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盘点:2008读书人书房内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02:59:17
年终盘点:2008读书人书房内外
2008年12月28日 15:27 来源:南方日报 发表评论

  2008年,大事不断,图书市场也迅速作出了反应。雪灾、地震后,诗歌、报告文学异军突起,口水与眼泪齐飞,忧伤与安慰并行;奥运、改革开放三十周年,都是牵动国人神经,对我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影响深远的事件。竞技,不仅在“鸟巢”里进行,各式各样与它有关的出版物也在场外齐声呐喊,与奥运之父顾拜旦有关的图书就不下十种。而三十年的盘点更是规模可观,有官方的角度,也有民间的视野。纪事体和口述史各领风骚,理论和叙事争妍斗丽,名人草根各说各话。应景又叫座的有《激荡三十年》、《交锋三十年:改革开放四次大争论亲历记》、《袁庚传:改革现场》,还有本省的《木棉花开:任仲夷在广东》、《先行一步:改革中的广东》等等,均是个中的佼佼者;随着股市楼市双双由牛走熊,上半年还是在教人如何赚大钱,下半年已经开始恶补金融知识和经济学常识了。从《股市赢家》到《崩溃:社会如何选择成败兴亡》、《索罗斯带你走出金融危机》的切换仿佛就在一夜之间,而去年的《货币战争》和今年的《捍卫全球化》两本书的同台PK并且各赢得粉丝无数,个中意义颇值得玩味;可是,无论经济如何浮沉,忧伤还是兴奋,健康永远是重要的,于是各种保健类图书总是占据着图书排行榜的榜首:《求医不如求己》、《温度决定生老病死》《人体复原工程:人体作用手册2》等。此外,好看又好卖的还有《食品真相大揭秘》、《马未都说收藏系列》、《包容的智慧》、《听杨绛谈往事》、《我的精神自传》、《陈寅恪与傅斯年》,等等。

 

  岁末盘点,是国人的传统。本期我们请来李公明、止庵和王晓渔这三位勤奋的学者,请他们将今年读过的新书中各挑出十本好书来推荐给读者朋友。掀开学者的书房一角,让我们一窥他们的读书生活,感受一下他们“刚日读经柔日读史,无酒学佛有酒学仙”的文人趣味和学者情怀吧。

  李公明

  在书窝中寻幽探胜

  首先谈谈今年三本关于书的书:《坐拥书城》(埃斯特尔·埃利斯等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9月)、刘易斯·布兹比的《书店的灯光》(上海三联,2008年10月)和斯图尔特·凯利的《失落的书》(三联,2008年4月)。

  《坐拥书城》的卷首语:“灵魂之药房”,这是古罗马图拉真大帝广场图书馆的铭文,说得很好———对于书房,没有比这更好、更简洁、更智慧的描述了。好书就是灵魂的补药,对社会也是对个人。四十位书迷———并不都是藏书家———的书房,每一家都很悦目、很亲切,所谈的都是藏书人最自得也最隐秘的心事。翻了半天,我最认同的是诗人和翻译家理查德·霍华德的书房:“在这间公寓里的人,夜间就寝,早晨醒来,出入门口,看到的都是书”,我们家亦如是,本书中归在“文人的书窝”一类———仅是个窝而已。

  《书店的灯光》的作者曾长期任职于书店,他围绕着书店谈它的气息、它的运作、它的历史,以及他个人对书和书店的感情,总之是关于书店的一切。全书的第一句话:“我的开门第一件事就是去书店”,最后一句话是“我转身进了书店”。不像是故意的前后照应,而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斯图尔特·凯利的《失落的书》简直就是对于书的脆弱命运的盘点,是爱书人最想看到、又最怕看到的清单,是与现代大众文化背道而驰的思古之野马。该书如果与文学史、思想史并读,可能会更有意思:我们将看到在历史上的名人被世人承认的幸运有时候是多么依赖于书的命运的垂青!比如被伊拉斯谟称为“英语世界的光芒与荣耀”的约翰·斯歌顿,流传下来的仅是多部轻松、活泼的诗歌,和他的“斯歌顿体”,而他的神学、政治学、戏剧学、语言学、浪漫文学以及颂诗,统统失落了。

