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GOOGLE到“谷歌”:不懂中文、不懂炒作、自娱自乐、想当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08:51:07
从GOOGLE到“谷歌”:不懂中文、不懂炒作、自娱自乐、想当然
2006年4月13号一大早,我例行公事地打开电视,一边洗漱收拾准备上班,一边随便扫上几言央视二套经济频道的《第一时间》。突然,我非常惊讶地听到女主持报道说全球著名的搜索网站GOOGLE从即日起已经有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古哥”(请原谅我在第一印象中马上涌现出的是“古哥”而不是“谷歌”,并且我马上就紧跟着联想到了“伟哥”,我本是凡夫俗子,但我不知道究竟有多少像我这样的俗人能直接非常准确地想到“谷歌”)。等我接下来继续看画面得知是“谷歌”之后,我一下子就感到非常奇怪了,怎么一个堂堂的全球搜索界“一哥”一下子起了一个如此“拗口”的中文名称呢?这个最终敲定的中文名称究竟是谁策划的呢?带着一连串的疑惑,我一路郁闷地开车上了班。
来到班上,由于手头忙于很多事情,也就忘了“谷歌”这个事情。等到中午吃饭的时候,我无意中又提到了“GOOGLE更名”这档子事情,发现我的同事们也果然是“群情激奋”,都在疑惑为什么会起这么一个拗口的名字?我慢慢感觉到不太对劲,于是我便尝试性地搜索一下看看,这一看不要紧,事情更超出了我的想象……
百度关心时事,GOOGLE表现木然:
“谷歌” ,以谷为歌,象征着收获的喜悦,也表达了一种勤恳求实的态度,以及对返朴归真的向往。它同时也想传达出中国人对幸运/吉祥的企盼。“谷歌” ,是播种与期待之歌,亦是收获与欢愉之歌。在这个万物复苏,草色青青柳叶新的时节,Google在宣布了面向全球中文语言用户的中文名字,这是 Google在全球范围内唯一一个非英文的名字。“谷歌”,看似简单的两个字,寄托了Google梦想与希望。这是GOOGLE在一篇新闻里对“谷歌”这个新名字的充满了美好祝愿与梦想的描绘。
但是,颇有讽刺意味的是,在4月13日晚上23:45左右,也就是说在GOOGLE正式更名后整整一天多的时间内,当我分别在百度和 GOOGLE里同时输入汉字“谷歌”的时候,却发现这样一个强烈的反差现象:在百度的页面里,从第一页开始,连续5页全部是有个GOOGLE更名的话题链接,按每页显示10个话题,也至少应该有50个吧。然而,在GOOGLE页面里,从第一页开始,连续10多页竟然没有任何一页是关于GOOGLE更名的话题的,相反却搜到了“太谷歌城”、“矽谷歌王”等驴唇不对马嘴的话题。难道GOOGLE对自己更名这件具有里程碑性的大事都漠不关心?这真是太奇怪了。(为了有力地作个证明,以防GOOGLE反驳,请参考我专门拷贝下来的对比页面)

回想2005年的时候,百度曾经利用“唐伯虎”、“孟姜女”等题材的PV小电影的形式讽刺GOOGLE 不懂中文,最后还专门在片尾打出“百度更懂中文”。让我这样曾经使用GOOGLE非常顺手的用户很为之鸣不平,在很长时间都认为百度太损了,即便是商业竞争也不应该这么不地道。但这次,面对GOOGLE更名这么重要的事情,百度却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它不但更懂中文,还更关心时事。与之形成强烈反差的是, GOOGLE对自己的事情居然表现如此木然,真是让人看不懂。
GOOGLE不但不懂中文,还更不懂炒作:
很长时间以来,外企在中国给我们的印象是“不耍小聪明,却有大智慧”。然而,如果从邓小平同志的“黑猫白猫理论”来看,在中国现有的国情下,有很多时候,能够把“小聪明”玩好本身就是“大智慧”。就拿这次GOOGLE更名来说,如果这件事是发生在海尔或蒙牛,那么早已经是“未见雨点,久闻雷声”。哪能像GOOGLE这样,到开发布会的时候了,大家才刚刚知道。甚至是发布会召开都过了一天了,自己号称全球第一的强大搜索网站里还竟然搜不到任何相关信息。
想一想海尔能够把一个噪声大、抖动强烈的洗衣机“包装”成“能洗土豆的洗衣机”,而蒙牛则可以通过在全球范围内海选总裁,熙熙攘攘搞了好几个月以后最终权杖居然还是落到了“自己人”手里。同样道理,如果GOOGLE最初能够借此机会先搞一个“全球重奖征集中文名”,大张旗鼓地搞上他几个月,然后再像“超级女声”一样对征集上来的中文名进行海选评比和PK论证,不但知名度和点击率直线上升,而且还必然有很多“好事”的媒体全程跟踪,甚至连发布会都不用开,地球人早已都知道了。就根本无须这么辛苦地劳驾公司的这几名高管了。
