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含泪秋雨”如何巧言令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09:44:48
看“含泪秋雨”如何巧言令色
孟庆尧
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地下室手记》、《罪与罚》、《白痴》、《群魔》、《卡拉马佐夫兄弟》等,总被作者赤裸裸的、深刻而有力的自我反思与拷问所感动。这种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本来就稀缺、发展到当代早已彻底丧失殆尽了。——近日读余秋雨先生大作《无网生活又一年》,坚定了我的这一看法。掩卷抬眼西北而望,在俄罗斯的上空,发现陀思妥耶夫斯基老夫子清瘦的身影,愈加孤独而沉寂。
去年5.12汶川大地震中,部分校舍因工程质量问题导致大量学生遇难,部分遇难学生家长集体请愿质问元凶,曾令余秋雨先生难过,于是他发表注定名垂千古的雄文《含泪劝告请愿灾民》,指摘遇难学生家长的“情绪激烈”,劝诫他们稍安勿躁,说遇难者已成“菩萨”,进而警告说他们已经为“那些已经很长时间找不到反华借口的媒体”进行“反华宣传”、制造“诬陷性说法”提供了口实。雄文一出,举国舆论哗然、骂声如潮,甚至有粉丝认为有人做伪文陷害他们的余老师。南有秋雨含泪、北有兆山羡鬼,余秋雨与王兆山二位先生由此联袂为久已沉寂的汉语成语词典添加了新的词条。事情过去快一年了,《含泪》一文在公众心目中乃至中国文化史上已经有了定论,不去提它也罢。况且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刑法中有个概念叫激情犯罪,也许震灾发生后余先生一时犯糊涂,激情之下犯的过错吧?浪子回头金不换吗,改了就是好同志。也许中国的网民都秉持了这样悲天悯人的情怀,也许拜时间消磨所赐,总之近来网上关于《含泪》的责骂声正在渐趋平静。
然树欲静而风不止,还没来得及为余先生高兴,这不,他老人家又出来说话了,这回说的题目是《无网生活又一年》。拜读大作,说的并不是什么生活中有网没网的事,而是在为自己的《含泪》一文伸张正义、鸣冤叫屈。
《无网生活又一年》洋洋数千言,其实主要是在传达以下几条信息:
一、我无所谓。你们不是在网上骂成了一锅粥吗?嘿嘿,我不上网。不光不上网,连手机都不用、报纸都不看,电视倒看点,但只看新闻、且仅仅看国际新闻。你们撕破了喉咙责骂、骂的惊天地泣鬼神、骂下大天来又有什么用呢?我老人家一概听不见!用文章的原话说:“互联网上一切有关我的谈论,我自己完全不知道。”
二、我依旧老大。无边的责骂并没有撼动我的地位,先是到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领取“2008中国文化创意杰出成就奖”,《中关村》杂志又为我补发了新浪网等单位前些年投票评选的“最值得尊敬的文化人物(中国)”奖。在上海,又获得了《新民周刊》、复旦大学和几个网站一起评选的“1978~2008创新上海30年风云人物”奖,而《文化苦旅》又被评为“30年影响上海最大的一本书”。并且领奖时有机会与巴金、谢晋、陈逸飞、汪道涵、王元化平起平坐。
三、我享受“大师”称号仍然心安理得。网上有几个人对“大师”这个名词曾经有过一点酸酸的妒嫉,须知现在这么大的上海只设立了两个“大师工作室”,其中之一就是咱。在咱这里,另外还活跃着很多大师,他们至少是博士后,以下?现在免谈。
