童康复为主,当连庭凯和朋友们怀揣兴奋和紧张走进五彩鹿时,他们碰到了同样紧张的老师和孩子,面对面站着,沉默很快就会蔓延成尴尬。还好这群义工来之前制定了详细的活动流程,细化到几点几分——面对面站成两排,是快速自我介绍时段,然后是一对一的聊天时间。那感觉“有点像集体相亲”,连庭凯后来说。

实际上这次义工活动的主要对象是老师们。活动前,连庭凯已经拜访过五彩鹿校长,和老师做了沟通,并跟随他们去教学现场观察了解。“这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因为你自己设计的活动并不一定是对方实际需要的。”连庭凯说。

这个在商业逻辑中类似消费者调查的提前拜访,让连庭凯注意到老师们也需要关心和帮助——在帮助孩子康复的过程中,这些年轻的老师承担了巨大压力。他们几乎是24小时陪在孩子们身边,还必须毫无保留地接受类似“需要花一个月的时间,教一个孩子自己拿起杯子喝水”这样繁琐得快让人“崩溃”的事实。没有合适的渠道来帮助老师舒发压力,即使是同事之间的沟通,也是探讨如何帮助孩子们康复的技术性问题,“怎么也跳不出这个圈”。

连庭凯相信,自己多年来在商业领域基于信任和沟通的团队建设经验,能够帮助这里重建沟通模式。这个芝加哥大学的MBA,出生在台湾,15岁独自留学加拿大,学医,17岁首次创业,24岁创建医药类电子商务网站——医贸网,26岁将其运作上市,29岁将其出售,转而尝试更多不同行业。2006年在北京创立时尚购物B2C网站——呼哈网。

连庭凯在五彩鹿做了像一个简单版的“拓展训练”,其中很多模型的雏形,都是连庭凯在芝加哥大学读MBA时候学到的,后来他用在自己企业的团队文化建设中,并逐渐完善。

信任和沟通从那个著名的“信任倒下”游戏开始。游戏完成后是例行的分享体验环节,一般拓展训练就到此为止,连庭凯却由此带出了最关键的部分,他引导老师们开始探讨他们需要怎样的沟通环境,面临哪些沟通上的问题,以及很重要的一点——老师们对校长有哪些要求。显然,这些团队建设的核心问题,却总因为太多顾虑而不被涉及。

 

医科出身的连庭凯更多的是做心理公益活动

 

另一个游戏是同样著名的“过电网”,不过在此之前连庭凯带着老师们先解决了目标问题——老师的使命到底是什么?这个学校给多少孩子提供帮助等等。有了目标,团队才容易建立共识和完善制度,连庭凯说,“过电网”解决了单一目标下如何同心协力完成的问题。

晚餐时,连庭凯就看到了他们白天做的努力开始有了成果,午餐时还各行其是的老师们开始互相传菜,并有更多的沟通交流。“做企业,我们比老师懂得多一些。”连庭凯说,他自己对公益的理解是“给出自己更重要”。

用他最擅长的商业智慧参与公益活动,这也是连庭凯多年以来摸索出来的。他15岁留学加拿大,最初的义工经历就是从那里开始的,家庭医生是他热心公益的起源。连庭凯至今记得那个65岁的白人医生对他的专注和用心——“他花5分钟看病,但会花25分钟和你聊人生”,提醒他不要只着眼眼前,要多看未来,建议他在学习、生意、运动和身体之间做出取舍。

家庭医生让连庭凯感受到用心与人沟通的重要性,也改变了他的一生——他下决心学习医科,并不间断地进行公益活动。最早是在医院当义务的护工,然后转战到加拿大社区中心的“Big Brother”活动,帮助照顾无人看管的儿童。连庭凯的商人细胞也是在那个时候发挥的作用,他建议所有初到国外的年轻人都去尝试参与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学习英文,而且可以帮助中国人更好地融入当地社区。

1999年连庭凯回到台湾创业,并继续坚持定期去养老院和医院,基于他医科的背景,他还会去给患癌症的儿童以及烧伤儿童做义工。2003年,连庭凯的公司逐渐走上正轨,他就开始酝酿将义工人选的范围从他个人拓展到他可以影响到的所有人:组织周围的朋友和相熟的公司一起去做公益,并逐渐将其模式化。2006年,连庭凯到北京创建呼哈网,并直接将其在台湾运作公益的习惯和模式带了过来,定期做公益依然是企业文化的重要部分。

但与我们想象的企业体制不同,这始终是一个以连庭凯为核心的松散的小群体,他的很多员工都是其中的核心人物。小群体不定期地聚集到一起头脑风暴,寻找可能实现的做公益的地点或者方向,一旦确认,便组建项目小组,由提议者(不论职位高低)充当项目经理,比如五彩鹿项目的负责人就是呼哈网一个很初级的职员。他们给自己规定每年最少开展五六次公益活动。

项目小组第一个工作也是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去拜访,了解对方的需求,然后回来发动所有人挖掘资源。比如去五彩鹿就找了很多心理咨询师同往,以求有的放矢。连庭凯他们有一次想要种树,所有人都去找人看有没有认识做农业的,有没有人愿意捐种子等等,而不是买几颗小树苗插到山坡上去考验其生命力。

连庭凯在北京做的第一个公益活动在河南淇县一中,最初的动因,是群体里一个朋友来自淇县,他说那里环境不好,但很多孩子都很努力,想要上清华、北大。不久以后,就有一群从清华、北大毕业,再加上一群有海外留学背景的人从北京直奔淇县,在那里和100个学生以及100个学生家长做活动。连庭凯设计了一个A点到B点的游戏,帮助对名校有企图心的中学生和家长们了解,考上名校的是一群什么样的人,他们在进入大学后做了什么,他们如何设计人生的目标,如何出国留学,在海外如何过语言关,如何融入当地环境。对于那些从小被固定人生轨迹的中学生,这是非常宝贵的经验总结。

在活动中有一部分学生会问“为什么做得到”,他通过了解发现,这些孩子大多是学习成绩优秀有希望考入好大学的,他给他们留了联系电话,一直保持联系。作为淇县之行的后续,连庭凯还组织学生们到北京来参观清华、北大。这次活动反映很好,这让连庭凯和朋友们后来在唐山又做了一次,他还打算继续做下去。

商业界和学术界早有探讨,企业家不可替代的优势是管理能力和商业智慧,与单纯的捐款相比,这些更值得贡献。在采访结束后,连庭凯从书架上抽出一张美国前副总统戈尔著名的环保影片《不合时宜的真相》送给我,他的书架上有一大摞,都用来送人。在他看来,公益就是随手可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