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田:豆瓣的真相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00:15:24

麦田:豆瓣的真相

2007-03-08 11:29:02  来自: 北影厂彪哥(北京)

  如同木子美拯救了blogcn和blogchina;如同竹影青瞳拯救了天涯;如同超女拯救了百度贴吧;如同徐静蕾拯救了新浪博客;如同张钰拯救了优酷;如同每一个伟大的网站背后都有一个女人。同样的,蛰伏的豆瓣也在等待它背后的那个女人,而不是在等待――阿北的算法。
  
  无论是否高低学历,年轻的中文网络用户在目标网站上都只做了一件事――扎堆、闲聊。从天涯,到百度,到豆瓣,中国网民在任何一个交互网站上,都做着同一件事――扎堆、闲聊。
  
  这是最后的真相。
  
  http://www.maayee.com/article/39321.html#Re49016


x 向我的友邻推荐小组话题:麦田:豆瓣的真相 摘要: 如同木子美拯救了blogcn和blogchina;如同竹影青瞳拯救了天涯;如同超女拯... 推荐语:
   

2007-03-08 11:43:57 阿斯旺?绿豆粉1号&波粒2象性

  每个人都以为自己知道真相
  我却更愿意相信那只无形的手


> 删除

2007-03-08 11:44:28 稀星的天空(canon) (深圳)

  呵呵,这个我看过了.


> 删除

2007-03-08 11:52:00 浮萍 (西安)

  MS很严肃的!


> 删除

2007-03-08 14:12:03 隐™[白吃白喝懒骨头加肥猫]

  三分走人。这个在捣乱分子老袁的地盘已经看过了。


> 删除

2007-03-08 14:13:07 没胸也没处女膜

  哥,你太有才了.


> 删除

2007-03-08 14:18:06 隐™[白吃白喝懒骨头加肥猫]

  真相就要被揭开的一刻气氛总是很肃穆滴


> 删除

2007-03-08 23:12:11 reflection

  我倒觉得下面有段评论更中肯:
  
   hilaa 日期:2007-3-7 10:06:27
  引用 18楼 豆瓣的Alexa排名在1200左右,足见是一个流量大站。用户的结构质量和品位含量也不错,也算是流量强站。但豆瓣却不是流量富站。
   也就是说,豆瓣流量的价值尚好,但目前没有“卖”出好价格。虽说价格应该在价值上下波动,但豆瓣流量的价格可能严重背离了其价格。
   “有了好产品,还得勤吆喝”,“酒香也怕巷子深”,“皇帝的女儿同样愁嫁”,这就是当今的商业时代。
   对豆瓣流量的商业化,阿北目前采取的是“休克疗法”,暂时搁置不顾的做法。一是考虑资源有限,优先发展网站功能和用户体验,二是考虑流量规模再大,商业模式自现。
   但其实,这种“休克疗法”本身,就正在伤害阿北对用户的承诺。阿北希望给用户们提供一个“找到好东西或人的实用工具”的豆瓣,但他自己也承认资源不足,速度慢了。这其中一个显在的原因,是阿北内心还是逊于找更多的员工来提速,正象他起初为保持低成本只好一人写程序一样。因为他还没有找到“成本-收益的剪刀差”的感觉,所以不敢大胆地花自己或投资人的钱。这等于说,由于没有“成本-收益的剪刀差”的商业化预期,他被迫放慢了资源充足的速度,从而也限制了其兑现用户承诺的抱负。正所谓,用户不一定只在乎你从他们那儿收取了多少(分母),用户更在乎你因此更多地回馈给他们多少(分子),用户在乎的是分子与分母的“性价比”,需要动态地来看这个问题。
   其实,对阿北来说,主要是由于他的注意力、兴奋点、思考和行为偏好都还局限在产品的优化上,但如此有可能会造成“秀才造反、十年不成”的困境的。可行的办法是,从团队中找一人或另招一人,部分逐步地开始试验性地研究推动商业化的试验,与豆瓣流量的增加同步进行,这并不会过大打破目前的格局,又能提供一个很可能的新增长点,还有助于“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促进以后更放胆地引进更多资源来加速豆瓣的发展。
  
  
  


> 删除

2007-03-08 23:38:49 reflection

  被这篇触动,一口气去搜索一堆豆瓣相关的文章来看。看着各种不同声音我也疑惑了。觉得一开始认定的东西被推翻和动摇了。
  我也算是又老又固定的忠实用户了(当然此id是mj),目前仍然觉得自己对豆瓣一腔热忱- -但已经有了不知还能维持多久的担忧。
  
  最怕它商业。


> 删除

2007-03-08 23:49:18 keen (Birmingham)

  上豆瓣10个月
  人越来越杂
  大组越来越没意思
  首页的评论越来越不靠谱
  要改革要改革
  


> 删除

2007-03-09 00:04:05 到底 凡人 (Paris)

  不太同意,这有个扎堆聊天的参与人是怎么来的问题,如果天涯的扎堆聊天是因为大家对某个兴趣点投入的话,那么豆瓣的扎堆聊天是对某个兴趣点(书、音乐、电影)的大家投入。
  这两个众完全不同,我并不太在意豆瓣的用户更年轻和更高学历,关键是豆瓣的用户比一般的上网用户多了一个潜在的身份,那就是豆瓣提供的“特色服务”书、音乐、电影已经使用户有了一个网络形象。这和bbs里模糊的大众们明显不同。


> 删除

2007-03-09 08:59:05 Philharmania (上海)

  “拯救”和“伟大”都被滥用了。


> 删除

2007-03-09 09:12:48 兔子等着瞧-要做很多事! (北京)

  真相其实是douban是一个大实验室~


> 删除

2007-03-09 09:31:37 皮皮鲁 (Dijon)

  一个人 一件事 成功了 就有人来分析分析 简单说主要原因就是各种因素都齐全了 所以就有了豆瓣 有人写程序 有人运作 有人 有圈子 有人讨论 这就够了 弄得什么都象有阴谋似的 难道有了豆瓣给你们地方说说话还不好吗?


