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少年-1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11:57:16

        小城唯一的大礼堂,功能齐全:开会、听报告、看演出、看电影、群众公审等都在这里进行。

    那时解禁上映的就是那几部片子:《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小兵张嘎》,还有苏联老电影《列宁在十月》、《列宁在1918》……等,当然少不了的就是电影版的八个样板戏。

    这些影片在这个礼堂里放映过无数次,终是没有打消孩子们的积极性,对这帮孩子们来说这些电影就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影片里的台词几乎都被我们背的滚瓜烂熟了。

     礼堂里经常有县剧团的演出,一个月可能演一次,反复《沙家浜》、《红灯记》这两个剧目;我们学校也会在这里向群众作汇演,仿佛和县剧团擂台,除了这两出戏还有芭蕾舞《红色娘子军》,这中用脚尖表现的舞蹈在这个小城很是轰动;居然还有小学生在此登场,《红灯记》成了他们的保留剧目,我10岁的妹妹扮演李奶奶,唱的好极了,扮相、节奏、表情把握的分寸很到位,那一位李玉和比我的小妹矮半个头,他们一板一眼的演着、唱着,真是可笑极了。

 

    只要有演出,礼堂从来都是观众爆满。滨滨、小建和建长之流,在每次有演出的晚上,自告奋勇“帮助工作”,早早来到礼堂门口,霸住检票口,联防的同志放心地在一边儿抽烟聊天,他们清楚知道,有这帮孩子们把门儿,一准儿天下太平,因为这些“编外联防”就是全城最大的不安定因素。

    “编外联防”看见不顺眼的人就轰走,有票都没用,得求他们,什么时候有被求舒服了,才准进门儿。来了老干部和阿姨,请,自然有人亲自为他们导座儿。

我们学校排练每个样板戏,都由王冰出演男主角,听说王冰的父亲是县里的一把手,不得不让人联想这是学校把男一号的角色都交给他的原因之一吧。由于演出任务重,无数次的上妆和卸妆,王冰的脸上疙瘩摞着疙瘩,他个子高高的,神情酷酷的,同学们整天看到的就是他骄傲的下巴颏儿。

每当演出开始了,守门的使命就结束了,“编外联防”穿过观众席,从前台扬长经过戏台走到后台。他们熟悉每个下一步的动向:演员上场、换衣服、找道具、拉布景……

“灯光”要顺着垂梯爬上高高的梁台,在窄窄的通道里操作控制着各种灯光的变换。

当演到鸠山软硬兼施地说服李玉和交出密电码的时候,鸠山多了些用手不停呼拉光头的动作,下台时他说:今天好奇怪,怎么老是会有水滴在我头上呢?

其实是有外人爬到梁台上往下撒尿,对准的就是鸠山的光头。是谁干的,就不用说明了。

《红灯记》中“上刑场”的那一幕,李玉和在一个高处走过一段距离,高声喊出共产党员的心声:中国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当、当”两声枪响,李玉和倒下英勇牺牲了。

这个英勇悲壮的场面,曾经被滨滨这些捣乱份子给破环了。工作人员为李玉和布置上刑场的通道,摆几张桌子铺上一大块红丝绒,趁人不注意时,建长和小建悄悄走到台上,撤出一张桌子,把红丝绒还原铺平。当扮演李玉和的王冰深情悲壮、一步一顿的走到点位时,刚想喊口号,脚下一踏空,“咣当”一声就从桌子上摔了下来,台下发出哄笑,台上乱叫着:拉幕!快拉幕……嗨,真不知平常目空一切、趾高气昂的王冰作何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