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荫山房速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13:51:04
余荫山房速写欧金匠 发表于 2008-11-4 21:13:00

来番禺二年,广东四大名园之一的余荫山房近在咫尺,却没有去游玩,因读过一篇游记,说余荫山房多新建,没有了岭南名园的格局。素不喜旧园翻新改建,一如看假古董,两个味道。

 

难得周日休息两天,先猫在家中看了一天半的书,骨头酸痛,决定出去画几笔速写,透透新鲜空气。搜索番禺的旅游地图,大夫山上周去过,莲花山有些远,不利于在有雨的下午出游,宝墨园估计不适合写生,琢磨就近只有余荫山房了。余荫山房,又名余荫园,馀荫山房,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东南角北大街,为清代举人邬彬的私家花园,始建于清代同治五、六年间(公元1866年)。广州的旅游路标很规范,从市桥沿着路标指示过来,也就十多分钟的车程。 

 

车停下来,马上就看到当街一排旧式建筑,是经营艺术品和工艺品的商店,屋内的工艺品和国内其他景点雷同,沿着街边慢慢走,想找到园林的入口或者一处好的取景角度,转过商店,看到侧面有一个小门,迈步就进去,看到院内有很多香港游客,一个游客看见我进来,惊慕地对同伴说,早知道这里有个入口,我们也从这里进来,我才猛然意识到,我走了公园的侧门。园是一个新建的园,有树有亭有假山,还有饭店,估计是自己进错了地方,看到前面有大的门楼,赶紧从前门出去,回身抬头看,才明白这是一所新建的有园林格局的祠堂——潜居邬公祠。紧侧面还有一个大门,依然是广式门楼建筑风格,心想这该是传说中的余荫山房了吧,迈步进来,还是一所新建的祠堂——善言邬公祠,祠堂内有许多粘贴在墙上的旅游说明,外边正下着小雨,我也没有找到一处可以写生的景,也就耐下心来细细地看墙上的文字。祠堂的两侧面分别有小吃店和贩卖旅游纪念品的商店,想买本有关余荫山房的史料看看,却没有合适的,就百无聊赖地坐在小吃店内要了一碗番禺的小吃——沙湾姜奶,想想自己走了人家的后门,不消费一点银两,实在对不住东家。游到此时却始终没有见到岭南名园的精神来,不免懊悔。

 

从小吃店出来,看祠堂侧面有小门小径通向后面,估计另有幽处,从小门进去,转过回廊,眼前俨然是岭南私家园林的格局,此时我才大悟:原来这是余荫山房的真身:园内亭、台、池、馆与游廊、拱桥、假山、花径、围墙交错穿插,构成了幽深曲折、若隐若现的庭苑结构。园中浮雕和建筑装饰皆由名工巧匠精雕细琢,都是广式的风格,我私下以为,清代广式的建筑装饰风格,很得中国传统造型艺术的精神,虚实结合很妙,该点缀装饰处,着力很大,砖雕木刻很精美的传统花纹,工艺精湛,细密之处不能插针,而该留白的地方,不作一丝雕饰,潇洒中透出了气势来,象齐白石工写结合的水墨画。

 

园林介绍文字说,下雨天是赏园最佳时间,我此次游园,不曾想正赶上了雨天,那浠浠沥沥的小雨一直没有停,虽然影响了我铺开速写本,但雨滴洒在碧绿的睡莲塘中,在深绿的莲叶上滚着,在淡绿的睡莲花瓣上沾着,和水池中红色的锦鲤忽隐忽现地戏玩着,并让园中的竹叶鸣奏出沙沙的合音来,这种意境是需要独自一人欣赏的,那些随团的香港游客们,估计会厌烦这样的小雨蘸湿了衣襟。

 

来到园林的深处最末端,门旁有对联一幅:“余地三弓红雨足,荫天一角绿云深”,过厅堂,后面是一道紧闭的门,原以为是园林的后门,指示牌上却说这是余荫山房的正门。百思不得解,难道我们刚才游园从后门而入,最后才看到紧闭的正门,可恶的园林管理者,还好这不是修炼功法,不然我们都要成为经脉逆转的欧阳峰。较真的我只好转身,重新从正门处开始,引小径回廊,再次游历一番,再从刚刚入口的地方出去。最后步出象牌坊的一样并有售票窗口的正大门,我绕道到围墙的后面,终于看到“余荫山房”四个大字的门楣。此时雨已住,我站在堆满瓦砾的空地上,仰望山房的原正门,审视这座岭南园林奇葩被掩盖在众多新建祠堂背后真正的身影,并迅速画了几张速写。

 

这次游园更象一个倒叙的修辞,一因我误走旁门,更因园林管理者给了我误引。归来看园林学者陈从周先生的文章,知道南方私家园林不同于北方的皇家园林,要有书卷气,赏园其实就是看园主人的文人气质和修养,园不在大,而在内含的意境,可惜园林管理者,不管这个,财大气粗地盲目建设,将本来娟秀的园林改成了宏伟的公祠,尚好的是他们手下留情,没有去破坏原来园林的格局,只是在园林的侧面搭建了规模四五倍大的合法违规建筑,将原来的园林当成了自己“大手笔”的附庸,虽不伦不类,但细心的话,游园者还是能去璞见真,见识到岭南园林的真面目。

 

文图/欧群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