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年4种潮流你必须跟随(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23:02:18

牛年4种潮流你必须跟随(图)

★ 秋语呢喃/编辑 ★
60年前的己丑年,新中国的第一代人在澎湃的激情中探索新生活;60年后的己丑年,家族的第三代将开启充满创意的“潮”生活大门。
是的,第三代们可能被城市生活宠坏了。学了满腹历史文学,又被涂鸦摇滚感染得不像话;在高科技产品中游弋,也在北京的夜生活里沉醉;对胡同充满了感情,对享乐地图了如指掌。是会把黑咖啡喝出味道、把帆布鞋穿出品位、把刘野的画挂在墙上、把奥巴马列在facebook中的潮人,牛年4种潮流,你必须跟随。
心理工作坊潮

一线城市的心理工作坊如果都发展得不成熟,别的城市就更罕见了。从广州、上海,到北京,被媒体吹捧数轮的心理工作坊似乎还不够“主角”,数量不多,知道的人也不多。不过可以大胆肯定,它正在上升发展的路上,如果你碰巧看到了有这么一家,不妨参与体会一下。你可能会发现,它不是专门为心理“有病”的人准备的,而是个新的放松心灵的方式。
踏上自我认知之旅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当我们遇到心灵症结时,朋友的建议不再只是找心理医生谈谈,而更可能是——周末去参加心理工作坊吧!随着我们对内心世界更多的探索与更深入的关照,心理工作坊这种早已在国际上流行的社会生活方式,也逐步渗透到我们的周围。
那么,心理工作坊到底是什么?
它是心理咨询服务吗?不,它不是一对一的心理咨询,而是借助团体力量,以小组的方式展开探讨。在这里,参与者彼此是臂膀,彼此是眼睛,也彼此是镜子。大家互相支持、互相帮助、互相给予真诚的反馈。而在一对一的关系里,由于势单力薄、由于表述不清、由于难以切中要害,心理咨询师和来访者都像是盲人摸象,总是陷入重重迷宫。
它是一个课程吗?不,课程是讲者和听者的关系,而心理工作坊有些像西方男人在车库里做工,比如打家具或者修东西,简单的讲是在心灵成长的领域自己动手做功课。不只是上课、讲座,而是将互动与主题相结合,让你在体验中潜移默化地获得提升。
作为一种能有效影响我们思维方式的心灵课程,心理工作坊日益成为追求自我成长、自我完善的人们的心灵SPA。它会教你对生活有更好的感觉、对自己有更深入的认识、与自己更和谐地相处。
新游戏有新规则
目前,国内的心理工作坊开始多了起来,不过有些乱花渐欲迷人眼。建议你选择“名师+名校”。参与心理工作坊要遵循三大纪律,一、保密:参加心理工作坊,难免涉及到我们内心深处的隐私,在安全的环境中分享这些体验对我们至关重要。二、守时:一个时来时走的成员,会让小组的内部动力大打折扣。三、彼此尊重:尊重是互相合作的前提。可不能把这些规则当儿戏,严格来说,这是让你心灵得到释放的条件。
健康潮
轻食
轻食是指简单的料理,源于日本,光大于台湾,就是便餐、点心的意思,而最简单的分别方法,就是不需要用到煤气管线和给水、排水管线的餐点料理,就可称为轻食。轻食最主要的一个概念是吃七分饱,只要让肚子不饿的食物量就足够了。另外,在饮食内容上要注重健康概念,少油、少盐、少调味料和多一些天然素材,就是轻食目前盛行的原因,和低碳热潮不谋而合。只要是清淡、低热量、不加重身体负担的食物都可当做轻食的食材。建议最好一星期中选择一天吃轻食饮食,持之以恒将会让身体更健康。
积极地吃掉肥胖
节食已经彻底成为过去时了。如果你想要恢复或者保持身材,锻炼是不会有人有意见的,但是你要是节食的话,旁人总会一针见血地说“你在减肥啊”,说得你有点羞愧难当的样子。今年推行要积极地吃,要乐观健康地吃,“吃掉”身上那些肥肉。饮食中注意增加蔬菜、坚果、莓类水果的摄入,比你节食的效果来得快。

