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势监管机构为何成了“高危部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3 19:17:46
强势监管机构为何成了“高危部门”
鲁宁
光明观察刊发时间: 2007-1-27 18:34:57 http://guancha.gmw.cn
本周二,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听取监察部对郑筱萸腐败案的调查情况汇报,要求彻查此案。会议认定:“郑案性质十分恶劣……案件造成的危害极大,严重败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郑筱萸1998年出任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首任局长。自2005年7月始,该局多位司局级、处级正职官员因受贿相继被捕。也就是从那时起,坊间关于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烂”掉了、郑筱萸本人也有问题的传言四起。今天郑案的遮羞布终于被撕开。
事实上,郑案除了“败坏形象”,更对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仅郑当家的这些年,“齐二药”、“奥美定”、“欣弗”、“人体免疫球蛋白”等重特大药品或医疗安全事件接踵发生,药品审批、注册及医疗器械生产流通等环节的问题接二连三曝光。同时,国内“龙口毒粉丝”、“红心鸭蛋”、“苏丹红风波”、“多宝鱼事件”等重特大食品安全事故也层出不穷。
面对接连发生的重特大药品、医疗、食品安全事件,恐慌心态在全社会持续蔓延。郑案被公开披露前,人们往往更多从生产经营者伤天害理的角度,以及监管部门监管不作为不到位的角度加以痛斥,并期望通过监管执法工作的改善来增加用药、医疗、吃饭的安全感。然而,郑筱萸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的腐败窝案不仅令人瞠目结舌,也给所有善良人们心存的丝丝幻想以严重打击。
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中央政府为改变经济及市场秩序监管的缺失、失误、失职和职能重叠交叉的混乱现状,以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为标志,相继组建起煤监局、安监局、土地督察局、银监、保监、电监委以及下辖的派出机构(譬如地方银监局)。为确保监管生效,国家投入大量物力财力,除此之外,事先顾忌到地方政府对监管工作的干扰难以避免,这些机构在省以下一律施行垂直管理。对此,社会各界和媒体曾一度寄予厚望,期待这些重权在握、物质条件比一般行政监管部门要优厚许多的监管机构,能为百姓生命健康及正当利益的保障“看家护院”。
客观地说,设了机构、有了管事的人,在亟待加强监管的各领域,状况的确有所改观。但是,前后不到10年,这些强势监管机构自身却已成为腐败高发、频发的重灾区。经网上搜寻,这几年这类部门官员的贪渎案件可谓比比皆是,譬如煤监机构,仅去年一年,地方煤监局官员与不法煤老板沆瀣一气的大要案就接连发生。还有,这类强势监管机构不光重特大腐败案频频被曝光,“亚腐败”案更系稀松平常。譬如,某省有个基层煤监机构9个人,8台车,人均3套住房,每人数百平方米办公用房……
事实为证,以食品药品监管局为代表,众强势监管机构的地位强势,并没有天然地转化为监管的强势,而形形色色的内部腐败却大有后来居上之势,使这些部门逐步成为名副其实的“高危部门”。
由地位强势蜕变为“高危”,表面看是规范行政权力、防止权力寻租的问题,是个别官员道德操守矫治问题,是对腐败行为的从严打击问题,可一旦触及问题的本质———“高危”之出现并常常闹腾到“严重败坏形象”之不可收拾的地步,却是一个行政权力的外部监督制衡难题,又系行政权力透明运作的难题。这两个难题,有关方面多年来一直试图求解,但却又受制于现行体制而难求其解……
这次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对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和政府廉政建设做出了部署。日前召开的上海市纪委七次全会,也提出要督促和会同有关部门,重点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食品药品安全等突出问题。对于中央和地方的种种努力,我们还是应当保持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