  彼得·伯克《图像证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2月)的导论中说此书的目的是鼓励和警惕把图像当作历史证据来使用,论述的范围包括了摄影、绘画等各种图像,而切入的角度则有图像学、历史学、社会学等各种领域。作者视野开阔,从传统艺术图像到当代影像均有论述。第十章“超越图像学?”讨论了一些带有思辩性的方法论问题,凸显出在后现代背景中的图像问题的复杂性。

  约翰·法比安·维特的《事故共和国》(上海三联,2008年6月)讨论了安全生产的法律建构问题,对处于社会转型中的中国法律建设的推动作用毋庸赘言。《事故共和国》的副标题是“残疾的工人、贫穷的寡妇与美国法的重构”,揭示了隐藏在工伤与赔偿制度背后的政治与法律博弈。有美国学者认为该书“谈到了手指是值30还是60美元,触及了苦痛的政治表述,亦即苦痛如何被衡量、被商品化、被表达、被压制……”这些痛苦的经验曾经转化为美国法律建设的动力,导致在1910年就建立了工人赔偿体制,并且塑造着美国的社会政策。

  由近代奥运创始人顾拜旦的后人顾拜旦男爵编撰的《“奥运之父”顾拜旦的一生》(南方日报出版社,2008年5月)以丰富的图像资料展示了这位传奇人物的一生。对于曾置身于奥运热潮中心的国人来说,这位“奥运之父”的许多人生与思想特征仍是很陌生、或者是不愿意了解的,比如他的贵族出身、神学指引、古典学向往、教育学关怀;还有他的古希腊梦和近代英国梦的浪漫主义向往等等。顾拜旦把奥林匹克主义定义为一种人生哲学不是一种空泛的说法。古典学在我们今天这种被实用功利主义彻底宰割的教育体系中简直近乎天方夜谭,但我可以说,中国人离古典学有多远,离现代文明就有多远;狂热地涌向街头的人群离古典学有多远,离真正的奥林匹克源泉就有多远。

  英国学者马克·吉罗德《城市与人———一部社会与建筑的历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年1月)的主题是关于城市与人的生存问题,其视界、旨趣非常恢宏、深远,它以众多城市的个案分析了社会政治与经济生活是如何塑造着城市的发展面貌。

  彼得·伯格的《与社会学同游———人文主义的视角》(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6月)开篇就指出,社会学家并非是人们心目中的那些社会工作者、调查者、改良者等等,然后在全书中层层深入地坦陈什么是理想的社会学家:一个充满人文主义情思的人,在社会中是一个智慧的观察者、耐心的倾听者、警惕的怀疑者、敏锐的发现者、甚至是自由的游离者。伯格此书被誉为经典的社会学入门书,但又全无冠冕堂皇的学究气,而是如书名所讲的是一次“邀请”(invita-tion),欣然赴会者自然可以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书中有些叙述并非是什么高深莫测的学理,但其所思正中我曾经之想,如面对城市中万家灯火,想到如何洞悉社会表象下的真相,这就是社会学的视角:揭示支配社会结构的权力机制。社会学的反思视角使他在“不能改变或破坏社会”的时候,循着“退让”、“策略”、“角色距离”等路径进入到“一个有用的概念———游离(ecstasy)”。它是指适时的置身局外、适时地步出理所当然的日常生活,与自己日常扮演的角色拉开一段距离。

  近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食品安全风暴使人们极为关注食品生产的真相,但是人们应该知道比技术的真相更重要的是经济学上的真相,因为这才是假、毒之源;另外,在风暴中人们会更加迫切地责成公共管理机器的庇护,也就是大兴问责之风。然而,加拿大法学教授乔尔·巴肯的《公司:对利润与权力的病态追求》(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1月)却很清晰、很简捷地告诉我们,在现代经济中,一方面国家保护公共利益和公民免受公司所害的力量在不断减弱,另一方面国家维护公司利益的力量却在不断增强;我们不应怀疑国家是否有能力管制公司,而应该思考国家与公司的利益是如何连结在一起的、国家会为了谁的利益来管制公司。这可是一个事关“存在,还是毁灭?”的真问题,远非单纯的向官员问责所能解决。