因为有人担心忙碌的生活会让人变得越来越孤独,英国科学家发明了一个新的人类伙伴——heart robot(灵犀机器人),这个可以识别并且回应人类情感的塑胶玩偶,似乎真的能体察人的内心世界,和人产生情感依赖。但它会成为一种潮流消费品,成为孤独的人的朋友吗?
不会!无论科技多么发达,生活的潮人们仍然觉得,只有真实的、有体温、有丰富思考的,有成熟社交网络的人,哪怕只是在虚拟的网络上互相交流相处,才更能成为人们的伙伴。对了,“成熟的社交网络”非常重要,这一点让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和网络交流中组成相互交错的社交圈,细细密密延伸到上至帝政阶层,下至非洲贫民等各个圈子里。
在网络上,SNS交友方式进一步“腐蚀”年轻人,online的时候随时增添个人动向,也同时了解朋友新近情况,借助网络之手,排除了时间空间的不便,实现实时和友人交互,实现了通过自媒体实现自我。想倾吐心情小事,想和好友喝咖啡、聊天、互赠礼物……无所不能。
和过去大家熟知的网络聊天工具不同,SNS大都采用实名制,你的朋友圈可以被好友查看,大家都能相互在可靠的可信的朋友圈中挖掘新朋友资源。开心网、facebook, Youtube可能是现在的潮人最经常光顾的。如果你总进入不了SNS交友风潮,要么说明你out了,不懂网络生活,要么说明你老了,跟不上时代。
网上运营朋友圈
SNS,也就是Social Network Software的缩写,可以翻译成社会性网络软件。现在许多Web2.0网站都属于SNS网站,比如网络聊天、交友、博客、播客、视频分享、网络社区、音乐共享等。
依据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米尔格伦(Stanley Milgram)提出的“六度分隔理论(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在人际脉络中,要结识任何一位陌生的朋友,这中间最多只要通过六个朋友就能达到目的。据说SNS是根据这个理论找到灵感的,米尔格伦老人家在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就揭穿了人际关系网络中的法则,应用在网络交友上,这种实践一定随着呈级数递增的年轻网络用户而在今年大热。
以认识朋友的朋友为基础,扩展自己的人脉,并且无限扩张自己的人脉,形成更大更丰富的朋友圈。运营自己的朋友圈,让朋友们不囿于一个圈子,这应该是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怪不得,很多人天天挂在线上。
不真诚就没收获
SNS不成文地要求你真实、真诚,实名制不过只是一种形式,你也可以不真实,不过这样一来,朋友的朋友就不那么容易找到你,你也就可能因此受到信任危机。在你的主页上,尽可能多地招呼你的朋友进来,要经常光顾,不要只冲着一些小游戏玩玩就算了,只有你的朋友圈下面资源旺盛,你才有更多的机会攫取到想要的资源。
美酒潮
酒品也玩“限制级”
对于已经成熟的酒品牌来说,时不时来点限制级产品成了目前促进销售的主流。比如2008年轩尼诗的神秘之奁。这款轩尼诗酒体是酿酒师动用悉心珍藏的百年生命之水调配出的干邑。全球只发行100份(2009年想买它得去二手市场转转了),而这100位购得此特调干邑的买家将和他们的后代们一起见证历史。每一百年之中,他们有机会免费换置一次新特调干邑。与“限制级” 干邑比较起来,柑曼怡每一年都会推出的限量版产品似乎显得有点过于“平民”,关键是从2003年开始,柑曼怡都能给爱好它们的收藏玩家们新的惊喜。与柑曼怡同样,绝对伏特加也每年都有限量产品推出。2000年的香槟王在年前隆重出窖,2009年我们可以享用到的不仅是酒品华丽的包装,而是通过“典藏时间”来回味曾经拥有的美好记忆。
一年一度的限量版是酒与消费之间的默契游戏。
低碳潮

