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100亿元筑巢 中芯国际再建12英寸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04:42:21
 
 
“武汉市预计总投资100亿元。”5月12日,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中芯国际(0981.HK)计划在武汉投资,再兴建一座12英寸晶圆代工厂。
据业内人士估计,新建一座12英寸晶圆工厂,约需要15-30亿美元的资金。此前,中芯国际已在北京投资12.5亿美元上马了一条12英寸生产线。而其在上海的12英寸晶圆代工厂也在筹建之中。
而就在两周前,中芯国际发布了其2006年第一季度财报。该财报显示,中芯国际该季亏损870万美元。连同过去五个季度在内,中芯国际的总亏损额为1.314亿美元。
“武汉的这个项目,前期不需要中芯国际投钱。”该知情人士表示,包括土地、厂房等投入,均由武汉市政府支出,再由中芯国际“租用”的融资租赁,“这正是武汉吸引中芯国际的原因之一”。
落户武汉
据该知情人士透露,中芯国际的这个12英寸晶圆代工厂项目,将落户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而“融资租赁”方案则是武汉市政府的意愿,目前具体事宜还在洽谈之中。
据了解,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作为武汉最为重要的科技生产基地,扛起了武汉市自主创新的示范大旗。其中,以光通信产业聚集地闻名的“光谷”,则成为高新技术区发展的重中之重。
今年3月,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唐良智曾对外表示,“光谷”规划建成国内新兴的半导体照明及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该领域相关企业现已有7家,还将引进半导体芯片制造企业。
记者同时了解到,早在2003年7月,中芯国际董事长张汝京就先后到武汉考察,但此后并无投资。今年3月份,张汝京半月内到武汉两次,湖北省委书记、省长等曾先后接待。
“正在谈。”5月12日,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相关人士对此予以确认。但他拒绝透露更进一步的信息。
据市场调研公司Information Network的一份报告,2004年至2008年之间,中国至少计划建造43家晶圆厂,至少有十几个地方的政府部门正热切希望吸引芯片企业前来投资。
事实上,在国家“十一五”规划中,一个明确的主题便是大力发展集成电路等核心产业,重点培育光电通信、无线通信等信息产业群。其中包括在未来要建造若干条8英寸生产线,以及几条12英寸晶圆生产线。
“融资租赁”模式
目前,全球半导体产业处于低迷时期,中芯国际在北京12英寸厂产能未完全利用、上海12英寸厂尚在筹建的情况下,为何又在武汉再投一条12英寸生产线?
对此,一位业内人士表示,芯片产业的发展规律表明,芯片厂必须在行业景气时迅速扩大产能生产,而在行业低潮时必须下巨资扩建新厂,以便在行业景气时能够有足够的生产能力来承接订单。因此,对于中芯国际而言,目前正是扩建新厂的好时机。
然而,众所周知,芯片业是典型的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而且,该业内人士表示,更为尴尬的是,一旦上了12英寸生产线,企业必须不断跟踪半导体高端技术(如90纳米及65纳米等),不断投入大量的研发人员和资金。
据悉,全球第一条12英寸芯片生产线(1997年,德国)自诞生以来,累计投资已高达200亿美元。
中芯国际自2000年成立以来,其发展的主要资金来源都是依靠金融机构贷款以及政府的财政补贴,虽然这一情况自中芯国际上市之后得到改变,但芯片代工业资本密集的性质依然决定它必须与各大银行财团保持紧密联系。
中芯国际日前公布的2005年财报显示,2001年至2005年期间,中芯国际曾先后四次获得多家银行的长期贷款,贷款总额逾14亿美金。
“其实这是不少国际重大项目融资经常采用的手法。”5月12日,对企业融资颇有研究的台湾东吴大学教授戴立宁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这种金融学上称之为“融资租赁”的模式中,一方根据对方的需求建设厂房、置入设备,随后将这些固定资产“租赁”给对方。
以此次的项目为例,从中芯国际的角度看,该模式可以帮助他们减轻前期建厂带来的资金压力。而从武汉市政府的角度看,如果这一项目稳定可行,地方GDP、税收等均可得到提升。因此,双方都可能从项目中获益。
戴立宁认为,目前内地企业融资方式和手段相对单一,而封闭的内地资本市场显然还不能满足这些芯片厂巨量资金的需要。因此适时开创一些新的融资手段是很必要的。
记者还了解到,中芯国际目前在成都的投资,也是由当地政府出面,采取了类似“融资租赁”的做法。
盈利能力之考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对武汉市政府的这种做法提出质疑。水清木华分析师周彦武便对此持悲观态度。他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政府的资助确实有利于解决芯片产业的发展问题,但对单个企业而言,政府的过分示好并不可取。
他向记者列举了中芯国际每年的盈亏数字后表示,“中芯的问题不在于有没有钱,他现在需要做得更多的是规划好自己的产品结构,并且努力提升自己的技术质量,提升公司盈利能力。”
周彦武认为,如果忽略这些,公司就会陷入只看规模不看盈利能力的虚假繁荣。
事实上,建设12英寸工厂正是中芯国际努力降低成本的一个举措。市场调研机构iSuppli的最新报告指出,在市场需求低迷时期,半导体厂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12英寸晶圆厂势必扮演重要的角色。由于12英寸晶圆厂的产出比8英寸晶圆厂大幅提升,业者可节省高额生产成本,在市场零增长期可望取得优势。
该报告还指出,2005年全球共有16座12英寸晶圆厂投入生产行列,将全球12英寸晶圆厂数目由30座扩至46座,增幅高达50%。半导体产业即将加速进入12英寸晶圆时代。
“中芯国际对12英寸厂的布局,顺应了行业的发展。”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分析师孙胜权说,“但是如果没有充分的技术、人才、市场做储备,仍然很难成功。”
目前,国内芯片设计企业仍以中小企业居多,国内市场需求仅占代工企业全部产品的20%。此外,受到国外技术转移限制的影响,国内主流代工生产线也以中低档芯片生产线为主。孙胜权认为,这种情况影响了技术和人才的培养,因此,即便拥有更多12英寸生产线,中芯国际也面临很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