四、我写《含泪》没错且有功。由于这次特大地震毁坏了绝大多数住房,而毁坏的程度又完全是无规则的,因此已经无法由倒塌的事实来惩处建筑承包商;追究责任需要物证,经过一次次大规模的翻挖抢救之后,这样的实物证据已经很难完整保存;遇难孩子的家长当时处于一种沉溺的状态,我含泪劝告是从大局出发来引导他们走出精神陷阱,同时也避免他们妨碍排除堰塞湖险情。
五、那些借《含泪》骂我的人都很阶级敌人。他们疯狂崇拜美国,想借骂我来表演自己“持不同政见”的姿态。
任你众口铄金,我偏愈骂愈勇。不亏经过了文革大风大浪的磨练,果然有勇可贾。作者自以为这么演说一番,便可以洗脱《含泪》带来的一身污垢,重塑“维护大局”、拯救灾民的另一副形象。
文而有法,大师之文更有其大师之法。如果我辈被骂而不服,会小胡同赶猪直来直去有啥说啥,不屑理会则冷眼相待爱咋地咋地。大师则不同,如《无网》一文,开篇先把本来想说的话丢开,不惜笔墨的渲染自己的伟大光荣正确,一旦文中自己权威的形象立起来,再婉转笔锋,用权威的口吻无庸别人置喙的自我评价、并得出定论。读《无网》一文,就如同吃包子,努力入皮三千里,及至到达馅的部分,发现这馅其实还是皮。——大师包的包子就是与常人不同。
文人的毛病,就在过度自信,尤其是过度信任自己如簧的巧舌可以把白变黑、把东施说成林志玲,并且坚信公众会被他云山雾罩的言辞糊弄、最终买他的账。余先生如果也这么想,那就错了。
就第一点而言,你可以不上网,但你躲不过汹汹舆情。你回避并不等于铺天的骂声不存在。上网而采取无所谓的态度,则心理素质令人惊艳;干脆用不上网来回避,则是无视社会观感,无视社会公论了。窃以为大师不取。正所谓开卷有益,如果余大师真的自信且坦荡,到网上翻翻跟帖又何妨?
就第二、三点而言,你是否依旧老大、你领了这奖哪奖、你与哪些大师平起平坐、你是否担当起大师的名号,与你写《含泪》的对错无关。你的某些学术成就,拯救不了你《含泪》一文的负面影响。
就第四点而言,其一,同余文恰恰相反,这次地震造成的灾害,在某些地区恰恰是有规则的,这个规则就是周围建筑大多完好、而倒塌的偏偏是学校;其二,经过救灾,一些物证肯定会有翻动,但水泥块里细如铁丝的钢筋会翻没?豆腐渣似的墙体会翻没?物证并不是问题,况且有关部门当时也采取了一些保护物证的手段;其三,遇难孩子家长的沉溺当然需要抚慰和宽解,但使用你这种装神弄鬼乱封“菩萨”、与“反华宣传”联系起来连欺带讹的方式真的妥当?
就其第五点而言,我简直不敢相信,担着大师名号的余秋雨先生,竟熟练的采取文革式的手段,以所谓“崇拜美国”、“持不同政见”来抹红抹黑他的论敌,可见余先生一旦急眼真的轮起棒子来,不管你“有网”“无网”,一点也不“含泪”。文人圈里人心之险恶以至于此,令人不寒而栗。
余秋雨先生有很多文章写的很漂亮、很打动人,这我承认。坦白说我也曾长期是他的粉丝。但从《含泪》到《无网》,看上去既不漂亮、也不能打动人。这是因为,这些文章转圈子、拐弯子没有一句实话、也谈不上是非,更离陀思妥耶夫斯基等真正的大师起码的自我反省与批判精神相去甚远。其意立的不正,其文也不足以饰非,描来描去,读者从余大师那里看到的,也只是一幅巧言令色的乖模样。
(转载本文请注明“中国选举与治理网”首发)
来源:作者赐稿      来源日期:2009-2-13       本站发布时间:2009-2-13
【关闭窗口】【 打印稿】【E-mail推荐】【我要评论】

·习近平痛批有些吃饱了没事干...
·什么是社会主义政治?
·央视失火绝非撒谎造假的报应...
·第三次“伟大革命”的含义是什么
·央视到底跟谁有仇?
·张灵甫之死真相辨析
·陈永贵身后的凄凉
·看“含泪秋雨”如何巧言令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
·何其宗谈对越反击战

·丁学良:官僚制与中国改革
·知识分子最痛苦的是被迫说假话
·一群特殊的政法学生:首先考...