多好的炒作良机啊!用东北话来形容:这么好的炒作点,给了GOOGLE简直是“白瞎”了。
“谷歌”的诞生,暴露了策划人“想当然”式的自娱自乐策划思想:
从“谷歌”这个颇具“田园诗意”(注:这可是GOOGLE高管自己形容的啊)的名字来看,他显然应该不是出自叶茂中的手笔,因为老叶曾经号召“将俗广告进行到底”,而“谷歌”这名字还显得不够俗。这里决不是讽刺老叶,而恰恰是侧面彰显了老叶“大俗大雅”的传播思想精髓。
让我们不妨再简单回顾一下“谷歌”诞生过程中的几个关键点:已经整整酝酿了4年,按照“信达雅”的翻译标准,至少有1800个候选名字曾浮出水面。全部中文含义:“丰收之歌、欢愉之歌,寓意丰富多彩的搜索体验”。想想如此千锤百炼,自然应该是一鸣惊人啊。
但是,如此劳民伤财、煞费苦心,我们却看到的是一个晦涩的“谷歌”的问世,他们不但想到了“农民伯伯”,还非常牵强附会地想到了“硅谷之歌”。从这个意象来看,好像要上到美国硅谷,下至田间地头,GOOGLE都要一网打尽。但是,不妨问问自己,这可能吗?我自己也出身农村,我并没有任何恶意来讽刺挖苦农民,但我敢客观地吹个大话,如果中国的9亿农民都能够用GOOGLE来搜索了,那么你GOOGLE就等着“再活一百年”吧。
多少实践告诉我们,任何闭门造车、“想当然”式的策划,其结果都只能是停留在自娱自乐的水平上。且不说从汉语普通话读音来看“谷歌” 与“GOOGLE”的差距还有多大,仅从他们高管的本意“丰收之歌”来看,也很明显是有点一厢情愿的。试问有谁能够在搜索一个关键词的时候是想搜到一箩筐答案?一个好的搜索工具难道就是为了“搜得更多”?要知道搜索工具的第一要务就是“准确直达”,而不是一大堆若即若离、似曾相关的垃圾!
在这一点上,百度打出的是“更懂中文”;雅虎自从“归顺”了阿里巴巴之后经过马云的“调理”,诉求的是和电子商务的紧密衔接;而新浪在去年年底推出的“爱问搜索”则着重强调的是充分满足用户“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探秘心理。但作为全球老大的GOOGLE到底诉求的又是什么呢?
请记住:搜索工具并不是搜出来的越多就越好,而是要能够准确直达,充分实现“人机交互”,所想即所得!因此,这一点,GOOGLE大打“丰收牌”是没用的!
曲高和寡的“谷歌”还不如琅琅上口的“估狗”:
我一直非常搞不懂的是,为什么非要搞得如此“高雅”呢?既然是在中国,就当然要知道“曲高和寡”的古训啊。太“高雅”的东西,难免就会有相当多的人难以充分参透,这时候怎么办?你挨着一个个地去给人家解释?要知道GOOGLE的实质本来就是一个工具啊,既然是工具就要以便利顺手、易懂好记为要旨,而不是去玩什么“阳春白雪”!比如:几年前,电影《大腕》在全国公映以后,里面的“搜狗”一词就一举成名。葛优问:“你们这搜狗网和搜狐网有什么关系?”里面的演员回答道:“他们搜狐,我们搜狗,大家各搜各的……”于是,我们后来便陆续在北京的很多公交车上看到了搜狗网的广告。到我今年3月底去清华东门的搜狐总部去参加一个研讨会的时候,居然真的发现搜狗和搜狐已经走到了一起。
有鉴于此,我突然灵感迸发,如果从汉字普通话读音的高度准确一致性来看,GOOGLE为什么不能叫“估狗”呢?我这决不是突发奇想,也不是异想天开,而是有一定理论依据的。
让我们不妨分解来看“估狗”这个词汇。首先,“估”给人的第一联想关键词通常应该是“评估”,那么百度和GOOGLE现在都推出了竞价排名业务,并且这也是一笔不小的持续性收入,既然是竞价,当然就要有评估啊,再加上其他的各类排行和各网站之间的流量竞争,都是要让用户来充分评估啊;其次,“狗”给人的第一直觉就是“嗅觉灵敏”,第一联想关键词就是“忠诚”,所以这就意味着用非常灵敏的“嗅觉”去搜索,并且非常地忠诚于它的主人——用户。更何况在“估狗”问世前,早已有“搜狗”在市场上“垫背式预热”,更容易让“估狗”一词变得“琅琅上口”。所以,我猜想GOOGLE认为“估狗”里面有个“狗”字显得不雅,与他们这个全球性的大品牌显得不太匹配,所以才没有选中。殊不知,像这种全民普及型的搜索工具,大俗其实就是大雅。易记好用才是硬道理!
这里可能会有人善意地担心,用户会不会容易把“估狗”和“搜狗”两个搜索工具弄混呢?其实根本不会。最根本原因就在于GOOGLE是全球老大,用户群早已在事实上强大于任何其他搜索工具,这时候,有这么一个完全谐音(大家注意:是完全谐音,比“谷歌”强多了)的中文名称,不但从根本上没有动摇GOOGLE在人们心中琅琅上口的固有“提及习惯”,相反却在用高度“写意”的方式在不断给用户强化它的强大搜索实力。这又是何乐而不为呢?
_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