  纳扬·昌达《绑在一起:商人、传教士、冒险家、武士是如何促成全球化的》(中信出版社,2008年5月)力图阐明的是,早在1961年“全球化”这个术语在英文字典中出现之前,人类的生活早已是经由各种方式“绑在一起”,似乎是印证了“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的古老格言,而且可以追加一句:太阳底下只有新术语。作者绝非是“全球化”的盲目鼓吹者。在最后一章“前路”中,作者对人类文明经过“全球化”洗礼后的富庶与贫困、民主与独裁、挑战与危机等作了全面的总结,“我们清楚地知道,人性中的种种希求、渴望与恐惧已将我们的命运编织在一起,既无法拆解,也不可能复原。”这就是“绑在一起”的最好说明,而今日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已经使我们痛切地感受到它的真实内涵。

王晓渔

  在历史中上下求索

  1.《议事规则》

 

  (美)罗伯特著袁天鹏

  孙涤译

  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推荐理由:民主不仅是“有话好好说”,它更需要有严格的程序作为保证。议事规则应为每一个公务员熟习,也应该成为公共生活的基本规则。这本书阅读起来可能不是那么有趣,因为它对于每一个细枝末节都会仔细推敲,达到不厌其烦的程度,一旦得到实施,不仅可以有效地减少会场瞌睡的现象,也会减少那些并非观点分歧引发的问题。

  2.《中国经济史》

  侯家驹著

  新星出版社

  推荐理由:作者具有良好的国史背景,又能够站在自由经济的立场上梳理中国经济史。中国长期以来是士农工商的四民社会,尤其士商经常互为假想敌,侯家驹先生指出官商合一对于经济的致命伤害,同时指出士商合一可能给经济带来发展的契机。在重提企业公民、企业思想家的今天,这一观点值得重视。

  3.《激荡三十年》

  吴晓波著

  中信出版社

  推荐理由:梳理了中国三十年间企业发展的脉络,是一本适合各种专业背景读者的企业史,作者应该受到过《光荣与梦想》的影响,文字激荡。虽然在一些具体细节上有些出入,但不影响整本书的价值。

  4.《青灯》

  北岛著

  江苏文艺出版社

  推荐理由:改革开放的起点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新文学的起点是《今天》杂志。北岛是《今天》杂志的灵魂人物,他在这本书里回忆了那些冒着风险参与《今天》,但是又被文学史遗忘的失踪者。诗人们改行写小说,往往不太成功,似乎朱文是个例外,但是诗人改行写随笔,往往出手不凡,这是一个有意思的现象。

  5.马内阿文集(《论小丑:独裁者和艺术家》、《流氓的归来》、《黑信封》)

  马内阿著

  吉林出版集团

  推荐理由:马内阿接续了东欧文学(更准确地说,是中欧文学)的传统,擅长反讽和戏谑,用文学来表达自己对现实的不同意见。与哈维尔、赫拉巴尔、马内阿相比,昆德拉虽然最具影响力,但又最缺乏。即使如此,似乎在中国文学里也很难找到可以与昆德拉对话者,更不用说哈维尔、赫拉巴尔、马内阿了。

  6.《布罗茨基谈话录》

  约瑟夫·布罗茨基著

  马海甸译

  东方出版社

  推荐理由:这是诗人的历史记忆,不过诗人这一身份并不会阻吓了其他读者,相反,读后你会觉得诗歌与历史间并没有那么大的距离。我们通常认为诗歌是极端的虚构,历史要是绝对的现实,可是在布罗茨基这里,诗歌和历史胜利会师,这是诗人的奇迹,也是历史的奇迹。

  7.《我仍在苦苦跋涉:牛汉自述》

  牛汉口述

  何启治李晋西编撰

  三联书店

  推荐理由:牛汉不仅是一位诗人,还曾参与创办并担任《新文学史料》主编、《中国》执行副主编,是当代文学的亲历者。亲历者回顾历史,未必可靠,他们可能根据自己的情感修改记忆,但是牛汉面对历史直接将自己的情感偏向表达出来,而不是隐藏起来宣称自己是客观的,他身体力行地留下一份“新文学史料”。