·2008网络问责事件震动官场
·重庆规划局落马厅官称惧怕房...
·宋圭武:完善“巡视制度”的...
·台湾高法陈水扁起诉书
·官员财产公示的”下行上效”
·思考人大制度与权力分立
·归纳的歧途

·德源文化研究所2009年研...
·《中国乡村建设》稿约
·第二届全国青年行政学者论坛...
·“城乡统筹与社区参与”研讨...
·招聘研究助理及编辑
·王正绪谈“80后”的政治观念
·论坛:高新军谈2008美国大选
·论坛:中国综合农协发展路径
·选举网获奖 感谢读者的支持
·2008地方共公共决策系列评选
更多>>

余秋雨:无网生活又一年看“含泪秋雨”如何巧言令色余秋雨大师的简历注了多少水?含笑劝告不满滥用“大师”头衔的人余秋雨裤子被脱之后
更多>>>

回复:看“含泪秋雨”如何巧言令色
为他费笔墨口舌似不值。
用户:墨汀 发表于 2009-2-16 10:46:59
回复:看“含泪秋雨”如何巧言令色
“一幅巧言令色的乖模样”,再恰切再传神不过了!
用户:笏环朝 发表于 2009-2-16 10:43:38
回复:看“含泪秋雨”如何巧言令色
批评和谩骂是根本不同的两码事。批评特征是摆事实,讲道理,实事求是,以理服人;谩骂的特征是不摆事实,不讲道理,乱扣帽子,乱打棍子。所以理性批评是学术乃至社会进步的必要条件,也应是选举网应提倡和坚持的原则。而无端谩骂则应被正常人和所有网站摒弃(这是我的一种愿望)。恐吓与谩骂决不是战斗,采用此等手段对于文明社会的建立有百害而无一利。
用户:大华 发表于 2009-2-15 23:04:45
回复:看“含泪秋雨”如何巧言令色
“死猪不怕开水烫”,是秋雨之类无良文人、市井街痞的共同特征。人连良心都喂狗了,自然到了“无耻”境地,从而不在乎唾沫星子而更看重头衔和主人丢过来的骨头。
用户:劳百姓 发表于 2009-2-15 20:41:30
回复:看“含泪秋雨”如何巧言令色
连掩耳盗铃都搞不懂,也难为他装大师了
用户:aabb 发表于 2009-2-15 17:30:20
回复:看“含泪秋雨”如何巧言令色
支持小红妹!大华拿袁崇焕说事,我的理解是,余秋雨就是袁崇焕,是民族英雄,你们这些人是愚民。到底谁是愚民?
用户:古道西风 发表于 2009-2-15 15:37:24
回复:看“含泪秋雨”如何巧言令色
余秋雨,一个有才无德的文痞。我从来都不认为他是所谓的大师,因为他无知且无耻!真正的大师难道是无耻地自吹自擂、无耻地炫耀而洋洋自得就可以成就的?所谓大师,难道可以舍去道德的标准?尤其在中国,大师封号难道不可以是权力者为了达到某种既得利益而廉价地赠与?
用户:youmin 发表于 2009-2-15 12:29:26
回复:看“含泪秋雨”如何巧言令色
余秋雨逃不过历史的记载,这是个卑鄙无耻的小人。
用户:傅一河3 发表于 2009-2-15 11:45:13
回复:看“含泪秋雨”如何巧言令色
回大华:
1、你说,无数人骂余先生,但也有无数人推崇余先生,而且多得多:
答:推崇余氏的人当然不少,也包括我在内。但推崇的是他的好文字,而不是他的人品。他将川震难属“含泪”向权者献媚,只能遭许多人骂。你敢说,对余氏“含泪”也“有无数人推崇余先生,而且多得多”?
