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离职信看江湖险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11:34:58
姚海鹰 |财经新闻 | 出处:原创-IT| 2004年09月29日 20:29 | 阅读 1713 次

是写给高改芳,也是写给自己!
【姚海鹰】/文
看过高改芳的离职信,让人禁不住感慨万端。
其实,把有关报馆的“冷血车间”和“新闻民工”之类的抱怨放在当下媒体记者生存状态的大环境下来考量,不过是在麻木之后又添了几记耳光,惟有不同之处在于——因为是21世纪经济报道这样的大腕,这几记耳光难免要响亮些罢了。
我真正的感触是——高改芳-你为何要如此天真无邪地将你的《中国证券报》名片发给他人呢?——“我更没料到的是,我私下派发给少数记者、给过华硕两个公关人员的《中国证券报》的名片被传真到21世纪广州总部。”
从辞职信中不难看出,高改芳是个很容易感动和动情的记者,无论是在采访提问还是与人交往中都不怎么懂得设防和把握必要的分寸。当然,毫无疑问,这不应该算是什么缺点,甚至可以作为一个率真朋友的不折不扣的优点。
但是,当你置身于险象环生的传媒江湖和动物凶猛的名利场之后,一个极端向另一个极端的转化就变的如此之快。所以,还要继续行走于江湖的你——必须要学会自我保护!
是写给高改芳,也是写给自己!很遗憾,这些年来我一直都做的不够好,总是让我年迈的母亲难得睡上一个安稳觉!
2004-9-29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离职信
【2004-09-28 15:27】 【高改芳】 【blog】
高改芳离开《21世纪经济报道》的辞职信
沈总编,刘主编:
第一次和两位老总直接交流的时候,却是在我要离开21世纪的时候,而且是以我极不满意的形式。很遗憾,很抱歉。
感谢《21世纪经济报道》给了我最广阔的观察社会的平台,感谢21世纪圆了我的记者梦。
读书的时候,南方日报报业集团就是我们心目中神圣的殿堂。我尊敬的研究生导师曾经在她的课上说过,《南方周末》是国内唯一一份有意识地开启民智的报纸,是唯一一份值得尊敬的报纸。
经过一次次心力交瘁、寝食不安的报社实习生、见习生的生活,终于成为国内最好的财经媒体——《21世纪经济报道》的记者的时候,我的微笑中渗着眼泪。能与南方报系众多有才华的同仁共事,我三生有幸。能成为21世纪的一员,是我一生的骄傲。
但是,理想的激情退去的时候,我的疲劳在积累。而在去年5月,报社考评机制的改变,加速了疲劳向厌倦的转变。
那天我碰巧站在传真机边上,第一个看到了报社新的制度。当时的感觉就像在田地里耕地的牛,发现勒在自己背上的皮条又被抽紧了。但是,除了咬紧牙,继续往前走,我还能做什么?!更糟糕的是,我们知道考评体制变了的时候,我们的工资就已经被扣了。
那天很晚了,我才回家。夜风中,泪水淌了满脸,觉得自己很累,很无助,很没有尊严。
我的电脑里存着那段最矛盾的日子写下的日记。
“可能我的思路有点混乱:我首先应该明确所谓理想就是甘心为之付出一切,即使自己的付出没有给自己带来任何实际的名与利。
“以这样的标准衡量,记者还称得上我的理想吗?
“我可以不计报酬、不辞辛劳地从事记者这个职业吗?
“即使我这样做了,你会发现,自己为了追求好新闻,废寝忘食,弄出一身的病,结果却是惹了一身的官司,几乎毁了自己最重要的新闻资源。而得到社会尊重、广告商青睐的是报社。你换来的只是报社最高5000元的稿费。你只不过为别人做嫁衣裳。
“为了抢时间、抢新闻你可以彻夜不眠。一年如此、两年如此……也许十年你还是个兢兢业业、不辞辛劳的记者而已——报社给你个人加官进爵的空间实在太有限了。就是说,你刚迈出校门进入媒体的时候就是记者,工作十年后你仍然只是记者。而你能保证自己在40岁的时候还有体力和精力整日奔波吗?