  8.《捍卫全球化》

  (美)巴格沃蒂著海闻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推荐理由:全球化成为替罪羊,很多欠发达国家每当遇到内部问题时,就会把责任归咎于全球化。这位专业经济学家以具体的事实说明全球化有助于解决而非催生下列这些问题,诸如贫困的加剧、童工的增多、本土文化的消逝、环境的破坏。全球化不是乌托邦,但是拒绝全球化不会产生桃花源,对于后者我们缺乏足够的认识。

  9.《为什么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

  陈志武著

  中信出版社

  推荐理由:这本书在短短的一两个月内即获重印,说明公众对这一问题的关注。作者从经济学入手,却不仅限于经济学,而是反复强调司法独立和新闻自由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的原因,如果仅仅在经济学里寻找,多半是缘木求鱼。

  10.《流逝的岁月:李新回忆录》

  李新著

  山西人民出版社

  推荐理由:作者“一二·九”运动时当选为重庆学联主席,后来参与筹备中国人民大学。“一二·九”一代往往是“两头真”,中间有过一段盲从时期,青年时代和晚年时代觉醒。李新同时还是一位历史学家,这本回忆录没有违背历史学家的原则。

 止庵

  在书海中披沙沥金

  1.《曼杰什坦姆诗全集》

 

  (俄罗斯)曼杰什坦姆著汪剑钊译

  东方出版社

  推荐理由:曼杰什坦姆是20世纪最杰出诗人之一,“深邃、黑暗和厚重”这些词都能用在他的身上。

  2.《极权主义的起源》

  (美)阿伦特著林骧华译

  三联书店出版社

  推荐理由:21世纪政治学不能忽视之作,也是阿伦特最重要的著作,体现了知识分子的良心与良知。

  3.《剥洋葱》

  (德)君特·格拉斯著

  魏育青王滨滨吴裕康译

  译林出版社

  推荐理由:除了其本身披露了格拉斯年轻时加入过党卫军引起一阵哗然,迅速成为本书的“热点“之外,其实本书很好看:热情洋溢,丰富、饱满、鲜活。

  4.《国民党的“联共”与“反共”》

  杨奎松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推荐理由:在众多中国史书里,少有的不注水且写得很扎实,是做学问应有的态度。

  5.《拥抱战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

  (美)约翰·W·道尔著胡博译三联书店

  推荐理由:研究日本战后历史。这本书写得既生动又严谨,任何人都能读懂。完全与国内的严肃学术著作不一样的写作套路,这应该归功于外国人对材料的掌握和运用的熟练程度。中国学者应从这本书得到借鉴,把学术书写得更好看。

  6.《精致的瓮:诗歌结构研究》

  (美)布鲁克斯著郭乙瑶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推荐理由:20世纪诗学研究的扛鼎之作。

  7.《荷马诸问题》

  纳吉著巴莫曲布嫫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推荐理由:可以当消遣看的深刻的学术著作,展示了外国学者的学术亲和力。

  8.《未央歌》

  鹿桥著

  黄山书社

  推荐理由:虽然情调有点过时,让人恍然有隔世之感,但是作为华人创作里很有份量的书,迟到总归比空白好。

  9.《聆听父亲》

  张大春著上海人民出版社

  推荐理由:作者张大春是海外华人国当代优秀的小说家,本书讲述了一个个感人至深的家史故事。

  10.《漫长的告别》

  (美)雷蒙德·钱德勒著宋碧云译

  新星出版社

  推荐理由:本书是一本将硬汉精神、幽默和不太过分的忧伤完美结合在一起的侦探类小说。作者钱德勒是世界小说史上最伟大的名字之一。他是艾略特、加缪、钱钟书、村上春树等文学大师最崇拜的小说家。被称为“文学大师崇拜的大师”。他是世界上唯一一位被写入经典文学史册的侦探小说大师。(陈玫铮整理)

  本版撰文(除署名外):记者陈小庚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