2、你说,他的“含泪劝告”也许不合你及一些人的意,但很合我和另外许多人的意。余先生应该有对某件事表达意见的自由与权利:
答:余氏“含泪”很合你的意,那是你的自由。但你这一观点真像你所说,“很合……另外许多人的意”吗?至少从网上看,你说的“许多”比“很不合”者少得多了。
至于“余先生应该有对某件事表达意见的自由与权利”。如今除了真正的“一小撮”以外,谁都承认每人都有对某件事表达意见的自由与权利,当然包括余氏在内。但,难道别人没有批驳他的权利吗?而且,人们没有对他“用语尖刻”的权利吗?
3、你说“袁崇焕”等等,不知你要说明什么。
4、你说:借骂名人抬高自己者,更多的与名人的学科并不相同,他们之所以热衷此道,大约是想以同名人对垒的方式,来引起社会关注,就像你搞经济学,要想引起别人注意,肯定要比骂余先生难多了:
答:这就是所谓“诛心之论”吧?我搞经济学,若想靠批名人而出名,经济学界高山仰止的人物太多太多了。我随便抓一个,不论是否有理、水平高低就乱批一顿,比“批余”不是更简单、也更易出名吗?
当然应该指出,即是那些高峰级学者,其观点也不是没有可讨论之处,我也有过若干商讨性的习作。
5、你说:“奸而不权”最好不要用在余先生身上,就好像“贱而不权”最好不要用在你身上一样:
答:就“含泪”来说,余氏是否“奸而不权”,大家可以评论。而且我感觉,似乎已有公论。但我“贱而不权”,因你只见我这几篇跟帖,我想问,这几篇小帖“贱”在哪里?
6、你说:对余先生“不上网”严加指责,难道他连这点权利(也是人权)都没有:
答:谁对余氏“不上网”严加指责了?人们指责的,不是余“不上网”,恰恰相反,指责的是他关于“不上网”的那篇上网文章。这同样是读者批评的权利。
7、你说:其他诸如对余先生“灵魂堕落”、“历史奸贼”、“逆历史潮流而动”这样的无端谩骂,更像泼妇骂街,你觉得有意思吗?我读后感到更像是红卫兵、红小兵的语言:
答:将川震难属“含泪”献媚,是不是“灵魂堕落”?“历史奸贼”仅指历史人物,对那些人不是“无端谩骂”,而是历史公评。至于“逆历史潮流而动”却非指余一人。但此说究竟是指出事实,还是仅仅“无端谩骂”,大华本人也不妨说说。这是大是大非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说清,“红卫兵、红小兵”时代以某种形式再现,也不是不可能的,如今许多人已经有了感觉。
用户:小红妹 发表于 2009-2-15 10:09:01
回复:看“含泪秋雨”如何巧言令色
支持小红妹!大华不讲理,你认同余“含泪”是你的权利,但你不能骂别人批评余“含泪”就是为了“成名”、“傍名人”,是“一种畸形的攀附”,是“心理阴暗、心理扭曲、心理发霉……”。你扯到不着边际了,余“含泪”是该骂,知道吗?
