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民怀疑调查团部分成员为官方的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17:53:04
网民怀疑调查团部分成员为官2009-02-22 07:34:12)  来源:京华时报      被质疑的调查员

  “不解渴”的报告在网上发布后,再次引起轩然大波。调查团成员成为网民议论的焦点,关注热度甚至超过了命案本身。

  因为调查团查看监控录像和会见嫌疑人的请求未能实现,开始有网友质疑调查团是宣传部门的托,整个事件是在作秀。

  昨天凌晨,因迟迟不见报告公布,在天涯论坛上,“风之末端”发布的帖子,回帖“风向”发生转变,从最开始赞扬他是草根英雄,转变为“政府走狗”。网友开始启动对他的人肉搜索。

  很快,一些线索浮现在论坛上。“风之末端”本名赵立,自我介绍为网站编辑。但有网友搜索到《昆明日报社2007年工会工作计划》,其中赵立为工会的宣传委员,计划中所登照片也与其本人一致。

  随后网友继续人肉搜索发现,8名网民和社会代表中,多人实为媒体记者和官方网站版主。同时有网友发现,在此前云南电视台的一次会议中,“风之末端”和“边民”就已经作为“热心观众”露面。网民们怀疑两人是“御用网民”,质疑其草根身份。

  对此,伍皓回应称,原定的计划中,最先报名的网民将成为调查团的主任。而“风之末端”和“边民”因为是他QQ群中的成员,所以占了“提前报名”的便利。他称,此前确实在关于云南电视台的会议中见过两人,但两人绝不是官方的托。

  至于两人为何在宣传部副部长的QQ群中,伍皓称是因为看重他们的网络影响力,“那个边民绝不是托,我倒觉得是个刺头,有时候让我很头疼”。

  伍皓说,云南两会期间,有媒体拍到有代表开会时闭眼睛,边民马上写了一篇讽刺性的批判网文,影响很大,让他这个宣传官员如坐针毡。

  伍皓称,除边民等3人是QQ群成员提前报名外,其他人选都是随机产生,至于为何媒体人员居多,可能是因为他们对事件的关注度更高。

  云南省委宣传部新闻处副处长龚飞负责这次随机选人。他说在报名的众多网友中,他挑选网络知名度和影响力较高的网友,判断的标准是发过的网文作品。而在社会人士中,则选择各行各业的人,既有大学生,也有民营企业员工和保险推销员。

  “我们既然决定公开透明地处理此事,就没必要找托进行遮掩。”伍皓称。

  漩涡中的官员

  除去调查团的网民遭质疑外,事件的推动者——宣传部副部长伍皓也身陷舆论漩涡之中。

  号召令发出后,在天涯论坛上,有人发帖称“伍皓是个好同志”,也有人称伍皓想借机出风头,谋取政治资本。还有人称,宣传部不应越俎代庖,插手此事。

  伍皓曾在新华社工作多年。事发之后,新华社的老领导和老同事给他发来短信,称他是“史上最火的宣传部长”,也有人劝告他,到机关工作,就要适应机关环境和机关的工作方式。

  对于这些评价和劝告,伍皓感觉百味杂陈。但他一直坚信,他没有做错。他说,这种公开透明处理网络舆情的办法,符合整个云南省打造阳光政府的思路。

  让他欣慰的是,事发之后,国新办网络局的领导支持了云南的做法,“开创宣传思想新的思路”。

  伍皓说,他并没有想过会否影响日后的仕途。他说,他曾长期担任新华社的记者,虽然现在是新闻官员,但在追求真相这一点上,记者和新闻官并无差异。

  伍皓总结了此前宣传部门应对相似网络事件的办法,“捂是一种办法,我至少可以和省内媒体打招呼;拖是一种办法,不予置评,不理它;删是一种办法,可动用各种资源删帖;等是一种办法,等司法机构出了结果,再开新闻发布会”。

  他认为,这些都不是正确解决网络呼声的办法,社会公众有权公开透明地了解真相。

  被打开的窗户

  对参与事件的许多人来说,网络调查团事件影响深远。

  21岁的李宁,曾是网络游戏的热衷者,而今他越来越关注网络上的社会焦点问题。

  他把网络视为投身社会前的观察窗。参加完调查团后,他说他看问题的方式已经转变,他想多读些法律类的常识书籍,以后要谨慎参与网络事件跟帖,“要有自己的判断,不再人云亦云”。

  而对宣传部门而言,网络调查团开创了宣传处理的先河。云南省委宣传部介绍称,这种处理方式将作为常态保留下去,并将在实践中完善。宣传部门将建立网民数据库,在社会热点问题上,邀请网民参加。

  在伍皓的设想中,他还打算召开草根新闻发布会,“比如说,农民工问题,我们就可以请农民工自己上台来讲”。

  一切都在围绕公开、透明的原则在设想和进行,伍皓不担心网络调查团仅成昙花一现,“这扇窗打开了,我们就没打算把它关上”。


  20日,在晋宁县公安局会议室,“风之末端”(前排左三)等网民调查团成员提出自己的疑问。《都市时报》供图

  “今天你躲猫猫了吗?”