“而报社会给你定指标、给你尽可能少的福利以降低成本。你一天能写稿用你一天;有朝一日你写不出稿子了,报社会把你一脚踢开。因为报社要挣钱。
“我实在想不清楚。我不知道这只是我们一家报社的问题还是天下乌鸦一般黑。我不知道是因为我们报社完全市场化才有这样的问题,还是媒体从来都是这样。担我敢肯定,任何一家单位都有自己致命的弱点,就像任何一个人都有难以克服的缺点一样。我可以因为找不到一个十全十美的男人而选择不结婚,担却不可以因为找不到一家十全十美的雇主而不工作。这就注定了我们为谋生而从事的工作中有无尽的烦恼。
“但目前,记者无疑还是最吸引我的行业。我可以利用我目前的平台观察、了解社会,接触到以个人身份根本无法接触到的领域。我可以看到隐藏在事件后面的所谓政治经济学,充分满足我的好奇心。《21世纪经济报道》给了我比其他媒体更广阔的观察社会的视野和思考的空间……”
忍了忍,留下了。
但我开始给自己寻找机会。
又经历了几次报社的薪资调整,经历了几番新旧员工交替之后,我觉得报社人员素质每况愈下。我彻底失望了。切身体验后,我得出的结论是,如果你只提供民工的待遇,你就只能招到民工。
我决定离开。
和《中国证券报》接触后,一周前,他们决定开始试用期。
因为曾经有过这样的先例,月中向《21世纪经济报道》辞职的记者,薪资会打折扣。所以,我决定五一过后,正式向报社递交辞职报告。这样我可以拿到4月份一个月的工资。对,我就像小市民那样,为自己的利益斤斤计较。我也的确是。
没想到发生了“华硕事件”。
从3月份以来,华硕主动和我联系。两次华硕产品发布会,他们的市场部都邀请了我,但我只字未写。于是,我希望能借4月23日采访他们老总的机会,还掉这个人情。
因为我已经决定离开21世纪,所以我没有再让报社替我印名片。去苏州的时候,我身上只带了3张《21世纪经济报道》的名片。
到达苏州的当晚,和华硕的三个公关人员见面,我只留过一张《21世纪经济报道》的名片,众媒体记者相互认识,彼此寒暄的时候,我也以名片发完了为借口,希望把21世纪的名片留到采访他们董事长的时候再用。
4月24日,华硕董事长施崇棠召见全国上百家媒体的新闻发布会。
我作为《21世纪经济报道》的记者提了记者招待会上的最后一个问题。
“据华硕员工反映,边远地区来的、电脑都不会开机的OP反而更受华硕重视,因为这些OP的月薪只有650。素质相对较高的熟练工要800块。所以华硕在这边越来越难招到人了。员工的素质越来越差,问题就越来越多,效率就越来越低,管理的成本就越来越高:上厕所定时定点,走路分道分区,头上贴纸,身上配章,出门签字,进门消账,警告小过满天飞,规章制度天天有……于是越来越多的人等在二号门办离职,同时又有一批表情木然的新人们在培训楼前训练着,准备上岗……管理缺乏人性是否是降低成本必须付出的代价?华人企业怎样才能成长为真正令人尊敬的企业?”这是我给华硕财务长李祖尧、董事长施崇棠的问题。
招待会后,记者们第一次得以参观华硕的苏州工厂。现场所见证实了我对华硕的置疑并非空穴来风。
并不是所有真的都是美的。有时候假的更美,更受人欢迎。我在不恰当的时候说了不恰当的真话。结果把自己逼到了墙角。
后来据华硕员工反应,因为我提出的问题,华硕市场部的十几个人要离职。更有一些媒体,要求华硕投放广告,否则就根据我对华硕的置疑,作为新闻发表。
一切我都始料未及。
我更没料到的是,我私下派发给少数记者、给过华硕两个公关人员的《中国证券报》的名片被传真到21世纪广州总部。而发传真者自然不会提及我递名片时的声明:“我是<21世纪经济报道>的记者。但是可能这个月之后我的工作会有变动。这是我的新名片。我的手机没有变。今后保持联系……”
我从来不认为自己在欺骗,无论对21世纪,还是对尚未和我发生关系的中证报。
当我对华硕打击报复的行为根本不知不觉的时候,小伶姐给我电话询问华硕采访的事情。当提到华硕把我的名片传真至总部的时候,我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小伶姐好言相劝,告诉我先休息,再考虑去留的问题。我的心暖暖的。
我高兴的太早了。
半个小时后,我接到《中国证券报》北京总部的电话。他们说,21世纪广州总部已经电话通知他们,我还没有解除和《21世纪经济报道》的劳动合同,中证如果录用我是违法的。
几乎同时,21世纪上海站的同事告诉我,几分钟前,顾蓓已经打过来紧急电话,停交我的社会保险、不许我领五一过节费。
我呆了很久才回过神来。
这就是21世纪的风格吗?最严厉地面对它的一切对象。
我对华硕是严酷的。《21世纪经济报道》对待它的采访对象,对待它的员工是严酷的。
不,我想换种方式面对这个世界。
感谢小伶姐对我的赏识。感谢二位老总能在脑海中留下我这个普通记者的印象。感谢21世纪让我成熟起来。
如果因为我个人不妥当的做法,给报社的管理造成了麻烦,我很抱歉,并且愿意承担我应该承担的惩罚——从经济到名誉。
但我有两点请求:
1、 从我2002年9月到《21世纪经济报道》见习至今,没有给报社添过任何麻烦——没有在采访、报道中出过任何差错使报社陷入纠纷;没有因个人原因使报社的名誉受到损害。因此,我希望不要因我的个人问题给一个和我并不相关的机构——《中国证券报》增加不必要的麻烦。
2、 《21世纪经济报道》是我曾经为理想奋斗的地方。如今我决定离开,是我个人成熟的考虑。希望作为一个机构,《21世纪经济报道》不要为难我,让我平静、不惊动其他同事地离开。该我受的惩罚,我一定承担。
再次感谢刘主编、沈总编。再次为我的不恰当行为致歉。
此致
敬礼
高改芳
4月28日
_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