用户:gxc2008 发表于 2009-2-15 9:26:07
回复:看“含泪秋雨”如何巧言令色
答小红妹:1、你的话十分有理,但那只是你自己认为如此;2、无数人骂余先生,但也有无数人推崇余先生,而且多得多;3、他的“含泪劝告”也许不合你及一些人的意,但很合我和另外许多人的意。余先生应该有对某件事表达意见的自由与权利;4、很多人骂严嵩,但所有的北京人更痛恨袁崇焕。袁被剐时,他的肉被一两银子一块抢购一空,没有买到袁肉的人,就啃他的骨头,以致牙崩而满嘴流血。但实际上,袁崇焕是民族英雄,当时的京民只是愚民;5、借骂名人抬高自己者,更多的与名人的学科并不相同,他们之所以热衷此道,大约是想以同名人对垒的方式,来引起社会关注,就像你搞经济学,要想引起别人注意,肯定要比骂余先生难多了;6、“奸而不权”最好不要用在余先生身上,就好像“贱而不权”最好不要用在你身上一样;7、你对余先生“不上网”严加指责,难道他连这点权利(也是人权)都没有?8、其他诸如对余先生“灵魂堕落”、“历史奸贼”、“逆历史潮流而动”这样的无端谩骂,更像的泼妇骂街,你觉得有意思吗?我读后感到更像是红卫兵、红小兵的语言。
用户:大华 发表于 2009-2-15 3:21:41
回复:看“含泪秋雨”如何巧言令色
我常開玩笑說''人可以無恥,但不能像陳水扁這般無恥'',看來這句話要添油加醋成''人可以無恥,但不能像陳水扁等,,,這般無恥''
用户:tomcttai 发表于 2009-2-15 0:38:24
回复:看“含泪秋雨”如何巧言令色
这位大华先生实在是对中国的国情不甚了解!不管有多大的成就,余秋雨的《含泪》一文,让这位“大师”成为了“帮闲文人”。他那毫无道理、缺乏同情的“劝告”,已经让人神共怒,还想要什么好言语?“对待余先生的非理性谩骂”,未必都来自于知识精英阶层,而是千百万和我一样的企业一线工人。你大华先生从网民对待余秋雨的态度感到“中国要达到宽容、多元,尊重对手,容许拔尖的境界是多么不易!”,而这“不易”的原因,不是在批判余秋雨的网民,而恰恰是那些帮闲文人和所帮的权贵!我相信,这位大华先生如果有一次做访民的经历,他就绝不可能再讲这样的话了!希望大华先生好好了解一下当今中国社会,不要随便相信那些咒骂大师的人是因为“成名”、“傍名人”,是“一种畸形的攀附”。错了!实际上,很多当权者才是“心理阴暗、心理扭曲、心理发霉”的表现,他们用暴力压制对待灾区访民和前往北京的访民的行径,才真正是“非君子所为也”!!!
用户:王忠祥 发表于 2009-2-15 0:10:45
回复:看“含泪秋雨”如何巧言令色
小红妹说的对,人们不是否定余秋雨的《文化苦旅》等好文章,但是他的《含泪》确实无法理解。
用户:hjglzc 发表于 2009-2-14 18:20:18
回复:看“含泪秋雨”如何巧言令色
余秋雨现象,不是一个人的现象,而是中国社会的现象,诸位看官,好好研究吧,一篇博士论文是足够写的。
用户:wxy 发表于 2009-2-14 12:13:18
回复:看“含泪秋雨”如何巧言令色
大华:
你居然也懂“君子所为”了?那么,余以川震难属向权者“含泪”献媚,是君子还是小人?
用户:小红妹 发表于 2009-2-14 1:29:31
回复:看“含泪秋雨”如何巧言令色
靠骂骂名人的人来出名才是真正的小人,以为傍个大款就啥都是了!
用户:葡萄 发表于 2009-2-14 1:27:37
回复:看“含泪秋雨”如何巧言令色
质大华:
你的话十分无理。无数人骂余秋雨,是骂他的《文化苦旅》一类好文字吗?不是。人所共骂的,是他对川震难胞家属可耻的“含泪劝告”,以及嗣后相关的恬不知耻。
这就像人们骂蔡京、严嵩等等一样。谁也没骂他们的一手好书法,而仅仅是骂他们权奸。不巧余某奸而不权,只是为权者献媚而已。
至于靠骂余以抬高自己,更是可笑。余是搞文学的。若讲文学界可能有人如此操作,尚还可说,但多数骂他的人却根本不是这样。例如我是搞经济学的,文学水平当然绝不可能和余秋雨比(但看你那两笔文字,我自信文学能力比你还强些)。那么“骂他”和“抬我”到底有什么关系?
用户:小红妹 发表于 2009-2-14 1:24:55
回复:看“含泪秋雨”如何巧言令色
靠骂人来抬高自己并不多见,靠骂名人来抬高自己则常见,且越来越多,因为这被一些人视为成名捷径,也是傍名人的一种方式,一种畸形的攀附,实际上则是心理阴暗、心理扭曲、心理发霉的一种表现,非君子所为也!