> 删除

2007-03-09 19:03:25 danzhu (上海)

  麦田那篇东西只说对了现象,甚至说出了结论,却没有说对原因。
  
  他的结论是“无论是否高低学历,年轻的中文网络用户在目标网站上都只做了一件事――扎堆、闲聊。从天涯,到百度,到豆瓣,中国网民在任何一个交互网站上,都做着同一件事――扎堆、闲聊。”
  
  这个没错,但为什么是在豆瓣聊而不在别的社区聊呢?我觉得原因是很简单的。因为豆瓣小组里的“人”是比较有血有肉的人,而不是别的社区里一个单纯的符号。豆瓣的基础“书碟音乐”也许没有对流量有大贡献,但它却是一个实在的“人”的网上肉身。你只要看他/她看过的书碟音乐,就差不多了解这个人了,是有了这样的精神基础,才可能衍生出有活力有人味的小组来。所谓臭味相投,自古如此,跟年龄学历那些完全没关系。所以豆瓣的小组凝聚力,特别是比较有活力那些,必然是很强的。


> 删除

2007-03-09 20:06:08 艾玛·鱼-最好的时光是用来浪费 (上海)

  LS说得好 :)


> 删除

2007-03-09 20:43:46 自言自語的女王® (深圳)

  2007-03-08 23:49:18: keen(归隐@douban) (Leeds)
    上豆瓣10个月
    人越来越杂
    大组越来越没意思
    首页的评论越来越不靠谱
    要改革要改革
  
  ******************
  除去第一句话 其他赞成


> 删除

2007-03-09 20:56:53 自言自語的女王® (深圳)

  的确 豆瓣的小组和其他论坛比起来 除了那些主体明显的小组 其他的区别不大 弄久了来来去去也就那些了
  
  可以好好利用小论坛 比如精确到某本专辑 某本书 某部电影下面的论坛 我也想回归到以前 那样为读书,听音乐和看电影而来豆瓣的时代呀~~~
  
  另外,其实照从前豆瓣的特点,能够吸引的本来就是小众。不过话说回来,这样小众,倒是我所希望的。
  
  不想那么杂乱。


> 删除

2007-03-09 22:07:38 卢十四·非主流熊猫 (北京)

  KESO针对此文写了一贴,很有道理。流量不等于重点,更不等于核心。


> 删除

2007-03-09 22:09:15 没胸也没处女膜

  有人的地方就有垃圾
  有垃圾的地方就有蛆
  有蛆的地方就有蛋白质
  有蛋白质的地方就有人


> 删除

2007-03-10 08:02:05 影志 (北京)

  2007-03-09 19:03:25: danzhu (上海)
    麦田那篇东西只说对了现象,甚至说出了结论,却没有说对原因。
    
    他的结论是“无论是否高低学历,年轻的中文网络用户在目标网站上都只做了一件事――扎堆、闲聊。从天涯,到百度,到豆瓣,中国网民在任何一个交互网站上,都做着同一件事――扎堆、闲聊。”
    
    这个没错,但为什么是在豆瓣聊而不在别的社区聊呢?我觉得原因是很简单的。因为豆瓣小组里的“人”是比较有血有肉的人,而不是别的社区里一个单纯的符号。豆瓣的基础“书碟音乐”也许没有对流量有大贡献,但它却是一个实在的“人”的网上肉身。你只要看他/她看过的书碟音乐,就差不多了解这个人了,是有了这样的精神基础,才可能衍生出有活力有人味的小组来。所谓臭味相投,自古如此,跟年龄学历那些完全没关系。所以豆瓣的小组凝聚力,特别是比较有活力那些,必然是很强的。
  
  说到心坎了!


> 删除

2007-03-10 20:41:42 卢十四·非主流熊猫 (北京)

  keso:
  
  2007年03月08日
  南腔北调:无心插柳
  
  
  前些日子,麦田在Google Talk上和我说,他研究发现,豆瓣小组的流量远远大于书碟评论部分的流量,豆瓣基本上已经是一个高端一点的百度贴吧。他的这个发现,后来整理成了《豆瓣的真相》一文。其实,这并不是一个意料之外的发现,不过麦田的下述断言就有点问题了:
  
  如果百度贴吧的流量占据百度全站的70%,我们还会认为百度是一个“搜索网站”吗?豆瓣亦是如此。……简而言之,对于产品设计,我从来都认为——“算法”做的好,不如“互动”做的好。
  
  新浪博客只用了一年的时间,流量就轻松超过了做了8年的新浪新闻。新浪因此应该被看作是一个BSP,而不是新闻网站吗?Spaces和Login占了微软Live.com的七成流量,难道Live.com仅仅是一个Spaces?电子邮件占了Yahoo!一半的流量,Yahoo!是不是应该被看作是一个电子邮件公司?
  
  换个角度想,很多人拼了命都想copy百度的贴吧,成功者寥寥,为什么豆瓣能无心插柳柳成荫?如果没有坚实的基于算法的书碟评论去吸引用户、营造氛围,活跃的互动小组会凭空长出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