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基础教育的实质差异是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7 04:46:30
中美基础教育的实质差异是什么

――兼与杨振宁教授商榷 

        1979年曾有一个中国访问团来美考察基础教育。说是美国孩子加减乘除还在掰手指头,就整天奢谈发明创造;下午1点多就放学回家;课堂乱如集市……结论:美国基础教育病入膏肓,20年后中国的科技将赶上这个超级大国。

        同年,美国也派团考察中国基础教育:中国孩子纪律性强;7点前街上多是学生,边走边吃早点;每天都有家庭作业;把成绩最好的称为优秀生……结论:中国学生世界上最勤奋,起得最早、睡得最晚,学习最好。再过20年,美国的科技将被中国甩在后面。

        27年过去了,美国“病入膏肓”的教育又培养了数十位诺贝尔奖得主,作为一个创新型国家,美国的科技继续领先世界……

          两家的预言都错了,但错在哪里?非常发人深思!

 

        在中国有一个非常流行的观点:中国的基础教育扎扎实实,美国的基础教育一塌糊涂。

        据<<南方日报>>报道,杨振宁教授在3月14日广东科协论坛举办的报告中表示:“对比中美学生,他得到两个极深的印象:一是中国学生在中学做的习题多,因此远比美国学生根基扎实;其二是中国的大一学生比美国大一学生成熟多了,能集中注意力,努力学习。所以说,清华的本科生平均水平比哈佛的高。”显然,杨教授讲的就是这个观点。

        有人说,杨教授不曾在哈佛任教,不宜作这种比较。不曾在哈佛任教,也是完全可以作这种比较的。但我不知道,杨教授是用什么研究方法比较清华和哈佛的本科生后才得出这样的结论的?因此不便评论。虽然杨教授比较的是大一学生的表现,但实际上比的不是高等教育,而是基础教育。因此,我们也来比较:中美基础教育的最实质差异是什么?

        中国的基础教育注重学生掌握的“知识量”,注意培养孩子吸收知识的学习行为,培养孩子的接受能力。杨教授讲的“中国学生在中学做的习题多”,实际上点出了中国基础教育的“童子功”是多学、多炼,多记。

        美国的基础教育注重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独立思考能力、创造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以致用的实践能力。美国基础教育的“童子功”是多看、多问,多想。

        <<天赋教育在美国>>以“西安事变”的历史教学为例,比较了中美基础教育的异同:

        中国老师在讲完史实后,要求学生记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等,满足于学生的考试结果。

        在美国天赋教育的课堂上,这堂历史课将会设计得五花八门。如,什么都不教,让孩子们分成几个组,分别制做一份当时共产党、国民党、日本、西安方面的报纸;或者什么都不教,给几个辩论题,让孩子组成正方和反方,进行研究,然后辩论。即便是常规教学,老师也一定会启发孩子的发散性思维:如果蒋介石不妥协?如果国民党的亲日派用飞机把蒋炸死?如果张学良和杨虎城没有和共产党合作?如果张、杨把蒋处死?如果蒋逃出西安?如果蒋神秘失踪……甚至让学生自己设想许多发散性思维的问题,请其他同学回答。无论哪种方式,学生都在收集材料、筛选材料、分析材料、研究材料、组织观点的过程中,培养了“会学”的能力。  

                           -动一动中国基础教育的基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