用户:大华 发表于 2009-2-14 0:01:13
回复:看“含泪秋雨”如何巧言令色
我喜欢读余秋雨先生的作品,买了不少,受益也颇大。我认为像余先生这样的优秀作家,在华文世界中确实不多见。特别令我惊异的是,余先生在海外华人中的影响很大,以前没想到。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也很正常。邪风不仅摧残秀木,也摧残花草,甚至小草,等把大地摧成了荒漠,风大约才会停止。从对待余先生的非理性谩骂,可知中国要达到宽容、多元,尊重对手,容许拔尖的境界是多么不易!可知中国要实现自由、民主、平等、人权这些普世价值是多么困难。
用户:大华 发表于 2009-2-13 23:34:05
回复:看“含泪秋雨”如何巧言令色
巧言令色者鲜矣仁,孔夫子早在2550年钱就知道了秋雨这个不是老师的大师。
用户:求索者 发表于 2009-2-13 21:36:01
回复:看“含泪秋雨”如何巧言令色
余秋雨在文革的阴影下又一次窜红。
用户:ztsr 发表于 2009-2-13 17:51:52
回复:看“含泪秋雨”如何巧言令色
皇帝的起居注是不给皇帝本人看的。但唐朝不记得哪个皇帝(好像是太宗)想看自己的起居注。写“注”的官员答:“陛下但行善事,莫畏臣不书。若行恶事,臣不书,天下共书之。”
请余秋雨和一切逆历史潮流而动、却以强权或巧语自以为得计者,都记住这句话。
用户:小红妹 发表于 2009-2-13 14:58:39
回复:看“含泪秋雨”如何巧言令色
说得好,“文化人坏了良心”是今天社会的折射思想缺失的根本原因。
坏了良心的文化人已经很可悲,
坏了良心的大师更是可憎!确实可怕!
中国社会历来讲“良心”,
良心的定义只有当事者本人才深知其中三味,
但是,社会人间看一个人的良心必然也是有参照的,
是有历史评价标准的。
巴金、谢晋、王元化他们有的自省,有的没自省,
历史却毫不留情地记着他们的踪迹。
“含泪秋雨”自然也免不了,
无视网络世界的秋雨是不是也就无视现实社会呢?
直面现实的人又何惧虚拟世界?
用户:dazhoujian 发表于 2009-2-13 14:37:59
回复:看“含泪秋雨”如何巧言令色
余氏靠“不上网”而避骂,还自以得计,其实比历史上的奸贼差远了。他们连人都死了,哪怕“骨朽人间骂未销”。
用户:小红妹 发表于 2009-2-13 13:38:30
回复:看“含泪秋雨”如何巧言令色
余秋雨确实有些好文字,就像北宋奸贼蔡京确实写得一笔好字一样.
但不知余秋雨的灵魂堕落以后,是不是还能写出好文字?
用户:小红妹 发表于 2009-2-13 13:31:21
回复:看“含泪秋雨”如何巧言令色
“南有秋雨含泪、北有兆山羡鬼,”
通过这两个文人的拙劣表演,可以看出假如文化人坏了良心,是多么的可怕!
用户:樵夫 发表于 2009-2-13 12:34:31
回复:看“含泪秋雨”如何巧言令色
近几年发现他早以不是文人了,喜欢抛头露面,商业,包装加抄做.现在还用大师自称,实则让人好笑.真想问问他和他同获殊荣的巴金、谢晋,王元化他们自称过大师没.自己获的荣誉拿出来和大家分享,这是炫耀还是要巩固自己的大师地位.我看他自己已经沉醉在名声,地位,金钱中了.正真的文人不是这样的.余在他自己的世界迷失了自我了.
用户:grace 发表于 2009-2-13 10:40:21
回复:看“含泪秋雨”如何巧言令色
正是因为他“老子天下第一”,所以,他的“含泪”丝毫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你们。从“青歌赛”的点评可看出,他真的是老子天下第一。
用户:古道西风 发表于 2009-2-13 9:3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