当上海胶州路上一家叫做URBN的酒店在2008年4月正式开张时,人们对它的关注度还不够。它是国内第一家“碳中性”酒店,那时,很多人还不清楚什么叫做“碳中性”。
牛年伊始,另一项重大举措吸引了人们的眼球,上海市和保定市加入了WWF(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探索城市低碳发展模式的启动仪式,成为中国“低碳城市”的先导。“低碳”是什么意思呢?
“碳”招惹谁了?会遭到如此“封杀”?
如果你略微关注一下时事,就会发现——“低碳”,Low carbon,不是新鲜词,《京都议定书》中就有对全球变暖的温室效应做出的应对措施,“低碳”概念应运而生,顾名思义,就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给环保做贡献,成了渐行渐热的一大潮流事。最关键的是,“低碳”的概念不同于任何一个虚空的生活风尚,它是切实可行的,始于每个普通人,可以被量化,只要你参与,地球得到的回报你也能看到。
碳足迹要斤斤计较
你的一举一动都会留下碳足迹。越是生活在大城市,能耗越多,碳足迹越多。这个科普扫盲是非常必要的,你要记得,你需要计算个人温室气体排放量,主要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每天你都会使用到家用电器、电脑或者电动牙刷,你要乘坐电梯、要开车、要打电话,要吃肉、要洗热水澡、要购买消耗品,与此同时,二氧化碳就在不断地产生。台湾的低碳达人张杨干是百姓中的榜样,他在自己的牛博上宣传好多年了,并且每天记录自己的碳足迹,他每天的碳足迹在10千克左右,比台湾人均水平低6千克。
你可以通过一些措施对已经产生的碳排放进行补偿,这就叫做碳中性。上海那家URBN酒店内部材料几乎全是旧物改造而成,使用太阳能天窗,以水系统中央空调取代传统空调,把节能减排做到最大化,因此它是一个“碳中性”的典型。上海市和保定市也将在建筑节能、可再生能源和节能产品的制造与应用等领域中,总结出一种可以推广的模式,陆续在全国掀起低碳狂潮。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的碳足迹还可以被碳汇林“擦拭”掉,多多种树、保留大片林地,让森林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将其以生物量的形式固定下来。森林每年每生长出1立方米的蓄积量,平均能吸收11.83吨二氧化碳,差不多相当于2个人一年的碳足迹,同时还能释放出1.62吨的氧气。如果你没有种树,那就把钱交给别人,让WWF认可的几个网站帮你去种树,按照一吨二氧化碳100元~500元之间的价格,你就主动看看自己该付多少钱吧。
低碳生活就在手边
在国外留学的好友对当地的生活观察很敏锐,因为人们的生活风尚和国内有些不同,organic(有机)和recycling(再循环)非常流行,大家都养成习惯了,几乎不用再宣教。其实有机和再循环也都是低碳生活的开始,和大家多年倡导的“绿色”、“环保”、“乐活”等概念相互补充。我们国家现在是世界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大国,每个人主动在衣食住行上重塑生活,培养手边的低碳习惯,生活才会更加善待我们。
居家潮
从细节做环保
一切潮流概念都在促使大家的生活方式发生变革。家庭生活、个人习惯都前所未有地变得对社会、对环境负责。以下这些小事,一样都不要忽略——
尽量买本地的应季蔬果,家里偏素食当然更好。少食肉类,尤其是牛肉。因为每公斤牛肉的生产过程排放36千克二氧化碳,是排碳之冠!
不用洗衣机甩干衣服,而是让其自然晾干,这可以减少2.3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不工作的时候关闭电脑及显示器,可以将这些电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三分之一。
改用节水型淋浴喷头,节水的同时还可以把热水淋浴所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一半。
多用E-Mail或者网络即时通讯工具,少用打印机和传真机。
建筑使用双层的中空玻璃。这样不仅把热浪、寒潮挡在外面,隔绝噪音,降低能耗。
自备水壶和碗筷。一个瓶子重复使用20次可减少30%的碳排量。
创意潮

