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的一些硬伤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0 04:20:48
春晚的一些硬伤2009-01-27 18:07

今年春晚的满意度据说达到了81%。还好,仍在80%以上,而前几年的满意度一度是超过90%的。随着社会多元化、媒体多元化,由央视主办的春晚迟早会沦落为鸡肋,满意度低于60%也是早晚的事情。也正因为如此,对春晚挑刺儿,几乎是每年的保留节目。

今年的春晚,其实没什么新鲜事物,大多都在预料中。从娱乐效果看,还是不错的,能让人笑,让人乐,让人不知所措。但如果从春晚的社会意义上说,还是有那么几处硬伤的。

1、占有的意义。春晚中有一个节目,说恋人关系就是占有关系,你占有我,我占有你。这里显然是谐音了“战友”,让人感觉很不舒服,尤其会让军人觉得愤怒。即便是恋人关系,也并非就是互相占有的关系。这种看似搞笑的东西,侮辱了大众文化,侮辱了战友名分。就扬韬理解,很多复员的军人都是互相称“战友”的,“战友”的使用频率甚至超过了“同志”。但最近这些年,中国大陆引进了外面不健康的一些名词,把“同志”变成了“同性恋”的代名词,已经是对中国最近60年文化的严重挑战了。而今,通过春晚这么一个大众媒体,竟然将“战友”进行胡乱解释,满足一时的娱乐,贬低“战友”的内涵,非但是无聊,简直就是有罪。

2、农民的形象。赵本山的节目还是压轴大戏,中国人喜欢看,也喜欢就此一乐。但如果说前些年卖拐没有时间概念的话,今年的《不差钱》却有很强的现实性,因为有个星光大道,有个老毕。既然如此,小品就基于当前现实,反映的是当代农民的形象。但在小品中,赵本山的农民形象,是对中国农民的侮辱。就算铁岭再落后,铁岭的农民也不至于要批挂着大头蒜进“苏格兰情调”这样规格的酒店,也不至于要带着几万元钱来请老毕吃顿饭。而且,这里暗示着请老毕要几万元钱,是一种很不好的社会风气导向。小品就“情调”和“调情”的戏谑,如果是普通名字也就罢了,但用“苏格兰”做名字,再来戏谑,就显得很不严肃。小沈阳的表演虽然可圈可点,但故意的男扮女相,男性女化,也未必就合适。最起码,同性恋群体未必对这个形象满意。而在整个表演中,本山大叔带病上阵,让人对其敬业精神感动,但从头到尾表演的是一个不会说话的、贫嘴的、有点傻的农民形象,却一点也不让人认同。这是艺术,艺术是为了美。但赵本山的表演,是病态的艺术,是通过表演农民的丑来博得欢笑,这是否还是艺术呢?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但小品中的农民形象,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能找到原型吗?

3、主题元素。春晚中出现了歌唱毛泽东的曲子,是小沈阳的表演中流露出来的,只不过还是没有完整表现出来。这也许是一个不小的缺憾。春晚中出现了志愿者的形象,也是小品形式的,但相比抗震救灾的志愿者,京奥主题至少三次在节目中出现,重复了,就显得多余。抗震救灾是中国2008年的最重大的事件,但春晚对此基本没有体现,无论歌舞还是小品,反而是拿奥运会做文章,似乎他们不知道轻重。灾区的几位代表人物亮相,也没有体现出主题来。春晚中有对道德模范的聚焦,但匆匆带过,没有留下更多内容,让人们对2008年道德的重视没有体现。“我骄傲”表现了农民工的形象,但相对于亿万打工者来说,这个小品让人感觉索然寡味,更没有透露出农民工的艰辛。整个晚会几乎没有嘲讽性节目,无论小品还是相声。唯一的有点嘲讽性质的是五官新传,也聊无新意,聊无刺激性,让人深感遗憾。

4、广告肆无忌惮。在春晚的节目中,竟然能从表演者中冒出多家商业品牌,让人感到春晚充斥着铜臭味。其实,春晚节目前后有大量的广告时间,节目间也穿插有拜年广告,却还要在节目中做广告,显示出其捞钱心态的迫切。如果在直播中加字幕广告,岂不是有一样的性质?这好比电影《非诚勿扰》等商业片中充斥广告一样,春晚的节目而有广告,犹如吃饭被噎着,喝水被呛着,喘气被闷着,性质都是一样的。

5、歌曲无新意。春晚节目中的最大鸡肋板块就是歌曲。与此前的歌曲联唱相比,今年的歌曲似乎有了主角,但从歌曲到小品,周杰伦出现了若干次,已经让人觉得不舒服了。周杰伦的演唱和宋祖英的组合,据说有新意,但除了短暂的牵手,其实别无新意。森林舞会选了一个黄圣依来唱歌,似乎是故意要淡化主角的形象,但也还是摆脱不了演唱水平的低劣。真唱的春晚,没有留下一首能脍炙人口的歌曲,多少也是一个遗憾。

当然,除了这些硬伤,还有一些也许无关大雅的不足,比如魔术节目留下的明显漏洞,等等。这些也许不重要,重要的是一位评论家所说的,“给春晚挑刺,是别样的厚爱”——因为爱你,才给你挑刺,希望你更好。


类别:社会生活 | 添加到搜藏 | 浏览(8348) | 评论 (4)