  在云南警方公布看守所内有在押人员因为“躲猫猫”一类的捉迷藏游戏而死后,这句话便开始风行网络,热度难减。

  2月19日,事件发生转变——网民调查团成为超越案件本身的热点。然而在经历尴尬的调查后,网民铩羽而归,真相并未大白。这些质疑案件的网民代表,反成遭质疑的对象。

  在这些质疑的喧嚣声中,躲猫猫事件已成为政府处理网络舆情的实验性标本。无论结果成功与否,都已开先河。

  政府不再“躲猫猫”

  2月19日下午2点,云南省省委大楼4层的办公室内,宣传部副部长伍皓盯着电脑屏幕上滚动的QQ群信息,眉头轻蹙。电脑旁的烟灰缸内堆满烟头,余烟袅袅。

  伍皓思考着他的决定,一个足以引爆网络世界的决定。

  下午2点49分,他在QQ群内发布了第一条信息:“为应对躲猫猫事件,我们拟采取一个行动,组建一个网民调查团……”

  事实上,在现实世界,当天上午伍皓就已敲定了这个方案。

  躲猫猫事件进入伍皓视野是在2月17日左右,当时他正忙于参加全省的宣传部长会,“上网时发现这个事件已经成为网络舆情的聚焦点,而我们却还没及时应对”。2月19日上午,云南省委召开了一个专门的协调会,政法等相应单位参加会议。

  会议上,伍皓提出让网民去现场进行调查,“网络的焦点,就要按照网络的规则解决”。提议之初,各部门的领导尚有顾虑,但很快大家达成共识,决定让网民公开、透明地了解情况,“政府这次不再躲猫猫,要让社会公众知道真相”。

  虽然已作决定,但伍皓仍担心号召发出后,未必会有网友参加,“毕竟是无报酬而且很辛苦的事情”。于是,他决定先在自己的QQ群内小范围地征集意见。

  伍皓的QQ群名为“伍皓网络意见箱”,成员数百人,多为媒体记者和网络写手。为了吸引网友参加,在QQ群发出消息的同时,他还承诺最先报名的可担任调查团的主任。

  消息发出37秒后,网友“边民”最先报名。1分钟后,网友“风之末端”报名,按照承诺,两人成为调查团的正副主任。

  随后,当天下午,云南网发布《关于征集网民和社会各界人士代表参与调查“躲猫猫”舆论事件真相的公告》,公告迅速被转载。公告所留宣传部新闻处的电话被打爆,近千名网友报名参加。

  大学生李宁是报名者之一。2月19日晚7点多,他回到宿舍后,从QQ的弹出新闻中看到公告,随即电话报名。当晚10点,新闻处回电告知他的申请通过,并告知他第二天的集合时间和地点。

  当晚,对入选者而言是一个难眠之夜。2月20日凌晨,“风之末端”在天涯社区发表了题为《求真务实,不辱网友使命——我去参与调查“躲猫猫”》的帖子。

  李宁则一直在宿舍查资料到凌晨1点,临睡前他再次检查自己的装备:水笔、记录本、眼镜。躺在床上,他还在构思将要提出的“疑点问题”。

  不解渴的调查

  2月20日上午8点多,调查团的成员齐聚云南省委大门前。调查团共15人,其中相关部门工作人员4人,媒体代表3人,网民和社会各界代表8人。

  李宁说,在出发之前,宣传部并未给他们下什么禁令,也没过问他们的行动计划。出发时,调查团的代表们和赶来的媒体记者分别乘坐两辆中巴车。

  当天上午8点半,车队出发前往距昆明约50公里的晋宁县。在车上,李宁提出了他准备的两个“疑点问题”,一是死者伤口的位置,另一个是看守所的环境。在车上,大家分别提出意见,并汇总成5个问题,“气氛很民主,想到了就可以说出来”。

  上午10点07分,调查团来到晋宁县公安局一楼一间会议室,与当地相关部门见面并开会,会议全程录音。随后,众人来到距公安局约100米的事发看守所。

  按照规定,看守所内禁止携带摄影录音等设备,办理好相关证件后,调查团爬过一段铁楼梯,走上看守所的巡视道。

  透过铁网和玻璃窗,李宁等人详细查看了看守所的环境。在事发的9号监舍内,9名关押人员正在院中练习站姿。他们打量着陌生的调查团成员,眼神中带着好奇。

  “没有发现什么蛛丝马迹,我们再次提出要看监控录像,也因相关规定而被拒绝了。”李宁说,大家很多预期的设想都没实现。调查团查看了一些文字资料后,离开看守所。他们谢绝了当地政府的午餐邀请,来到一家小餐馆内AA制聚餐。饭菜简单,每个人心头沉重。

  无力的报告

  当天下午4点,调查团返回昆明。他们向宣传部借了省委大楼内的一间办公室,开始写调查报告。宣传部工作人员留下开水和茶叶后,便离开办公室,此后再无人过问他们。

  为求准确,调查团要求每一个人都整理录音和回忆细节。当晚11点,报告仍在整理中。李宁出去走了好远,才买到几份米线,算作众人的晚餐。

  昨天凌晨1点,报告正式整理完毕,3名成员分段向大家朗读了最终报告。21日凌晨2点左右,报告正式于网上发布。

  伍皓并未提前审阅报告,他和众多网民一样熬夜等待结果出炉。凌晨2点多,看过网上的报告后,伍皓直言“不解渴”。他说以网民的角度,这份报告并没有给事件下一个结论。

  同样沮丧的还有调查团的成员。他们在报告中称,在网上可以呼风唤雨的网友,在现实却是那样无力,“这篇报告,绝不可能让躲猫猫事件解密或者真相大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