人们寻求生活的味道变得更不寻常而且挑剔,过于常态的凡此种种都被视为无趣、无聊、没劲。时尚创意地在牛年会再度高发,除了现在知名的798、环铁艺术区、宋庄、酒厂、草场地,还有名气不是太大的竞园图片产业基地,悄然在二环里发芽的方家胡同创意街坊,等待被开发的石景山后工业文化创意区。不同的艺术形式,绘画、摄影、雕塑、音乐、家饰设计等,搭配着咖啡吧、酒吧、时尚餐厅从城市东区、东北,向城市核心区、城市西区全面铺展开来。
方家胡同46号
方家胡同46号是个值得期待的创意集散地,交通方便,从地铁5号线和2号线的交汇点上,步行数百米就能找到。打听的时候要说著名的“成贤街”的名字,与之平行的南面的巷子就是方家胡同了。深藏在原先老胡同里的一片厂房里,时不时还飘来胡同的公厕味儿,外表不起眼,也还不成气候,但被雍和宫和国子监“罩着”,46号的小院怎么折腾都没办法平民气。
你也可以把这里叫做 “聚敞艺术中心”,之前有人命名了,但知名度很差。原先很有名的“藏红花”搬走了,现在又有了咖啡馆、餐厅、排练室,还有小剧场或展厅、工作室、录音棚要陆续入驻。总面积约为13000平方米的艺术区,共有10栋建筑,几乎都是50年代至70年代不同时期的礼堂、厂房,框架结构,大开间,有的被改造成玻璃幕墙的工作室,有的就直接做成了loft,大部分房子还被一把锈锁关着,整体来看改造的潜力和798的大厂房类似。正因为这样的先天条件,才有机会成为北京内城中罕见的创意产业集聚基地。估计最大容纳量约是50个艺术组织机构,规模不算大。
在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围之下,方家胡同46号显得有点另类。现在,冬天灰蒙蒙的颜色让它显得还不张扬,等到春暖了,墙上的爬山虎爬满了,这恐怕是趋之若鹜的地方。
美食潮
高调食材
说到“极品”,人们难免会联想到昂贵的价格。没错,在我们接下来要说的食物里,有一部分是奢侈昂贵的。也许你会说在金融风潮未退却的今天,谈论奢侈和昂贵有点不合时宜,但你要知道,好食材的珍贵与地道只有味蕾说了算。
台湾作者杨怡祥曾经撰写过《世界第一美食》,书中列举了其心目中的“世界第一昂贵好吃的美食”,燕窝、鲍鱼、鱼翅、龙虾、神户牛肉、鹅肝、松露等高级食材与世界最顶级的餐厅一一囊括其中。以此为例并不是想宣扬食材的昂贵,而是想说明饕餮食客追求顶级的理由——原味。
至于食材本身,松露有说法道“一克松露一克金”,鱼子酱早在13世纪就被喻为人间极品……究其昂贵的原因,或许米其林的星级评定标准能给你答案——在评定标准中,位列第一的就是餐厅所使用的原材料的素质。在这里,我们想要传递的信息不是价格,而是好食材的价值。所以,当美食处在这样挑剔的时代,诞生的只是一个高调的理由。
老厂房给艺术家很大的发挥空间。“类798”模式是受人追捧的,大敞间,粗管道,让艺术家不自觉给作品中打上近现工业的烙印。

钢城创意区
北京的整个西区都显得老套没有创意。早期占据城西大片山河的首钢,搬迁工作会在2010年完成,腾出来的8.5平方公里工业区将成为城市西部综合服务中心和后工业文化创意产业区。其北部作为国家级的工业主题公园,将成为工业遗产的保护区域。
这片“类798”的文化创意工厂距离长安街只有14公里,还可能被建成北京的第二个CBD,现在除了万达广场开始预热外,还没有显著的创意迹象。不着急跟风驻扎,可以偶然去打探一下动向。
美食潮
餐厅换王牌
从主推环境到主推厨师,从台湾来的米其林星级厨师炙手可热,国外的大厨名声大噪、受欢迎是因为更地道、更内行。我们对于厨师的关注似乎从所谓米其林厨师到中国的大型餐厅里客座、表演、淘金开始。关于米其林餐厅与米其林厨师,有条旧闻,说某米其林餐厅被摘星一颗,其厨师承受不住,自杀了。从这一条上,既看出厨师对于这评星的重视,同时也看出一家餐厅被大家认可的程度与厨师有着直接的关系,餐厅荣则厨师荣,在北京此道理反之亦适用。
当下流行中西菜式的融合,消费者的眼界越来越开阔,餐厅之间竞争从曾经的拼环境、拼服务水平、拼食材的新鲜程度到拼厨师的技术。一个厨师,是一家好餐厅的灵魂,一个够格调的餐厅是不会频繁更换厨师的,因为一个好的厨师是无法替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